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纺织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4-04-03徐建国吴蓓许多吉强

西部皮革 2024年3期
关键词:针织纺织纤维

徐建国,吴蓓,许多,吉强

(塔里木大学 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0 引言

纺织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纺织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传统的纺织工艺和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纺织行业的需求。新型纺织技术如针织、机织、纺纱、非织造和编织等方面的创新不断涌现,对纺织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1]。新疆地区拥有丰富的棉花资源,纺织业一直是该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为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机会。论文旨在深入探讨新型纺织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对新型纺织技术课程进行改革,以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纺织专业人才。

1 纺织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型纺织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新型纺织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新型纺织技术又分为新型针织技术、新型机织技术、新型纺纱技术、新型非织造技术和新型编织技术。

1.1 新型针织技术

针织技术是纺织技术的一部分,在服装、家居纺织等领域有广泛应用。3D 针织技术和智能针织等创新推动针织技术不断发展,提高设计创意性和产品性能。传统平面针织只能制作二维布料,但3D 针织允许制作三维结构的纺织品,如立体织物、无缝服装和复杂纹理,提高设计和舒适性。同时,智能制造的兴起促使智能针织技术兴起,配备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和互联网连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支持远程监控和调整。总的来说,针织技术的创新推动纺织行业向更高效、创意丰富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个性化生产迈进[2]。

1.2 新型机织技术

机织技术在纺织领域起关键作用。其中数字化设计和CAD/CAM 系统(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错误率,实现可持续纺织材料,智能纺织品,3D 打印纺织品,高级纺织品表面处理等领域创新。除此之外,机织技术的创新允许将电子元件嵌入纺织品中,创建智能纺织品。这些智能纺织品可以具备温度调节、生物监测、通信等功能,用于医疗、户外、运动和军事应用。这为可穿戴技术、智能家居和健康监测领域提供了新的机会。机织技术的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多功能应用[3]。

1.3 新型纺纱技术

纺纱技术的创新在纺织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有助于改进纤维质量、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包括无纺织纺纱技术、纺纱机器自动化、混纺和复合纱线、纤维改性和功能性纤维、可持续纺纱技术、纺纱过程数字化监控[4]。纺纱技术的改进还在于不断研究和开发新型的纤维,如碳纤维、抗菌纤维、阻燃纤维等。这些纤维的创新有助于改进纺织品的性能,包括耐磨损、防火、抗菌等,拓宽了应用领域。总之,纺纱技术的创新不仅提高了纤维质量和生产效率,还有助于推动可持续性纺织产业的发展。

1.4 新型非织造技术

非织造技术是一种纺织制造方法,它不涉及传统织布或编织过程,而是通过将纤维或纤维化材料以非织造布的形式形成。新型非织造技术要表现为:(1)纤维材料的多样性。非织造技术的创新使得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纤维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再生纤维以及各种特殊功能的纤维,如抗菌纤维、阻燃纤维等。这使得非织造布可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领域,如医疗、汽车、建筑和家居纺织。(2)微纤维技术。微纤维技术是一种创新的非织造技术,它可以制造出非常细微的纤维,通常在1 微米到5 微米的范围内。这些微纤维的应用包括高效的过滤材料、高性能的保暖和隔热材料,以及用于制造高质量的湿巾和卫生巾等。(3)可持续性和环保创新。非织造技术在可持续性方面也有创新。可回收、可降解的材料被广泛用于制造非织造布,减少了对有限资源的依赖和环境的负担。此外,一些创新还包括更节能的生产过程和更环保的染色和处理方法。(4)智能非织造布。非织造布可以集成智能技术,如传感器、导电纤维和可穿戴技术。这些智能非织造布可以用于监测生理参数、实时数据传输、智能医疗设备等领域。(5)高性能应用。非织造技术的创新使得可以制造高性能的非织布,如防弹材料、隔热材料、过滤材料和复合材料。这些应用在军事、航空航天、医疗、建筑等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5]。

总的来说,非织造技术的创新已经在多个领域带来了重大突破,扩展了应用范围,提高了性能,并推动了可持续发展。这些创新对于提高材料效率、减少浪费和改进产品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非织造技术的创新扩展了应用范围,提高性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1.5 新型编织技术

