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因湖作,湖因诗雅

2024-04-05白露露

江苏地方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姚鼐风雅嘉庆

白露露

历史上,南京莫愁湖曾是一方默默无闻的小湖,后经过多次大规模兴筑楼阁和修葺扩建,文人墨客们经常聚集于此,酬唱赋诗,莫愁湖逐渐声名鹊起,清乾隆时莫愁湖更被誉为“金陵第一名胜”。乾隆五十八年(1793),江宁知府李尧栋重修莫愁湖并发起诗歌唱和活动,袁枚、袁树、姚鼐等名家均有和诗,这是莫愁湖历史上第一次群体性诗歌创作活动,留下了大量佳作。嘉庆二十年(1815),由姚鼐作序、僧人恒峰整理刊刻的《莫愁湖风雅集》将这一诗坛雅事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下来。此后以莫愁湖为中心的风雅唱和愈加频繁,莫愁湖遂与文人结下不解之缘,文人游湖诗兴大发,留下诸多诗歌,莫愁湖因这些诗歌而扬名,又会吸引更多文人游赏,二者相互成就,诗因湖作,湖因诗雅。

一、李尧栋修葺莫愁湖并赋《棹歌》20首

明初,莫愁湖首次进行大规模开发,于湖滨修筑楼阁10余座,后来莫愁湖被朱元璋赏赐给中山王徐达,成为徐府的私家园林。经过百年风雨冲刷之后,莫愁湖已不复往日荣光。明末,吴应箕在《留都见闻录》中描述莫愁湖的荒凉景象:“两岸松楸成列,丘冢累累。予尝秋深过之,殊觉瑟冽;而湖曲亦萑苇萧然,大有江汀泽畔之意。”[1]此时的莫愁湖萧瑟冷清,鲜有人迹,湖旁楼阁衰颓欲倾,瓦砾满地。直到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莫愁湖方才迎来一次大规模修葺重建。清马士图在《莫愁湖志·自序》中记载了这一事件:“岁在癸丑,李松云太史出典江宁郡事,公余多暇,往来莫愁湖上,辄称为金陵第一名胜。惜其倾颓,捐俸为建郁金堂三楹,又于堂西补筑湖心亭,杂植花柳,以仍其旧。落成后,招僚友宴赏,太史先赋‘棹歌二十首,以示与民同乐之意。自此,公卿士女争和于湖上者无虚日。斯湖之名,遂因太史而益彰矣。”[2]3

李尧栋(1753—1821),字东采、松云,号松堂,浙江山阴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乾隆五十八年,李尧栋任江宁知府,闲暇之余多次游赏莫愁湖,当时莫愁湖边有华严庵,庵内有胜棋楼,但都已破败衰颓。李尧栋不忍其荒凉,于是捐俸修葺华严庵,兴建郁金堂三间,并补筑湖心亭于堂西,在湖边杂植花柳,基本恢复了莫愁湖的盛时风貌。知府自捐俸禄重建莫愁湖已是一桩雅事,但李尧栋却并没有止步于此。除了财力上的资助,李尧栋对莫愁湖名声的宣扬也是不遗余力。在莫愁湖修缮完毕后,李尧栋不仅游赏湖光,还多次举办宴会,广邀文人雅士对莫愁湖风光酬唱赋诗。

李尧栋素好风雅,又喜游赏山水,为表与民同乐,便领头先赋《乾隆癸丑初夏重修莫愁湖作棹歌二十首》[2]72(以下简称《棹歌》)。《棹歌》主要展现了莫愁湖的自然风光之美与历史文化之韵,体现出李尧栋对莫愁湖的了解与喜爱。诗之首章点明莫愁湖的地理位置,在石城门外,其后“无复年时旧酒垆”“人不到”“劫灰余”等描写,均表明莫愁湖修葺之前的荒凉,人迹罕至。莫愁湖历经岁月侵蚀,又遭华严庵大火之劫,毁坏程度可见一斑,如此起笔,表现出李尧栋对莫愁湖破败景象的惋惜,同时这也是其捐俸修湖的根本缘由。

