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储热参与电网调峰的技术及商业模式分析

2024-04-08姚文卓陈梦东马美秀陈思艺韩高岩

浙江电力 2024年2期
关键词:储热调峰电网

姚文卓,章 康,陈梦东,马美秀,康 伟,陈思艺,韩高岩

(1.北京智慧能源研究院,北京 102200;2.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杭州 310014)

0 引言

新型储能技术是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发展新型储能技术既是发展新能源产业、完善新能源生态的关键环节,也是深化能源结构改革的必由之路[1-3]。在众多新型储能技术中,储热技术在电网系统中极具应用潜力,具有削峰填谷、缓解新能源并网波动、调控电能品质等优势,同时由于其响应速度快(可达分钟级,能够实现与大多数发电系统功率和能量的快速转移)、建设成本低,因而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4-9]。储热容量的大小对电网系统的综合效益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热电厂,储热容量不足削弱了调峰能力,储热容量过大则造成浪费,因此有必要探究储热容量与电网调峰之间的平衡关系[10-12]。此外,储热技术参与电网调峰的商业模式也是影响储热技术推进的关键环节,因此本文从储热技术的分类、原理及特点,国内外应用实例,关键性能指标,潜在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储热技术在各领域应用推广及特色工艺的热用户适应性提升提供建议与参考。

1 储热系统参与电力系统调峰典型形式

储热技术是指利用蓄热材料为媒介,将太阳能光热、电制热、工业余热、低品位废热等热能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直接利用或者转化为电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率[13]。热能储存根据储热原理的不同,主要分为显热储热、相变储热和化学能储热三大类,如图1所示。

1.1 显热储热技术原理及特点

显热储热技术的热能储存是通过对储热材料进行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导致热能增加;而当需要利用显热储热时,储热材料通过降低温度释放储存的能量来实现。在利用显热的过程中,储热材料的物质形态保持不变,自身只发生温度的改变,存储量的大小取决于储热材料的密度和比热容,储热量的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式中:Q为储热材料的储热量;CP为储热材料的恒压比热容;m为储热材料的质量;TH为使用过程中的最高温度;TL为使用过程中的最低温度。

显热储热按照材料的物态特性一般分为固态储热和液态储热。固态储热常见储热材料包括岩石、混凝土、陶瓷、铸铁和硅砖等[14]。液态储热常见材料包括水、熔盐、导热油、液态金属等[15]。

由于显热储热操作简单,技术成熟,成本较低,是目前储热技术中实际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但是,显热储热通常储热密度低,使得储热时间短,同时由于放热过程中温度连续变化,导致温度波动范围较大,为了提高储热量,储热系统建设规模庞大,从而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前景。现阶段显热储热技术多用于太阳光热发电、小型工业设备余热回收等领域。研发具有高热容、高导热系数、储放热温度稳定的新型显热材料将是显热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1.2 相变储热技术原理及特点

相变储热技术是利用储热材料在物质的相态发生变化过程中,吸收或释放大量潜热以实现热量储存和释放的技术,也称为潜热储热技术。与显热储热相比,该技术具有储热能量密度高、相变过程温度近乎恒定的优点[16]。其储热量的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式中:Q为储热材料的储热量;Cps为储热材料固态的恒压比热容;Cpl为储热材料液态的恒压比热容;m为储热材料的质量;Tm为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TH为使用过程中的最高温度;TL为使用过程中的最低温度;ΔHm为储热材料的相变潜热。

从相变方式进行分类,相变储热可分为固-液、固-固、固-气、液-气等方式。其中固-气、液-气方式虽然相变潜热大,但因为气体膨胀所需体积较大,对系统构建要求较高。在实际应用中,以固-液与固-固方式为主。固-液相变通过相变材料熔化进行储热,通过材料凝固进行放热。固-固相变则利用相变过程中材料分子晶体结构有序-无序之间的可逆转变来进行储热与放热。按照相变材料类型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无机熔融盐、合金、有机以及复合等4类[17]。

一般而言,相变储热材料通常具有以下优点:

