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肤镜图像质量控制标准专家共识(2023)

2024-04-08国家皮肤与性传播疾病专业质控中心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皮肤科专委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CSID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医学分会皮肤影像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医学分会华夏皮肤影像人工智能协作组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皮肤无创诊断学组中国罕见病联盟皮肤罕见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4年4期
关键词:黑素细胞术语皮损

国家皮肤与性传播疾病专业质控中心,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皮肤科专委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CSID),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医学分会皮肤影像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医学分会华夏皮肤影像人工智能协作组,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皮肤无创诊断学组,中国罕见病联盟皮肤罕见病专业委员会

皮肤镜(dermoscopy)又称为皮表透光显微镜,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工具,可直接观察到从表皮至真皮浅层的微细结构,在皮肤病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1-2]。近年,随着皮肤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皮肤病诊疗人工智能(AI)赋能研究取得的长足进展,这些技术已成为皮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皮肤镜的种类、操作技能和图像识别的主观性等问题,使用不当容易引起误诊或疗效评估质量差异,从而直接影响精准医疗的进展。另外,高质量图像数据是AI研究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AI研究未来发展的瓶颈问题,更需要加强图像质量的控制[3-7]。为了提高皮肤镜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或一致性,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了大量针对皮肤镜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并开展了相关继续教育,撰写了较多论著和专家共识,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满意效果。本文针对目前皮肤镜的发展现状,就皮肤镜的定义和分类、皮肤镜诊断规范化术语、图像采集质量控制[8-10]、图像质量控制化操作、图像质量标准、皮肤镜图像质量评估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归纳,力求形成皮肤镜图像质量控制专家共识,以提高皮肤科临床诊疗水平和促进科学研究。

1 皮肤镜定义和分类

1.1定义 皮肤镜也称显微镜成像技术,主要利用光学放大原理,借助偏振光或结合浸润液的原理来提高靶目标图像的可视性,通过观察或检测皮肤病变的微细结构、颜色、形态特征,以及目标大小和血管情况等,帮助医生提高皮肤病的辅助诊断水平和疗效评估[1,8-10]。

1.2分类 依据外观,皮肤镜可分为便携式(数码)皮肤镜、手持式皮扶镜、工作站式(桌面式)皮肤镜3类[9-10];根据成像原理,皮肤镜可以分为浸润型与偏振光型,前者类似油镜,需要在镜头和皮肤之间滴加油性或其他液体介质[10-12]。

2 皮肤镜诊断常用规范化术语

皮肤镜诊断常用规范化术语和模式征是图像观察和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描述皮肤镜下各种疾病表现的一种特定词汇,也是多模态皮肤医学数据组成的重要信息之一,主要包括隐喻性术语和描述性术语两大类。隐喻性术语通常借用形象物比喻,如“星爆状”模式、“脑回样”区域等,但在描述数量众多时,时常存在一些模棱两可、冗余或比喻不恰当等情况,给学习和交流带来一定的困难。描述性术语通常由“线”“点”“团块”“环”和“伪足”5项基本元素构成图像的整体描述,但缺点是在语句表达上会变得冗长繁杂,因此描述性术语和隐喻性术语各有利弊[1,8-10]。但在皮肤镜临床检查中,无论是描述性术语还是隐喻性术语,只要是一种规范的并被国内外广大同仁认可或形成共识的,均值得提倡和采用。

目前常采用黑素细胞来源皮损、非黑素细胞来源皮损、特殊部位黑素细胞来源皮损、毛发与头皮疾病皮损和皮肤血管表现的皮肤镜诊断术语或模式征[1,8-10,13-22]等,这些在临床皮肤镜检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皮肤镜图像质量控制标准化水平,现对常用皮肤镜诊断规范化术语进行小结,旨在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1黑素细胞来源皮损皮肤镜诊断术语 此类术语常见于黑素细胞痣、雀斑样痣、黑素瘤、Spitz痣、蓝痣等疾病,见表1。

