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阻碍及改进建议探究
2024-04-08潘晓静
[摘 要]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时代的主流,为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各级事业单位也需要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将预算绩效管理这一理念深入落实到事业单位的各类运营项目中,评估预算投入和项目的未来收益,科学制定预算编制、规范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绩效考核,提升财政资金利用价值。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助力事业单位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阻碍;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志码:A
面对财政体制改革与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双重压力,事业单位也在政策的号召下进一步强化对财政资金的利用,确保自身职能的稳定发挥。在此过程中,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可以有效评估单位资金使用效率,识别存在的问题,进而促使事业单位有目的地采取改进措施,提升单位资金使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稳步提高事业单位的公信力,确保事業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但在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有待优化、绩效评估管理体系不完善、预算绩效目标设计不合理、预算绩效运营监督不到位、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等,对此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并进行持续改进。
1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意义
1.1 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经济新常态下,大量的社会资源朝着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倾斜,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级事业单位也朝着服务型转变,纷纷加强了预算绩效管理。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改革和优化是落实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事业单位职能的稳定发挥。对事业单位以往的工作模式进行深层次分析,可以发现事业单位的内部结构规模较大,其工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干扰,造成内部工作效率提升缓慢。如果不加以改善,会对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工作造成消极影响。面对财政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双重压力,各级事业单位应加快工作革新和升级的进度,结合财税政策的具体内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状况以及预算管理的实践要求等,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进行科学化建设和完善。在详细了解事业单位控制实际内容和预算管理具体需求的前提下,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进行持续优化,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推动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此外,高质量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内控和管理水平,在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体系中应贯彻绩效管理理念,调整内部管理和控制结构,精准把控事业单位的发展进程和方向,规划好发展的流程,及时发现并解决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经验后助力事业单位的决策,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1]。
1.2 提升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实现预期绩效目标
随着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态势变缓,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挥阶段,对经济结构进行动态调整,但财政赤字现象愈发显著。根据往年的经济发展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财政赤字呈缓慢增长态势,尽管财政收入不断提升,但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也是财政赤字出现的主要原因。为降低财政赤字影响,保证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就需要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并确保事业单位职能的履行,进而实现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实现发展规划与财政支出的完美契合。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还推动了追踪问责制在事业单位中的贯彻和落实,以合理的奖惩机制激发单位员工的主观积极性,结合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对部分发展前景不乐观、预算绩效目标较差的支出项目,更为科学合理地配置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预期绩效目标。
1.3 提高单位预算科学性,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管理质效会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和项目开展,因此各级事业单位开始正视预算管理的作用,并不断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对预算编制和执行进行动态追踪,及时发现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进行持续完善。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增强事业单位的抗风险能力,避免各类常见财务风险,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有利于及时反馈绩效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运用效果,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事业单位的公信力,全面发挥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只有在事业单位的具体运行过程中加以实践,才能够对预算管理体系进行持续优化和完善,降低资金运营风险,增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质效。
2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阻碍
2.1 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有待优化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都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特点,但特殊的单位性质和工作环境导致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相对传统、落后,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的认识相对片面。部分事业单位仍旧存在重投入轻管理的理念,支出控制力度有待加强。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不理想往往会降低执行工作的自觉性,导致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此外,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的薄弱也会导致事业单位在工作过程中管理范围较为狭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加之预算编制的方法欠缺科学合理性,使单位缺乏清晰的管理目标,长此以往,单位的资金闲置和浪费情况会愈发严重[2]。
2.2 预算绩效评估管理不到位
基于实践来看,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并不完善,缺少一个全权负责和处理各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影响了绩效评估效果的提升速度。此外,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预算绩效评的工作量不断增大、涵盖范围不断扩大,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上升,这也迫使绩效评估管理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甚至于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绩效评估工作缺少正确认知,将其视为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并交由财务部门全权负责,严重降低了绩效评估的执行力度,导致绩效评估流于形式。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内部预算监管环境,绩效评估管理负责人与员工之间缺少稳定的沟通渠道,基层员工的参与度不足,没有积极主动地了解绩效评估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这也导致绩效评估管理标准在制定时忽视了基层员工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降低了绩效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导致事业单位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相脱节,影响了预算资金的充分落实。
2.3 预算绩效目标设计缺乏合理性
