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共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2024-04-07唐波严小宏周霞
唐波,严小宏,周霞
(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武汉市第十一医院:1老年病科,2重症医学科,武汉 430024)
共病即患者同时存在≥2种慢性疾病,导致病情加重,严重者甚至需要卧床休息,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的同时也为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2]。既往已有报道指出,截止2019年底,我国有25388万≥60岁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8.1%。同时,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未来我国老年人口将明显增加[3]。老年人因身体机能的逐步退化,具有较高的慢性疾病发生风险,如高血压、糖尿病、营养不良及睡眠障碍等,这也导致老年人共病现象较为常见[4]。生活质量是从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3个方面评估个体对医疗保障服务的满意度与主观感受。多种慢性疾病共存对患者心理及生理造成严重损害,易导致生活质量降低[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影响住院老年共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老年科住院治疗的150例老年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因共病入院治疗,至少存在≥2种慢性疾病,共病的诊断参照相关标准[6];(2)年龄≥60岁;(3)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合并恶性肿瘤;(3)近6个月内有外科手术史;(4)无法完成量表评估;(5)语言或听力障碍。
1.2 生活质量评估
参照简明生活质量量表[7]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量表包含生理功能(10~30分)、生理职能(4~8分)、躯体疼痛(2~12分)、总体健康(5~25分)、活力(4~24分)、社会功能(2~11分)、情感职能(3~6分)及精神健康(5~30分)8个方面,总分35~146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3 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慢性疾病患病情况以及治疗前性别、年龄、婚姻情况、文化程度、月收入、居住地区、是否独居、共病严重程度、共病数量、吸烟史、饮酒史、认知功能等信息。其中,共病严重程度依据改良老年疾病累积评分表[8]评估,分为无(0分)、轻度(1~14分)、中度(15~18分)、重度(≥19分);认知功能参照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9]评估,得分<27分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老年共病患者患病情况
150例老年患者常见的共病类型为高血压、糖尿病及呼吸系统疾病(表1)。其中,同时合并2种慢性疾病患者44例(29.33%),合并3种慢性疾病患者77例(51.33%),合并>3种慢性疾病患者29例(19.33%)。
表1 老年共病患者患病情况分析
2.2 影响老年共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150例老年共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49~79(64.27±13.4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70岁、月收入<3000元、独居、共病严重程度为重度、共病数量>3种以及认知功能障碍是影响老年共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均P<0.05;表2)。
表2 影响老年共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2.3 影响老年共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生活质量评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月收入<3000元、独居、共病严重程度为重度、共病数量>3种以及认知功能障碍是影响老年共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均P<0.05;表3)。
表3 影响老年共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老年共病患者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并存的现象,不仅包括老年群体常见的慢性疾病,也包括老年人特有的老年综合征或老年疾病,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下,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故积极寻找影响老年共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对患者后续的康复治疗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老年共病患病以高血压、糖尿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占比较高,且150例老年共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49~79(64.27±13.49)分,提示老年共病患者生活质量较差,临床在康复治疗中应当重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本研究还对影响老年共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70岁、月收入<3000元、独居、共病严重程度为重度、共病数量>3种、认知功能障碍是影响老年共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既往汪婷等[10]研究也指出,年龄、月收入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独居患者因缺少与他人的联系和互动,导致社会网络缩小,影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同时,子女对独居老年患者关心、关怀的减少,也会导致患者在面临病痛折磨时无法得到家属的安抚、鼓励及帮助,情感无法宣泄,更易导致生活质量降低[11]。谢博钦等[12]对社区老年人群进行观察,发现孤独感、社会隔离是导致老年群体生活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共病发生后多种慢性疾病常相互影响,使患者临床症状加重。此外,共病的发生会对患者器官储备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机体功能紊乱。加之老年患者耐受能力减弱,康复治疗时需承担更大的心理、经济压力,故共病严重程度为重度、共病数量3种以上患者生活质量较差。
共病对躯体功能的影响范围广泛,患者更容易出现记忆、语言、执行等功能的损害,形成认知功能障碍[13-15]。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社会交往、情感处理能力减弱,再加上共病对患者带来的躯体疼痛,导致其正常生活受限严重,生活质量降低。同时,认知障碍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感知、记忆及思维障碍,严重者可进一步发展为痴呆,加剧生活质量的降低。秦碧勇等[16]研究指出,认知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情感处理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减弱,生活质量降低明显,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住院老年共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低,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年龄、月收入、独居、共病严重程度、共病数量、认知功能的影响,后续临床在此类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可结合上述因素及时予以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