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作为城市交往的媒介:体育赛事融入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巴黎实践
2024-04-08张盛,路珏
张 盛,路 珏
Fernández 等[1]曾指出,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有媒体,奥运会就不可能成为一种全球性事件。回溯奥运会的历史,人们同样可以说,如果没有那些璀璨的城市,奥运会也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事件。自1900 年巴黎举办第二届奥运会以来,不同时代的媒介记录了每届奥运会与其举办城市共生共荣的历史,赛事与城市交相辉映,成为展现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独特风景线。 近20 年来,学界对奥运会开展的传播学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 但这些研究大多基于传播学的媒介中心主义视角。本文以2024 年巴黎奥运会的筹办为个案,将奥运会本身作为一种媒介,为探讨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产生的综合效应提供分析框架。
1 奥运会作为城市交往的媒介:超越媒介中心主义的研究路径
一部奥运发展史也是一部展现全球城市变迁的历史。进入新千禧后,奥运为城市赋能的多元价值日益得到各方重视。 2002 年12 月,在国际奥委会的支持下, 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瑞士洛桑和首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希腊雅典共同发起成立世界奥林匹克城市联盟,推动奥运会为举办城市带来更积极的影响。然而,现有研究虽已陆续关注奥运会对城市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维度产生的影响, 但对其综合效应的研究尚未给出有效框架。因此,超越传播学的媒介中心主义视角, 以更大的媒介观审视体育赛事与城市互动的内涵是一种具有潜力的研究路径。
1.1 城市研究的媒介化视角
探讨奥运与城市的互动, 需要回到城市研究的宽广视野。 城市研究不仅是当下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显学, 也曾在一个多世纪前激发过社会学的想象力。罗伯特·E.帕克[2]早在1925 年就曾指出:“城市并不只是一种物理装置或人工构造。 它内含于那些组成它的个体的生命过程之中, 因而, 它是自然的产物,尤其是人之自然,即人性的产物。 ”步入现代社会,城市日益成为人流、物流及信息流汇聚的中心。马克思将工业革命后若干年内发生的世界性交通与通讯革命称为“交往革命”,并将其视作推动物质和精神交往进程的主要动力[3],而城市是最早进入密集型社会交往的空间, 尤其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城市的媒介化程度不断加深, 加速了城市内部不同主体和要素的交互, 也使其与外部形成更加复杂而密切的互动。在传统的传播学视域内,城市更多只是技术应用的物理空间, 但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以及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研究都表明,城市不仅是信息生产、传播和交换的空间,也是人际互动、符号生产和意义建构的场域。在人文地理学研究者看来,城市是出类拔萃的意义中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象征物,这些象征物帮助城市建立起卓越的秩序[4]。 因此,一种更为开阔的媒介观认为, 城市为置身其中的人与人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提供了中介化的互动平台。
1.2 城市交往中的三重动力
人文社会科学在20 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一股“空间转向”的思潮,代表人物包括深受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影响的亨利·列斐伏尔等, 他们从更多维、更关注人的日常生活的视角审视空间,为人文社科研究带来了新的思维向度。 在他们看来,城市的本质是一种交往空间。 首先,这种空间是一种物质力量,它对人们的物质生产和交往产生引导或限制等影响,比如某种程度上,古希腊城邦的结构决定了当时城邦居民的交流结构。 丹麦城市规划师扬·盖尔曾指出,物质环境设计应该“为更加广泛的交往机会创造条件”[5]。 其次,城市空间孕育着精神的力量, 它通过作用于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方式,赋予城市中人的生活深层次意义。列斐伏尔[6]从哲学角度建构空间的生产理论,在“社会—历史—空间”的辩证关系中回归微观的日常,强调人类真正解放的动力和源泉来自日常生活。 城市蕴涵的精神力量还表现为,作为媒介的城市可被视作可阅读的文本,为不同的人所共享。布里奇等[7]认为,“城市不单单是物质或生活空间, 还是想象和再现的空间”, 而传播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再现乃至建构这一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最后,城市与其所处自然界的交往是构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力量。 但是, 如何平衡工业化与城市未来发展的关系日益受到各方关注, 也是近年来国际奥委会改革议程中受到高度关切的议题。