表1 黑素细胞来源皮损皮肤镜诊断术语

2.2特殊部位黑素细胞肿瘤皮肤镜诊断术语

2.2.1掌跖部位 掌跖部位的常见黑素细胞肿瘤包括色素痣、黑素瘤、交界痣等,见表2。

表2 掌跖部位黑素细胞肿瘤皮肤镜诊断术语

2.2.2面部 面部常见的黑素细胞肿瘤包括色素痣、恶性雀斑样痣、光化性角化病等,见表3。

表3 面部黑素细胞肿瘤皮肤镜诊断术语

2.2.3黏膜部位 黏膜部位常见的黑素细胞肿瘤包括黏膜色素痣、黏膜黑素瘤、黏膜黑变病等,见表4。

表4 黏膜部位黑素细胞肿瘤皮肤镜诊断术语

2.2.4趾/指甲部位 趾/指甲部位常见的黑素细胞肿瘤包括甲母质痣、甲下黑素瘤等,见表5。

表5 趾/指甲部位黑素细胞肿瘤皮肤镜诊断术语

2.3非黑素细胞来源皮损皮肤镜诊断术语 此类术语常见于脂溢性角化病、毛发上皮瘤、黑头粉刺痣、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见表6。

表6 非黑素细胞来源皮损皮肤镜诊断术语

2.4常见毛发及头皮疾病的皮肤镜诊断术语 毛发及头皮疾病的种类也比较繁多,具体特征术语及模式征见表7。

表7 常见毛发与头皮疾病的皮肤镜诊断术语

2.5皮肤镜下血管形态常用术语 皮肤镜下血管形态与分布情况和某些皮肤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关联性[11-14,21-27]。而皮肤镜下的血管形态又取决于病灶的性质、解剖部位和厚度。例如,在皮肤扁平皮损处,皮肤镜下血管多呈红色点状、逗号样或发夹样,而在凸起的皮损中血管又呈环状,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血管多数呈不规则形状,见表8。

利用皮肤镜观察时首先要区分是否为黑素细胞来源皮损,进而再根据常用模式征进一步研判皮损特征,特殊部位皮损要结合其特有的皮损表现进一步判断,无论是炎症性还是肿瘤性皮肤病,皮损常具有显著的血管特征,所以皮肤镜下的血管征也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3 皮肤镜性能参数选择

3.1硬件参数

3.1.1便携式皮肤镜参数 目标靶面直径 ≥15 mm,有效拍摄靶面直径≥10 mm[8],视场中心分辨率≥1200 X NA线对/mm[28-31],放大倍数 ≥10[29,32],且倍率误差≤±10%[11]。对于偏振光型皮肤镜,有效偏振度应介于0~90之间[29-30]。部分便携式皮肤镜支持数码相机、手机连接,故必须明示适于哪种型号相机、手机连接且提供相应连接设备。

3.1.2工作站式皮肤镜参数 实质上是把皮肤镜与图像获取设备[如照相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电荷耦合元件(CCD)]连接,借助电脑配合相关软件系统,实现皮肤镜图像的获取、存储、比对、输出、病例管理、远程会诊等功能。工作站式皮肤镜可以实现多倍率和多功能镜头选择,除应符合便携式皮肤镜的参数标准外,其成像功能还应满足以下条件:有效像素≥150万,分辨率≥1 024×1 536,图像均匀度≥70%[8,33],白平衡满足“0.8 ≤R/G≤1.2,0.8≤B/G≤1.2”[8,30],图像缺陷像素≤2个且图像中央1/4面积范围内缺陷像素数为0,图像畸变率≤±5%,图像色彩真实性的颜色模型LAB(ΔEab )<35[8,31]。

3.1.3光学镜头选择 光学镜头质量对于图像的清晰度和畸变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成像设备和光学镜头时,应该首选高质量的皮肤镜头。