1)优异的热力学特性,具有较高的相变焓值,较大的热导率和合适的相变温度。

2)良好的物理加工特性,相变前后组分相同且体积变化较小。

3)稳定的化学特性,无毒,不燃烧和不爆炸。

4)较高的经济性,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

目前,以相变材料为基础的相变储热技术在建筑节能、太阳能热水系统、工业废/余热回收利用和冷链物流及食品干燥等领域得到了具体应用。在相变储热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工作温度低、热损失大和泄漏腐蚀问题需要进一步克服。新型高温相变固体储热材料,具有较高储热温度、无泄漏、安全性高、易于集成等优势。然而在大功率、高电压运行工况下,装置单元绝缘问题仍然是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关键瓶颈。相变储热技术有望向高温、高储热密度储热材料和高压大功率电网消纳的储热装置发展,进而推广至高产量、高品位能源消耗的用户,实现绿色能源替代。

1.3 化学能储热技术原理及特点

化学能储热技术是利用储热材料的可逆热化学反应进行热量储存和释放的技术。在吸热反应阶段,储热材料通过吸收热能来打破自身化学键进行热量储存,同时转化为其它的物质;而在放热反应阶段,储热材料以其它物质形态进行接触反应,在产生储热材料本身的同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储热量的计算公式如式(3)所示。

式中:Q为储热材料的储热量;α为储热材料的转化系数;m为储热材料的质量;ΔHr为储热材料的反应热。

化学能储热材料按照工作温度,分为中、低温热化学储热材料和高温热化学储热材料。其中,中、低温热化学体系以水合盐的热分解为主,多适用于建筑采暖、结构紧凑的跨季节储热[18];高温热化学材料可分为金属氢氧化物和氢化物体系、有机物体系、氨分解体系和碳酸盐体系等[19]。

综合而言,相比显热储热和相变储热,化学能储热的能量储存密度最高,可以在环境温度下进行无损或低损储存,且便于热能的长期存储,适用于大规模太阳能及发电厂峰谷负荷调节。然而其反应速率难以控制,储热效率低,寿命较短且成本较高,目前还处于实验室研究开发阶段。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化学储热将有望替代现有储热手段,在动力装置、武器装备、大功率电子元器件、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余热回收与热管理方面极具应用前景。

上述储热形式中,显热储热的技术最成熟,但储热量小且放热时不恒温,限制了其未来应用前景。相变储热具有单位体积储热密度大的优点,且在相变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大能量的吸收和释放,但其储热介质一般有过冷、相分离和导热系数较小、易老化等缺点。热化学反应储热的储能密度比显热储热和相变储热都高,但应用技术和工艺太复杂,反应条件苛刻,储能体系寿命短、储能材料对设备的腐蚀性大,并且一次性投资大,如能很好地解决这几方面的问题,则其应用前景广阔[20]。

2 国内外储热技术参与电网调峰现状

2.1 储热参与电网调峰技术特点

储热技术将电能存储于蓄热材料内,电力输出取决于储热装置储热容量,而储热装置释热过程根据热用户的需求而定,完成了电、热在时间与空间上隔离,实现了分钟级甚至小时级电热错峰响应,为新能源电力消纳、高峰电力短缺提供了空间桥梁,加快推动清洁能源在各领域用热工艺中的替代步伐。

2.2 储热参与电网调峰相关研究

国内研究者们已经对不同储热技术参与电力系统调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储热技术主要用于耦合热电厂机组运行,提高电网的调峰能力。通过不同模型或者算法分析优化储热体系、协同热电机组运行调峰在诸多模拟中都有报道。李平等[21]针对供热期热电联产机组“以热定电”运行模式导致的电热耦合运行约束,造成系统调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热网储热与建筑储热解耦电热联合运行策略,提升了电网系统的调峰能力;吕泉等[22]提出了配置储热来提高热电厂机组调峰能力的消纳方案,结果表明机组调峰能力取决于储热机组所承担的热负荷水平与热电联产机组的最大供热水平对比关系。王耀函等[23]采用图解法,分析了储热罐与供热机组的热力学特性和机组运行特性,揭示了储热罐储热流量范围与供热机组调峰区间的匹配关系,证明了含储热罐供热机组可以提高其自身调峰能力;邓拓宇等[24]利用城市供热管网储热,提出了一种带供热前馈的供热机组协调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利用热网蓄热有效减少了供热机组机前压力波动,从而提高了机组参与调峰调频的能力。崔杨等[25]基于火电机组向下调峰与储热特性对储热系统容量配置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光热电站储热容量配置方法,实现了低成本火电机组调峰;李峻等[26]提出了在传统的“锅炉-汽机”热力系统中嵌入大容量高温熔盐储热系统,削弱原本刚性联系的“炉机耦合”,实现火电机组深度调峰。