1.3 奥运会作为可沟通城市的媒介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致力于展现人所创造的文明世界,奥运会作为全球关注的体育赛事,以“人的在场”展现城市物质生产、精神交往和生态演进的强大活力, 显示其作为城市交往之媒介的丰富价值。 与此同时,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国际赛事为城市注入了极为丰富的可沟通性。2005 年由美国传播学者组建的城市传播基金会提出用于分析城市传播的可沟通城市概念,并在随后的研讨中将社会交往活动的地点与机会、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政治和民间性质的因素等概括为影响可沟通城市的核心因素[8]。 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实践为学者诠释可沟通城市的内涵提供了鲜活案例和生动素材。 作为一座闻名遐迩的历史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巴黎自18 世纪以来就是西方的金融、商贸、时尚、科技、艺术和体育中心。 在众多的特质中,体育始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法国是全球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最多的国家之一,曾经举办过两届夏季奥运会、三届冬季奥运会、两届足球世界杯赛、三届欧洲足球锦标赛, 每年举行的环法自行车赛和法国网球公开赛均享誉全球。 在世界公认的25 个最重要的国际体育赛事中,法国举办过23 个[9]。 2017 年,成功申办2024年奥运会后, 巴黎成为继伦敦后第二个举办三届奥运会的城市,在经历漫长的100 年后,巴黎将迎来第33 届夏季奥运会, 这三次奥运会对巴黎的意义极为不同。 以奥运会为媒介,赛事促进了城市形态的更新,从法兰西体育场到罗兰·加洛斯体育场,从协和广场、 香榭丽舍大街到诺尔维勒班特展览中心,从历史悠久的古老建筑到新兴体育场馆,从市内场馆到开放性水域,巴黎的城市面貌因赛事的筹办和举办而改变。 以1900 年巴黎奥运会为起点,法国体育经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催生出基于消费和休闲的体育文化实践形式[10],这些转变在奥运会的办赛形态上有着充分体现,并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巴黎城市品质的提升。 正如已有研究表明,大型赛事作为可沟通城市的媒介, 能够为社会交往、通过中介或面对面的传播、公民参与和连通全球化场景提供更多可能[11]。 2024 年巴黎奥运会强调赛事的综合效应,将其视为城市的镜子,并突出体育在更新社会、重塑生活方式的不可替代性[12]。
2 巴黎奥运会: 体育赛事融入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交往实践
2024 年,巴黎将在一百年之后第三次举办奥运会。作为重大媒介事件,奥运会本身构成了可沟通城市的媒介,为巴黎注入更多的连接性和互动性,不仅包括传播意义上的信息流动, 人与人更加紧密的连接,还意味着跨历史的传承以及跨文化的互动。作为全球体育名城,巴黎是以奥运会促进城市更新、和谐发展的典范,在推动体育赛事融入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方面采取了诸多创新举措。以奥运为媒介,分析城市交往中的动力有助于揭示现代人在城市生产、交往和文明传承中的创新与创造力。
2.1 以赛营城:奥运会融入城市生产与更新
借助2024 年奥运会, 巴黎试图向世人展示后工业时代体育重塑城市的前景。从全球奥运举办城市的实践经验来看,大型体育赛事有助于倒逼诸多现实问题的解决,促进城市能级提升。 为让不同种族、不同来源的底层年轻人建立民族认同和国家身份, 巴黎将举办奥运会视为解决巴黎北部18 区和圣丹尼斯省贫困与落后顽疾的良机[13],这一构想顺应了巴黎自2000 年起实施的大巴黎城市更新计划(The Grand Urban Renewal Programme, GURP),该计划旨在推动巴黎周边郊区的城市化进程, 以解决区域内居住体验差、基础设施陈旧、郊区市区脱节等问题【注1】。在GURP 的规划下,2024 年巴黎奥运会的两个场馆和奥运村均在巴黎北部,基础体育场馆及配套建筑的修建将进一步助推巴黎北部区域升级[14],8 000 个座位的拉夏贝尔体育馆在赛后将面向周边社区开放, 成为巴黎北部新的文化中心,并成为圣丹尼斯的新地标,解决其缺乏基础体育设施的难题,而奥运村在赛后则将转型为公寓,为当地提供3 500 套住房。 为了给民众创造更好的锻炼环境, 巴黎市政府加强对现有设施的利用和改造升级, 发动艺术家为巴黎15 个3×3 篮球场进行装饰和翻新。
2.2 以赛聚人:奥运会融入市民生活与社群发展
用体育的魅力为城市注入更多活力, 让丰沛的信息和情感参与城市生活的运作, 有助于促进城市不同区域和阶层人群的互动与连接。巴黎提出“奥运更开放”(Games Wide Open) 的口号倡导回归自然、亲近生态、 彰显人性, 向全球展示不一样的体育盛会、不一样的巴黎城,让更多人参与其中。长久以来,奥运会开闭幕式均在举办城市地标性体育场馆举行。 “封闭”的场域独立于城市其他空间,只有“在场”的观者能够感受到现场的冲击与狂欢。 但2024年巴黎奥运会创新性地将城市地标塞纳河作为开幕式场所,为全世界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开放式体验,将整座巴黎城作为体育盛会的布景,消解场地“内外”的限制,使有限的空间向沿河观看的每个人敞开,最大限度提高体育赛事感知度和民众参与度。 按照计划, 来自全球的运动员将乘坐游船沿塞纳河由东向西前行。 届时,塞纳河上、桥上、空中将举行包括全息影像技术、浮动交响乐团、无人机等艺术表演[15]。开幕式场所的转变将带来运动员和观众身份的转变,运动员将成为开幕式的焦点,与表演者一同置于舞台中心[16]。在开放式的庆典之外,2024 年巴黎奥运会将向更多元的群体开放, 提供平等参与体育的机会,传递奥林匹克精神。本届奥运会将致力于推动更多女性运动员参与, 保障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难民运动员平等的参赛权利,通过新增冲浪、攀岩、滑板和霹雳舞等新项目吸引青年人参与奥运会[17]。
2.3 以赛传承:奥运会融入生态环保与遗产保护