3.2性能选择

3.2.1光源 皮肤镜图像观察照明光源的质量好坏与图像色彩、对比度、清晰度和无失真等相关。如果强光照射时使图像过度曝光,细节丢失,而弱光照射则使图像模糊,难以分辨。因此,在图像采集过程中,需进行偏振照明和非偏振照明切换与光强量化调整,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3.2.1.1照明光源[1]①光源类型:LED灯环形阵列、卤素灯或氙气灯照明等;②光谱:白炽光、多光谱、高光谱,单色光(紫外光、蓝色光、绿色光、黄色光、近红外光)等。不同照明光源和光谱均有着不同光学特性,根据不同靶目标场景选择适当的光源和光谱,确保照明强度和光谱特性符合观察目标的要求,图像均匀度≥70%。

3.2.1.2照明强度和色温[1,8]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图像特点调整照明强度,使得图像对比度和清晰度均达到最佳状态。常采用LED阵列照明皮肤表面形成的照明强度,在偏振光状态下其光线照度值13 000~26 000 lux,白炽光色温范围6 000 k。

3.3成像条件 皮肤镜图像成像设备将直接影响图像质量。选择成像设备时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3.3.1图像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图像中像素点的数量,在图像齐焦清晰的情况下,图像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细节越丰富。

3.3.2放大倍数 包括光学镜头放大倍数和数字化图像的放大倍数,通常指成像设备放大图像的程度。放大倍数越高,图像越清晰,相反观察图像视野越小。理想皮肤镜图像的放大倍数,在同一镜头中进行间断或不间断连续变倍达10~200倍的放大倍率效果,根据临床观察目标的需要,皮肤镜图像放大倍数可达500倍以上[1]。

3.3.3色彩效正[1,8]经皮肤镜和CCD/CMOS感应成像后,进行图像色彩效正是皮肤镜图像无失真或高保真的关键技术,色彩校正是指对图像的色彩进行还原校正,使得图像色彩符合靶目标实际图像基本一致的效果,目前可以通过计算图像的颜色分布、颜色均值,图像白平衡、色彩还原、均匀度、坏点测试等给出量化评价值。理想的皮肤镜设备应该具备色彩自动或交互效正功能,从而保证皮肤镜图像质量或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4 皮肤镜检查流程

4.1检查前准备

4.1.1设备准备 皮肤镜图像设备是皮肤镜诊断的基础,对于设备的选择和维护是保证图像质量和诊断质量的重要环节。临床医生或操作者应选择质量可靠、功能齐全、操作简便和人性化较好的皮肤镜设备,同时,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和维护。在使用过程中注意皮肤镜轻拿轻放、清洁和消毒,同时要避免镜头污染所致交叉感染[34-36]。

4.1.2人员准备 操作人员是皮肤镜检查的核心,严格的准入及培训制度有利于提升皮肤镜检查质量。①操作人员基本资质要求: 操作人员应具有皮肤病与性病学等相关医学教育背景;需参加经国家级或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皮肤影像或皮肤镜诊断学习班培训,通过考核并获取相应的合格证书。②操作人员培训:操作人员需定期参与皮肤镜相关培训,并以不断提升皮肤镜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为重要目标,具体能力包括:全面的皮肤疾病诊疗及病理基础知识、扎实的皮肤镜理论水平、熟练的皮肤镜操作技能、丰富的皮肤镜临床经验、持续获取皮肤镜最新进展的能力、严谨规范的医疗理念等。

4.1.3操作前准备 皮肤镜检查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病情、治疗史和实验室检查,对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观察和记录。皮肤镜检查时,要求患者体位摆放相对舒适和安全,如检查中需暴露隐私部位,需充分保证检查的私密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痛苦。同时,要注意皮肤镜检查的角度和距离,保持正常照明和图像对比度,避免影响图像质量和诊断结果的准确性[32,34-35]。

4.2皮肤镜图像采集

4.2.1一般皮肤镜图像采集标准 ①清洁皮肤表面,避免化妆品等遮盖物的干扰;②首先对皮损部位进行宏观图像采集,再采用皮肤镜偏振光法、浸润法图像采集;③体表出现多处皮损时,在进行皮肤镜图像采集时应尽量选择未经物理或药物治疗的皮损,以确保诊断指征的明确;④采集皮损图像的位置发病时间越短越好,如果遇到不同发病时期的皮损,先选择发病时间最新的皮损进行图像采集,然后选择发病时间最久或经过治疗后的皮损,以便观察皮损的疗效或恢复情况;⑤如果皮损表面附着鳞屑时应先去除后再进行皮肤镜图像采集,以确保诊断指征的明确性为前提。