国外储热供热在电网调峰中应用的相关技术已经比较成熟。Haeseldonckx 等人[27]就储热装置对供热机组运行及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开展了相关模拟研究;Khan 等人[28]研究指出,供热机组和储热装置耦合可以充分利用机组的余热,降低系统能耗,并证明储热装置在机组运行中“移峰填谷”的可行性;Fragaki 等人[29]就供热机组和储热装置之间容量匹配开展研究,并分析了该系统的经济性;Tveit等人[30]基于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分析了耦合储热装置-供热机组耦合后,区域热网中供热机组的长期运行情况。

2.3 储热参与电网调峰相关工程介绍

在基础研究和试验验证基础上,国内外采用储热技术参与电网调峰已有相关工程应用。

全球大部分大型储热技术设施的装机主要来自欧洲。2009年3月,西班牙Andasol槽式光热发电成为全球首个成功运行配置熔盐储热系统的商业化CSP(聚光太阳能热发电厂)电站[31]。Highview Power(高瞻公司)于2018年在英国曼切斯特完成了试商用液体空气储能电站(5 MW/15 MWh)的建设,并于2022年在英格兰北部竣工世界首套商用级液态空气储能电站(50 MW/250 MWh)[15]。

在我国,储热技术在调峰工程上已有初步应用。如华电昌吉热电厂辅助调峰服务项目,是目前我国单机装机规模最大的调峰储热项目,其中高压固体电蓄热项目的建设,将有效促进新能源的消纳,有效解决冬季供热电厂的调峰需求;内蒙古通辽霍林河坑口发电公司电储热调峰项目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供热期内,当用电需求下降,电网无法消纳风、光等新能源发电量时,电厂投入电锅炉及储热罐运行,将电能转换为热能进行存储,以降低火电机组的上网电量,储热水罐在供热负荷高峰期对外供热。借鉴国外储热供热参与电网调峰技术的发展,国内储热协同电网调峰技术将朝着多因素和全方位考虑方向发展,更充分考虑碳排放、新能源结合、经济指标以及长周期运行等影响因素。此外,随着不同储热技术参与电网调峰示范工程的递增,各种储热技术优势与劣势更加凸显,混合储热系统将是未来耦合电网调峰的主力。

3 储热技术参与电网调峰的关键性指标

与其他储热场景相比,参与电网调峰的储热技术面临功率大、波动性强、长时间运行等特殊工况。在这种情况下,储热材料与装置首先应具备出色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以保证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其次,储热/放热容量与功率需要与电网运行功率高度匹配,以实现高效能量储存与释放。此外,电网储热系统体量大,其成本与经济性直接影响其规模化应用。围绕上述问题,本文针对各个关键性指标进行逐一梳理与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3.1 安全性