作为“体育促进气候行动”倡议的签署国,法国承诺以2024 年巴黎奥运会为契机助推环保事业,为大型赛事开创环保新模式,建立绿色新标准[18]。本着节能降耗、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024 年巴黎奥运会在场馆使用模式、建造材料、降低碳排放等方面提出创新举措,在场馆选用初期制定好赛后使用规划,旨在契合社区发展。 2024 年巴黎奥运会场馆布局紧凑,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馆和建筑场地,减少不必要的新建场馆, 创新性地赋予历史悠久的古老建筑新功能,如将巴黎大皇宫、埃菲尔铁塔下战神广场、凡尔赛宫和荣军院改造成跆拳道、击剑、沙滩排球、马术以及现代五项等比赛场地[15]。
奥运会作为媒介还具有打通历史与现实的价值。塞纳河孕育并滋养了巴黎,无论是水上开幕式还是部分比赛场馆,塞纳河连接了法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从光之城的美誉开始,塞纳河让巴黎变得强大且负有盛名,这里是法国最繁忙的水道。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游客, 都将一起沿塞纳河感受巴黎强有力的跳动,一同体会城市海纳百川、革新进取的精神。 在塞纳河上举行的开幕式, 由东至西依次经过奥斯特里茨桥、巴黎植物园、圣路易岛、法国的发源地西岱岛等地,绵延6 km,将向全世界展示巴黎城市的最佳风貌[19]。 开幕式的背景是现代巴黎的象征——埃菲尔铁塔, 这将是世界首次将宏伟历史建筑与体育赛事进行如此紧密的结合, 把古老的文明融入现代竞技运动中。 厚重的历史不只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底色,也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百年巴黎的底蕴浓缩在风格各异的历史建筑中, 并将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为自身注入新的活力。
3 奥运会助力可沟通城市建设的实现路径
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体育赛事是城市发展与更新的重要引擎, 有助于提升举办城市的国际声誉和全球竞争力。 尤其是经过百余年的创新实践后, 奥运会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交往媒介展现出丰富的内涵, 在促进城市新陈代谢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奥运会作为城市交往媒介的价值更加凸显, 它有助于彰显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存在方式, 赋予城市中人的生活更深层次的意义,以“人的在场”展现当代城市物质生产、精神交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生动力。 随着全球城市竞争的不断加剧, 如何充分发挥奥运会作为城市交往的媒介价值,助力可沟通城市建设,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3.1 国际奥委会:让奥运会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 国际奥委会强调体育与城市和谐发展的理念,倡导奥运会与举办城市的发展同向同行,释放体育作为城市生活润滑剂和催化剂的潜力。 在这样的政策倡议下, 奥运会应致力于推动体育助力城市功能重塑,城市成为人和人交往与连接的地方。在2023 世界奥林匹克城市联盟峰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指出:“2024 年巴黎奥运会体现了一种富有远见的遗产方案,按照《奥林匹克2020 议程》的规定,规划早在奥运会之前就开始了,组委会以一种奇妙的方式接受这一新方法,‘Terre de jeux’计划涉及4 500 个城市和地区,让超过600 000 人更加活跃。 ”[20]作为全球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机构,国际奥委会积极推动在全世界范围内举办奥运会, 各具特色和历史底蕴的城市将奥运会打造成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体育盛会,使其成为展示城市发展成就的平台,沟通城市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奥林匹克城市联盟组织的应运而生是为了挖掘体育赛事的综合效应,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形成, 为奥运会举办城市搭建交流与对话的平台,助力未来的举办城市彰显其独特价值,因地制宜制定、开发和利用奥运遗产,让奥运圣火薪火相传[21]。由此可见,推动奥运会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媒介已成为国际奥委会在全球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议题和政策手段。 2022 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后,作为全球首座“双奥之城”的北京持续推动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传承利用奥运场馆遗产,积极申办和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推动群众体育向纵深发展,为体育融入城市发展注入可持续动力。 2023 年8 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给第十四届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的视频致辞中盛赞 “北京奥运会给中国和世界留下了非凡的奥运遗产, 北京为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伟大的贡献”[22]。
3.2 举办城市:让奥运会成为促进城市创新转型的重要驱动
