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核心课程的互联网+多元化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以纺织品标准与检测A课程为例
2024-04-03张毅杨彬
张毅,杨彬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0 引言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立德树人根本问题[1]。“互联网+”时代使信息化教学更为普遍,在“互联网+”下运用好课程思政教学成为研究热点。部分学者研究认为[2-4]:学生对思政元素的充分认同是接受思政教学和内化思政元素的关键因素,若学生对所授专业课程兴趣度低或融入的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不相匹配等,课堂思政将可能变成任课老师的独角戏,甚至成为一场“尬聊”。
笔者前期对浙江省内27 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发现当前专业课课程思政存在着以下不足:首先是存在形式主义,“大思政”运用较多,造成部分学生反感;其次是专业特色不显著,没有针对专业教学实际内容和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开展“课程思政”,难以与学生达到共鸣;再次是课程思政内在的价值引导不够,00 后大学生虽然习惯了网络资源学习,但是面对多元化价值观和多元化社会思潮的诱惑,他们缺乏辨别和应变能力;最后是理实一体课程思政运用较少。找到与专业教学匹配的思政元素并以多样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与学生达成共鸣,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
当前国外关于“互联网+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是美国教育家弗雷德·纽曼[5]提出的“渗透式教育”,即将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渗透至专业实践课程,提高学生解决社会问题和提升道德素养的能力。国内研究主要有:靳玲等[6]通过构建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提取典型思政教学案例等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得到学生的认可;耿秀等[7]研究了信息化教学资源下的课程思政,提出课程思政要与信息化教学资源深度融合,与移动端教学平台彼此促进,与课程实操平台相互融通;孟雅雯等[8]研究了“互联网+课程思政”建设中公共课与专业课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优化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的思政方法并提高“课程思政”的精准性。朱洪雷等[9]研究了基于“互联网+”融合校企优质资源,挖掘相关德育元素,提出实施“校企协同、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颜珍平等[10]提出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教学手段,把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各个环节,形成协同效应。杨勇等[11]研究如何构建“制度完善、联动协同、资源整合、评价有效”的核心框架,突出需要形成圈层效应的高职课程思政体系,达到提高思政育人质量与水平的目的。王茗倩等[12]从课程思政的系统性教学设计和效果评价入手,研究了高职物联网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机制,提出了多元化、动态化的课程思政发展性评价方法,以促进课程思政的有效实践。上述研究得出主要是提出和探讨了多样化的教学思路与信息化教学手段,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的各环节,从而提高了课程思政的精准性。
翻转教学是“互联网+”背景下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其是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先“知识内化”再进行知识讲授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步成为职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当前,国外针对翻转教学的研究主要为实施后学情状况的模型构建,如美国的克林顿戴尔高中模型、迈阿密大学模型研究等。国内研究主要为三类,一类为介绍国外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发展状况,提出翻转教学理念的特点与优势。李圣华等[13]依托“智慧职教-职教云平台”进行翻转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提出了课前、课中、课后具体的教学策略;唐丽丽等[14]通过中职院校翻转教学的应用总结,提出了自主学习能力是影响翻转课堂顺利实施关键因素。
文章以纺织品标准与检测A 课程为实施载体,根据本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核心理念制定各教学单元(或章节)的核心思政目标,结合这一目标深入挖掘各单元典型工作任务下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再采用多元化方式将思政元素展现出来,形成工作流程环节和课程思政目标相结合;同时以课前多平台助学(智慧职教、微信、抖音等平台),课中五步法教学(情境导入、任务驱动、任务实施、智库反馈、评价总结)形成翻转课堂,达到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两手抓。
1 具体教学研究与实践
1.1 制定课程的课程思政核心理念
依据纺织品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纺织品检验工职业技能标准、纺织品标准与检测A 课程标准,拟定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核心理念。
1.2 制定核心思政目标
按照纺织品标准与检测A 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设计,依据核心课程思政理念,拟定出各教学单元(或章节)的核心思政目标。
1.3 挖掘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