莫愁湖视野极为宽阔,可纵览远景,号称“一景之内又收八景”。所谓“八景”实际又分为“远近八景”,其中“远八景”包括钟阜晴云、石城霁雪、清凉环翠、冶麓幽栖、秦淮渔唱、报恩塔灯、雨花闲眺、牛首烟峦。[2]13-18李尧栋《棹歌》中亦有提及莫愁湖之旷览,如“东望钟山翠障开”“南看木末雨花台”“隔江九里山明灭”“清凉山色全当面”等诗句。关于莫愁湖的“近八景”,李尧栋在诗中有较多刻画,如“楼奉中山异姓王,亭当少妇郁金堂”之郁金堂、“不随棋局换沧桑”之胜棋楼、“生憎湖水千年碧,只洗繁华不洗愁”之湖心亭等,这些湖边建筑是莫愁湖自然风景的组成部分,其所承载的文化记忆,为莫愁湖增添了几分历史韵味。再如“茭苽塘里芦花飞”的茭苽塘、“渔兄渔弟输渔税”的渔村、“临水家家养鸭儿”的鸭栏等,生动地展现了莫愁湖周边的田园风光,充满生活气息。

二、诸家和诗之作

宴席之上,李尧栋所作的20首《棹歌》传诵一时,和者众多。袁枚曾在寄给李尧栋的信笺中记述了当时文人唱和的盛况:“闻修葺莫愁湖,真盛德事!作《棹歌》二十章,清妙绝伦。一时和者如云而起,枚所见不下百余首。”[3]125其中有作40首和诗的邓嘉缜,作32首和诗的冯煦,作20首和诗的袁枚、李奉琳、段琦、陶涣悦等人。据统计,此次唱和诗作约有500首[4]70,不论从参与人数,还是唱和诗作来看,这都是江南诗坛一大盛事。由此可见,时人对李尧栋捐俸修湖一事是颇为赞赏的,文人雅士们更是不惜墨宝纷纷应和而作,具有代表性的名家有袁枚、袁树、姚鼐等。

袁枚和诗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乾嘉三大家之一。他在给李尧栋的信中描述了当时和者云起的盛状,还对自己所见的和诗加以点评,明确指出多数唱和诗作所存在的“七病”,并附自作和诗17首,以示慶祝之意。至于为何只有17首而非20首,袁枚则解释为“以志退避三舍之意”。但《莫愁湖风雅集》中共收录袁枚和诗20首[3],推测应是袁枚在与李尧栋书信交流后,诗兴大发,便又作了3首,以补全20首。

袁枚在南京随园生活多年,对南京的山水风光十分熟悉,为莫愁湖和诗可谓是信手拈来。从整体来看,袁枚和诗起首“莫愁湖冷几经年,修葺欣逢太守贤”,总写李尧栋修葺莫愁湖一事,将未修葺的莫愁湖比作幽闭许久的佳人,此番整饬莫愁湖,就像佳人重新梳妆、整理花钿,此等比喻贴切而新颖,并为后续描写埋下伏笔。诗歌层层递进,将诗人对莫愁湖的赞赏之情一步一步推向高潮,其中“欲将西子西湖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著,江帆云外拍天飞”两句,更是直白而热烈地表现出袁枚对莫愁湖的偏爱。在袁枚看来,莫愁湖是足以同西湖相媲美的,甚至还认为莫愁烟雨更胜一筹,极尽夸赞之意。袁诗与李诗一唱一和,角度新奇,不落凡俗。比如,同写胜棋楼,李诗“凤台园圮寺门荒,十庙鸡鸣画壁亡”主要从客观环境入笔,展现出胜棋楼建筑的沧桑变化。而袁枚和诗则另辟蹊径写出“一代元勋异姓王,弹棋赌得小沧浪”,点明中山王徐达巧布“万岁”棋局献给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大喜,便将此楼赐予徐达,并改名为“胜棋楼”。袁枚从这一历史典故着眼,却又不限于“胜棋”故事,“算来还是卢家福,世世王孙替管庄”,把莫愁湖的前主人中山王徐达及其子孙看成替莫愁女管理家宅之人,诗思奇特,不拘一格。

