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现实主义婚姻观
2024-04-07张卓妍钱华
张卓妍 钱华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该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用多段各具特色的婚姻,展现了彼时社会背景下英国年轻人对婚姻的理解和追求。一直以来,人们常赞美男女主人公的浪漫理性婚姻,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夏洛特等人物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婚姻观也渐渐被人们所关注。探讨《傲慢与偏见》中的现实主义婚姻观,揭示其深层意义,可以使人们获得诸多婚姻观方面的启示,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现实主义;婚姻观;意义;启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9-000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9.002
简·奥斯汀成长于19世纪英国社会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乡村成长经历使她的作品常呈现出对当时社会、人性和感情的独特思考。《傲慢与偏见》以当时的英国社会为背景,通过男女爱情婚姻故事来展开情节叙述,作品在婚姻观的确立、社会环境的揭示、女性权益的关注等多层主题中显露出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故事中达西和伊丽莎白的感情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他们跨越阶级,独立自由的爱情在当时社会并不常见。实际上,作品中的几条支线婚姻故事所代表的现实主义婚姻观才更符合社会现状,也更能让普通人感同身受。所以,探讨《傲慢与偏见》中的现实主义婚姻观,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社会现实,并给予当代社会人群更多的婚姻观启示。
一、现实主义婚姻观
婚姻观是指个人内心对婚姻行为和婚姻生活的态度和看法。通俗来说,婚姻观就是人们对于婚姻各方面的理解。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它或许并不会有振聋发聩的声音,但它埋在每个人心底,润物细无声地指导着人们如何选择并经营婚姻。而现实主义婚姻观是一种以现实为基础的婚姻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婚姻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稳定。现实主义婚姻观以现实利益为主导,十分强调婚姻的实用性和物质性。由于现实的要求,这种观念对于利益的追求是很突出的。无论是交换利益还是个人利益优先,现实主义婚姻观都把婚姻看作是通过利益维系的一种关系。这种利益不只是简单的金钱地位,情感、性和劳动力等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婚姻太过物质化的解读,也让现实主义婚姻观的持有者往往忽略了感情中精神层面的表达。
在“爱情与面包”的抉择中,现实主义婚姻观显而易见地选择了“面包”,而决定这一选择的因素无非是那无法改变的“现实”。作品中,这种现实可以是背靠当时社会,人们骨子里对于金钱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追求,正如夏洛特看中柯林斯的原因一样;这种现实也可以是人性之中对欲望的追求,就像莉迪亚与威克姆的莽撞私奔;这种现实还可以是伊丽莎白和达西在初识时因为难以逾越的阶级而产生的“傲慢与偏见”。可见,作品中的婚姻处处体现着现实,无一例外地都与社会现实接轨。而《傲慢与偏见》中的现实主义婚姻,绝不仅仅是利欲熏心的产物,更是各对主人公面对命运中独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现实”,做出的属于自己的现实主义回应。
二、《傲慢与偏见》中婚姻现实性的解析
《傲慢与偏见》中写了多对男女之间的婚姻故事,每对故事都对应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婚姻观。然而无论是哪一种观念,背后都隐藏着或多或少的现实主义因素。分析比较作品中的各段婚姻,將有助于我们深入剖析作者对现实主义婚姻观的理解。
(一)夏洛特与柯林斯的婚姻
夏洛特与柯林斯的婚姻可谓是现实主义婚姻的典范。他们的结合不存在多深厚的感情基础,“各取所需”完美诠释了这段婚姻。也正是此,在男女主人公完美婚姻的衬托下,这段略显庸俗的婚姻成了人们历来反对批评的对象。他们的婚姻中,现实主义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人都无法逃离金钱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桎梏与约束。
对于柯林斯而言,结婚只是人生中必须要进行的一个环节,他并不在乎婚姻是否需要感情。在一个男性成为社会主导者的大环境中,男性可以通过商贸、入伍、当牧师等各种方式提高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而作为牧师的柯林斯,他拥有较为可观的收入和地位,至于为什么要结婚,似乎只是社会要求他这么去做而已。作品中,柯林斯三次求婚,被拒两次后,最终与夏洛特结婚。想要结婚的理由很简单,作为牧师并有一定地位的他需要一段婚姻,婚姻可以大大促进他的幸福,他奉为恩主的贵妇认为他应该有一段婚姻。盲目荒诞的言辞背后,是社会现实这双大手的牢牢掌控。
