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立学课堂”的方法
2024-04-04蔡金芸
蔡金芸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关键是要让学生的“学”真正在课堂上“立”起来。以学生的“学”为起点、“学”为核心、“学”为归宿,是“立学课堂”建构之核心。教师要积极打造学生“学”的场域,拓展、延伸学生“学”的时空,让学生充分经历“学”的过程。学会、会学、慧学是“立学课堂”建构的三个层次性目标。从“学会”转向“会学”、从“会学”转向“慧学”,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充分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一、把握“学”的起点,让学生“学会”
建构“立学课堂”,关键是要把握学生“学”的起点。把握学生“学”的起点,教师才能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切入学生语文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导引学生从语文学习的“现实发展区”引向“可能发展区”,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从“现实水平”迈向“可能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学生“学”的起点,能有效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发掘学生“学”的创造性。
把握学生“学”的起点,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肤浅走向深刻。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笔者通过与学生的课前谈话得知,学生对传统文化、习俗等有一定的了解。为此,笔者就从传统文化习俗导入,讲述学生熟悉的清明节的青团、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在此基础上导出新课:腊八节有怎样的习俗呢?学生基于已有的经验,能从“吃”的方面进行回答,腊八节要喝腊八粥。在此基础上,笔者呈现了《北京的春节》和《腊八粥》描写“腊八粥”的片段,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学生巩固了已经学习的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积极投身阅读活动之中。在自主学习《腊八粥》的过程中,学生能感知腊八粥的色、香、味。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关注写作内容、写作方法、生活习俗,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证明,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解读文本。在语文“立学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好语文教材,把握人文主题,落实语文要素。
在语文“立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学”的起点,把握学生的语文学习具体学情。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的语文教学更有针对性,才能让教师的语文教学点拨、启发更为精准。在语文“立学课堂”上,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把握语文学科课程教学目标。
二、经历“学”的过程,让学生“会学”
建构“立学课堂”,不仅要求教师把握学生“学”的起点,更要引导学生经历“学”的过程。经历“学”的过程,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学会”仅仅能获得一定的知识,而“会学”则能让学生获得掌握文本思考、解读、探究等的策略。引导学生经历“学”的过程,教师不仅要精心预设,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
在引导学生经历“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个体的思考、探究与文本解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展开对话、研讨,让不同学生的观点、思考等相互碰撞、交融,从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达成一种共识。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一位教师在教学中仅仅简单地向学生提出相关的写作要求,讲解写作的注意点。这样的教学缺乏“过程意识”,立足于教师的“教”而缺失学生的“学”。笔者在教学中,优化了教学目标、过程,指导学生运用特写镜头、内心独白等表现方法将自己受到感动、触动的一瞬间的细节放大。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联系《慈母情深》《梅花魂》中的相关语段,搭建一个“事件支架”。通过文本中的具体语段描写,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细节描写的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学”的过程,教师要顺学而教,因学而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文本,从而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三、積极“学”的应用,让学生“慧学”
语文学科是一门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在小学语文“立学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语用训练,要激发学生的语用动机,激发学生的语用情感,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积极“学”的应用,能让学生从“会学”走向“慧学”。教师要为学生的积极语用搭建平台,提供契机,发掘资源。比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小说《桥》《穷人》《金色的鱼钩》等课文时,笔者引导学生从小说的文体特点去解读小说,把握小说环境、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小说改编成戏剧。这样的改编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在改编的过程中,笔者这样启发学生:与小说相比,戏剧文体具有怎样的特殊性?学生积极地提炼小说文本中的关键信息,探究小说文本的主要情节,通过人物对话、人物旁白、心理独白等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会积极主动地咀嚼文本,加工文本,丰富文本。“语用”是推动学生语文学习“学”的主动性的“金钥匙”。
总之,建构“立学课堂”,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催生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驱动学生的“学”。建构“立学课堂”,不仅要求教师立根、立身,更要求教师“立德”“立人”。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生命成长的视角,引导学生的“学”、催生学生的“学”,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才能丰盈学生的语文精神,润泽学生的语文生命,让学生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