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综合表达”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2024-04-09黄可悦葛婧宜

纺织报告 2024年1期
关键词:绘制分析课程

魏 磊,黄可悦,葛婧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 南京 211156)

“设计综合表达”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大二专业必修课程,课程总学时为32课时,每周4课时,共计8周。课程包含设计表达的多种媒介及特点、综合表达的意向策略、设计分析的综合技巧、设计调研与综合表达、设计概念发想与综合表达、设计方案发想与综合表达、设计发布与综合表达等核心知识点。“设计综合表达”课程旨在对学生的设计思维进行综合开发与培养,并进一步夯实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实操设计能力以及语言、文字、图像等多方面表达能力,以期反哺设计作品多样性呈现。

所谓表达,是将学生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表达内容,以语言、图像、模型、影音等为表达媒介,以听者、读者、用户、受众为接收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关注设计方案本身,也要关注自我主体和客体受众。综合表达是表达内容和表达媒介的综合,通常情况下,综合的内容和媒介越多,想要表达的效果越充分到位、生动形象。

设计综合表达,概括言之,即呈现设计方案每一个因子都是在合力“表达”设计想法。这里所说的“因子”是指一切表达设计的载体、媒介与形式。环境设计是一门系统且复杂的理性设计学科,学生需要借助综合表达的能力,多方位展示设计成果。

设计综合表达能力的训练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多种表达媒介的参与,属表象层次,主要对“外”,往往影响着受众对设计的第一直观感受,这要求学生能灵活且合理综合图文、展板、漫游动画、手绘表现、沙盘模型等多种表达媒介,多样化设计呈现形式,从而更好地展现设计本身;另一方面,丰富设计内容的表达,属于内容层面的综合,这要求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更多的内容分析,尤指设计分析图绘制。例如方案前期的调研阶段,涉及区位分析图、人群分析图、场地分析图等的绘制,通过多种类的图纸合力表达,充实设计本身,多角度切入设计、分析设计、展现设计。

1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综合表达”课情分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已开展多年“设计综合表达”课程教学,拥有较为丰富的授课经验以及课程认知,目前的授课情况如下。

1.1 学生对课程目标认知度低

在高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绝大多数课程有明确的课程名称以及课程学习指向性,如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中外建筑史”“立体构成”等,或是软件技能类课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SketchUp)”“虚拟动画设计”等。对于上述课程,即使学生是初次学习,借助以往的学习经历以及搜索引擎也可以快速了解课程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等,这样有利于上述课程的学习在后期展开。

然而,“设计综合表达”课程的知名度较低,课程专项性较高,不少学生无法在学习之初建立起对课程学习的精准认知,无法构想出课程内容的基础框架,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学习茫然,课程教学效果差。再加上学时短暂,学生更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基于此,“设计综合表达”课程的先导课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既是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初步印象,也是对课程建立认知的伊始和学习兴趣培养的开端。另外,后期每次授课都要及时温故巩固、查漏补缺,时刻将课程学习目标、课程框架、实际应用价值等贯穿在课程始末。

1.2 教学内容繁多且复杂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向分为室内方向与景观方向。“设计综合表达”课程涉及的设计分析图的绘制是建立在以上两大方向的基础上,换言之,教学内容既要包含室内方向的分析图绘制,也要包含景观方向的分析图绘制。因此,教学内容繁多且复杂,分析图在两大方向中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例如景观方向的分析图涉及环境中的人文历史要素、民俗要素、社会要素和自然要素,生成的分析图较多且难以将其完全讲尽。除分析图种类繁多外,分析图的表现形式与表现风格也较多,这给学生绘制分析图增加可选性的同时,对其审美水平和综合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总而言之,分析图的绘制是依托在项目基础上的,随着项目的变化生成不同的分析图。因此,课程设置环节要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在熟练掌握主要的基础分析图的同时,加强设计案例个性化分析与绘制,使分析图紧扣方案本身,而非流于表面的形式分析。

1.3 学生学习新鲜感和探索欲不强

“设计综合表达”课程属于专业辅助课程,并非设计课程本身,是辅助设计更好呈现的“装饰性”课程。学生的前期课程学习包括“小型建筑设计”等,涉及一些设计分析图,但不会系统地学习,这也不是该课程的学习重难点。因此,部分学生会产生“我已经学过了”“我已经知道了”“我以前绘制过”等心理,对课程失去新鲜感和探索欲,并在课中出现厌学、学习态度不积极、错过课程其他重难点知识的情况。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对于学生过往了解到的知识点,教师需要提前排查摸底,了解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此外,对于同一知识点,可以通过不同切入点、不同授课风格、多媒体辅助进行讲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设置问题、设置任务等措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综合表达”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2.1 一改:课程目标可视化

著名建筑师王澍曾发起过一项设计革命,他认为设计最终以商业效果图来结尾,只是为了博取甲方的喜好。设计用任何形式表达,表现只是其中一种形式,而设计的重点便是分析图过程,分析图是思维的展现过程。

