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深化审计整改的实践与思考

2024-04-08韩艳

理财·收藏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机关监督单位

韩艳

审计整改是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环节,是维护审计监督严肃性和权威性、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被审计单位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加强整改的关键环节。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级审计机关越来越重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工作,要求被审计单位切实落实整改责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但当前在审计过程中仍然发现一些基层单位未能形成较好的整改氛围,影响了审计监督效能。本文从分析目前基层单位在审计整改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剖析问题背后的成因,提出針对性的措施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基层审计机关的整改力度和效果,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更好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监督作用。

一、基层审计整改中存在的问题

(一)被审计单位对整改工作认识不足。目前,县级审计机关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审计整改工作,多数是由被审计单位相关负责人协助审计组完成整改工作,导致审计整改重形式、轻效果,不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对审计整改工作重视不足,在落实整改过程中,往往是以时间紧、任务重为由推诿扯皮,工作缺乏主动性。

(二)整改工作存在形式主义。虽然审计机关对审计整改工作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使得基层审计整改工作成效难以衡量,很难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区分,导致整改效果参差不齐。有的被审计单位属于“拆东墙补西墙式”整改,虽然从形式上看都已整改到位,但实际上却没有有效地解决问题。还有的被审计单位以表面整改为主,并没有将整改工作落到实处,而是以文件资料为整改主要内容,并没有真正落实审计提出的意见建议。

(三)整改目标不明确,屡改屡犯。在审计实践中,由于被审计单位没有真正领会审计整改的意义,整改方向不明确,导致屡改屡犯。部分原因是审计人员未仔细分析问题的具体表现和深层机制,导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制度层面来看,很多问题是由于单位制度执行不严格造成的,如部分单位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力度不够、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从业务层面来看,很多问题是由于单位业务流程不规范造成的,部分单位对非涉密事项没有进行处理,如对采购文件的审批、合同的签订、支付手续等流程随意简化,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混乱等。

(四)整改的督促检查力度不够。从整改检查的实际操作来看,不少单位和部门在审计整改检查上仍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联合督查名存实亡,实际效果不佳。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大多采取发文的方式来解决,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沟通协调机制,联合督查形式比较单一,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很难对部门整改落实情况有效跟踪。

二、基层审计整改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工作重视不够。一是由于部分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对审计整改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审计、轻整改”思想,认为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是监督检查,整改工作一般由被审计单位自己组织落实,没有把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二是部分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大多采取应付、敷衍的态度。三是有些单位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按照审计提出的建议进行整改,而是采取“打太极”的方式,整改要求和措施难以落实。

(二)审计整改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目前,审计机关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程度评价主要依据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等文件,但这些文件对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整改的具体情况缺乏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对于一些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财务不公开等问题的整改还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不利于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的监督,也难以对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起到督促作用。

(三)基层审计整改检查监督体系不健全。审计整改情况尚未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述职报告、班子民主生活会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没有建立健全审计整改检查监督制度。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作经费影响,有些基层审计机关仍然存在“人少事多”的问题,在审计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部分审计人员无法有效开展对被审计单位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不健全。基层领导干部对考核机制不重视,审计整改工作没有纳入本单位的年度考核指标,导致整改工作流于形式。

三、完善基层审计整改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规范基层审计整改检查

1.加大宣传力度,让被审计单位充分认识审计整改重要性

要加大对审计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被审计单位充分认识到审计整改的重要性,认识到审计整改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规范经济行为,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要加大对审计整改案例的宣传力度,让被审计单位学习先进经验,查找自身问题,形成整改氛围,督促被审计单位持续有效地开展内部控制建设。

2.规范和细化基层审计整改检查内容和方式

一是要明确审计整改的内容、标准、时间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分解整改内容,制订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措施、时限等。二是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定期将被审计单位未按期完成整改或逾期未改正情况报送县政府。三是要完善对乡镇的考核机制,把检查和督促被审计单位完成整改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充分调动乡镇党委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二)建立基层审计整改检查效果评判标准

1.确定基层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目标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目标要紧紧围绕整改工作方案确定的时间和要求,在审计报告中列明整改目标,并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综合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和存在困难,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及落实情况。对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履行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遵守财经法纪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进行处理处罚。

2.判断问题整改措施的真实性及合规性

审计机关可以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措施,判断其是否具有真实性和合规性。是否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是否充分反映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整改措施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相匹配,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是否具体、明确、可操作。

(三)完善基层审计整改检查监督体系

1.建设基层审计力量

一是充实审计队伍。通过多元化方式,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学习、讨论交流等活动,促进审计人员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业务能力。二是加大培训力度。针对不同岗位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员培训,重点加强对审计流程、审计方法和审计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三是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对每一个审计项目,都要明确环节、职责、工作要求和目标,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局面。

2.政府形成合力

县、镇政府要把审计整改作为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組织相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审计整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对整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要结合政府效能建设工作,将审计整改同纪委监委、县委巡察办等部门联合起来,将整改结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中,严格奖惩,督促被审计单位重视整改,加大整改力度。

3.强化责任追究

通过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形成强大震慑,切实增强整改意识,推动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将审计整改结果与单位负责人的任免、奖惩挂钩,对于整改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其责任;对屡审屡犯的单位和个人,要在审计报告中提出严肃处理意见;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其行政责任。

4.审计报告、整改情况进行公告

审计工作报告中对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员的整改情况进行公告,是审计机关发挥监督职能,增强审计监督效力,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利益得到切实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是要求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员在规定期限内报送整改报告,说明整改情况,同时就整改内容、整改措施、整改目标及完成时限作出说明。二是公告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结果和对被审计单位或个人的处理决定,并在规定期限内报主管部门或上级机关。三是通过公告进一步提高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提高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机关监督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填单位 要推敲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打开机关锁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