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劳动保险缴纳管理策略研究
2024-04-08崔宇峰
[摘 要]对于我国事业单位而言,职工劳动保险的不及时缴纳一方面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与稳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阻碍。基于此,本文将就事业单位劳动保险缴纳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我国事业单位劳动保险缴纳管理的现状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为促进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劳动保险;缴纳管理;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志码:A
劳动保险作为充分体现劳动者权益的一种社会保障机制,是我国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1]。我党始终高度重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并且在思想和实践这两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果。一直以来,人力资源管理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人力资源开发、合理配置的核心功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保险的管理是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劳动保险的管理能够为员工提供基本保障,这对于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普通员工而言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健全、不断完善劳动保险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员工劳动保险的缴纳,在促进我国各项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确保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事业单位劳动保险制度实施的意义
1.1 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事业单位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与时俱进、积极拓展,能够使事业单位职工生活得到有效改善与优化,只有稳步发展、不断前行才能够在不断提升劳动保险的基础上获得坚定的物质保障[2]。任何脱离事业单位的客观实际,并且不关注事业单位职工劳动保险待遇的做法都必然会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对劳动保险工作的正常推进也会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在积极推进劳动保险缴纳管理的环节中,各事业单位一定要对劳动保险与本单位实际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保证有助于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另外,对于国家、事业单位、员工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应该进行妥善处理,使本单位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以此为契机,提高社会各界的参与积极性,为劳动保险事业发展助力,使得国民经济发展也迈入新的阶段。
1.2 从实际出发做到统筹兼顾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大幅提升,知名度不断提高,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但是,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且总人口数量较多,因此人均产出一直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这一客观存在的、无法忽视的问题,要求各事业单位在制定劳动保险制度时一定要贴合本单位实际,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做到统筹兼顾,一定要确保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本单位职工的劳动保险与我国国情和发展实际相符。同时,为了使公平与正义得到充分体现,劳动保险制度的制定必须遵循现有的客观形势,并以此为契机改变一些片面的行为,使社会公平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得以充分实现。各事业单位应最大限度地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现行的劳动保险制度不断进行完善与改革,从根本上规避不同主体相互影响带来的问题。这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以及国民经济更加有利。
1.3 是深入贯彻并执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物质保障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现状来看,保险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不可或缺,也深受重视。从理论角度展开分析,我国的劳动保险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社会互助性质,在具备社会保险属性的同时,也表现出显著的资本主义社会保险特征。严格遵循社会主义物质保障的基本原则是我国事业单位实行劳动保险的基础,切实帮助困难员工,缓解其生活压力,这也是我国事业单位劳动保险和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险的差异所在,我国的劳动保险优势更突出。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事业单位必须注重劳动保险,正确认识劳动保险和生产结构的相关性,切实保障员工的物质条件,丰富其物质生活[3]。
2 事业单位劳动保险缴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工作的推进面临挑战
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从改革开放以来引入我国,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以全新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洪流中。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的发展中从未止步,在事业单位中也引入了竞争机制。在未来很长时间的发展中我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这样的大环境,事业单位劳动保险的推进也面临新的挑战。例如,对于经济较为发达、职工个人收入相对较高的地区而言,集中起来的劳动保障基金出现了倾斜;对于一些职工年龄老化、结构调整负担较重的地区,劳动保障基金无论是缴纳还是使用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2.2 需要从整体上统筹安排
劳动保险问题与国家、职工个人、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现阶段,事业单位劳动保险制度的制定者通常是国家和事业单位,其他社会力量较少参与。就目前的实际状况分析,目前的制度并非最理想的结构,并且出现了与我国实际国情明显不符之处,在制度的制定上更是缺乏统筹安排,严重影响了劳动保险福利。另外,有的事业单位在劳动保险制度的制定上照搬照抄其他单位制度,并未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这些都亟待改进与完善。
2.3 劳动保险缴纳管理缺乏严格的制度
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现有的劳动保险管理制度来看,其中的不足之处较为明显。例如,在劳动保险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一些事业单位制定的劳动保险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实际;在制定劳动保险制度时一些地方的事业单位缺乏针对性、管理力度明显不足,导致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这对我国事业单位劳动保险制度发展非常不利,也会阻碍其改革。除此之外,劳动保险机构设置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虽然国内劳动保险制度发展时间比较长,但实施方案仍有待优化,管理机制更是缺乏完善性。这些不足之处,使得劳动保险管理制度的发展和改进受到了严重阻碍。
2.4 事业单位内部相关人员缺乏对劳动保险的重视