储热技术的安全性包括:材料安全、装置系统设计安全和预警系统等。储热材料尤其是相变储热材料,在高温以及变温工况下的安全稳定性,对整个储热系统至关重要。以相变熔融盐为例,当前研究较多的包括硝酸盐、碳酸盐、氯化盐等[32]。不同的盐类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冻结、粘结、腐蚀等问题。与相变材料相比,显热储热材料相对较为安全。化学储热材料目前尚未大规模应用,但可以预见其化学腐蚀、稳定性、密封性等问题将是规模化工程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在装置层面,高效紧凑的储热装置是提高蓄热、放热效率的关键。一方面,需要考虑介质密闭性、绝热层设计、机械强度等因素。另一方面,装置构型和布置方式决定了装置内的流动传热特性,直接决定了蓄、放热性能。目前,储热装置的构型包括填充床式、管壳式、板式等结构。其中,填充床式结构简单,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和较高的换热效率,然而其内部流动传热过程比较复杂[33-34]。管壳式是传统工业换热器常见的设计结构,如何提高其传热性能是主要挑战,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场与传热性能优化上[35-37]。板式结构具有结构紧凑、热损失小、传热系数较高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易阻塞、难以密封及维护清理等问题[38-39]。尽管研究者们对于不同形式的换热装置开展了大量研究,然而对于装置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研究相对匮乏,对于内部运行过程仍以数值模拟研究为主[40-41]。未来研究应关注先进原位检测技术,以获得精确的瞬态局部运行参数。

在检测与预警层面,现有的储热技术还不具备基于流程的完整预警检测系统。随着原位传感技术以及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将有望在系统建模基础上,结合实时检测反馈与虚拟运行系统,对关键参数、关键零部件实施实时监控,实时掌握系统运行状况,进一步提高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

3.2 性能匹配

储热技术的储存-释放能量速率能否与电网设备匹配是能否实现高效率调峰的关键[42]。对于我国的能源结构而言,以燃煤发电为代表的火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以燃煤发电-储热耦合技术的系统性能进行分析。Li等[43]对600 MW 超临界燃煤机组中的相变储热装置在不同储热策略和不同放热策略下的调峰能力进行了分析。庞力平等[43]模拟研究了高温熔融盐储热-放热过程对二次再热机组、锅炉、汽轮机负荷的响应特性。对于性能匹配的相关研究,目前多以数值模拟为主,电热综合调度模型中,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的预测模型需进一步精确优化。Zhang等人[44]提出一种基于机组组合的电力系统时序仿真改进方法,用于评估内蒙古西部地区抽水蓄能和电储热的潜在效益。Nielsen 等人[45]利用一个两阶段随机规划策略,对丹麦能源系统中电储热和热泵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得出不同容量、效率、电力市场价格因素影响电储热和热泵盈利能力,需在投资建设前对其进行详细的评估。

由于可再生能源并网存在波动性强、不确定高等特点,因此预测端误差对储热系统的运行方式影响较大。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情况差异大,不同地域的可再生能源电功率预测模型需要经过多种不同的场景验证,才能有效减小预测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从而提升储热系统与电力系统的匹配度,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3.3 耐久性和可靠性

储热技术应用过程中影响装置性能的最主要指标是储热材料。其中,储热材料的耐久性尤为重要。耐久性是指储热材料在多次储热和放热循环后保持储热性能的能力。以储热量较大的相变储热材料为例,可靠的复合相变技术、高效的传热强化技术、提高储热材料高温及循环稳定性等方面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然而,泄漏、腐蚀、受潮、过冷、相分离等问题是制约储热发展的瓶颈[46],亟待通过开发新型材料、新型换热结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此外,相应的行业技术标准应早日指定,这对于行业的发展与储热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大规模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3.4 经济性

储热技术的综合成本主要包括储热材料、储热系统辅助设备及运行成本等,因供热用户、储热材料不同差异较大。储热系统的成本包括储热材料、装置设备以及运营成本等,对储热系统的经济性评估主要根据其在特定场景下的运行应用情况而定,包括储热-放热循环次数和频率。对储热材料与装置而言,不同的储热技术由于其自身技术特点,其成本构成也不尽相同。以显热储热技术中的熔盐储热为例,其主要成本包括:熔盐材料价格、储热罐体管道等主要零部件、建设维护费用等。对相变储热技术而言,相变换热器和相变材料占据了总装置成本的80%。研发新型储热材料与换热装置是提高系统能效与降低成本的直接手段。

