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视角下国企内部控制优化策略分析

2024-04-07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国有企业财务

田 倩

(中外运跨境电商物流有限公司 北京 101312)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逐渐增加。对国有企业来说,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不仅关乎企业的稳定发展,更影响着经济的稳定。然而,国有企业在具体运行中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对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优化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是两个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重要环节。风险管理是通过识别、评估及应对风险,优化企业运营的一种管理方式,具有动态性、灵活性。通过对外部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而内部控制内嵌于企业流程,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防范已知风险,是企业为了实现运营目标、改进业绩、促进效率及确保合规性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所采取的系统化措施。风险管理的过程涉及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往往需要通过内部控制系统来实现。另外,精准的风险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设计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使之更加符合企业的运营环境和风险状态,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是风险管理“落地”的有力支撑,二者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坚守正确的国企政治定位

做好国企工作,坚持党对国企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守正确政治定位对企业及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国企在日常运营中,应始终坚守公有制主体地位,保持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其次,国企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通过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贡献。为此,国企的主要领导是内控体系监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覆盖各业务领域、部门、岗位,并涵盖各级子企业的内控体系。为实现内控体系的有效推行,要聚焦关键业务、改革重点领域、国有资本运营的重要环节及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加强重要岗位和关键人员在授权、审批、执行、报告等方面的权责管控,以切实提高企业对重大风险的防控能力。

(三)风险管理视角下加强国企内控的意义

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来看,内部控制是实现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和保障,通过对企业运营的各环节进行监控和调整,可以确保企业目标的顺利达成,有效防范各种风险的发生。同时,内部控制也是企业防范和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政策调整等不确定因素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从而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减少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不对称和降低决策风险。因此,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来看,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促进企业的稳定运营、防范各种风险、实现国有企业和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风险管理视角下国企内部控制的常见问题

(一)风险意识相对不强

在国企的日常运营和决策过程中,部分企业往往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内控管理。不相容职务未有效分离,未达到互相牵制的效果,容易发生舞弊行为。授权审批控制不到位,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对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未严格授权,重大事项未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和联签制度,个人单独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风险意识不强的问题还会导致企业在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忽视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因此,风险意识相对不强已成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实施的一大挑战。

(二)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国有企业基本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但部分企业在执行落实上常常出现偏差和问题。制度的贯彻执行往往因为管理层的态度、执行者的能力及中层管理者的重视程度而受到影响,这不仅使得这些制度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也使得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存在明显的漏洞。例如,部分国企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信用管控制度体系,但从损失事项及内审检查结果来看,应收账款产生的坏账,一直是企业出现频率较高并导致损失的风险类型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制度执行层面,部分销售人员为了开拓业务,风险意识不强,甚至忽视信用风险,或者管理者对制度执行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在重要的信用管控环节有规不依和执行不严等问题仍较为突出。此类事件不但给企业造成了实际的经济损失,也导致相关管理者和业务人员受到违规追责处理,致使个人利益受损。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将导致企业在面临风险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可能会使企业陷入更大的风险中。同时,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到位,也会导致企业的运营效率下降,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受到质疑,甚至引发各种法律风险。

(三)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优劣势分析

优势方面,财务共享中心可以统一财务处理流程,采用相同标准附件要求,还可以减少操作差异,从而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过集中化的财务管理,可以更好地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提高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另外,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例如,一笔餐费的报销,是列支在招待费、差旅费、福利费,还是会议费,财务共享中心是无法判断的,需要本地财务提供内控要求,统一不同场景附件的标准及要求,以达到内控目标。总体来说,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对内部控制非常有利,摆脱了人工审批的错误率,标准化管理、批量化处理也有利于内控管理,但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将内控标准进行系统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四)内控考核机制不完善

首先,部分国企对内控实施效果缺乏定期的评估和反馈,使得企业无法及时了解内控制度的运行情况,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考核管理中存在对内控问题的处理不严、不实、不细的现象,从而导致内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甚至可能导致内控问题的再次发生。再次,对于执行内控制度的员工,缺乏有效的激励和处罚机制,导致其对内控制度的执行不够重视,影响了内控的有效实施。最后,由于对内控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和理解,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内控问题考核机制时,忽视了内控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从而使得考核机制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内控的实际效果。因此,内控问题考核机制不完善,已成为影响国有企业内控有效性的一大问题。“强监管、严问责”,要通过加大监督评价力度,强化整改落实和责任追究工作,才能促使国有企业不断完善内控体系。

