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沥青路面的弯沉与耐久性关系探讨

2024-04-07艾洋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4年4期
关键词:工程案例耐久性沥青路面

摘要 为了保证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文章首先总结了沥青混合料路面耐久性影响因素、验收弯沉值和弯沉代表值的计算方法,随后分析了贝克曼梁法、自动弯沉仪、FWD在沥青路面弯沉检测中的应用要点,最后以某高速公路的A~D路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沥青路面弯沉和耐久性随运营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供类似项目借鉴。

关键词 沥青路面;彎沉检测;耐久性;运营时间;工程案例

中图分类号 U416.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949(2024)04-0096-03

0 引言

相对于水泥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行车、养护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公路工程中应用广泛。沥青路面经过多年运营,其抗滑性能、结构强度、承载力等会不断下降,使得路面耐久性衰减,影响了行车安全。在实际项目中,弯沉值是评价沥青路面性能的重要指标,但对于弯沉值和耐久性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研究成果可参考性不足。鉴于此,该文深入研究了沥青路面弯沉检测方法及其与耐久性之间的关系。

1 沥青路面耐久性影响因素和弯沉类型

1.1 耐久性影响因素

(1)温度。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对温度较敏感的材料,其力学性能表现为黏弹性。在夏季连续高温天气下,沥青混凝土为黏性,抗变形能力降低,在车辆荷载下容易出现不可恢复的车辙变形;在冬季连续负温天气下,沥青混凝土为弹性,硬度增加,在车辆荷载下容易出现大面积脆性裂缝。上述两种情况,都会使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衰减,耐久性降低[1]

(2)湿度。如果沥青路面遇连续降雨,形成的雨水径流会充满沥青混合料空隙,使得基质沥青与集料之间的吸附性下降。车轮经过积水路面引起的动水压力会破坏集料,使沥青混凝土出现松散破坏。同时,冬季的水会以冰的形态存在,而春季温度升高后冰再融化成水,即产生“冻融循环”,使路面使用性能劣化,降低了路面耐久性。

(3)行车荷载。沥青混合料路面设计是基于BZ-100标准轴载,如果交通量调查、预测不合理或标准轴载换算不当,可能使沥青路面承载能力差。在运营期间受到车辆荷载后,路面内部或层底会出现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材料抗拉强度,层底开裂并不断向上延伸,在路面形成反射裂缝,使路面发生疲劳破坏,降低其耐久性。

(4)沥青混合料性能。为了保证沥青路面的耐久性,沥青混合料要有良好的性能,比如结合项目所处地区选择沥青标号;再比如粗细集料选择棱角分明、坚硬、干燥的玄武岩或石灰岩,并选择合理的矿料级配。粗集料含量不宜过低,否则会造成沥青混合料的空隙被沥青填充,难以形成有效的持力骨架,降低路面承载力。以路面上面层常用的SMA-13为例,其矿料级配宜采用中值,见表1。

1.2 弯沉类型

(1)验收弯沉值。弯沉是反映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承载力和耐久性的关键指标。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下简称《规范》)可知,路表验收弯沉值应按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见公式(1)和公式(2)[2]

E0——路基顶面回弹模量(MPa);h1、h2…hn?1——路面结构层厚度(m);E1、E2…En?1——路面结构层弹性模量(MPa);δ——当量圆半径(mm);kl——调整系数,与路面基层材料和面层材料相关。

(2)弯沉代表值。路表弯沉检测要先将公路划分为若干个路段,每个路段的长度为1~3 km。随后测定出每个路段的路表弯沉代表值l0,并与验收弯沉值进行对比。当l0<la,说明路面弯沉满足设计要求,耐久性合理;当l0>la,说明路面耐久性不足。由《规范》可知,l0可按公式(3)计算[3]

2 沥青路面弯沉测试方法分析

2.1 贝克曼梁法

贝克曼梁法由合金铝材料制作而成,有5.4 m梁和3.6 m梁两种类型。由于该高速公路的路面基层属于半刚性基层,可选择长度为5.4 m的梁。同时,沥青路面的加载车很重要,荷载不宜过大或者过小。《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3450—2019,下简称《规程》)规定贝克曼梁法的标准加载参数如下:后轴标准轴载100±1 kN、单侧双轮荷载50±0.5 kN、轮胎气压0.7±0.05 MPa、单轮传压面当量圆面积(3.56±0.2)×104mm2

在检测路面弯沉前,要先做好准备工作,比如检查加载车的车况,给加载车配重,并统计试验期间当地的平均气温。如果加载车磨损较大时,应测试轮胎传压面面积。

路表弯沉检测时,要将加载车停放于测试路段,将贝克曼梁插入加载车后轮轮隙处(梁臂不接触轮胎)。随后,安排专职人员指挥加载车缓慢前进,行车速度应均匀,宜取3~5 km/h。百分表示值会随路面变形的增加而增加,当百分表示值达到最大时,读取初始读数L1,待加载车驶出弯沉影响范围后,读取最终读数L2。因此,路面回弹弯沉值为2×(L1?L2)。

2.2 自动弯沉仪

自动弯沉仪包括承载车、位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数据处理系统等,其中承载车荷载、轮胎气压等参数与贝克曼梁法相同,位移传感器分辨率≤0.01 mm、量程≥3 mm,距离传感器示值误差≤1.0%。

