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亲属情感支持对空巢老人孤独感的影响
2024-04-07夏晓红姜艳帅嘉玲蓝英
夏晓红,姜艳,帅嘉玲,蓝英
(1.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2.西华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空巢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为51.3%[1]。《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测到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的比重将达到90%[2]。中国老年人“空巢化”现象已经不可逆转,并且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空巢老人细分为绝对空巢和相对空巢,前者主要包括子女全在国外或外地、或无子女的老人;后者指子女与父母在同一个城市但不一起吃住[3]。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使得老年人口数量急剧上涨。老人的子女、孙辈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常常在外奔波打拼,“未富先老”“空巢老人”等老年人相关的社会现象相继出现。子孙等不在身边,空巢老人倍感孤独。孤独感对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4-6]。目前对于空巢老人孤独感相关研究较多,如成芳[7]、杨青松等[8],但非亲属情感支持对空巢老人孤独感影响的研究较少。且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表明,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严重不足,农村老年人精神孤独问题尤为突出,在亲属情感支持不足的情况下,非亲属情感支持能否降低老年人孤独感?常岭[9]对武汉市T社区15位绝对空巢老人深度访谈发现,非亲属支持可削弱绝大部分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但缺少非亲属情感支持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定量研究。故本文拟从定量视角,了解非亲属支持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四川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报告》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20%有资阳、自贡、南充、德阳、内江、眉山6个地级市,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先从这6个市中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南充和内江两个市,再在南充三区六县中抽取顺庆区和高坪区,南部县和营山县,内江市选择市中区和威远县,在选择的区县中采取方便抽样进行调查对象的选择。纳入标准:(1)年龄≥60岁,有语言交流能力,有清晰意识,能够思考并回答问卷问题;(2)为本地常住人口。排除标准:(1)居住时间低于1年;(2)非空巢老人。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获得有效样本781例。农村573人,城市208人。
1.2 方法
采用当面访问为主,自填问卷为辅收集问卷。问卷分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社会支持量表、社区支持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其中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包括户口、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状况、身体患疾等。社会支持量表选用肖水源[10]编制的量表,社区支持量表包括3个条目,条目如“你所在社区(或村民委员会)定期对您进行电话问候,或者是上门访问?”、“您所在的地区将老人关爱服务纳入相关规定中?”1分(很不符合)~5分(完全符合),将各条目数值加总并求平均数,得到社区支持量表的分数。因子分析各条目载荷均>0.80。孤独感选用黎芝[11]的ULS-6量表,包括6个条目,条目如“缺少别人的陪伴?”、“我感到和其他人疏远了”,1分表示“从不”,2分表示“很少”,3分表示“有时”,4分表示“一直”,得分越高,孤独感越强。因子分析载荷均>0.70。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空巢老人非亲属支持的情况
朋辈情感支持情况,选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第一题,“您有多少关系密切,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来判定朋辈群体支持情况。关系密切的朋友一个也没有者占4.61%(36人),1~2个占38.41%(300人),3~5个占39.05%(305人),≥6个占17.93%(140人)。
邻里情感支持情况,选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第三题,“你和邻居之间关系”来判断邻里情感支持情况。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占5.89%(46人),遇到困难可能稍微关心占26.38%(206人),有些邻居很关心占31.50%(246人),大多数邻居很关心占36.24%(283人)。
社区情感支持情况,社区情感支持均值为2.79±0.84。社区团体组织活动参与情况,从不参加占24.46%(191人),偶尔参加占50.70%(396人),经常参加占13.96%(109人),主动参加并积极活动占10.88%(85人)。
志愿者团体情感支持情况,由于农村老人接受志愿者服务的机会较少,因此用“您所在地区是否有志愿者来提供服务”来判定志愿者团体情感支持情况。有志愿者服务占21.90%(171人),没有志愿者服务占78.10%(610人)。
2.2 影响空巢老人孤独感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户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主要收入来源、身体患疾情况的老年人孤独感得分不同(P<0.05),其中农村、小学文化程度、未婚、患有疾病的老人孤独感得分较高;朋辈情感支持、邻里情感支持、社区团体组织活动参与度以及志愿者情感支持与否等因素对老人孤独感均有影响(P<0.05)。能够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越多,孤独感越低,0个朋友,孤独感为(2.57±0.70)分;≥6个朋友,孤独感降为(1.86±0.69)分;邻里情感支持,邻里越关心,空巢老人孤独感越低,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孤独感得分最高,为(2.41±0.80)分。志愿者提供支持的,孤独感得分更低,为(2.04±0.61)分。见表1。
