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免疫重建治疗艾滋病研究热点及趋势

2024-04-08孙湘斌孟平平

医学信息 2024年6期
关键词:发文艾滋病菌群

孙湘斌,吴 真,孟平平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新疆 石河子 832003)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于感染HIV 病毒而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缺陷的传染性疾病[1-3]。HIV 病毒主要攻击CD4+T 细胞,造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最终继发于各种疾病死亡[4,5]。1985 年,我国学者报告了全国首例确诊感染者,之后报告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增多[6]。免疫重建治疗已成为艾滋病临床研究热点之一,能使CD4+T 细胞恢复或接近正常值,使患者免疫功能得到改善[7]。然而,免疫重建治疗存在免疫重建不良的问题[8-10]。因此,针对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现象,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采用CiteSpace 6.1R3 分析文献数据,对免疫重建治疗艾滋病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免疫重建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纳入标准 选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按照检索式“(艾滋病+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nd(免疫重建+免疫恢复)”进行检索。纳入文献只包括期刊论文,其他文献类型如会议摘要和信函不包括在内。纳入语种包括中文和英文,检索时间不限,检索日期为2022 年11 月12 日,最终纳入的文献日期为1986 年1 月1 日-2022 年11 月12 日。

1.2 文献筛选与排除标准 由两位研究者同时独立进行筛选,通过阅读所获文献题目、摘要、关键词,判断该内容中是否与艾滋病和免疫重建的研究有明确相关性,进行手动过滤;三者不足以判断内容与艾滋病和免疫重建的研究有明显的相关性时,查阅全文进行判断。去重和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同时交叉核对纳入分析的结果,对有分歧而难以确定其是否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讨论或由第3 位研究者决定。

1.3 方法 采用CiteSpace6.1R3 分析软件按照出现频率对关键词、作者、机构等信息进行提取和整理,删除所纳入节点中count=1 并且中心度≤0.05 的节点,并生成共现图谱。在CiteSpace6.1R3 中按照出现频率排列各节点以及聚类,修改g-index 函数、演算时阈值(Top N% per slice),对数据大的运算分析间或使用剪枝切片网络(minimum spanning tree and pruning sliced networks)算法,对文章的关键词、作者和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情况 检索获得相关文献共1866 篇,其中中国知网411 篇、万方数据977 篇、维普网478 篇。经过手动删除和CiteSpace6.1R3 去重共纳入542 篇文献。

2.2 年发文量情况 免疫重建治疗艾滋病研究相关文献首见于1986 年,2008 年之前该领域相关文献的发表都处于低水平时期,每年发文量均在个位数,从2008 年开始,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且在2021 年出现峰值,发文量达46 篇,见图1。

图1 1986-2022 年免疫重建治疗艾滋病研究论文的发文量

2.3 作者分布及合作情况 文献作者可视化分析形成图谱见图2。有14 位作者发文量≥10 篇,高产作者分别形成各自的研究团队,但各个作者整体合作呈现离散状态,发文量前5 的作者分别为李太生(21 篇)、王阶(20 篇)、卢洪洲(18 篇)、徐立然(17 篇)、郭会军(15 篇)。

图2 免疫重建治疗艾滋病研究论文的作者合作共现图谱

2.4 研究机构分布情况 研究机构可视化分析形成图谱见图3。发文量前5 的机构分别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 篇)、河南中医药大学(21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 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中心(13 篇)、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13 篇)。部分机构间有合作,但整体而言,机构合作较少。

图3 免疫重建治疗艾滋病研究论文的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2.5 关键词分析

2.5.1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文献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形成图谱见图4。其中9 个节点发文量≥10 篇,分别包括艾滋病(0.82),免疫重建(0.88),中医药(0.13),感染者(0.12),高效(0.01),免疫功能(0.04),结核病(0.07),治疗(0.04),肠道菌群(0.03),关键词括号内均为各节点中心度。本研究对1981-2022 年关于免疫重建与艾滋病研究关键词频次进行统计,其中频次≥5 的关键词可以分为3 类:第一是艾滋病与免疫重建相关内容(艾滋病、免疫重建、感染者、免疫功能、结核病、结核、肺结核、免疫缺陷、免疫激活);第二是艾滋病与免疫重建相关治疗(中医药、高效、治疗、疗效、抗病毒、护理、中药、诊断、治疗结果、临床分析);第三是艾滋病与免疫重建相关研究(肠道菌群、病毒载量、综述、影响因素、细胞因子)。

图4 免疫重建治疗艾滋病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2.5.2 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分析 通过调节LLR 算法获得关键词聚类,见图5。Q(模块值)=0.812,S(平均轮廓值)=0.9522,共有18 个聚类,分为艾滋病(#0),免疫重建(#1),中医药(#2),感染者(#3),治疗(#4),骨髓移植(#5),结核病(#6),研究进展(#7),依非韦伦(#8),抗病毒(#9),传染病(#10),暴露前预防(#12),恶心呕吐(#13),炎症(#14),特异性(#15),长春市(#16),Toll 受体(#17),学术会议(#19),见表1。