(五)缺乏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才

对于部分国有企业来说,缺乏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才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一方面,国有企业的人才储备大多来源于校招,社会招聘人才极少,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需要长时间的工作积累。另一方面,在岗员工缺乏专业性培训,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财务决策和运营效率,也可能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造成不利影响。财务管理人才的缺乏会导致企业在处理复杂的财务问题时,无法找到有效、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健康发展。同时,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才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也至关重要。当缺乏相应人才时,就会使企业面临风险。

三、风险管理视角下加强国企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改变思想,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

首先,企业需要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企业的日常运营和决策过程,这需要企业从顶层到底层,全员参与,形成一种风险意识强的企业文化。其次,企业需要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以主动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风险问题,而不是等到问题出现后再进行应对。这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环节。最后,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使其在面对风险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有效地应对风险。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提升执行力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内控管理制度并提升执行力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运营风险的重要途径。企业内部控制要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性原则,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结合市场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在指导企业日常运营、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的同时,还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和更新。另外,企业还需要提升管理制度的执行力,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了解这些制度,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按照这些制度进行操作。企业要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以确保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与管理制度保持一致。为了确保反舞弊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企业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等,为国有企业有效掌握信息提供重要途径,应该把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及时传达给全体员工。

(三)数字化赋能,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驱动下,国有企业需要利用数字化赋能,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作为加强内控体系刚性约束的重要手段,可以推动内控措施嵌入业务信息系统,推进信息系统间的集成共享,实现经营管理决策和执行活动的可控制、可追溯、可检查,并有效减少人为操纵因素。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企业可以对内部控制进行更加智能和精细的管理,如预测风险、自动化流程审计等,从而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数字化还能够帮助企业实时监控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数字化还可以帮助企业构建更加透明和开放的内部控制环境,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四)明确财务部门与共享中心的责权关系

在国有企业的运营中,企业需要根据业务特性和管理需求,明确划分财务部门和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及职责。例如,财务部门可能更专注于日常的财务管理、内控管理和决策支持,而共享服务中心则负责更加标准化和高效的财务处理及服务。将有明确标准的内控要求内嵌到报销审批中进行系统强控,由共享服务中心负责。而对于其合规性的综合判断,由财务部门负责。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实现了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其强大的数据共享功能结合了刚性的控制约束,对企业内控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健康发展的自我约束机制。要保证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内控风险管理的同频共振,就要求财务部门立足于原有内部控制的风险点,且不断修订相关控制要点,制定合理的措施,认清企业内部控制的运用价值,以价值为导向,以运用为手段,形成良性的动态闭环管理,促进企业创造价值,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全面覆盖内控基础工作检查机制并形成问题库,提升内部控制的能力

首先,全面覆盖的内控检查机制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方式可分为自查和交叉检查。企业需要对所有的业务和管理环节进行内控检查,通过使用实地查验、穿插测试、个别访谈等评价方法得出评价结果并出具评价报告,从而确保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可以帮助企业找出设计或运行缺陷,不断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其次,问题库的建立是对内控检查的一个重要补充,其可以帮助企业收集和整理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从而提供改进和优化内部控制的依据,问题库的建立需要企业有系统收集和整理问题的机制,以确保问题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六)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首先,企业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和业务需求。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机构,为员工提供一系列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职业发展活动,如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为员工提供与行业专家和同行进行交流的机会,以拓宽视野,提高个人素质。其次,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包括提供公平、透明的薪酬体系,让员工感到自己努力工作得到了公正的回报;提供明确、完善的职业发展路径,让员工看到自身的发展前景;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工作。同时,企业还需要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和压力管理训练,以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及生活态度,提升员工的抗压能力和工作效率。最后,实践是成长和提高的较佳途径,在交叉检查时让员工参与其中,在内控检查过程中,通过相互比较,能让员工在多种工作环境和角色中快速成长。

四、结语

总之,内部控制关系到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和长远发展,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必须有企业领导和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并切实落实责任、建立问责机制,以确保实施的效果。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国有企业需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深化内部改革,以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营。同时,借助数字化赋能,提升内部控制体系,形成问题库,有效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因为人才是企业宝贵的资产,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期待国有企业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探索提升国有企业的软实力,不断创新,从而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国有企业财务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水利财务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