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部队康复疗养中心的职能定位

2024-04-08刘东杰彭浩南

武警医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治疗室疗养官兵

刘东杰,唐 迪,李 月,劳 琦,彭浩南

近年来,军事训练伤发生率逐年增高[1],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促使脑血管病发病逐步年轻化[2],影响官兵身心健康,康复需求与日俱增。新形势下康复疗养中心在强调疗养保健的同时,更加注重康复[3]。本文通过将康复疗养中心与综合医院、普通康复医院进行对比,同时区别其平时与战时的任务,明确职能定位,为推动康复疗养中心的建设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1 康复疗养中心与医院的区别

1.1 技术区别 医院的根本职能是解决重大、疑难、复杂性临床疾病,主要依靠临床诊疗技术及综合救治能力,着眼于“治病”。受到人员、技术及住院周转率等限制,其对病后功能康复干预力度有限。而康复疗养中心的主业是亚健康保健和病后康复[4],以军事训练软组织伤、骨关节创伤、神经系统病损等的康复治疗为主,辅以心理干预、健康维护等技术,着眼于“治未病”和伤残功能康复,具有较为系统的康复评估、康复治疗体系,并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康复治疗技术,如智能控制机械辅助康复特色技术[5-7],中医药康复优势技术[1, 8-10]等。

1.2 硬件区别 医疗设备的档次、功能、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推动力之一[11]。医院一般设有内、外、妇、儿及其下属细分学科等诊疗科室,拥有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的诊疗设备。康复疗养中心注重功能评估及治疗,设有高压氧舱、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集体训练室、日常生活训练室、言语治疗室、认知治疗室、心理治疗室、中医治疗室、矫形器制备室、康复评定室、资料室及辅助检查室。拥有动作评估系统、运动系统测试系统、平衡功能评估训练系统、运动损伤康复训练系统及多种理疗康复设备。

1.3 需求区别 随着伤病员对健康的认识提高,防病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生活质量、社会认可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希望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及社会价值。医院主要致力于疾病治疗,解决看病保命的问题。但很多疾病发生后虽然达到临床治愈,却遗留了身体上、心理上的功能障碍,导致伤病员不仅不能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更不能正常回归岗位,恢复军事作业能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自身价值的实现。康复疗养中心致力于防病保健及功能康复,竭力帮助伤病员早日回归岗位,恢复军事作业能力。如某疗养院收治训练时受重伤的飞行员王某,在该院专家的精心诊疗下,不到半年时间将其各项生理健康指标全部恢复正常,使其重返部队。某疗养院收治发生爆炸性颅脑冲击伤的战士,该院专家深入研究爆炸性颅脑冲击伤致伤机制,创造性研制出腕关节康复训练治疗仪、上肢肌张力定量评估装置等 4台康复训练装置,将昏迷状态的李某逐步康复到可以完成较为精细的运动动作。

2 康复疗养中心与普通康复医院的区别

2.1 收治范围 普通康复医院面向广大地方群众开展诊疗活动,收治病种主要包括脑血管疾病、颅脑脊髓损伤、脑瘫脊柱关节退行性疾病、骨折与运动损伤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烧伤、颈肩腰腿痛、产后恢复等。康复疗养中心因部队官兵有康复疗养需求而存在,主要服务于官兵。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官兵进行大强度特定训练或特定作业会产生特定的身体或心理上的相应损伤[12]。如长距离行军及大强度体能训练所致的骨、关节、软组织损伤,海上环境所致的滑膜、软组织炎症及长远航引发的突出心理问题,空中训练重力加速度变换所致过载产生的颈腰椎损伤[13],以及爆发战争所致的颅脑战创伤、心肺腹冲击伤、弹道损伤等。这些是需要康复疗养中心主要解决的问题。

2.2 康复预期 普通康复医院能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对亲人的依赖、尽可能回归家庭和社会就基本符合康复预期。但康复疗养中心面对的患者是青中年官兵,康复期望很高。要求不仅是回归家庭与社会,还要重返工作岗位战位,对康复疗养中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3 康复疗养中心平时与战时的任务区别