夏洛特对于婚姻的理解显出一种异于常人的清醒与透彻。在她心中,婚姻幸福与否无非只是一个机遇问题,远没有将财富牢牢抓在手中能让她感到稳定和踏实。夏洛特一直称自己“从来不是个浪漫主义者”,若不是年龄、外貌、原生家庭等现实因素的压迫,没有女性会愿意放弃对美好纯洁爱情的追求。夏洛特与柯林斯的婚姻,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中,到处都在上演。现实因素的压迫下对利益和地位如此执着的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后半生为代价,这份婚姻观指导下的现实主义婚姻,让人能够理解的同时,留下更多的是社会现实让人迫不得已放弃自由和精神欲望的悲哀和反思。
(二)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
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结合在《傲慢与偏见》中是一段人人赞美的佳话。即使是这样近乎完美且理想的婚姻,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现实主义因素。年轻富有又长相帅气的达西,在当时的英国社会,无疑是众多女性狂热追求的对象。正是由于阶级地位对他造成的影响,导致达西在舞会上对伊丽莎白的初印象是“不够漂亮,而且太过普通”。毕竟在那个时期,不止是女性在掂量男性的阶层和财富,男性也在审视女性的财产。在他们的相处中,难以跨越的阶级成了多方反对的诱饵。达西的姨妈凯瑟琳女士曾多次讽刺挖苦伊丽莎白,她的目的是让伊丽莎白认清他们之间的差距,从而放弃对达西的感情。
在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相处过程中,世俗眼光多之又多。而达西也因为家庭条件和社会地位的束缚,在面对自己内心对伊丽莎白真实的情感时,总显得犹犹豫豫,被身份和财富约束的他无法勇敢直面内心的情感,这样的傲慢与犹豫差点让伊丽莎白和达西就这样错过。作者通过这样具象的笔触,揭露出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待婚姻时,那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复杂人性。显然,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是被作者偏爱的,在经历各种误会与坎坷后,他们依然用爱与真诚冲破现实的禁锢,最终修成正果。在欣赏这段佳话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所铺垫的生活现实,并透过他们看到被社会固化的阶级观念和婚姻意识对人选择婚姻造成的影响。
(三)莉迪亚与威克姆的婚姻
在审视莉迪亚和威克姆的结合时,这份现实性并不是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那种对于阶级差距的挣脱,也不是夏洛特和柯林斯那种因为金钱财富导致两人之间“合适大于喜欢”的将就。对于这对青年男女来说,他们的现实性是被情欲冲昏头脑后牵扯出的种种悲剧。
莉迪亚对于婚姻和爱情的理解十分肤浅,处于想到恋爱就兴奋,提到结婚就冲动的年纪,是个典型的“颜控”。当帅气的军官威克姆出现的时候,她立即被这张极具欺骗性的脸所吸引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他。也正是因为莉迪亚的年少无知,为后续两人婚姻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威克姆是个风流轻浮,人格卑劣的军官。对他来说,不结婚是因为没钱,那么如果要结婚,就必须狠狠捞上一笔,起码要让自己能还清债务。一开始威克姆并没有打算娶莉迪亚,莉迪亚没权没势,空有一副年轻貌美的皮囊,这和他曾经见过的女子都一样。但抵不过那份意乱情迷带来的快感,没多久两人就私奔结婚了。婚后,恋爱时那短暂的激情很快消失殆尽,威克姆开始频繁地外出寻欢,这对于莉迪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也是现实给她无知草率的选择打下的重重一击。对威克姆这样心术不正的人来讲,和莉迪亚结婚无非是利用她获得财产,至于那本就没有多深厚坚实的感情,自然也早被他抛之脑后了。
这种为情欲而不顾一切的婚姻,不管是在道德还是在现实上,都是被人诟病的。英国作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尤其在当时重视阶级的情况下,私奔这样的婚姻模式是绝对不被人认可的,准确来说,这是不得体的。其次,他们的私奔不仅给达西带来了麻烦,婚后莉迪亚三番五次地找姐姐哭诉,对于她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种灾难。这段婚姻,由于低俗的现实性,显得更具悲剧色彩。
(四)班纳特夫妇的婚姻
班纳特夫妇的婚姻在整部作品中可以说是支线中的支线。简单来说,他们婚姻中的现实性是盲目。年轻的班纳特太太长相出众,用美貌征服了班納特先生,这看起来与莉迪亚和威克姆的婚姻有几分相似。但盲目结婚后,班纳特太太的肤浅和愚蠢让班纳特先生无法忍受,开始宁愿一个人躲在书房也不愿和班纳特太太说话。可以说,幽默又有知识内涵的班纳特先生与思想简单又目光短浅的太太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毕竟已经结婚,为了现实的生活打算,两人又将就了一辈子。
五个女儿长大后,班纳特太太的全部生活重心都放在了如何让五个女儿嫁个好人家上。她急躁地催促班纳特先生去拜访宾利,为女儿们的婚姻忙得焦头烂额。在奥斯汀幽默的语言下,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不难看到一个被社会现实磨平棱角的女性形象。因为在班纳特太太几乎一生的认知中,婚姻,能够两情相悦是最好,但若无法做到感情和财富双丰收,那起码嫁个有钱的单身汉,在当时的社会,就是女性最好的归宿与结局了。
(五)简与宾利的婚姻
