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未来产业的几个维度
2024-04-04李晓华
李晓华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大量涌现,新技术的成熟不断催生增长潜力巨大并具有广泛赋能作用的新兴产业。前沿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决定今后一个时期各国经济增长和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大对前沿技术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前瞻布局和政策支持。
我国高度重视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及其所形成的新兴产业发展。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加快布局未来产业。2021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十四五”以来,上海、浙江、江苏、北京、深圳、苏州等许多地方专门制定了布局未来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行动计划、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在技术上,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突破和颠覆性创新推动的新兴产业;在战略上,未来产业关系到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从产业生命周期看,未来产业是一个动态概念,它处于实验室产品原型到大规模产业化之间,是“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技术路线、应用场景的高不确定性,未来产业需要从整体上来认识,在大类产业上来谋划。对国家和地方政府来说,需要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加强前瞻布局,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加快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但是也要根据现实条件量力而行,并加快科技政策、产业政策转型。
从技术特征认识未来产业
与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样,技术创新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驱动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可以是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可以是增量型的创新;而驱动未来产业的技术不是增量型、渐进性的改变,需要与既有的技术存在实质性的差异甚至背离,具有突破性、颠覆性和前沿性。
具体而言,突破性是指新技术极大地拓展和深化了人类对自然运行规律的认知,增强了改造世界的能力;颠覆性是指新技术能够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技术轨道,能够催生全新的产品、商业模式、产业业态,或者能够使既有的产品架构、生产工艺或商业模式发生颠覆性改变,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优的性能来满足人类的根本需求;前沿性是指新技术出现的时间段、技术的新颖程度高。驱动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来自于科学重大发现或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
前沿技术突破和颠覆性创新会带来生产力质的跃迁即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由于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期是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大量涌现的时期,因此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孕育着未来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
从战略性认识未来产业
近年来,美国、欧盟、英国、日本、韩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制定战略、法律和政策,对前沿技术及其所形成的新兴产业加大前瞻布局和支持力度。未来产业之所以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因为它具有对一国的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巨大潜力。
这种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未来产业虽然一开始只有很小众的市场需求和很小的产业规模,但是在今后一个时期有可能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就意味着,如果不提前进行战略布局或在未来产业发展中落后,那么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一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会明显不足,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提升将会受到限制。二是未来产业的核心技术具有通用目的技术的特征,未来产业的产出能够应用于新的市场和行业,产生超出未来产业本身的深刻影响,使应用该技术的各产业发生深刻变革。例如,改变产业投入要素的重要程度、产品架构、产业组织形态、商业模式等。如果一个国家的产业不能很好地利用新技术并做出变革,那么将会在全球产业格局的重构中败下阵来。三是一些未来产业的产出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例如,新一代数字技术直接关系到产业安全、国家安全、个人隐私,而且由于其广泛融合性,对安全和隐私的影响无处不在。
未来产业的战略性又取决于三个特征:一是在今后一个时期能够形成较大的规模。如果一个产业的规模太小,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就会非常有限。二是增长空间大,已经或将会呈现较快的增速。较大的规模和高增长速度一起,在微观上对于社会投资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在宏观上保证未来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形成有力的推动作用。三是应用的广泛性。未来产业的产出能够渗透到广泛的市场和行业,这不仅是未来产业的产业规模、增长速度的支撑,也是其对国家安全产生广泛影响的基础。
从产业生命周期认识未来产业
当前对未来产业认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技术的成熟度和产业的发展阶段。一种观点将未来产业基本等同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将动力电池、光伏等认为是未来产业。这种认识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一方面,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实都具有技术新、增长潜力大、对国民经济带动强等特点;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产业的方向较为明确,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更容易抓住具体的产业进行支持或投入。但是这一划分模糊了未来产业的特殊性,使得未来产业概念的提出失去意义。