体育激发的丰富情感证明体育是一种能够凝心聚力的融合剂, 也是促进生态转型和社会革新的有效杠杆[23]。在当今命运与共的全球格局中,城市不仅仅是地理区隔,更是彰显品牌软实力的平台,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是为城市赢得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了成功举办一届奥运会,举办城市不仅要大量投资体育和赛事的基础设施, 制定有效的营销和宣传策略,还要和相关体育组织和机构开展合作。更为重要的是,城市需要将赛事纳入长远规划,制定支持激励政策,构建有利于城市发展的良好生态。如前所述,种类繁多、规模各异的体育赛事在为巴黎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促进了城市在社会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转型与变革, 这些成就离不开城市的规划与政策设计。从20 世纪起,法国相继出台《法国大众与经济体育运动组织和促进法》(1984)、《复兴法国体育计划》(1986)、《法国大众与竞技体育运动组织和促进法修订版》(1994)、《2018—2022 年国家健康战略》(2017)等,将体育纳入市民日常生活,提高大众体育的普及度。
巴黎并非特例,有研究表明,成功的大型体育赛事会从多个角度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首先,奥运会能够为赛事涉及的多个群体提供消费场景, 形成从赛事经济到文旅经济的转化,促进当地消费升级。其次,奥运会能促进举办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为吸引未来赛事提供硬件保障。再次,奥运会能够提升国家和城市的国际知名度, 带动旅游业发展和引进高端人才。 2014 年,法国外交部和体育部出台了《体育外交行动计划》, 明确体育外交是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一环,强调利用体育提升法国国际影响力【注2】。最后,大型赛事能显著促进举办城市的社区融合和参与、增强身份认同、培育社区居民的荣耀感和团结力[24]。
3.3 赛事创新:让体育成为提升城市可沟通性的重要媒介
当前, 全球城市更新已进入存量提质增效和增量结构优化协同并进的时期,需要提升品质和功能,更为充沛的可沟通性有助于推动城市生活更美好、更有活力。 可持续的城市更新需要依托更加多元的媒介和传播,强化人与人的有效连接,深化不同社群间的有效互动,而以体育赛事为城市注入可沟通性,拓展城市营造的空间, 是世界发达国家卓有成效的经验。 巴黎、伦敦、墨尔本等全球著名城市通过构造人本绿色的体育空间、 打造多姿多彩的赛事活动和培育新兴时尚的休闲运动,引领社区提升活力,激发产城融合动力,厚植城市文化软实力,带动了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生态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随着体育跨界发展的属性不断增强,都市体育的社交、情感和认同价值日益丰富,能有效连接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多元场景, 有利于打造后工业时代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形象。 当前,在全球著名城市中,体育已成为表达市民生活品质和文化品位的重要载体, 成为社群生活中最具共情力和感染力的场域, 在助推消费升级、 引领健康生活方式和倡导绿色环保风尚的过程中成为塑造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助力城市品牌营销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奥运举办城市的诸多创新实践有利于人们重新认识体育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奥运为媒介, 推动以赛营城、 以赛聚人和以赛传承,助力可沟通城市建设,将成为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更好体现体育为城市发展赋能的作用。
4 结束语
在国际奥委会的推动下, 奥运会的功能已延伸至城市发展的诸多层面, 尤其在助推城市物质生产和精神交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2024 年巴黎奥运会的筹办展现了新的理念和思路, 表明人类健康、社会包容、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当代大型体育赛事的责任,也是现代城市追求的价值目标。大型赛事与举办城市应当形成携手并进、 共同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奥运会是城市发展的一面镜子,在促进城市经济、 文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杠杆作用。 同时,奥运会珍视城市独特的人文与历史遗产,致力于将其融入城市文脉。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奥运会已经超越了体育赛事本身,成为解决城市治理顽疾、促进城市更新的有效手段,而其作为城市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中介化平台也展现出独特的价值, 为人们审视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综合效应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视角与框架。
注释:
【注1】巴黎有小巴黎和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环城公路以内的巴黎市; 大巴黎包括巴黎市及环绕其周围的7 个省,也被称为法兰西岛。 2024 年巴黎奥运会的“巴黎”泛指法兰西岛区域。
【注2】五个任务是:增加法国地区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吸引力;促进法国体育的经济发展,提高法国体育在全球的竞争力;在体育训练和教育、健康和性别平等、城市发展和规划、体育遗产方面推广法国经验;推广法语在体育赛事,尤其是奥运会中的使用率;借助2024 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推崇法国理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