袁树和诗 袁树,袁枚族弟,字豆村,号香亭,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工诗而善山水,著有《红豆村人诗稿》。同袁枚一样,袁树对李尧栋捐俸修葺莫愁湖一事也是十分赞赏,曾在游湖宴会上即席赋诗4首,赞颂重修后的莫愁湖之美,其中“唤醒莫愁梦,招邀续胜游”“最难近城市,佳境辟清幽”[5]135两句直抒胸臆,袁树受邀赴席,竟觅得如此清幽佳境,喜爱之情自然流露于诗中。

对于李尧栋的《棹歌》,袁树赋有《莫愁湖棹歌》12章以唱和:“莫愁湖荒凉久矣,癸丑夏,李松云太守捐俸修之,遂为金陵第一胜境。太守自作《棹歌》二十章,征同人共和,勉赋十二章。”[5]135和诗首章“莫愁湖在水云乡,歌舞当年草木香”回忆了莫愁湖昔日草木茂盛,歌舞升平之盛状,但由于久經风雨侵蚀又无人料理,“可惜风烟近零落,鸬鹚飞上郁金堂”,未经修葺前的莫愁湖呈现出一片风烟零落、野鸟乱飞之象。今昔对比,反差极大,袁树如此起笔,可见其对莫愁湖过往的凄凉破败感到十分惋惜。随后,袁树笔锋一转,引出此次唱和的中心事件,即“倾囊不惜捐清俸,金粉装还六代前”,袁树颂扬李尧栋的慷慨倾囊,称赞他是爱好山水的风流人士,把莫愁湖当作美人怜惜,并冠之以“谪仙”名。其后数章则是从不同方面赞叹莫愁湖风景之美,赋予莫愁湖别样的文化色彩。

袁树不仅为《棹歌》作和,更是发挥其绘画才能,作《莫愁湖图》一幅,今藏于南京艺兰斋美术馆。该画记录了乾隆五十八年(1793)重修后的莫愁湖之景,清新质朴,韵味十足,使观赏者仿佛身临其境。

姚鼐和诗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安徽桐城人,桐城派三祖之一,素与袁枚、袁树交游密切,常有和诗往来。姚鼐热爱山水,与莫愁湖也是颇有缘分,其诗集中收录了数首与莫愁湖有关的诗。乾隆五十八年(1793)四月,姚鼐受邀与友人共游莫愁湖,留下了《金麓村招游莫愁湖偕浦柳愚毛俟园陈硕士醉中作歌》[6]209,此诗前半部分展现了莫愁湖春景,四月春风尚未停歇,吹散了湖面凝结的水雾,莫愁湖水面如镜,倒映着白鹭和凫鸟的盘旋之影,忽然一阵春风拂过,湖面泛起涟漪,将水中楼阁飞鸟的倒影荡开,一片春光正好。姚鼐在描绘完所见之景后,便将话题引至与莫愁湖有关的英雄人物—中山王徐达,“君不见英雄谁似中山王,一枰昔对明高皇”,徐达受赏后,富贵一时,令无数人追捧,与之相关的轶事传说层出不穷,但姚鼐却认为“轶事纵传何必详”,并清醒地点出“元功极贵同泯亡”这一历史本质,即使像徐达这样的勋贵之臣,气数散尽后也不免归于寂灭,待到时来运转,屠夫贩卒亦可称雄。