劳动保险制度是受国家法律法规保护的,属于社会性的事业,更是国家对我国公民基本生活的一种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劳动保险制度工作的顺利推行。就现状来看,一些事业单位内部的相关人员对劳动保险管理工作的推行缺乏应有的重视。在一些事业单位中,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导对于劳动保险的认知存在明显不足,这也成为阻碍事业单位劳动保险管理工作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些事业单位中,个别基层员工缺乏对社会保险的认知和责任意识,甚至片面地认为自己只要每月拿到足额的工资就可以,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事业单位劳动保险管理工作难度的增加[4]。
3 新时代事业单位劳动保险缴納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不断提升对劳动保险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事件单位劳动保险管理工作中,上至单位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要高度重视劳动保险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劳动保险的宣传工作,让每一名员工充分认识到自己能够真正从劳动保险中获得有效的利益保障。另外,事业单位还应该高度重视关于劳动保险与职工现实生活之间关联的宣传,通过这些宣传和讲解让员工更深层次地认识到劳动保险工作的重要性,为后续事业单位推进劳动保险缴纳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事业单位应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对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进行宣传,包括通过本单位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官方账号等这些新媒体渠道,借助图文、短视频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
3.2 从不同的层面实行劳动保险待遇
从全社会发展的层面来看,获取劳动保险基金的途径存在明显差异,为了能够使每名职工、每家事业单位都能够参与到缴纳劳动保险的工作中且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从多个层次完善劳动保险待遇机制。从国家和政府层面着手,尽最大可能完善保障体系,帮助每位职工减轻基本的生活压力,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要根据社会发展现状再次分配劳动保险待遇,尽最大可能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也最大限度发挥劳动保险基金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切实让每名员工都体会到劳动保险带来的福利。
3.3 对事业单位劳动保险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
事业单位劳动保险管理制度的深入实施一方面保障了员工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另一方面使员工的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了保障。因此,为了使事业单位的每名员工都能够不断、持续地为本单位、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努力和贡献,就必须高度重视劳动保险制度,真正使劳动保险制度落到实处。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调动每一名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尽快统一事业单位劳动保险制度的标准,使其更加有效。我国事业单位劳动保险制度目前在诸多方面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当前的劳动保险制度必须尽快完善,使其实现有效性和统一性。事业单位应充分借助当前的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优势实现劳动保险制度的信息化与全面化,全面化主要是指劳动保险金的发放要做到全面;事业单位还应该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劳动保险管理机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保障下实现信息化管理[5]。
3.4 科学和合理的规划劳动保险基金
事业单位在筹集劳动保险资金时应始终坚持收支平衡、效益至上的基本原则。在筹集劳动保险资金前,事业单位应对预计的支出总额做出精准的预算,确保收支平衡。如果出现预算不准确、筹集资金过少的情况,必然会对事业单位劳动保险工作的有序开展产生重要影响。另外,事业单位在劳动保险基金的管理方面也要加大监管力度,从制度的制定到制度的实施,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5 从不同渠道顺利筹集劳动保险资金
筹集和管理事业单位劳动保险资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挖掘新的筹资渠道。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国内人口红利进入关键转变期,临近退休的劳动者数量明显增多,再加上医疗服务费用支出持续增加以及新政策的推进,事业单位拓宽筹资渠道迫在眉睫,必须积极打破传统筹资渠道的束缚,在劳动保险资金和社会发展之间搭建起完善、协调的发展机制,使筹集质量、筹集效果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劳动保险资金的限制应逐步放开,比如放宽到以往没有涉及的领域,包括实业、融资和基建等,使得约束机制更加健全且规范,顺利且有效地开展劳动保险资金投资活动,提高活动的整体效益。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内部具体发展情况,科学规划劳动保险资金的分配,密切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状况,确保劳动保险资金使用的灵活性、有效性,全面提升劳动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益。
4 结语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职工劳动保险制度在实践中更加完善、更加优化、更具有实践性和适应性。然而,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要求事业单位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适应、深入探索,因此各事业单位应从思想上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密切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劳动保险制度设置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优化、改革与完善,使其能够为员工的生活保障、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方面做出作出努力。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新时代事业单位劳动保险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得出了一些浅显的结论,很显然这些结论还具有阶段性的特征,需要在今后不断的实践中加以修正和完善,进而应用于提升劳动保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夯实我国劳动保险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波光. 建国前共产党领导下的劳动保险探索与实践——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原工会研究室主任王永玺[J]. 中国社会保障,2011(8):19-21.
[2]张太原,毛瑞杰. 新中国初期厂矿、企业中的劳动保险[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5-73.
[3]薛思媛. 事业单位雇佣临时工养老保险补缴怎么办?[J]. 天津社会保险,2014(6):56.
[4]王韬. 社会保险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 智库时代,2020(5):54-55.
[5]李子敏. “三破”“一改”“四建立”机关事业单位临时用工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 国家治理,2016(7):22-24.
[作者简介]崔宇峰,女,山西长治人,襄垣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中级经济师,本科,研究方向:劳动保险缴纳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