4.2.2特殊部位皮肤镜图像采集[1,8,37]

4.2.2.1外阴部图像采集 ①尽量先刮除观察区(皮损及周边范围)的毛发,避免遮盖皮损特征;②首选考虑采用偏振光非接触式皮肤镜(polarized light noncontact dermoscopy,PLNCD)进行图像采集,必要时采用偏振光接触式皮肤镜结合浸润液(polarized light contact dermoscopy with immersion fluid,PLCD-IF)图像采集;③避免使用酒精及刺激性液体作为介质或耦合剂进行浸润法图像采集,以免造成局部皮肤的刺激或感染,要求选用专业无刺激的介质或耦合剂;④注意避免用力挤压皮损;⑤如果皮肤镜图像采集区域有分泌物影响观察时,应先清洁后方可进行图像采集。

4.2.2.2唇黏膜、眼结膜及周边皮损图像采集 ①黏膜皮损考虑用PLNCD图像采集,也可考虑利用黏膜自身湿润采用非偏振光接触式皮肤镜(nonpolarized light contact dermoscopy,NPLCD)图像采集,必要时可添加浸润液进行图像采集;②黏膜或结膜部位避免使用酒精及刺激性浸润液作为介质进行图像采集,应选用专业无刺激、清洁的浸润液,如果接触式还要注意交叉感染;③有毛发遮挡时,必要时先刮除靶目标皮损和周边范围的毛发;④注意避免用力挤压皮损;⑤眼部或结膜处皮损提倡采用PLNCD图像采集。

4.2.2.3指/趾甲皮损图像采集 ①因甲板具有一定的透明性,首先选用非偏振光接触式皮肤镜结合浸润液(nonpolarized light contact dermoscopy with immersion fluid,NPLCD-IF)图像采集为主,PLNCD图像采集为辅;②提倡选用凝胶耦合剂进行NPLCD-IF图像采集,既不影响透光性又避免浸润液的不均匀性;③使用凝胶耦合剂进行图像采集时避免出现气泡;④注意避免用力挤压皮损。

4.2.2.4毛发、毛囊和头皮图像采集 ①先刮除或剪除靶目标区域及周边范围的毛发,避免遮盖靶目标区域和特征;②选用PLNCD、NPLCD-IF分别进行图像采集;③头皮部位NPLCD-IF图像观察更有优势;④注意避免用力挤压靶目标皮损。

4.2.2.5掌跖部位图像采集 ①分别采用PLNCD、NPLCD-IF靶目标皮损图像采集;②茧质较厚的地方进行NPLCD-IF图像采集时,挤压力度要重于其他部位。

4.3皮肤镜检查注意事项 ①保持皮肤镜和皮肤接触部位的稳定性,避免非必要的皮肤镜晃动或抖动,如果特殊需要时或测试皮损的摆动征时可适当晃动;②注意皮肤镜光源的亮度和角度调整,保证照射检查部位的角度和方向的正确性;③检查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皮肤病变的形态、大小、颜色、边缘、结构、血管情况等特征,并记录相关信息和观察结果;④对可疑病变,需要进行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时,必要时可做靶目标皮损标记,以便针对性进一步明确诊断或治疗。

4.4皮肤镜图像采集、存储和数据管理 皮肤镜图像的采集、存储和数据管理是皮肤镜观察与诊断的重要环节,其图像质量和录入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或一致性。医生应该根据不同病情和发病部位选择合适的皮肤镜图像采集模式或相关的功能设置,确保靶目标图像采集的清晰、无失真。同时,做好图像命名、分类、标记、优化、归档、保存与备份,便于诊断和随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倡多模态皮肤图像智能化存储与管理[30],提倡海量数据的动态扩容和分布式存储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皮肤镜图像数据存储和管理标准化:①准确录入患者基本信息、标准化疾病诊断名词、标准化图像观察诊断术语和模式征的描述;②皮肤镜图像或多模态影像皮肤图像的标准化录入和报告输入或输出模板;③图像基本信息,包括:图像部位、设备厂家、操作者、图像分辨率、采集时间等;④皮肤镜图像优化和必要的图像标注功能;⑤数据标准化图文查询、检索和必要的分析功能;⑥数据安全设置,包括:数据双备份、数据导入导出的安全性、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的数据导出“脱敏”和“去标识化”等图像处理功能。

