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合作模式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措施探讨
2024-04-05胡春祥
胡春祥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
作为医学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医疗设备维护的费用支出额度对设备在临床医疗中带来的经济效益水平有着巨大影响,所以,如何对医疗设备的维护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始终是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当前,由于被许多影响因素干扰,例如,医疗设备的型号、品牌愈发多样、日渐减少的医疗设备维修比例以及不断增多的设备数量、操作技术不熟练带来的安全隐患等,使得医疗设备的带来的收益与维修的费用支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之一些特殊疾病的检查与治疗,常常需要应用先进的设备,使医疗单位需要投入十分高的医疗设备成本。因此,相关医疗卫生单位还是需要立足实际,根据不同设备的维修项目、种类等进行差异性管理,不仅如此,对医疗设备的维护路径进行完善和优化,在增强医疗设施安全性的同时,实现对设备维修的管理和成本控制,提升医疗单位医疗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1 我国医疗设备的基本情况
依据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医疗设备在当下及未来的需求市场巨大,相应的其维修的市场需要也会变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势必会使医疗设备的需求量增加。就目前的趋势来看,依托各类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医疗领域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与网络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医疗设备管理总趋势。
2 多元合作模式下,存在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问题
2.1 医疗设备维修的合同信息的完整度不够,配件的供应不全
当医疗单位购进新设备后,医疗设备的基本信息应该包括设备的维修手册与技术说明手册等,购入方可从这些信息中了解医疗设备的一些重要指标,而这些指标也是以后进行设备维修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由于医疗设备的情况各异、结构复杂,其在运行的过程中一般会牵扯多个学科领域,再加上部分医疗设备的制造商会对部分技术实行保密制度,往往不会为购入方提供设备内部的线路图,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外,部分医疗设备的零件属于专供,一旦设备出了问题,购入方就必须从国外订购或是进行定制,这样不仅会增加设备的维护费用支出,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耽误患者的治疗时机。
2.2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疗单位在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时,很多管理层人员并没有认识到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管理的重要意义。所以,不少医疗单位的维修工作人员在职位晋升、薪资等方面与其他员工存在差异,不能享受与医生同等的福利待遇,再加上医疗单位维修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在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维修工作的效率。
2.3 医疗设备检查与维修程序不标准
医学设备的维护与维修质量,对疾病的治疗和诊断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医疗单位要定期地对医疗设备进行常规维护,以保障医疗设备可以正常运行。但是,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不少医疗单位没有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维修与维护体系,使得医疗设备发生故障时,设备的检修人员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问题的所在位置,这不仅对设备维修的速度造成了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对临床的治疗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
2.4 专业人才不足
由于医疗设备本身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产品,因此,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也就相对较高,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专业的医疗设备维修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1)专业技术水平较低。虽然院校为医学事业培养了诸多人才,但是其所学知识却难与现实工作接轨,使得不少人选择了跨专业就业,进入医疗设备维修领域的人十分地少。而即便是进入医疗设备维修领域,其自身能力也不一定能达到可以维修设备的标准。(2)医疗单位往往不注重对专业维修人才的培养,当设备发生故障时,通常会选择寻找专业的维修公司来对设备进行维修,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工科大学毕业的学生接触不到高技术含量的医疗设备,没有锻炼的机会,以至于其缺乏维修经验,对相关技能和知识不够熟练,无法更好地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从而为设备的维护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 多元合作模式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对保修期内的设备维修责任进行确定,提高维修的工作效率
针对医疗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来说,对其维修责任进行确定,是保证设备管理与维护有效性的重要依托,所以,在实际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均需要立足实际,发挥自身部门管理优势与作用的同时,更要进行有效合作,以此实现多元化管理,首先,在设备购入环节,就要签署相关系列性合同,比如,设备的保养、维修的时间、范畴等,以此不仅是可以提高设备的售后服务质量,更可以减少设备买卖双方的责任纠纷。简单来说,就是在医疗设备在保修期间,医疗单位要为设备提供稳定的电源,而生产方要定期派遣专业的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其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而且维修人员要对医疗设备的维修情况和维护信息进行记录,以供后续参考使用。但是,如果医疗设备是由于个人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的故障,即使是在保修期内,医疗单位的管理人员也是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其次,生产商要维护医疗设备时,应提前告知医疗单位,有关科室应提前作出准备,为检修提供便利。如果是因为医疗单位自身的原因致使医疗设备没有得到定时的维护,医疗单位承担全部责任。同时,如果在检修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造成医疗设备损坏或是不能正常运转,医疗单位有权要求生产厂商家给予赔偿。