弯沉检测时,承载车缓慢加速至测试速度(<3.5 km/h),并沿着正常行车轨迹驶入测试路段,开始采集数据。自动弯沉仪所获取的路面弯沉盆峰值为路面总弯沉,并结合横坡i修正。当路面横坡≤4.0%,不需修正弯沉;当路面横坡>4.0%,高位修正系数和低位修正系数分别取1/(1?i)、1/(1+i)[4]

2.3 落锤式弯沉仪

落锤式弯沉仪(FWD)的测试结果与实际更加贴近,主要原因在于:FWD可以模拟车辆荷载,对测试位置设置冲击力,测试出动态弯沉。FWD测定沥青路面弯沉的具体步骤如下:将FWD牵引至测试路段起始点—设置状态参数—承载板中心对准测點—启动荷载发生装置—记录路表变形数据,变形峰值就是弯沉值。为了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每个测点至少测试3次,再将FWD牵引至下一测点,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整个路段的测试。

由于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时基于回弹弯沉值,在评价沥青路面耐久性时也应将自动弯沉仪和FWD的测试值转换为贝克曼梁值,并按《规程》附录C得到自动弯沉仪测值、FWD测值与贝克曼梁测值的相关性关系式,相关系数R≥0.95[5]

3 沥青路面弯沉与耐久性关系的具体关系

3.1 工程概况

研究对象为某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 km/h,横断面为双向四车道,宽25 m,路面为沥青路面,路面结构组合如下:SMA-13+AC-20+AC-25+水稳碎石基层+石灰稳定土底基层+土基,不同路面结构层的设计参数如表2所示。

沥青路面所处区域地势平坦、地基土以第四系上更新统松散堆积层为主,自上至下是粉土、粉砂、粉质黏土等。同时,项目所在区域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年平均降水量较大,约950.8 mm,勘察时地下水深度约1~2.5 m,且主要受降水补给。

3.2 沥青路面弯沉随使用年限的变化规律

(1)测试结果。在公路沿线取4个典型路段(编号为A路段、B路段、C路段、D路段),设置若干个测点,利用FWD测定了不同测点在公路运营6年内的弯沉,并按前期标定的关系将其转换为贝克曼梁测值,见表3。

(2)变化规律。各个路段弯沉代表值与公路运营时间的曲线,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各个路段的弯沉代表值相差不大,且均满足设计文件要求,说明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良好。同时,沥青路面弯沉随公路运营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变化速率不均匀。在公路通车的2年内,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较好,路表弯沉变化不明显。当公路通车时间超过2年,沥青路面受车辆荷载、降雨、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后耐久性开始衰减,承载能力下降,路表弯沉代表值快速增大。当公路通车时间超过5年,路表弯沉趋于稳定,最终达到52(0.01 mm)。

3.3 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值对比

通过Midas/GTS软件建立沥青混凝土路面计算模型,计算各个路段的最大弯沉。建模时,路面几何尺寸不宜过大或过小,拟取6 m×6 m×6 m的立方体。为了简化计算,计算模型采用实体单元模拟,不同沥青路面结构层之间、沥青结构层与土基之间是完全接触的。同时,将路面模型的底面完全约束、顶面不约束,可自由变形,计算荷载采用《规范》中的标准轴载。

利用Midas/GTS软件计算了A路段~D路段的路表弯沉最大值,并与弯沉实际检测值进行对比,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对于同一路段,Midas/GTS软件计算出的沥青路面弯沉最大值均小于实测值,最小误差是0.38%、最大误差是1.15%,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在实际项目中,可将有限元软件对弯沉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相互校核。

4 结语

该文主要研究了沥青路面耐久性影响因素、弯沉测试方法及弯沉与耐久性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以下几个研究成果:

(1)影响沥青路面耐久性的因素可划分为内因和外因,前者包括温度、湿度、行车荷载等,后者主要是指沥青混合料的自身特性。

(2)沥青路面要合理确定验收弯沉值和弯沉代表值,可采用贝克曼梁法、自动弯沉仪、落锤式弯沉仪等方法。

(3)随着公路运营时间的增加,沥青混凝土路面弯沉值增加,耐久性不断衰减。此外,有限元软件计算出的沥青路面弯沉峰值要略小于实测值,最大误差仅1.15%。

参考文献

[1]罗品.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强度弯沉检测技术研究[J]. 交通世界, 2023(28): 73-75.

[2]王辉, 焦宝莉. 公路沥青路面弯沉值在耐久性评价中的应用[J]. 运输经理世界, 2022(15): 29-31.

[3]张培辉. 安徽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弯沉与典型病害的灰色关联分析[J]. 工程与建设, 2013(6): 746-748.

[4]祝刚, 吴群. 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弯沉的问题[J]. 广东科技, 2009(12): 264-265.

[5]刘忠根, 孟莹琳, 白日华, 等. 公路沥青路面动态弯沉与静态弯沉关系研究[J]. 中外公路, 2008(3): 47-50.

收稿日期:2023-12-12

作者简介:艾洋(1986—),男,本科,工程师,从事公路工程和桥梁施工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工程案例耐久性沥青路面
压力容器产品铭牌使用耐久性的思考
沥青路面养护的新工艺新方法探讨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的研制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市政道路顶管施工技术的应用
模具CAD/CAE/CAM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责任意识在高校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责任意识在高校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大双掺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基于Matlab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