4.5皮肤镜图像报告标准化 当皮肤镜图像质量和诊断报告标准不统一时,再加之皮肤镜图像报告结果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这些必将形成报告质量的差异或误诊。皮肤镜图像报告应该按照规范化格式、质量和相关专业要求进行书写或录入,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简要病史、临床诊断、检查部位、图像观察结果,靶目标颜色、形状、结构和血管情况等诊断术语或模式征的规范化描述,及诊断结果和必要的医疗建议等内容[34-36]。确保图文报告输出所选取的图片图像模式征、观察结果和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由检查者和资深者审核确认后方可正式输出报告单。

4.5.1术语规范 图像观察结果、诊断、医疗建议等术语的规范化描述,统一缩写格式和使用专业术语,避免使用口语化、俚语或不规范的词语,遵循上述总结的国际标准术语和皮肤镜图像规范化术语[1,8-10],这些标准化术语有利于提高皮肤镜图文报告与国际标准化的一致性。同时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4.5.2结论推断 制定皮肤镜图文报告的诊断结论推断标准化,以保证报告的一致性和可比性。皮肤镜诊断结果的规范化,包括:结合临床表现、皮肤镜图像模式征、或可能伴有的病理学、免疫生化检查结果等多个方面信息的综合分析,同时需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评估或比对,条件允许时可进行多模态皮肤图像分析综合判断[1,37],给出标准化诊断结果的名词录入。

4.5.3形式规范 规范皮肤镜图文报告的格式、字体、排版等,使其易于阅读和理解。

4.5.4数据录入与导出管理 建立数据录入和导出管理流程与制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5.5质量控制 参考上述的皮肤镜选择及操作标准、人员标准及图像采集标准、术语规范描述及报告规范标准、数据管理标准等进行质量控制,对皮肤镜图文报告进行审核和验证,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4.5.6安全保障 保护患者隐私,制定相关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患者信息泄露,进行图像或数据的导出时需进行必要的数据脱敏处理。

4.5.7医疗建议 指报告单中应该描写必要医疗建议,例如:病理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或病理活检前的皮肤镜图像定位描述等。

4.5.8报告输出 皮肤镜标准化图文报告是医疗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选用电子版模式或书面打印模式进行输出,输出前需进行报告者和报告审核者签名。

4.6远程医疗质量控制 皮肤病远程或互联网医疗的皮肤镜图像采集或检查结果在疾病辅助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在偏远或医疗条件不足的地区更加受到医患的欢迎。然而,需要制定专门针对远程或互联网医疗的质量控制准则,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要求,已便取得精准的诊疗结果。

4.7大数据和AI将在保证图像质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尽管皮肤镜检查在临床应用中产生大量数据,甚至海量数据,只要做好规范化的数据分类、搭建好数据管理平台、提高数据管理的时效性,必将在提高皮肤镜图像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严格按照皮肤镜图像质量控制标准,做好皮肤镜检查中的规范化数据录入和图像采集,及时进行图像优化、交互标注和自动标注并存的方式,为高质量数据集的建立打下基础,随着大数据的积累必将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或在人工智能驱动下的ChatGPT在图像质量中的评估和优质大数据集的建立及在诊断中提速与准确性发挥作用。同时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37]。

5 皮肤镜图像质量评估方法

皮肤镜图像评估是指对图像质量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图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分析和诊断。常用的皮肤镜图像评估方法如下[1,23,34-36]。

5.1主观评估方法 主观评估,通过肉眼观察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估。主观评估的优点在于可以考虑到人眼的主观感受,对于一些细节和特征的判断比较准确,简单易行。但其评估结果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易造成评估的不准确性。因此,主观评估方法一般用于初步判断图像质量的好坏。主观评估方法包括专家评估和普通评估。