按照核心思政目标,参考各单元的工作任务,挖掘出与核心思政目标对应的各单元典型工作任务下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如针对单元二“服用面料规格检测”中的工作任务,经纬密度的检测、单位面积重量检测、拆下纱线密度测定、拆下纱线捻度测定等的知识点,挖掘出思政元素:对数据负责、对样本负责;精益、一丝不苟;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公正、诚信;等等。同时进一步升华出新的思政元素:如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科技创新精神;中国服饰特有的检测手段、方法与设备——技术自信;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等等。
1.4 思政元素的多元化等展现方式研究
针对已挖掘出的思政元素,利用互联网及信息化手段,将具体思政元素以多元化方式展现或教授出来(如微视频、公众号、抖音、数字栏目、案例教学等),让学生易于接受,内心认可,达到共鸣。如可以展示微信公众号“共产党员”的微视频《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故事》,结合“对数据负责、对样本负责”的思政元素进行教学;如可以通过案例“华孚色纺,30 年来只做全棉色纺纱,连续做了28 年的色纺纱色卡(细节小事),终于创造了世界第一”的案例,结合“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思政元素进行教学;如使用自主设计的基于问卷星的实践操作在线评价系统,学生动手操作时多次输入,直到完全正确为止,以此进行“精益、一丝不苟”的思政元素的展示教学;如通过《焦点访谈》节目微视频《淘宝服饰电商质量仲裁,方圆检测集团的是否真的公正、诚信?》进行“公正、诚信”的思政教学;通过“学习强国”App 微视频《国旗插在月球上》展示“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科技创新精神”;通过《健康中国》栏目微视频《为梦想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服饰安全)》展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的思政元素。
1.5 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
以课前多平台助学(智慧职教平台、微信及抖音平台等),课中五步法教学(情境导入、任务驱动、任务实施、智库反馈、评价总结)形成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
1.5.1 课前多平台助学研究
依托智慧职教(职教云、职教通)现有教学资源库,发布课前任务书、企业真实微视频、课程思政元素微视频、企业操作指导书、学习自测题、学习小结和课后拓展任务书;同时利用纺织品标准与检测A 微信公众号、国家、行业及企业先进标准推送、由学生、教师、企业三方构建的微信群聊等,组建成多样化数字资源,让学生充分兴趣地完成课前平台助学。
1.5.2 课中五步法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
以情境导入→任务驱动→任务实施→智库反馈→评价总结“五步法”为课中教学环节,学生完成具体知识点的实操全过程。根据老师下达的任务,结合课前平台助学结果自主尝试操作。通过“你做我看、你讲我听→你错我纠、我做你看、我讲你听→你做我看、完全正确”的模式反复练习,强化技能;通过点评→纠错→再操作加深理解,提高技能;通过智库反馈(基于问卷星自主创建的在线评价系统),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及时得出结论。在“我讲你听”环节中,将以案例方式展现的思政元素向学生讲述出来,达到思政渗透的效果。同时智库反馈系统显示了同学们的输入次数,在线评价,直到完全正确为止,也是一种体现精益和一丝不苟这些思政元素的大胆尝试。
2 教学实践成效
2.1 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两手抓
充分运用翻转教学模式,课前采用多平台助学,建设视频、微课、动画等多样化数字资源(含部分思政资源),辅助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从而掌握学习重点,提高教学效率;课中采用五步法教学,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明确学习任务,任务实施开展技能训练,智库反馈检验掌握情况,评价总结分析典型错误,五步课堂学习,步步推进,学做合一,创新了课堂组织模式,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稳稳地把学生守在课堂,让他们对课堂充满期待,不仅能提升专业技能,更能快速进入内化思政元素的状态,最终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两手抓。据统计,教改实施一年以来,本课程期末考试平均成绩2022 级较2021 级提升了27%,纺织品检测实操技能平均成绩提升了19%,共有16 名学生获得由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纺织高职高专纺织品检测技能大赛、纺织品安全性能检测虚拟仿真大赛奖项,其中一等奖4 项,二等奖3 项,三等奖9 项。
2.2 多元化展现课程思政积累优秀案例
借助于网络平台和通信技术,多元化地展现出各单元典型工作任务对接的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提供了平台支撑。采用多样化方式如微视频、动画、丰富的图片、案例进行展现,告别了以往思政元素的输出只采用老师讲授的单一方式,不仅易于接受,而且随时可以进行反复回味、交流,细品,最终达到内化,得以吸收。最后利用平台积累的数据成果,成功提炼出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从而对于类似课程的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 结语
由课程的核心思政理念到各教学单元思政目标,再到挖掘相对应的思政元素,最后让思政教学输出多元化,使纺织品标准与检测A 的课程思政具有显著的专业特色,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既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实践性,又关注了课程思政的渗透性,组建而成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是探索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理想型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