另一方面,不同的运行模式带来不同的运营成本,其经济性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张红斌[47]等人对多方参与的用于消纳风电、光伏的分布式电储热进行了经济性评价建模,对主要参与方和分布式电储热项目的经济性进行了定性与定量评估。Petrichenko 等人[48]利用最大功率、配电损失成本、供暖用电成本等多个指标,量化了电储热的优势和潜在的问题,并分别评估了电储热与传统电加热对电网端的影响。可见,运行模式影响储热系统运行成本,是整体运行收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通过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成本控制水平等管理手段是目前控制储热系统运行成本的关键因素。

4 储热参与电力交易的商业模式

储热参与电网调峰主要有可再生能源消纳、火电灵活性改造、清洁供暖、工业供汽等市场参与方式。可再生能源消纳如风电消纳,能够有效调节电网峰谷;火电灵活性改造如火电厂调峰,通过热电厂供暖季的热电解耦,提高供热机组的运行灵活性,能够增加热电厂低负荷运行能力,也能增加高峰时段的顶负荷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储热技术可有效解决由于时间、空间或强度上的热能供给与需求间不匹配所带来的问题,有效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电网热储能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调节电网峰谷,补偿其他并网可再生能源波动等作用之外,由其长时间储热所衍生出的主要营利途径是电价交易收入和容量电价,不同时段的电力差价是电价交易的基础。然而电力交易只有当储热容量达到一定规模,以企业形式参与时,才能实现实际营利。将储热技术应用在电网调峰中应结合电网的实际需求如容量、技术成本、经济性和储热技术本身的特点综合评估,以期构建能够与新型电力系统相适应的新型热电联产协同供应系统。我国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储热相关的电力交易运营商业模式。根据储热的分时电价机制、电力市场机制、电网业务监管机制和应用场景等内容,储热商业模式可分为三大类: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两部制电价模式、辅助服务市场模式。本文将对不同商业模式的投资回收机制、利益相关方、收益水平等方面进行对比,对未来商业模式发展给出建议。

4.1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中,储热服务企业与电网,采用合同/契约的形式约定电网储能项目与指标,提供电网热储能服务,实现成本优化[49]。其优势在于可提升资源利用率,优化经营成本,提供设备改造服务等;而其劣势在于,商业合作普遍存在技术风险、资金风险和政策风险。执行过程中合理规避相关风险尤为重要,应重视过程管理,优化整体流程,实时跟进相关数据,制定阶段性的验收标准并严格按时执行验收流程。

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中,储热减少输配电过程电能损耗服务能够按照一定价值衡量,需要从电网企业增加的输电量利润中扣减。利益相关方主要涉及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以及储热项目公司。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主要负责项目商业化运营和储热厂商签订合约,并按照提前约定好的方法分红,也可直接投资,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形式从电网企业获得效益。储热项目公司主要负责储热项目投资建设以及运维等内容。针对电网开展降低线路损耗、无功优化、热力设备建设及运维、热能利用率核算等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由第三方评估节能效益,电网企业从节能获益中扣减用于支付储热运营商节能服务费用。

4.2 两部制电价模式

两部制电价分为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即按电厂的可发电功率以及实际用电量分别计算电费的电价模式,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50]。该模式有利于电网资源的灵活调度和合理应用,电量电价上的竞争促使发电企业加强运行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储热系统如果实施两部制电价,那么电价应该体现电量效用,容量电价应该反映系统效用。利益相关方主要涉及电网企业、储热厂商和第三方储热投资运营企业等。储热厂商和电网企业进行购售电交易,电网企业需要按照约定时间,按照一定容量支付容量费用,根据电力系统调度情况同意安排储热设备运行方式。第三方储热投资运营公司主要负责储热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维等。两部制电价按合理收益水平核定,项目可维持合理收益水平。

长远来看,将用户意愿纳入电网调度进行建模可极大提升市场模型精度。在需求侧应当以价格机制为引导,包括更加灵活的分时电价、自适应电价、实时电价等。针对不同的用户,按用电习惯进行划分,引导其能源消费,最终提高用户和供电方的双方利益。