夏秋之季,莫愁湖修葺事毕,李尧栋广邀文人墨客游湖,姚鼐见友人袁树、陈奉兹、祝德麟等人均有作《莫愁湖棹歌》和诗表彰李尧栋修葺莫愁湖一事,也戏拟4首以和[6]428。后来,乾隆六十年(1795),姚鼐再次同友人在莫愁湖亭宴饮,看着修缮后的莫愁湖,姚鼐作有《金麓村招同浦柳愚毛俟园宗棠圃饮莫愁湖亭作此呈诸君》:“往者此荒庵,吾侪已来眺。但欣云木妍,一览湖山妙。楼观俄修饬,棂槛悉光耀。”[6]222姚鼐对李尧栋修湖之举大为赞赏,认为莫愁湖修葺后,“既便涉巡游,益足展谈笑”。姚鼐描绘了莫愁湖修葺后的无限风光,湖边草木繁荣,郁郁葱葱,环堤杂植芦苇,一片绿意盎然。湖上白鹭飞翔于烟雾之间,湖面波平如镜,偶有鱼儿跳跃,整体呈现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气息。靠近栏杆的地方种满了荷花,荷叶翠绿欲滴,虽然花苞还未绽放,但已经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姚鼐不惜笔墨,铺陈渲染,极尽莫愁湖之美,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三、《莫愁湖风雅集》的编纂与刊刻

《莫愁湖风雅集》卷首乃是姚鼐所作之序,文末署有“嘉庆二十年岁乙亥季夏六月上浣桐城姚鼐序”,但此文不见于姚鼐《惜抱轩诗文集》,乃其集外佚文。此文作于姚鼐晚年逝世前,这时的姚鼐年老体衰又缠绵病榻,为文甚少,却仍拖着病体留下此文,足见其文学研究价值之高,以及姚鼐对莫愁湖喜爱之甚。

据姚鼐所作《莫愁湖风雅集序》可知,此集编成的缘由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江宁知府李尧栋修葺莫愁湖,并广邀文士游湖赋诗。同时姚鼐在《序》中还详细讲述了诗集编纂的经过,由于莫愁湖修葺后景色绝佳,游赏者络绎不绝,“历年以来,诗章题于壁者不可胜计”,随着时间的流逝,壁上所留诗歌“或为风雨摧残,或为游人窃去”,常有遗失的情况,华严庵僧人恒峰“惧其零落,亟命弟子将所存诗幅录而弆之”[3],恒峰和弟子经过较长时间的整理,并按先后顺序将这些诗歌辑录成帙,题名《莫愁湖风雅集》,后于嘉庆二十年(1815)刊行。集分两卷,卷一主要收录了乾隆五十八年参与宴会或游湖诸人的唱和之作,包括李尧栋、袁枚、袁树、陈奉兹、马士图等48人的《棹歌》唱和388首。卷二收录内容比较杂,包括周宝偀、马士图、岳树仁等28人的135首诗和2首词,这些诗词作品或为《棹歌》唱和的补遗,或为后人之吟咏。此外还收录了嘉庆十四年(1809)天贶节雅集之时韩雍鉴、朱福田等8人的31首诗;嘉庆十五年莫愁湖丹青雅社成员张迺耆、金仙峦、何春圃等8人的27首诗和1首词[4]81。

今南京图书馆藏有《莫愁湖风雅集》,其标注为清嘉庆二十年(1815)胜棋楼刻本,实则有误。首先,该藏本的卷三中收录的第一首诗为陈銮的《嘉庆戊寅初秋调寄台城路》,其诗题明确点出创作时间为“嘉庆戊寅初秋”,即嘉庆二十三年。其次,该藏本所收录的第二首诗歌的创作时间跨度更大,为“道光甲午八月七日”,即道光十四年(1834)。若该藏本确为嘉庆二十年胜棋楼刻本,则不该收录1815年之后的作品,故而其版本标注有误。

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占金陵,莫愁湖遭兵火之灾,花草树木、建筑楼阁付之一炬,《莫愁湖风雅集》刻本亦毁于战火。直到同治年间,曾国藩饬工重修,莫愁湖方才逐渐恢复旧貌。庵楼落成,曾国藩派人寻觅《莫愁湖风雅集》未果。同治十一年(1872),上元人张鉴(字月楼)游莫愁湖,与华严庵僧人寿安交谈间得知此事,检点所携书匣,竟发现《莫愁湖风雅集》旧本,虽有残缺,但仍可谓“风雅未亡”。于是张月楼以嘉庆二十年本为底本,经过抄录补辑后,交给寿安重梓[7]134。据此可以推测南京图书馆藏本《莫愁湖风雅集》应是同治十一年重刊本,或其后再刊本。

