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优势与田间管理措施深入探讨

2024-04-05于海敏

种子世界 2024年2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栽培技术小麦

于海敏

摘 要: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小麦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小麦的高产种植和田间管理的有效运用不仅关乎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利益,也关系着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小麦高产栽培优势,深入探讨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要点。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灌溉管理

在小麦的种植方面,高产是农民追求的目标。通过选育高产、抗逆品种,并利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满足人们对小麦及其制品的需求。种植管理的科学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土壤调理、适应性施肥和灌溉等方面的措施。通过合理的种植布局和精细化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麦潜力,实现高效的产出。

1 小麦高产栽培优势

小麥高产栽培的优势主要包括:第一,适应性强。小麦是一种广泛种植的作物,在多种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都能生长。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实现高产。第二,提高经济效益。小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产量对于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至关重要。高产的小麦种植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有积极影响。第三,抗逆性强。小麦经过长期的育种改良,培育出了许多抗病虫害和逆境的品种。高产栽培的小麦品种通常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够在干旱、高温、病虫害等不利环境下保持较高的产量稳定性。第四,技术支持完善。针对小麦高产栽培,各地的农业科研机构和相关部门提供了丰富的栽培技术支持,包括种植管理、施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指导。这些技术支持对于实现小麦高产具有重要作用。第五,市场需求稳定。由于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小麦高产栽培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小麦的需求,保证小麦供应的稳定性,为农民带来经济利益。第六,有利于粮食安全。小麦高产栽培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产品供应,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种子选择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中,种子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安徽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有一定的区域特点,因此应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小麦品种。考虑当地的降水量、温度变化、病虫害等因素,选择能够适应这些条件的耐旱、耐寒、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其次,选择高产、稳产、优质的品种。在种子选择中,应优先考虑高产、稳产和优质的小麦品种。了解各个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兼顾产量和品质的平衡,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也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再次,选择真实、健康、无病无虫的种子。选用种子时,要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健康状况。应选用健康的、无病无虫的种子,避免携带病毒、真菌或虫害。种子的质量也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种子的纯度和萌发率。另外,选择适应能力强的种子。在安徽地区的小麦栽培中,应选择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种子。这些种子能够适应当地的复杂气候和土壤环境,对干旱、寒冷、病虫害等有一定的抗性。选择适应力强的种子可以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生长稳定性。此外,要关注种子的来源和真实性。应从正规渠道和有信誉的供应商处购买种子。确保种子的来源可靠,减少种子混合和污染风险。同时,在购买种子时,应检查种子包装上的相关信息,确认种子的品种、批次等与要求一致。最后,结合安徽地区的实际情况,还可以参考当地农业科研机构或农业部门的推荐,了解当地适合种植的种子品种。这些机构会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和病虫害情况,进行科学研究和种植试验,提供相应的品种推荐和技术指导。

2.2灌溉管理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中,灌溉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科学制定灌溉计划。安徽地区的气候特点常常呈现干旱或半干旱状态,因此,科学制定灌溉计划至关重要。根据小麦的生长期和生长阶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要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土壤水分状况和作物需水量等因素,定期监测和调整灌溉计划,以确保小麦得到足够的水分供应。其次,精确施水,避免水分浪费。在灌溉过程中,要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避免过度灌溉和水分浪费。可以选择滴灌、喷灌、微喷灌等精确灌溉方式,将水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水分流失。此外,要避免在高温、高风速等不利条件下进行灌溉,以减少水分蒸发和泥沙流失。再次,合理利用降水资源。安徽地区的降水较为集中,可以充分利用降水资源进行灌溉。在干旱季节,要合理收集和利用雨水。可以建设雨水集水设施,将雨水储存起来,以备后续灌溉使用。此外,在雨季到来之前,要进行地面排水的清理和准备,确保雨水能够充分渗入土壤中。另外,注重土壤水分管理。通过科学耕作措施,如深松、增施有机肥料和秸秆覆盖等,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此外,注意定期检测土壤水分状况,使用适当的检测设备进行测量。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作物需水量,制定灌溉管理策略,避免土壤中的水分过多或过少。最后,加强灌溉技术的培训和推广。通过开展相关培训和推广活动,提高农民对灌溉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向农民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先进的灌溉装备和设施,提高农民的灌溉管理水平。同时,建立农民合作组织或灌溉社区,在农田灌溉中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促进灌溉效率的提升。

2.3合理施肥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中,合理施肥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进行土壤肥力调查和分析。在施肥之前,应对土壤进行肥力调查和分析。通过检测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等指标,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养分的缺失情况。这样有助于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施肥措施。其次,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结合的施肥方式。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在安徽地区,农田常年有丰富的秸秆等农副产品,可以将其作为有机肥的主要来源。同时,根据土壤分析结果,适量添加化肥,补充土壤中缺失的养分,提供作物所需的营养。再次,科学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机。根据小麦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变化,科学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机。在播种前或秋季耕种时,可施入底肥,以提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所需的养分。冬季或春季追肥时,应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追肥量和追肥时间。另外,注意磷肥和钾肥的施用。磷肥和钾肥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必需的养分元素。在施肥中要注意适量添加磷肥和钾肥,以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养分吸收和作物产量。同时,要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和作物的实际需求,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肥料,确保养分的平衡供应。最后,注意施肥技术和方法。在施肥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施肥技术和方法,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比如,可采用分剂施肥、覆盖肥料、滴灌施肥等技术,将肥料直接投送到作物根区,减少养分损失和浪费。同时,要做好肥料的管理,避免过量施肥和肥料流失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 小麦田间管理要点