4.3 辅助服务市场模式

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种普适的辅助服务适用于所有的电力市场[51]。目前我国储热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相关规则正处于试运行阶段,如2023年,浙江能源监管办组织开展了第三方独立主体参与电力辅助服务结算试运行。在电力市场过渡期内,为了应对源侧装机容量富余、系统调度灵活性差的问题,许多地区的调频、调峰、备用服务试行政府制定价格[52]。例如,2021年4月执行的新版《南方区域电化学储热电站并网运行管理及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中指出,为了补偿充电调峰辅助服务的电量,制定0.05 万元/MWh 的补偿标准。随着我国电力市场不断完善,形成储热参与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市场竞价机制将成为储热回收投资的重要手段。利益相关方涉及辅助服务市场中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用户和储热厂商等。在中国辅助服务市场未完全成熟前,储热可通过提供辅助服务获得补偿收益,调峰、调频补偿费用由没有承担电网调峰、调频义务但享受调峰服务的各类机组支付,主要包括陈旧的火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机组以及核电机组等。但是,调频市场容量有一定限制,储热虽然是一种优质的调频源,其规模化应用必然会引起价格下降以及市场饱和的现象。

5 未来调控技术及商业模式建议

储热技术属于能量型储能技术,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寿命长、利用方式多样、综合热利用效率高,在可再生能源消纳、清洁供暖及太阳能光热电站储能系统应用领域均可发挥较大作用。近年来,熔融盐储热技术和高温相变储热技术备受关注。熔融盐储热技术规模大,方便配合常规燃气机使用,主要应用于大型塔式光热发电系统和槽式光热发电系统。高温相变储热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系统体积小、储热和释热温度基本恒定、成本低廉、寿命较长等优点,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该技术适用于新能源消纳、集中/分布式电制热清洁供暖、工业高品质供热供冷,同时可作为规模化的储热负荷,为电网提供需求侧响应等辅助服务,目前已应用于民用供热领域,并逐步向对供能有更高需求的工业供热领域拓展。

受政策波动大、机制不健全、商业模式不成熟等因素影响,目前电网侧储能主要采取经营租赁、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了吸引各类资本加码储能赛道,促进储热技术在电网调峰中的大规模应用,未来需进一步创新储能商业模式,如独立储能电站、共享储能电站等[53],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发展。

6 结论

为积极响应“双碳”战略目标,我国能源系统正在经历清洁-低碳-零碳的逐步转型与深化改革。在以电网为主体的电力能源系统中,储热技术在平峰填谷、缓解波动、提高系统的灵活性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参与电网调峰的储热技术出发,梳理了不同储热技术的分类、原理及特点、工程应用实例、关键性指标、商业模式等,得到如下结论。

1)在众多储热技术中,相变储热技术具有较高的相变焓值、优异的热物性、稳定的化学特性以及较高的经济性,从而在电网调峰中具有较高的工程使用价值。尤其是新型高温固体相变储热技术有望与高压大功率电网消纳相匹配,实现电网的深度调峰控制,然而其运行过程中的绝缘密封等问题仍然是规模化工程应用需要突破的关键瓶颈。

2)国内外已有部分将储热技术与电网电力系统相整合的典型工程实例,但其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考虑到参与电网调峰的储热技术面临功率大、波动性强、运行时间长等特殊工况,需要从安全性、性能匹配、耐久与可靠性以及经济性等4类关键性指标进行全方位评估,从而实现大规模推广。

3)储热参与电力交易具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两部制电价模式、辅助市场模式等多种潜在的商业形式。通过市场化作用,引入竞争性商业机制,在提升资本参与度的同时提高了技术开发、工程管理、市场运营等各环节的效率,但现有商业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政策推进和能源消费形式的变革以及市场经济形态的改变,商业模式将规模化推进和成熟化运行,有助于储热技术在电力电网系统中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储热调峰电网
碱金属熔盐修饰MgO对其储热性能的影响研究
新常态下电站锅炉深度调峰改造与调试实践
穿越电网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重庆市天然气调峰储气建设的分析
关于宝鸡市天然气调峰问题的分析
电网也有春天
一个电网人的环保路
电网环保知多少
太阳能热发电储热系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