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2024-04-04李子裕周晓蕾
李子裕 周晓蕾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更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选用相关材料,通过任务情境设计、跨学科整合,最终组织成果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师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共享资源,共同创造,共同进步。
在实际教学当中,师生往往会遭遇一些困扰。教师只重视成果汇报环节,认为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读读书上的资料,搜集一些相关的材料,然后上台表演一下就完成教学任务了;忽视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轻视了过程中的方法指导,忽略了合作探究品质的培育。学生认为这个综合性学习不会考,主观上不重视,缺乏学习兴趣;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过分依赖小组成员,认为没“我”什么事,团队合作意识不强。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开题指导课、材料处理课、成果展示课进行讲解,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遨游汉字王国》之“汉字真有趣”板块为例,对任务情境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活动进行探索。
一、情境化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教学资源,创设符合生活实际和经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遨游汉字王国》的开题指导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情境化导入活动。
活动一:“汉字猜猜猜”小游戏。教师出示一些标志、校徽、会徽以及文字简笔画等体现汉字形体美、内涵美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调动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比如,中国探月标志、北京大学校徽、北京奥运会标志。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学习热情高涨。
活动二:“解锁资料袋”。自主学习任务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小资料:有关于“同音字”辨别的,有关于同字不同音、异音不同义的,有关于形声字形旁意义归类的,还有关于回文联的。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汉字的了解,适时推出活动三,让学生顺着刚才创设的情境延伸开去,谈谈自己对汉字的理解。
二、专题类选择提升个性化表达能力
语文学习围绕一个内容(如“汉字真有趣”)可以生发许多不同的关注点和“小专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个性化选择。教师在引导学生汇报课前预习成果的环节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任务一:梳理、明晰,找方向。学生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整个单元的任务群产生整体感知;明晰要达成的学习目标,例如,制定研究活动计划、开展猜字谜活动、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围绕“汉字历史、书法、生活中用字不规范情况”等主题进行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等,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有了系统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适时带领学生回顾以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既得经验,使之产生已有知识与未达目标之间的梯度勾连。
任务二:选择、表达,抱成团。随后,教师提出话题“你对汉字的哪一方面最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交流。汉字特有的文化现象有很多,学生围绕字谜、对联、歇后语、起源与演化、形声字等纷纷表达自己感兴趣的点。这一任务设计再次调动了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师洞察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预习情况。教师趁热打铁,确立几个热门话题,组织学生现场换座位,按共同的研究兴趣成立新的学习小组。课堂一下子活了起来,学生的兴趣再一次被激发,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驱动型任务凝聚团队合作力
驱动型任务设计,就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操作性强、综合性强的总任务,再把这个任务细化分解,设计一定的子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该做什么,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去解决,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所学内容,提升自身素养。
制定“汉字真有趣”研究活动计划是开题指导课的重点。在学习单上,教师给出了一份计划应有的基本格式,包括“活动时间”“组长及成员”“研究内容及分工”“成果展示形式及分工”等。
其中,“根据研究主题确立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根据具体内容之特点设计与之相契合的成果展示形式”是学生无从下手的难题,需要教师点拨。为此,教师设计了“两步走”的驱动型任务情境帮助学生破解难题。
第一步,自诊、会诊,拓思路。小组讨论开始两三分钟后,学生就遇到了“拦路虎”,他们无从下手,勉强写出的一条计划也只是对“主题”的重复。教师及时叫停了活动,出示其中一个小组的计划书。
師:我在巡视中发现“字谜研究小组”的同学遇到了困难,大家想一想围绕字谜,我们可以研究些什么呢?相信课本上的字谜都难不倒同学们,你能猜一猜我手上的这个图画谜吗?
生:是个“斗”字。
师:正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图片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向十二点,“十二点”分成“十”和“二点”加起来就是个“斗”字。
师:原来你是用“加一加”的方法猜出来的。那么,我们可以围绕字谜的什么来研究?
生:猜字谜的方法!
师:字谜不仅有图画谜,还有故事谜、对联谜呢!所以,我们还可以研究字谜的什么?
生:字谜的种类!
教师又请全班学生想一想,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思考,哪些思考更有价值?
生:我们还可以自己编写字谜,可以试着研究怎样编写一则字谜,也就是编字谜的方法。
生:我们“汉字历史研究小组”想要研究汉字的起源,我想字谜也应该有它的起源,我们可以研究字谜的起源……
师:相信其他研究小组的同学也能打开思维,确定丰富多样的研究内容。
这样的有效讨论引领学生经历了一个思维进阶、思路打开的过程。如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对本组具体研究内容的确立也就有了不同的想法。
第二步,自荐、他荐,人尽才。在落实“成果展示”的环节,教师在巡视中又发现了问题,那就是成果展示的形式比较单一,和所确定的内容不匹配。教师再次用了上面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用最恰当的形式去表现相对应的内容”,比如研究“成语”“对联”主题的,比较适合采用故事会、课本剧等形式;研究“汉字变迁历史”的,比较适合专题讲座、思维导图演示等形式。此外,教师还要提醒组长在分工时力求达成“人人有事干”“人人尽其才”的效果。
上述任务情境的设计、实施是对学生团队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实践表明,学生能在15分钟内合作完成一份较为完整的研究计划。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动力。
四、多维度追问拓宽路径探索域
为了给后续的“材料整理课”打好基础,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回顾以往搜集资料的方法,围绕“汉字故事”这个主题,设计以下任务情境。
A.来到学校图书馆,如何快速找到关于汉字故事的书籍?分享你的小窍门。
B.如何上网搜集关于汉字故事的资料?如何判断资料的可用性?
C.身边的哪些人可能会储备关于汉字故事的信息?我们向他请教时要注意什么?说说你的心得。
教师在任务情境中对学生不断地进行追问,促进学生不断将思维引向新的探索场域,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思维体系。在这样的任务情境中,学生能够唤起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都伴随着综合性学习任务情境的架构而获得提升。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进行任务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有效且深入地引领学生进入轻松有序的学习状态,体验挑战与快乐并存的学习过程,达成扎实圆满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