产业的发展一般有一个从孕育出现、快速增长、稳定发展、衰退甚至衰亡的过程,因此很多产业概念实际上有它内在的时间特征。未来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早期,更具体地说,是处于从产品原型出现到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之间的发展阶段。实验室工作的目的是揭示科学原理、验证科学假说,而产业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追求创造经济价值和利润。未来产业处于产品原型出现后的阶段,这就将未来产业与实验室中的科学研究区分开来,体现出未来产业的“产业”特征。如果产业发展进入到大规模产业化阶段,意味着产业已经具有较大的规模,就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仍然比较新,甚至仍可能发生技术路线的变化,但是已经具有较大的规模。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第九章标题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节“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主要讲的是传统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第二节则是“前瞻谋划未来产业”。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未来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但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等同于未来产业。换句话说,未来产业是“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的时间特征也意味着未来产业所包含的内容是动态变化的。被视为前沿的技术虽然在其发展的初期具有开创性、颠覆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进入到成熟期、稳定期。同样,被认为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未来产业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具有新颖性,但是随着核心技术的成熟和广泛的应用会转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退出未来产业的行列。还有一些曾被视为前景巨大的产业因为技术的或市场的原因而衰落、消失,但同时由于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和颠覆性技术的持续涌现,会有新的细分产业赛道出现,给未来产业加入新的内容。
从高不确定性认识未来产业
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是增量型的,其技术路线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更多的是产品设计、性能、外观、生产效率等方面的改进,可以比较清楚地判断特定、具体产业的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产业与此有非常显著的不同。由于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的重大突破所推动和形成,因此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高的不确定性。
一是技术路线的高不确定性。在产业发展的早期,通常都有多条能实现同样功能的不同技术路线相互竞争,不仅很难事先准确判断哪条技术最终会成功,甚至也无法预料最终是否有技术路线能够走通,进入到商业化、产业化的阶段,甚至一些具有优异性能的技术路线也未必能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产业。
二是应用场景的高不确定性。虽然可以根据技术的性质及其转化形成产品的功能大致推测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的场景,但是产业的发展是技术和市场相互作用中选择的结果,技术不仅要具有先进性还要具有经济性。一种新技术形成的产品虽然能给用户提供优异的性能,但是由于产品生产成本高、价格高,可能无法形成足够大的用户规模,进而无法达到足够大的产业规模,不能满足未来产业对于国家经济增长的战略要求。这意味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场景很难事先预判,甚至一些性能非常优异的技术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场景而失败。
三是产业化成功的时间具有高不确定性。即使大多数人都认定某项特定技术发展前景光明、潜在市场需求巨大,但是什么时候能够达到技术和市场的匹配,新技术真正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也是很难预判的。回顾很多前沿技术及新兴产业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从科学发现、新技术的工程化到产业化往往要经历数十年时间,即使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时间近年来有所缩短,但仍然是一個漫长的过程。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要持续进行基础研究、新产品开发和工程化商业化的投入,但同时仅能获得很少甚至没有收入,很多企业因无法承受长期的亏损而退出,有可能会进一步放缓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技术、场景、产业化时间等方面的高不确定性意味着存在着“未来产业悖论”。但是无法事先准确选定具体的未来产业赛道,并不意味未来产业在理论上失去意义、在政策上失去抓手。一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未来产业能够带来产业游戏规则的改变,并具有推动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从技术的功用可以大致推测它的应用领域,人类的基本需求也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因此结合技术功用和人类需求可以大致描绘出未来产业的轮廓。虽然具体的技术、应用场景难以预见,无法预判哪个具体的技术和细分产业能够成功,但是可以在领域和大类行业层面大致判断发展的前景。此外,也要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当我们指出某一大类产业属于未来产业时,其中可能会存在某一细分赛道已经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的现象。对于此,要按照产业成熟度的不同,对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差异化的政策。
对策与建议
未来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国际分工地位并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如果一个国家对未来产业布局早、对前沿技术创新投入大,就有可能率先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从而掌握竞争者无法绕开的标准必要专利、构建其难以打破的商业生态并实现对用户的锁定,从而在产业竞争中居于掌控地位、获得更多未来产业发展的成果。
因此,对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来说,一是要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加强前瞻布局。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发展,在技术创新、科技创业、场景创造和市场应用等方面给予扶持。
二是要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大各级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并鼓励企业投入,完善科学研究的组织方式,鼓励科学家在前沿未知领域自由探索,鼓励企业进行前沿技术的工程化、商业化开发和市场开拓。
三是要根据现实条件量力而行。未来产业投资大、投资回收周期长,且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对于国家来说,为了在未来全球产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需要在未来产业的主要赛道进行布局,但是也要根据科技和产业优势、国家战略需求有所侧重。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面临更大的资金和人才约束,应该根据人才、科技和产业基础选择若干未来产业领域进行布局。对于一些低线城市,融入大城市的未来产业发展战略、积极进入其未来产业链生态可能是更优的选择。
四是加快科技政策、产业政策转型。由于我国长期在技术、产业上处于跟随地位,因此科技和产业政策大多围绕追赶战略而展开。而未来产业无论对于世界各国都是新事物,我国第一次全面进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无人区,没有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根据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高不确定性的特点调整科技和产业政策,在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同时,更好地激发个人、企业、社会机构等微观主体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
责任编辑:马明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数字经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机制研究”(批准号:22AZD124),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基础研究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