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目标设计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问题。其一,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目标过于宽泛、缺少针对性,忽视了事业单位的地域和时空状况,预算绩效目标和预算部门、预算项目之间的关联性较差,导致预算绩效目标设定过于形式化。其二,绩效指标作为细化的绩效目标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预算绩效目标较为庞大,涵盖了事业单位运营的诸多方面,而预算绩效指标则可以看做是细化了的绩效目标。其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绩效指标的覆盖范围相对狭窄,轻过程、重结果的思想依旧存在,影响了预算指标的编制和执行状况。其三,部分事业单位的绩效指标设计单一,在评价时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导致预算绩效指标的应用结果并不理想[3]。
2.4 预算绩效运行情况监督不到位
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运行状况监督不到位,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绩效监控方式缺少合理性。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的监督仍采用单向人工、报送书面材料等方式,以现场检查作为辅助,这種绩效监控方式无法保证数据材料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也容易发生瞒报和漏报现象。同时,这种监督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无法实现常态化的全方面监控,只能采用抽查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绩效监控的动态性、及时性有所欠缺。部分事业单位缺少完备的信息监控管理系统,业务端与绩效目标监控所需的数据之间缺少稳定的信息数据传递渠道,降低了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的时效性。
2.5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缺乏应用
评价结果的应用是实现预算绩效管理闭环的关键一环,但在实践中不少事业单位存在重形式、轻管理的问题,使得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并未应用到业务决策、人员管理等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部分事业单位忽视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仅仅将其作为一项工作或者任务,并未发挥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参考价值。其二,评价结果应用深度不够,未和个人利益挂钩,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并不能有效反映到职工薪酬、福利等方面,考核结果对个人经济、形象等的影响不大,这也使得职工不重视预算绩效考核,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也缺乏积极改进的内生动力。其三,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全面性与可靠性得不到保障。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往往是通过自评的方式产生的,个别单位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甚至会对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和更改,无法发挥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有的作用。
3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改进建议
3.1 革新管理理念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进,需要先从意识层面入手。事业单位应立足于战略管理层面,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在日常议程上的重要程度,管理层应以身作则,贯彻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求,立足于预算绩效管理角度,对工作理念进行创新和调整,加大日常的宣传工作力度。同时,事业单位需要结合预算计划和单位的业务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并基于各部门任务要求、预算目标等合理细化,将目标落实到具体岗位、个人身上,促进全体成员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当中[4]。
3.2 改进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预算绩效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严格遵循覆盖面积广、层次深入和全过程这三项原则,而这三项原则对应的措施则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覆盖范围扩大、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拓展以及预算考核反馈及应用。将绩效目标作为核心进行拓展和延伸,构建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社会发展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对预算编制进行完善,确保预算编制和绩效目标同时申报,形成一套完整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同时,还需要加快数字化预算绩效管理进程,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需要构建数字化预算绩效管理平台,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控和管理,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效率,降低人工误差[5]。
3.3 优化预算绩效目标
各级事业单位应科学合理设计预算绩效目标,确保预算绩效管理顺利推进。实践中,应结合事业单位的内外部因素,设置具有针对性的绩效目标。同时规范绩效指标的设计,将产出、效果两方面内容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重视预算编制和执行等内容,确保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同时,应由事业单位的上级部门牵头,下级部门跟进,总结出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科学化预算绩效目标。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可以委托专家或者借鉴同领域的先进经验,对预算绩效指标进行优化设计。
3.4 完善绩效运行监督程序
为保证预算绩效的平稳运行,还需健全预算绩效监督机制,并将其贯穿预算绩效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尤其是在网络数字化时代,预算绩效运行的监督程序需要与网络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并借鉴网络监管的优势,重构网络监督管理体系。事业单位可以引入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借助网络信息化工具进行动态监管,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思维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借助网络监督管理的优势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分析和针对性解决措施的监管。
3.5 深入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
充分利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能够及时反馈预算部门的各项工作,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优化,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改善事业单位的内控状况。因此,各级事业单位需要深入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可以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事业单位基层工作人员和部门负责人员的业务量和奖惩机制挂钩,通过合理的奖惩机制激发全体工作人员对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积极主动性。建立起预算绩效评价和反馈机制,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执行状况进行反馈,完善现行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辅助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决策,提高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的落实。
4 结语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事业单位想要增强自身的内控管理能力,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就需要积极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的落实,对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进行创新,对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加以改进,加快数字化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对预算绩效目标和指标进行优化设计,完善预算运营监督程序,深入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保证事业单位职能的稳定发挥。
参考文献
[1]郑煜. 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8):140-142.
[2]周洋. 内控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完善方法探究[J]. 投资与创业,2023,34(15):168-170.
[3]魏娟,马利,李煜,等. 以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助力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J]. 财经界,2023(21):33-35.
[4]林碧琼. 探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与改善策略[J]. 大众投资指南,2023(11):155-157.
[5]宋任美.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策略研究[J]. 大众投资指南,2023(11):182-184.
[作者简介]潘晓静,女,河北邯郸人,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预算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