在《傲慢与偏见》的各类婚姻中,简和宾利可谓是最符合“完美恋人”这一称谓的组合。简是班纳特家中的长女,她拥有五个女儿中最出挑的长相,知书达理的淑女性格也受得众人喜爱。但简成长为如此温婉的女性也正是由于她一直以来遵循着英国资产阶级社会在当时对于女性的要求:温柔贤惠。毕竟在男权主义的社会现实下,女性的出路并不宽广,人们常将女性作为婚姻家庭的依附者,那么,既然要照顾家庭,端庄大方,温柔体贴也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女性努力成长的方向。因此,社会中对女性地位的忽略也使得简在行为举止中表现得拘谨,在发现爱情的到来以及需要面对内心真实情感的时候,简是选择委婉和逃避的。在这一点上,她不如妹妹伊丽莎白的坦率与勇敢,社会意识的要求让她不敢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形成了胆怯弱小的性格。
宾利则是这部作品中所塑造的最完美的男性形象。他拥有和达西类似的财富,也同样的英俊帅气。但不同的是,作为贵族的他并不像达西那样在性格中存在阶级的傲慢与偏见。19世纪初的英国,正值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现代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现代化的思想意识也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宾利就是受到现代意识熏陶的好男人形象,他并不在意自己与简的身份阶级不同,从内心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他接受并欣赏简不是为别的,而是遵从了内心那份真挚的爱。
简和宾利的婚姻中,因为世俗的现实因素而将婚姻当作是某种工具的情况几乎不存在了,在作品描述的婚姻群像中,也只有他们是最符合被人看好的资产阶级婚姻礼仪形式。这种“绅士与淑女”的结合也完全是当时英国社会“爱情与金钱”模式的缩影。
三、《傲慢与偏见》中现实主义婚姻观的意义与启示
《傲慢与偏见》中所描绘的婚姻观和社会伦理观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从人性、情感以及社会等多角度深入剖析了婚姻的本质和意义。
从人性角度来看,现实主义的婚姻观更加认为“人性本恶”,这无疑有些残酷,尤其是在当时英国弱肉强食的工业化社会,婚姻被当作换取利益的工具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舍弃爱情,换来一生无忧的金钱和地位,这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这种婚姻观的现实性,从人内心深处的欲望出发。人人都想站上金字塔顶端,至于用什么方式,婚姻也好,交易也罢,都只是用来满足人性的方式。小说中的夏洛特用自己一生的幸福换来柯林斯给她的长期饭票,婚后的生活说是平淡,更像是一潭死水,用夏洛特自己的来说,只有不面对丈夫时,这潭死水才会稍稍泛起一点涟漪。
从情感和社会角度来看,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婚姻观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婚姻需要爱情,但不只是需要爱情。”两人组成婚姻,没有感情基础,就像夏洛特和班纳特夫妇那般,生活虽然也无大风大浪,但无爱婚姻的枯燥乏味也让这段婚姻失去了本质的意义。然而,能够组成婚姻的爱情绝不只是一时兴起或是意乱情迷后的冲动,而是接触后坚定的选择;这种爱情也不是将对方当作获得利益的筹码,而是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和信任。稍有不慎,类似莉迪亚与威克姆的悲剧或许就会重演。社会角度的现实主义婚姻观,也就是经济层面的要求。在这一点上,简·奥斯汀的观点是“爱情和面包我都要”。换言之,当情感和社会因素在组成婚姻关系时发生碰撞,即会产生一种“婚姻需要情感支撑,但物质基础也是维持情感的重要因素”的境地。婚姻观折射出了各种人性的复杂与矛盾,而《傲慢与偏见》中的现实主义婚姻观更让我们辩证地思考如何选择婚姻这一课题。
简·奥斯汀的作品一向带有浓厚的现实色彩,多反映她所生活时代的社会因素,但《傲慢与偏见》中对于婚姻的理解,却是跨越至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的。事实上,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无论人们的意识形态如何变化,婚姻的幸福永远是以真挚的感情为基础,可贵的永远是那份相互理解和尊重。作品创作于一个男权主导的时代,于是社会中的女性大部分都像班纳特太太那样,以获得一段“美好”的婚姻作为自己的毕生目标,但如果这么做,女性也就成了男权社会下婚姻家庭的附属品。现代社会,随着人们意识的不断觉醒,对于婚姻的选择和处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如何平衡物质利益和情感追求,如何建立和维护稳定的婚姻关系,如何处理婚姻中的矛盾和问题,都是当代人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但与此同时,广大女性越来越有独立意识,就像作品中的伊丽莎白那样,对待婚姻更加理性而不只是盲目,面对种种“傲慢与偏见”更有拒绝的勇气。
婚姻是美好的,人人都想拥有理想的婚姻。婚姻的基础是爱情,是依恋,是尊重,它容不得半点虚伪和欺骗。《傲慢与偏见》中的现实主义婚姻观用独特的视角,帮助当代人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处理现实的婚姻问题。希望读过这部作品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完美幸福的婚姻。
参考文献:
[1]陳雁华,陈白颖.论《傲慢与偏见》中社会状态对婚姻的影响[J].海外英语,2022,(2):186-188.
[2]路晶.一笔财产,一段婚姻——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模式及思考[J].名作欣赏,2020,(10):105-108.
作者简介:
张卓妍,女,湖州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21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钱华,男,硕士,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