5.1.1专家评估 由有经验的皮肤镜医生进行图像评估。专家评估的优点在于能够针对不同的病例或复杂因素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评估和分析。

5.1.2普通评估 由一般人员进行图像评估。优点在于可以考虑到一般人的感受和需求,对于一些常见的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2客观评估方法 客观评估是指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算法进行质量评估和分析,得出图像质量的评估结果。优点:可以自动化完成,减少了人工评估的工作量,提高了评估的效率,重复性好。但需要专业级软件和设备支持,且评估结果需要有一定标准和参考值。提倡配套的软件设计实现皮肤镜图像质量标准化的客观评估结果。方法如下:

5.2.1对比度评估 指对图像中不同区域的对比度进行计算,以判断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通过计算图像的灰度值和标准差等指标来实现。

5.2.2模糊度评估 指对图像中不同区域的模糊程度进行计算,以判断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丰富度。也可通过计算图像的边缘梯度和模糊半径等指标来实现。

5.2.3色彩还原度评估 又称色彩精度,即皮肤镜CCD/CMOS传感器所还原真实色彩的能力,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色彩测试,重要的是测量色差,也就是其颜色偏移、色彩饱和度和白平衡效果等。通常以观察标目色彩的真实性为评估依据。

5.3常见皮肤镜图像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方法[38]

5.3.1清晰度不足 指图像中物体的轮廓和细节不够清晰。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多种,如手抖、摄像头不稳定、齐焦点误差、照明光线强度不足等。解决方法:保持手持镜头的稳定性;调整光线强度,保证光线充足;调整摄像头的对焦距离,保证物体的轮廓和细节清晰。

5.3.2对比度不足 指图像中不同亮度区域之间的差异程度不够明显。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多种,如光源不均匀、曝光不足等。解决方法:使用均匀光源,保证图像中不同区域的亮度均匀;调整摄像头的曝光度,保证图像中不同区域的亮度差异明显。

5.3.3色彩还原度不足 指图像中颜色的真实还原程度不够。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如光源颜色偏移、摄像头的白平衡和色彩还原不准确等。解决方法:使用标准化光源,保证光源颜色的准确性;调整摄像头的白平衡,条件允许的话应具备皮肤镜系统专用色彩校正功能,确保图像中颜色的真实还原和高保真。

5.3.4噪声 指图像中随机出现的像素点,干扰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多种,如摄像头感光度不高、环境噪声等。解决方法:使用感光度高的摄像头,减少噪声的出现,调整环境噪声,保证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5.3.5畸变 指图像中出现的几何形状的扭曲或变形。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如摄像头的镜头质量、拍摄距离过近等。解决方法:使用质量好的摄像头,减少镜头失真出现;调整拍摄距离,保证图像中几何形状的真实性。

6 结语

皮肤镜图像质量是皮肤镜诊断的重要基础,其图像质量与疾病诊断精度有着密切关系。为了确保高效使用皮肤镜检查,本文从皮肤镜图像质量、设备分类与技术要求、标准化操作、质量评估、标准化术语、报告规范化、质量控制和医生培训及大数据的管理与应用及远程医疗质量控制等进行小结。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皮肤镜图像采集和质量控制,同时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旨在规范皮肤镜诊断流程,降低诊断误差,提高诊断质量有所帮助,同时为皮肤病诊疗AI赋能方面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与共识制定专家成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陈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柳青(武汉市第一医院)、崔勇(中日友好医院)、高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承旭(中日友好医院)、李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华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刘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陆前进(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马慧群(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孟如松(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冉玉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沈雪(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孙东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陶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钧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王文菊(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辛琳琳(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徐金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徐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许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建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世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袁超(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周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朱庆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朱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邹先彪(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执笔者:孟如松,徐峰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黑素细胞术语皮损
TLR3活化对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内活性氧簇表达的影响
自体培养黑素细胞治疗白癜风患者疗效观察
真皮黑素细胞的研究进展
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的建立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研究
皮损点状切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43例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