3.1 平时任务 做好官兵的康复治疗同时,注重训练伤病的预防工作,降低训练伤病的发生率,真正将关口前移,维护官兵身体健康,保障战斗力稳固。结合备战打仗目标,深入探讨研究未来高技术战争伤病发生特点,大力发展具有军事特色的康复医学,研究颅脑战创伤、爆炸性冲击伤、弹道损伤等平时少、战时多的病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康复医疗保障模式,创新发展急切需要的康复治疗理念与技术,加强实战化演练,切实做好现代化军事斗争的救援准备工作。贯彻军民协同发展模式,不断强化与地方的交流合作,收治地方患者缓解地方医疗体系压力,同时维持、提升中心医务人员临床技术水平。通过引进交流、外送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培养、储备康复医学人才,为打赢未来战争提供康复中坚力量。

3.2 战时任务 重大灾难的破坏性及突然性是对战争环境的最真实模拟。如某严重地震灾害后,导致短期内脊髓损伤、颅脑外伤、骨关节损伤和截肢等近万伤员入院,康复需求暴增[14]。在可预见的未来科技战争中,以往的阵地战模式被远程打击所取代,多数伤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后送,伤残率上升而导致康复需求急剧增加。康复疗养中心要主动、快速适应战时基本职能任务的转变,进入战时工作模式。尽快扩容,增加可展开床位,承接医院救治后有康复需求的大量伤病员,充分发挥在和平时期康复治疗工作中积淀的特长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做好肢体功能康复、心理康复及康复工程等工作,提高战伤康复质量,促进伤病员重返战位或社会,减轻战后国家及家庭负担。

4 康复疗养中心发展方向

新时期赋予康复疗养中心新的历史使命。(1)不同于医院治病保命的职责,明确康复疗养中心的主体任务为伤病康复,确保其建设发展始终处在正确航向上。今后康复疗养中心要加大政策投放力度,整合资源,培养、引进康复专业人才,深化发展神经、肌骨、软组织伤病、心理、疼痛、心肺等康复亚专科,打造优势学科集群,创新康复治疗理论和技术,构建系统健全、功能完善的康复保障体系。同时要切实利用好“双向转诊”制度,与医院携手打造“医院—康复疗养中心—军营”紧密衔接的治疗康复一体化保障模式,使二者分别在治疗和康复领域精准发力,做到相辅相成,协作共赢。(2)不同于普通康复医院服务普通民众,明确康复疗养中心主要面向部队官兵,确保康复工作富有军事特色。作为部队大家庭的一份子,康复疗养中心必然要更贴近部队,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姓军为兵”的服务方向。今后要进一步优化军地收治比例,将更多精力和资源倾向于官兵群体,优先满足官兵康复需求。同时着力开创军事职业病、训练伤等特病康复评估及治疗技术,深研快速、高效的康复治疗策略,开展针对官兵战位工作特点的疗养策略。(3)区别康复疗养中心平、战时任务,明确“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的建设方针,确保不断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目前虽处和平年代,但康复疗养中心仍要时刻为战争做准备。今后要持续加强人员、场地、设备、物资、技术等储备,开展对战创伤的康复研究工作,探索战创伤特殊致伤机制,尝试建立颅脑战创伤、爆炸冲击伤、弹道损伤、心理应激障碍等平时少、战时多的创伤的康复路径。同时进一步健全应战机制,定期进行战时等级转换演练,以战时运行模式磨砺过硬的康复保障能力,保持强大的应战能力。

新形势下康复疗养中心要着重发展康复医学,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探究军事职业伤、训练伤、战创伤康复保障模式,持续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提升自身的应战能力。

猜你喜欢

治疗室疗养官兵
城池——三亚疗养度假酒店
机器人叮当要回地球疗养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森林疗养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蒙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研究
特勤疗养人员体检路径的构建与实施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稳律灵治疗室性心动过速58例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