分析图对于表现设计的益处分为以下4点:第一,设计分析图比文字性的设计说明更有可视性、易读性;第二,设计分析图是运用图示化的方法激发学生灵活敏捷的思维模式;第三,分析图的合理排布可以优化方案、调整整个方案呈现的板式与构图;第四,可视化的分析图是对概念精髓的把握、场地的分析、本土文化的解读、对空间的组织、对细节的把控,由此发展出综合设计能力。

前文提到,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低,因此,在课程设计中,便将课程目标落地化、明确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具象学习与训练,减少对课程的迷茫感。换言之,更侧重训练学生对设计内容的综合表达,这属于内容层面的综合,也是设计过程的核心所在,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多项能力集于一身的成熟设计者。

2.2 二改:课程内容节点化

课程内容虽然繁多,但可以进行逻辑性的梳理分类,有序安排教学内容。良好的课程效果离不开实践训练。教学内容可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环环相扣,节点化输出,用知识点指导实践,用训练验证知识点掌握情况。从挑选后的现有方案入手,清空项目背景,剔除设计部分,缩短训练时间,使训练更有针对性。以环境设计流程为切入点,每节课中教师讲解一类分析图,课后学生把当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现有方案中。

课程训练一共设置以下5个节点:第一,在设计的调研阶段,由教师讲解,学生结合自选方案绘制,如区位分析图、历史沿革(建筑特色、民俗文化、名人事迹)、基地资源、人群分析、用地属性、建筑分析、上位规划、产业现状(规划改造类)等分析图;第二,在设计概念发想阶段,由教师讲解,学生结合自选方案绘制,如头脑风暴图、思维导图、元素提取图、元素演绎、设计定位等分析图;第三,在设计方案发想阶段,由教师讲解,学生结合自身方案绘制,如彩平图、剖立面图、功能分区图、流线布置图、色彩分析图、材质分析图等;第四,在设计方案深化阶段,由教师讲解,学生结合自选方案绘制,如效果图深化、软装分析图、灯光分析图、植物配置分析图、设计节点分析图;第五,在设计发布阶段,由教师讲解,学生结合自身方案编写设计说明、设计展板版式、明确展陈形式等。将课程结课大作业拆分成5个小节点,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一小节点完成一个小课程目标,通过一个项目,针对设计流程中出现的必要分析图,最终再整合、输出、展示。

2.3 三改:课程评价多维化

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满意[1]。因此,课程评价打破以往的“唯考试论”,打破单一、单板的评价体系,多角度、全方位评估学生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体分3步开展评价,首先,在课前进行诊断式评价,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等,如通过前一个节点的训练,摸清学生上一个课程掌握情况;其次,在课上进行训练作业点评梳理,纠正错误,并积极公开示范,鼓励学生相互观摩学习与评价;最后,课后进行总结式评价,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作业提交的积极度等加入考核评价指标中。此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将专业竞赛与课程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培养其勇于挑战的精神。获奖成果不仅能体现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成果,更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检测[2]。一个较为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业成果,也可以更好地照顾学生的各个层面,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3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综合表达”课程教学改革成果

3.1 知识体系与目标能力培养更加完善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综合表达意识;梳理教学内容,突出主次[2];明确课程价值与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可以夯实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手绘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完善学科知识体系。

3.2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更加凸显

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不同地域特色传统文化进行发掘,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设计元素,拓宽学生视野,还是对有机城市环境、乡村振兴、古建保护与改造等时下议题与课堂子课题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多维度思考,形成大局观,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文化自信,切身投入日常生活环境的思考、观察与改善,致力于美好生活的建设。将课程思政巧妙融合,让学生体会到课程实际价值与时代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以及探索研究精神。

3.3 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创意表达综合提升

设计思维是设计关键,是学生个人能力的集中表现,包括逻辑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表达力等[3]。学生通过自选方案,跟随课程节点,独立完成整个项目的分析,将抽象的设计理念转化为静态的多种设计表达。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于不断地训练与思考以及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与深入探索精神。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4]。整个方案的取舍和更改在不断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设计方案最终采用适宜的呈现方式,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大胆融合创新、交流碰撞,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表达工具以及方式,丰富设计,让学生借助多种策略呈现,多角度表达奇思妙想。

4 结论

教学是一个综合性过程,该过程涵盖了教学态度、教学内容、作业及辅导、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环节[5]。在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中,设计的内涵也被不断充盈,过往陈旧单一的设计表达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设计的需要,也不能更好地体现迭新的设计思潮。“设计综合表达”课程势必要结合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不断改革与创新。由于目前国内研究尚少,且国内学者大多属于工业设计领域,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目标仍与环境设计专业有所区别,如何更好地进行设计表达综合训练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绘制分析课程
Art on coffee cups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放学后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