这本身作为法律合同所必须履行的责任所在,除此之外,如果设备在保修期内,可以进行维修、保养以及零件的更换等,从而保证医疗设备可以及时、正常地运转。
3.2 健全医疗设备的维修制度,提高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
健全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制度,是保证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基于新时期管理理念下,设备的多元合作模式更需要对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制度进行“量化”与“标准化”,其本质在于可以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应用的整体水平,一方面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医疗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维修经验等,制定具备合理性与可行性的管理制度,对设备维修的工作标准以及维修员工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好工作的内容,不同品牌、型号的医疗设备分门别类地进行维修,从而规范维修管理人员的行为,按照工作标准完成维修工作,促进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成效,医疗单位要制定严格的审查程序,比如,在设备零件的购入阶段,就需要对其型号、质量等进行审核,保证购入标准的一致性,从而确保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3.3 完善和健全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过程,确保维修任务的完成
上述提到,实现医疗设备的多元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其整体维修管理水平,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际要求,进行个性化调整与维修安排,首先,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由于医疗设备内部的线路结构十分复杂,因此,需要依据维修工作的内容对维修管理的方式进行选择。例如,如果医疗设备比较大型,其内部结构通常相对复杂,在对其进行维修管理时,维修工人员需要先获得准入资格,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设备出现的故障,深入分析维修医疗设备时所需要使用的技术以及修复的可能性。而后,对维修所需的材料和零件进行确定,按照标准的行业市价对费用进行确定。其次,如果医疗设备存在使用故障的情况下,可以向医疗器械维修协会申请帮助,其本身具有专业的人才以及丰富的维修管理经验,可以对故障设备进行及时且有效的维修。再者,在设备维修的过程中,要对参与人员与维修人员的工作责任进行明确,从而在不同领域内完成设备维修工作,形成多元合作的维修模式。此外,医疗单位还应在多元合作模式下构建与之相对应的设备维修管理机构,保证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能够有序地开展。
3.4 加强对人才的专业培训力度,增强维修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对于维修工作人员来说,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因此,为了增强维修工作人员的专业工作技能,医疗单位首先需要对医疗设备的相关维修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与医疗设备维修与维护相关的知识,加强其对医疗设备性能的认识,从而促进维修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次,医疗单位还可以定期组织与医疗设备维修相关的交流座谈会和维修竞赛,让设备的维修工作人员可以互相进行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维修技术。再者说,随着现阶段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需求的不断扩大,更需要具备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人力资源依托,以此对提高医疗单位整体管理水平更具重要意义和作用。
4 多元合作模式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趋势
4.1 信息化的设备监测技术
要想提高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医疗单位可将在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修过程中加入现代化的监测技术,既可以极大地降低人力资源的浪费,又可以提高维修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当下,我国主要采用远程监控技术,相关维修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对医疗设备及其相关的运行参数实时地进行监控,而且此种监控技术不仅方便安装,且成本较低。此外,由GPS 变形而来的监测技术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管理医疗设备维修的好办法。其通过借助HIS 系统全面地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实时监测医疗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但是整体造价较高,在我国尚未有效普及。
4.2 升级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构建多元合作模式的现代化医疗设备维修系统时,系统设计人员可将维修管理系统分为系统设计和管理员设计两部分。其中,子系统主要对应的便是医患人员,以此依托系统,进行数据的即时查询和应用,而管理员系统主要是对想修改和维修的申请进行评估和审核,保证维修工作的有序进行。其次,为了进一步保障管理的质量,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构建和完善资源数据库,从而更好地进行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数据库时,要尽量保持其保密性与共享性,在合理利用数据资源的同时,确保数据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 结语
总之,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其运行质量,维修人员需要了解设备在运行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地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维修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医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