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雪运动影像记忆(三)
2024-04-05王瑞
王瑞
长白山林间的滑雪训练。
冬季的长白山雪峰
队员们在长白山雪地插杆训练。
胆大的洋教头
自1980年中国首次参加冬季奥运会以来,滑雪运动迅速开启“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策略。我拍摄了国际滑雪联合会派遣的瑞士专家帕罗丁来华传授高山滑雪技术,以图文形式将材料提供给科研所期刊《吉林体育科技》。
为了迎接洋教头,省体委借调来法语翻译。在旅馆遇见被雪山强烈紫外线晒成一副紫红脸膛的帕罗丁先生,我用英语跟这矫健的汉子打招呼,他立马用英语回应。当我介绍同来的朋友是电影摄影师时,他眼睛发亮,领着我俩到他的房间,从双层玻璃的夹空取出一包胶卷,迫不及待地问哪里能够冲洗。那是价格不菲的柯达专业彩色膠卷,我告诉他目前只有北京的新华社下属中国图片社,才有条件以柯达的原装化学药水处理这WINTER SPORTS 冰雪体育种高级彩色胶片。
帕罗丁是名很敬业的教练,每天都会在雪场现身说法,指导集训队员们训练,我在一旁拍摄洋教练的执教情形。休息时,他挥起手中雪仗,指着山峰间的瀑布说:“我要登上那里观赏瀑布,再从那里滑行下山。”我遥看瀑布旁陡峭的悬崖峭壁,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那是从来无人敢滑雪下山的地方,这位帕罗丁真是个胆大的冒险家!
我没能亲眼观看到帕罗丁如何施展绝技,挑战峭壁滑降的惊险瞬间,也不知他那高级的彩色胶卷拍摄了多少长白山美景。我拍摄了他现场执教的一组照片,刊登于《吉林体育科技》1985年第一期。
1979年12月,中国队员抵达长野县的第一张合影。
1983年12月,到访中国的河野(右二)与中国高山滑雪教练胡良奇、刘长城、运动员王桂珍合影。
王桂珍和朴东锡从美国冬奥村写给河野博明的信函。
依据当年影像写此回忆文章之际,在电视上看到将要承办2022年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几个滑雪场,都已配备上先进的现代化设施。亲历过上世纪80年代的人,看到中国滑雪从一穷二白迅猛发展到世界顶尖高度,由衷地叹为观止。
1986年4月,我第四次登上长白山,进行山林越野的摄录工作。长白山开放旅游,上山道路已可通途登顶。山林间的旅馆建筑也渐趋密集,早年那栋唯一的木结构运动员宿舍已无踪影,宽敞平坦的天然冰场改为停车场。“圣山”的古往之幽,如今已显现出现代气派。
1960年代冬季运动营地初建时,随队医生家中有急事,需立即赶回。他将棉鞋系上当年的木质雪板,撑起竹竿,只身一人穿越原始森林,随着隐约可辨的路径滑雪下山。到山脚下的森林检查站将雪板雪仗放下,留待再有上山者使用。1982年,我初次搭乘敞篷拖斗爬犁,在风雪弥漫中穿越原始森林,顶风冒雪深一脚浅一脚徒步跋涉登上山峰,观看冰封的天池,那一刻始终记忆犹新。
中国滑雪的国际交流
中国滑雪运动员为备战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首次迈出国门。1979年底,中国男子滑雪队到日本长野县训练。为了节省经费,他们还要承担部分滑雪场维护工作。
长野县野泽温泉村是日本的滑雪圣地,人口不到3500人,迄今为止,共走出16名冬奥滑雪运动员。长野县滑雪联盟顾问河野博明就生长在这里,他曾是一名高山滑雪运动员和教练。1972年札幌冬奥会,他遗憾落选。但7年之后,他有机会再度和冬奥会结缘。1979年底,他在家乡的雪场上,为首次出征冬奥会的中国高山滑雪队担任了一个月的教练,这也是他和中国滑雪运动结缘的开始。
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执委会在日本名古屋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权利。此时,离第13届冬奥会开幕只剩不到4个月的时间,中国奥委会宣布派团参加这届冬奥会。
1979年12月底,时年28岁的河野博明接到长野县滑雪联盟的通知:“中国冬奥滑雪选手要来长野集训,你来担任高山滑雪的教练。”据河野回忆,当时来到长野的有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男女队员各1人、高山滑雪教练1人、翻译1人。他第一次接触中国滑雪运动员,至今记忆犹新,“我负责的是高山滑雪运动员朴东锡和王桂珍。他们有一定的滑雪基础,但刚来时,他们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河野首先遇到的拦路虎是语言障碍。中国队的随行翻译不会滑雪,而高山滑雪需要上到高山练习,河野和队员们只能自行沟通。“交流只能通过笔谈。但风雪中写字不方便,我们就用雪仗在雪地上写字,他们大致能够理解我的意思。一个月下来,沟通得越来越顺畅。”
河野说当时他还有一些烦恼,中国队员即将出战冬奥会,不能让他们受伤,但又要确保他们能赛出成绩,两难之间,他也承受了不小的心理压力。所幸,集训非常顺利。河野没有让中国队员单独练习,而是让他们和当地滑雪高手们一起训练。中国运动员非常能吃苦,一个月下来,水平提高很快。他很骄傲地说:“送别队员们时,我能非常自信地说——进步很大!
1980年2月13日,冬奥会开幕。河野回忆说,当时的电视镜头只对准知名运动员,他在转播画面中没能看到中国选手们的身影,但很快,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冬奥村的信件,“冬奥会结束后,我收到了王桂珍和朴东锡从冬奥村发来的信,信纸上印有冬奥村的标记,很有纪念意义。他们在信中表达了谢意,还写上了自己的成绩。这封信至今仍收藏在我家中。”
这封信言简意赅地表达了感谢之情,期盼下次在中国相见。在这次冬奥会上,首次出征的中国高山滑雪运动员朴东锡在83名参赛男选手中,大回转排名第50名,小回转第34名,王桂珍在52名参赛女选手中,大回转拍在第36名,小回转第18名。
两名中国运动员首次出师,取得如此成绩已算优异。河野非常高兴。他与两位队员的再次相聚,是4年后的1983年12月。河野为交流滑雪受邀来华,“我们流着眼泪拥抱在一起”。
这段跨越42载的冰雪交流,至今仍在延续。河野说,朴东锡的儿子也从事冰雪运动,还会说日语,之前曾带领跳台滑雪队员到长野集训。河野通过他和朴东锡沟通,在北京冬奥开幕后,他还向朴东锡打电话表示祝贺。
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我将翻出的滑雪胶片和照片扫描后,开始撰写上世纪80年代中国滑雪的回忆文章,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之前,完成长达5万字的初稿。《中国摄影》2022年第2期采用其中关于冬奥会内容的文字和照片,标题为“回转岁月:1980 年中国冬奥首秀背后的故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王小燕在网上见到图文后,来信联系我了解历史情况,并使用了我拍摄的照片,作为她的专题报道插图。她来信提及:我把您在《中国摄影》上的报道转给了河野博明,他非常开心,说会和朋友分享这些珍贵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