3.1病虫害防治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中,病虫害防治是确保稳定产量和保障品质的重要环节。首先,加强田间观察和监测。及时观察和监测小麦田间的病虫害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和识别病虫害的类型和程度。农民可以经常去田间走走,密切关注作物的生长状况,注意观察叶片的颜色、形态、叶斑、幼虫等情况。同时,可以借助农业科研机构或农业专家的指导,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预警指标。其次,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物理防治可以采取覆盖、剪除受害部位、摧毁虫害种群等方式,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发展。生物防治可以利用天敌、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进行控制,实现自然病虫害平衡。化学防治可以使用合理剂量的病虫害防治药剂,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濫用和残留。再次,注意病虫害的防前防后结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是关键。在播种前,可以采取消毒种子、适时耕作、灭杂草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在病虫害暴发的情况下,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进一步蔓延,减少产量和品质的损失。另外,实施合理的轮作和间套种植。合理的轮作和间套种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选择抗病虫害性较强的作物进行轮作,打破病虫害的发展周期。同时,在小麦田间可以适当种植一些有益生物,如辅助作物和花卉,吸引天敌昆虫,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最后,加强对于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开展相关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提高农民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向农民普及病虫害的识别、监测和防治知识,教授正确的病虫害诊断方法和施药技术。同时,农民之间可以建立经验交流和信息分享的平台,提高共同防治病虫害的能力。

3.2 杂草的清除

小麦幼苗长至3~4叶期时对除草剂才具有一定的耐药性,这时进行施药能够保证麦苗的安全。该时期小麦分蘖少,田间遮挡物少,有利于杂草幼苗充分吸收药液。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避免低温施药。

除草效果的好坏与土壤墒情有着直接的关联。小麦出苗后,如果土壤墒情较差,施药时就一定要加大用水量,每亩地的用水量最少为30千克。

避免单一用药,采取轮换用药的方式。如果连续使用同一种除草剂,杂草就容易产生抗药性,影响最终的除草效果。不同的除草剂进行轮换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杂草抗药性的产生。

3.3 生长调控剂的应用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中,应用生长调控剂是控制植株生长和促进产量的一种重要手段。首先,了解生长调控剂的类型和作用机理。生长调控剂主要包括生长抑制剂和生长促进剂两类。生长抑制剂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调节植株结构,改善植株的抗倒伏能力;生长促进剂则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加叶面积和产量等。了解不同生长调控剂的作用机理有助于正确地选择和应用生长调控剂。其次,根据小麦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适宜的生长调控剂。根据小麦的生育期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生长调控剂。例如,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可以选择一些生长抑制剂,如多效唑、矮壮素等,控制植株的生长速度,降低植株高度,增加抗倒伏能力;在灌浆期和抽穗期可以选择一些生长促进剂,如赤霉素、叶面肥等,促进谷粒灌浆和增加小麦产量。再次,注意生长调控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在使用生长调控剂时,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和农药使用安全技术规程进行操作。掌握正确的使用时间和方法,避免浪费和过量使用。同时,根据小麦生长状况和作物需求,科学确定生长调控剂的使用剂量,避免剂量过低或过高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另外,结合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综合利用生长调控剂。生长调控剂的应用应结合其他田间管理措施进行综合利用。例如,在适宜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应用生长调控剂,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这样可以提高生长调控剂的效率和效益,优化农田管理水平。最后,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对农民进行生长调控剂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其对生长调控剂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4 分蘖控制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中,分蘖控制是调节小麦结构和优化产量的重要措施。首先,合理控制分蘖数量[1]。小麦的分蘖数量与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适当的分蘖数量可以保证小麦充分利用光能和养分,获得较高的光合能力和抗逆能力;但是,过多的分蘖会造成养分竞争和空间局促,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要根据小麦品种的特点和当地的生产条件,合理掌握分蘖数量[2]。通常情况下,对于早熟品种来说,可以适当控制分蘖数量,避免分蘖过多进而导致养分不足;对晚熟品种来说,可以较多分蘖,以增加穗数和产量。其次,注意生育期和分蘖控制的时机。分蘖控制的时机与小麦的生育期密切相关。拔节期和抽穗期是进行分蘖控制的关键时期[3]。在这个时期,可以选择适宜的分蘖控制措施,如喷洒草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控制分蘖数量,保持小麦具有良好的生长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分蘖控制时,要避免对小麦植株造成过度伤害,以免影响其生长和乳熟。另外,合理施肥和灌溉。合理施肥和灌溉可以为小麦植株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促进其正常生长和分蘖。充分利用土壤肥力和合理施肥,提供适宜的养分供应;合理安排灌溉,保证植株的水分需求。这样可以促进分蘖的形成和发育,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4]。最后,加强田间管理和技术培训。通过加强田间观察和管理,及时掌握小麦的生长状况和分蘖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向农民普及分蘖控制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5]。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要点的研究和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科技的推进和经验的积累,未来有望实现更高效、可持续的小麦种植模式,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坤.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要点探讨[J].种子科技,2023,41(17):69-71.

[2]韦成贵,高明勇.节水小麦稳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8):135-136.

[3]李印象.小麦套种玉米复播大豆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3,41(15):50-52.

[4]王娜.浅析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领[J].种子科技,2023,41(15):62-65+71.

[5]陈冲.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的应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26(08):154-156.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栽培技术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