表1 影响空巢老人孤独感发生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2.3 影响空巢老人孤独感的多因素分析
以孤独感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无序多分类变量—收入来源做哑变量,以其他为参照。哑变量纳入方法为进入,其他变量方法为逐步。结果显示,朋辈情感支持、邻里情感支持、社区情感支持、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否患有疾病、收入来源等因素对空巢老人孤独感均有影响(P<0.05)。在影响孤独感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朋辈情感支持、邻里情感支持、社区情感支持每增加1个单位,空巢老人孤独感就降低0.151、0.109、0.054个单位。与已婚相比,未婚的老年人孤独感比其高0.169倍。文化程度越高,孤独感越低,文化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孤独感减少0.046个单位。与患有疾病的相比,没有患病的老年人孤独感低其0.111倍。收入来源方面,与主要收入来源为其他的相比,退休金、养老保险、子女提供收入来源的空巢老人孤独感比其低0.235、0.179、0.143倍。见表2。
表2 非亲属支持对空巢老人孤独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由于大脑功能退化和离退休前后生活急剧变化,85%的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老人有明显焦虑等心理障碍[12]。空巢老人心理情感问题逐渐凸显,其中孤独感是最主要的情感问题之一。孤独感是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主观上具有负面情绪,伴有寂寞、无助、抑郁等其他不良情绪反应。孤独感会对空巢老年人产生负面影响,会使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从而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且也不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对社会的适应度。
本研究显示,非亲属支持对空巢老人孤独感具有重要作用,与常岭[9]研究一致。从朋辈情感支持方面看,空巢老人关系密切的朋友越多,孤独感越低。随着年龄的增加,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因此他们对于情感需求更高,产生的心理依赖感更强。关系亲密的朋友可以为他们提供倾诉渠道,以及得到一定的情感慰藉,与朋友互动可以提高其积极情绪[13],以填充他们心理情感方面的空虚感,从而减少孤独感。
邻里情感支持,邻里关系越好,孤独感越低。邻里关系比起亲属和朋友之间的联系更加具有地域上的优势,老人与邻居之间接触更加容易方便,从而使得邻里联系也能够为空巢老人提供很多情感上的支持。在我国传统观念中,邻里之间的关系往往比较密切,且较遵从“邻里一家亲”这一观念[7],而对于空巢老人来说这种观念更是难以消除。由于与亲属之间联系不密切,邻里关系对于空巢老人而言就是距离最近,最容易接触到的情感支持来源之一,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如生病的时候,由于子女不在身边,邻居可以帮忙带老人看病[14]。平时谈家长里短等交往过程都使空巢老人生活更加丰富,寂寞无助感减少。故对空巢老人而言邻里关系情感支持是减轻孤独感的重要途径。
社区情感支持越多,空巢老人孤独感越低。社区(或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关心可以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境况和心理情感状况,填补他们缺少子女孙辈陪伴的孤寂感,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充裕,社区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适合老年人参与的小组活动,如下棋、绘画、郊游、团体歌舞等[15]。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让他们多多与外界进行交流,加强他们与社会的联系。本研究还发现,大多数地区都将老人关爱服务纳入村规且尊老风尚盛行,使空巢老人能清晰感受到社会关怀,从而减少无助寂寞的心理情感。这与王少杰[16]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显示,有志愿者提供服务的空巢老人孤独感更低。这与刘芳娥等[17]的研究一致。志愿服务能够为空巢老人提供文化娱乐、讲授智能手机使用等活动,可以满足空巢老人的精神心理需求,同时也能提供卫生保健类服务[18]。志愿者团体情感支持对于维护空巢老人身心健康,降低孤独感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研究中,文化程度越高的空巢老人,孤独感越低。与叶婷婷等[19]、马潇斌等[20]研究结果一致。一方面他们对知识的有效接纳程度较高,使他们在面对空虚寂寞感时,能够进行科学理智的认识与分析,且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缓解或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书籍、电视等方式缓解孤独,从而能够及时寻找到释放、排遣孤独寂寞感的途径。
与已婚相比,未婚的孤独感比其高0.169倍。与苏红等[21]、赵晓航等[22]结果一致,配偶往往是较为亲密的存在,已婚的空巢老人可以向配偶吐露心声,并从配偶那里得到一定的情感慰藉,通过谈心交流以此降低自己的孤独感。而未婚的空巢老人则在面对一些较为隐私,且难以或不愿向外人吐露的心事时,无处倾诉,从而导致他们的负面情绪难以消解,使他们的孤独感加深。
与患有疾病的老年人相比,没有患病的老年人孤独感低其0.111倍。与郭娓娓等[23]研究结果一致。对于身体功能或者机体功能有障碍的空巢老人来说,他们难以凭借自身独立完成一些日常活动,需要依靠其他人来保证自己的正常生活,这会让空巢老人感到无能,或是感觉自己加重了家庭负担产生负罪感,从而影响其自尊,他们为了减少负面情绪,会想要避免与外界接触交流,从而使孤独感增强。因此在做好老年人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同时,也应注意对自主功能有障碍的老人精神上进行疏导与安慰[24]。
收入来源方面,与其他老年人相比,退休金、养老保险、子女提供收入来源的老年人孤独感比其他低0.235、0.179、0.143倍。较高的经济收入,空巢老人不会为看病就医、养老担心,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来弥补情感缺失,心情愉快,生活的优越感更高,孤独感自然更低[25]。
综上,非亲属情感支持与空巢老人孤独感发生具有相关性,应该增强空巢老人非亲属情感支持的力度,使空巢老人能够从朋辈、邻里、社区、志愿服务中获取情感支持,缓解排遣孤独感,减少孤独感产生,从而维护和促进空巢老人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