表1 免疫重建治疗艾滋病研究论文的关键词聚类

图5 免疫重建治疗艾滋病研究论文的关键词聚类共现图谱

2.5.3 热点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热点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形成图谱见图6。从图6 发现,“免疫功能”是出现最早的热点关键词,出现时间发生在1986-2001 年,强度为1.83。“免疫重建”在2012 年出现,“中医”在2019 年成为免疫重建治疗艾滋病的热点,“肠道菌群”在2020 年成为免疫重建治疗艾滋病的热点。

图6 免疫重建治疗艾滋病研究论文的热度关键词

2.5.4 关键词时间聚类可视化分析 基于聚类的研究结果绘制时间线图,可直观的呈现出各个聚类的时间跨度及不同聚类之间的联系,进而展示艾滋病与免疫重建的研究发展历程。关键词时间线图谱模块聚类值(Q)=0.812>0.3,提示聚类有效,平均轮廓值(S)=0.9522>0.7 提示聚类可,见图7。

图7 免疫重建治疗艾滋病研究论文的关键词时间聚类共现图谱

3 讨论

3.1 发文量趋势 本研究系统梳理了1986-2022 年艾滋病与免疫重建相关的文献。从文章发布时间看,在1986-2007 年发文量较少,说明其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对于艾滋病与免疫重建的研究主要在机制方面。在2008 年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每年发文量均在10 篇以上;但在2014 年出现低谷值,究其原因可能是艾滋病基于免疫重建治疗出现了免疫重建不良和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等后果。当时学者可能为了应对这些情况,对于研究方向做了少许调整,运用中医药等方法应对,之后发文量持续增加并在2021年达到巅峰。

3.2 主要机构以及主要作者 1986-2022 年,免疫重建对艾滋病的治疗从初步探索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利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显示,在研究机构上以河南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发文量最多,之后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中心、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等为代表的研究机构。在作者上出现了以李太生、王阶、卢洪洲、徐立然、郭会军等为代表的优秀作者[11],其中王阶、郭会军、徐立然均来自发文量前3 的机构。河南省为艾滋病的高发地区之一,我国在河南成立了多家关于艾滋病研究的实验室,同时河南也承担了许多关于艾滋病研究的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为艾滋病的研究提供了有利保证。部分作者、机构间形成稳定的合作队伍,但各队伍之间合作较少,需要加强合作,有利于研究不同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等情况下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

3.3 研究热点趋势 从热度关键词分析可知,“肠道菌群”和“中医”是免疫重建治疗艾滋病的研究热点。因此,本研究将围绕“肠道菌群”和“中医”对免疫重建治疗艾滋病的进展进行分析,为免疫重建治疗艾滋病提供相关思路。

肠道内含有大量CD4+T 细胞,感染HIV 病毒后,肠道成为HIV 病毒攻击的靶器官以及病毒的蓄毒库[12-14]。HIV 改变了肠道菌群的丰度,造成了有益菌的减少和有害菌的增加[15]。因此,增加益生菌的数目,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成为治疗艾滋病的新途径。虽然单一的补充益生菌或者益生元不能减少HIV病毒含量,但是可以缓解由肠漏造成的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和炎症。补充益生菌或者益生元对恢复肠道屏障功能有益[16],有助于减缓艾滋病的发展,改善免疫重建不良的后果,增加患者的预期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未来研究可以考虑从相关益生菌或益生元及其联合使用的比例出发进行研究。

肠道菌群的代谢会对机体免疫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相对于健康人群和免疫重建良好的患者,免疫重建不良患者的肠道菌群中大肠埃希菌比例增加,其可以通过多种调节机制导致促炎环境,造成大量免疫细胞损伤[17]。同时,HIV 进程较快者,肠道菌群产生犬尿酸破坏肠粘膜,损伤肠道免疫,造成免疫重建不良[18,19]。因此,未来研究可以从肠道菌群的代谢物及代谢途径对艾滋病的影响入手,从而改善免疫重建不良。此外,建议采用更精确的技术,具体分析菌种的代谢途径,代谢物的产生,代谢物本身的特性以及上述在免疫学中的作用,为免疫重建不良带来更好的解决办法。

中医药能提高患者免疫能力,为免疫重建不良患者提供新的解决方案[20],同时中医药在无症状期HIV 感染者中治疗效果很好[21]。肠道不仅是免疫器官更是消化器官,中医药经过肠道吸收后,可影响肠道菌群的代谢[22]。同时肠道菌群也参与中医药的生物利用度,影响药物作用,中医药可以促进有益菌的增加,减少有害菌的数目[23,24]。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机制探讨大多以肠道菌群改变、肠黏膜机械屏障损伤和CD4+T 淋巴细胞变化为主要切入点[25-27],增强患者免疫能力以及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28]。中药与西药治疗艾滋病可优势互补[29-32],在治疗中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以西医的不足点介入加入中医治疗,为艾滋病的免疫重建以及病毒库的清除问题提供重要的思路。

综上所述,艾滋病与免疫重建的研究起步较早,并且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发表文章的质量以及数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并且关于免疫重建不良的解决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在未来艾滋病免疫重建治疗中,围绕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可能一段时间会受到青睐。

猜你喜欢

发文艾滋病菌群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 世界艾滋病日》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肉牛剩余采食量与瘤胃微生物菌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