名园办分园:有名无实还是实至名归
2024-04-09王妍妍
王妍妍
编者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渴求也日益强烈。作为适应市场经济创新体制、满足社会需求发展学前教育的途径之一,名园办分园的办学模式逐渐形成热潮。然而,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名园+分园”的组合往往面临不少问题,甚至有人批评它“空有噱头”。名园办分园是否有名无实?如何合理运用这种办园模式,促进幼教事业的多样化发展?本期思享,我们走近这种办园体制,探寻其优质发展的可能路径。
结合实际需求,分园灵活调整
近年来,名园办分园现象在教育界愈发普遍。一些知名幼儿园纷纷开设分园,以期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纵观其发展历程,名园办分园有其优势以及积极的意义。作为知名幼儿园,其在教育质量、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口碑和实力。开办分园后,可以借助总园的引领效应,吸引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同时,总园可以将自身丰富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方面优势,推广到分园,提高分园的教育质量。
“名园往往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成熟的教育理念,通过开办分园,可以将这些优质资源辐射到更多地区,让更多孩子受益。分园则可以借鉴总园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形成自身的教育特色。”山東省济南市历下区育德幼教集团园长李健表示,名园办分园有助于缓解优质幼儿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促进社会公平。
目前,从全国各地的举办形式来看,名园办分园主要包括“一园多址”“集团化办园”“混合式办园”“挂名式分园”。广东省某幼儿园便属于“一园多址”的形式,其分园根据区教育局统一部署,回收了租赁承办到期的民办幼儿园。园长肖奇(化名)坦陈,以总园为依托,分园实行团队兼顾、骨干分流等交叉管理的模式。根据园情、学情的不同需求,总园和分园各自实施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保教工作,以追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办学效果。
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在园所规模、设备设施、课程设置等方面,名园和分园的模式是否需要保持一致?
结合自身的办园经验,李健道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园所规模方面,名园办分园模式通常会保持一致,毕竟名园在开办分园时,往往会在选址、园区规划等方面进行科学布局,以确保分园与总园在规模上保持相近。孩子在宽敞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身心发展需求。在设备设施方面,为了确保分园的教学质量和教育环境,名园通常会在分园投入相应的资金和资源,购置与总园相当的设施设备,既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又包括食堂、卫生间等生活设施。通过这些设施设备的完善,分园能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在课程设置方面,名园在长期的办园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育教学体系。分园在开办过程中,通常会遵循这一体系,并根据当地的教育政策、文化背景和教育资源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当地孩子的教育需求。
人才流失的忧患
“站在总园的肩膀上,分园能少走很多弯路。”肖奇认为,分园可以直接传承总园发展历程中积淀的办园思想和理念,借鉴其完善的管理制度建设和师资培养经验。同时,兴办分园对于园区之间的扁平化管理非常有益,通过对比还能发现几个园区存在的问题,方便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即便如此,在兴办分园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师资队伍的稳定和优质,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李健坦陈,虽然名园在开办分园时会尽量保持师资水平的一致性,但由于分园与总园地理位置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招聘结果受到影响。此外,分园与总园之间的管理体制差异也可能影响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以肖奇所在的幼儿园为例,在分园兴办初期,原民办留任教师还不能马上适应新的教育风格,总园面临骨干教师分流、团队两园兼顾、队伍规模急速扩充等情况。有些家长赞同原有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对现有的模式不理解,导致办园初期家园围绕着儿童培养目标以及教育观念频繁沟通。“办园过程中还面临严峻的人才流失问题。”肖奇表示,队伍重塑与淬炼是分园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的焦点。一名优秀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周期为5-10年,可是办学模式的变化难免使教师出现归属感、安全感波动,产生身份认同偏差。虽然幼儿园已经尽可能给予青年教师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但是成就感、幸福感需要在时间积淀中感悟和体验,其社会价值也不能简单地用去留思维进行评价。
名园办分园发展中存在的弊端同样不容忽视。例如,分园在管理上可能出现权力下放不足、团队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则可能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另外,由于一些分园是新建园,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无法与总园相比,这些都会影响分园的办学质量。“分园可能会出现复制总园的现象,导致分园缺乏特色。”李健接着说,一些家长对总园的过度依赖,也造成分园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过于保守,无法创新。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体制的优势毋庸置疑,可是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名园办分园似乎仍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比如,办园性质模糊不清、管理上难以确保质量、监管缺失等。
“名园办分园在实践中确实存在一段时间的管理质量波动,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肖奇表示,我们需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幼儿园在成长期出现的阵痛,比如因管理精力有限,很多细节无法兼顾,这些都是新的挑战。随着名园办分园模式进一步推广,在某种程度上“弱园”会更加凸显,也会导致新的不平衡,给领衔带头发展任务的“名园”带来现实压力。
如何确保分园与总园的教育质量保持一致,成为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李健看来,一方面,由于分园与总园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可能导致课程等方面的资源无法有效共享;另一方面,部分分园过于依赖“名园”的品牌,却在教学质量上缺乏实质性的提升,这无疑削弱了分园的竞争力。
管理模式不科学和运行机制不健全也是名园办分园的一大难题。一些分园在办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管理团队经验不足、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给其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还有的名园过于追求规模扩张和品牌效应,忽略了分园应具备的独立性和特色,导致分园在办学过程中定位不清,无法形成自身的独特价值。”李健认为,引导名园与分园明确各自定位,才能实现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除此之外,分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享有名园的声誉和资源,但在监管方面可能存在漏洞。比如因地理位置、招生等因素而疏于监管,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这不仅损害了家长对名园的信任,还有可能加剧择园现象。
为了追求优质教育资源,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过度焦虑,为了让孩子进入名园分园,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过度竞争不仅给家长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还可能影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李健看来,从更广阔的地理位置来看,名园办分园还会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质量较低,名园办分园可能会加剧这种不平衡,进一步拉大不同幼儿园之间的差距。
针对这些问题,李健建议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以及加大监管力度等,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缓解择园现象。
长远来看,名园办分园在合理开发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区域教育上作出了积极主动的探索,而只有正视和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才能真正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