《莫愁湖风雅集》的编纂和刊行将乾隆五十八年(1793)莫愁湖棹歌唱和这一诗坛雅事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下来,正如姚鼐在序中感慨:“噫!湖之名胜不可以不著,贤士大夫之题咏不可以不传,恒峰方外人而耽风雅,亦非寻常缁衣流也!”[3]湖色之美、贤士之诗均借此集得以流传。翻阅其中的诗歌,读者除了赞叹江宁知府李尧栋捐俸修葺莫愁湖的善行义举,亦能真切地感受到被誉为“金陵第一名胜”的莫愁湖之美,领略其湖光楼阁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地以文生辉,文以地益秀

诗文与风景名胜总是相得益彰,或是诗文创作以风景名胜为描写对象,或是风景名胜因诗文传颂之广而颇负盛名,这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莫愁湖的声誉与莫愁湖诗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马士图在《莫愁湖志·莫愁湖诗借》内,辑录《金陵图咏》与《金陵雅游编》中朱之蕃、杜士全、余孟麟、焦竑等人关于莫愁湖景色的唱和诗作,共48律,将其列于志首,“以标斯湖为金陵第一胜境”[2]13。

数百年来,游历过莫愁湖的名人大家和留下的诗歌作品不计其数。清乾隆时李尧栋发起的莫愁湖棹歌唱和活动,宣扬了莫愁湖的美名,此后以莫愁湖为中心的风雅唱和愈加频繁,文人活动连绵不断。据吴小铁《南京莫愁湖志》载,嘉庆四年(1799)以周宝偀、孙星衍、崔筠谷、曹澹泉为代表的60人在胜棋楼集结诗社,吟咏赋诗,盛况空前,此乃莫愁湖历史上第一个诗社。嘉庆十四年天贶节,诗人韩雍鉴邀请吴洵、杨欲仁、朱福田等人至莫愁湖亭雅集,分体赋诗,各得佳作。嘉庆十五年张白眉、朱岳云、金仙峦、何春圃招集金陵善画诸同人,于胜棋楼内结成丹青雅社,众人“即席各作一帧,张之壁上,以永其传。爰赋长句,用纪胜地盛筵,并胜友盛事云”[7]27。同治十年(1871)曾国藩主持重修莫愁湖,在楼阁落成后宴请宾客,作图赋诗,再兴风雅。

时过境迁,当初修湖赋诗之人虽已不在,但其所留下的诗歌却是一份宝贵的文化资源,这些诗歌缘湖而作,因湖而传,记录了莫愁湖的历史变化,是莫愁湖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莫愁湖与诗歌,相互辉映,相得益彰。莫愁湖自然之美吸引了文人游湖,留下佳作,莫愁湖风雅之名渐起,于是更多的文人学者慕名而来,雅集唱和,吟咏赋诗,正可谓“地以文生辉,文以地益秀”。

参考文献

[1]吴应箕.留都见闻录[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9:5.

[2]马士图.莫愁湖志[M].南京:南京出版社,2020.

[3]释恒峰.莫愁湖风雅集[M].南京图书馆藏.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刊本.

[4]吴福林.莫愁湖史话[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9.

[5]袁树.红豆村人诗稿:卷13[M]//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7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6]姚鼐撰,姚永朴训纂.惜抱轩诗集训纂[M].合肥:黄山书社,2001.

[7]吳小铁.南京莫愁湖志[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姚鼐风雅嘉庆
作为礼物的书籍:姚鼐赠书与桐城派的流传
乾嘉诗坛“混江龙”姚鼐
佛禅老庄思想与姚鼐文学创作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赴一场风雅,赏诗词中的琴棋书画
英国发现清代嘉庆朝南海县衙告示考释
再也不怕了
颂风雅征稿
疏逸文气 清雅超然
静守流年亦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