编织技术是一种传统而古老的纺织方法,但近年来,它也经历了许多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提高效率。编织技术经历创新,包括数控编织机、多材料编织、可定制编织、环保创新、三维编织、智能编织等。总的来说,编织技术的创新使得这一传统纺织方法更具多样性、精密性和适应性,从而满足了现代社会对高性能和功能性纺织品的需求。这些创新有助于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支持可持续纺织产业的发展[6]。

2 传统新型纺织技术课程模式的问题

传统新型纺织技术课程教育模式在面对新型纺织技术的发展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1)过时的教育内容。传统纺织教育通常依赖陈旧的教材和课程,难以跟上快速发展的纺织技术和市场需求。学生可能无法获得有关最新材料、生产方法、可持续性和数字化技术的教育,这可能使他们失去竞争力。(2)缺乏跨学科知识。现代纺织业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包括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可持续性研究。传统纺织教育通常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分开,导致学生缺乏综合性的技能,难以适应多样性和综合性的工作环境。(3)技能缺口。纺织行业需要高度熟练的专业人才,但传统教育模式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实际经验和技能培训。这使得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市场时可能需要额外的培训,导致技能缺口。(4)不符合市场需求。传统纺织教育通常是刚性的,难以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学生毕业后可能发现他们所学的内容在市场上没有需求,这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和资源。(5)缺乏可持续性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但传统纺织教育往往缺乏与可持续性相关的内容。学生需要了解可持续纺织材料、生产方法和环保实践,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可持续性要求。(6)不足的创新培训。现代纺织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包括数字化设计、智能纺织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然而,传统纺织教育模式往往未能提供相关的培训,使学生能够跟上行业的创新步伐。这些问题使得传统新型纺织技术教学模式需要重新审视和改进,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更适应现代纺织行业需求的教育和培训。

3 新型纺织技术的教学需求

为解决新型纺织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并满足新型纺织技术的发展需求。作为教育者则需要制定新的教学需求,以确保学生能够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纺织行业的要求。

首先,教学需要定期更新教材和大纲,包括最新的纺织技术、材料和方法,尤其新型纺织技术跨足多个学科领域。例如数字化设计、智能纺织技术、3D 打印、可持续性纺织等领域的内容。因此,教学需要提供跨学科的教育,包括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广泛技能的能力。除此之外学生需要获得与新型纺织技术相关的实际技能培训,包括使用数控编织机、数字化设计软件、智能纺织设备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实验室和实践课程的设施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新型纺织技术的教学还应该给学生提供机会参与纺织领域的创新和研发项目,积极与纺织行业合作,以了解行业趋势、需求和技术创新。合作可以包括实习机会、工作坊、讲座和导师计划,以确保教学与实际工作环境相符。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行业的未来领导者。在满足新型发展技术的基本要求后,新型纺纱技术课程还应该向学生阐述关于可持续性和环保实践的内容,包括可持续纺织材料、环保染色和后处理方法等。学生需要了解如何在纺织生产中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最后课程还应该利用数字化教育工具,如在线课程、模拟软件和虚拟实验室,以支持学生的远程学习和实践。

通过满足这些新型纺织技术的教学需求,可以确保学生具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以在纺织行业中取得成功,推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4 新型纺织技术教学的改革措施

4.1 课程体系更新

为适应新型纺织技术的发展,教学改革需要更新课程体系。将与新型纺织技术相关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如数字化设计、智能纺织技术、可持续纺织等。同时建立跨学科的课程,将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知识融入纺织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实践性课程,包括实验室实践、项目制定学习和工作实习,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

4.2 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有效教授新型纺织技术,还需要对师资队伍进行建设,包括以下措施。(1)师资培训。为教师提供培训,使其了解新型纺织技术的最新进展,学习如何教授相关课程,以及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2)招聘专业人才。吸引具有新型纺织技术背景的专业人才,以充实教师队伍,提供实际经验和行业洞察。(3)合作研究。鼓励教师参与和纺织行业相关的合作研究项目,以保持与行业的联系并提高教育质量。

4.3 实践教学改进

实践教学对于新型纺织技术至关重要。课程的改革需要更新和升级实验室设备,以反映最新的技术和工具,使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加强与纺织行业建立合作项目,提供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和研究的机会,以锻炼他们的实际技能。实践改革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导师,指导他们在工作场所中应用所学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4 教育资源整合

为了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利用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和教育平台,支持学生的远程学习和在线教育。与其他学校、研究机构和行业合作,共享教育资源、研究设备和实验室。还可以建立纺织技术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实验室和研究机会,同时支持教师的研究工作。

综合来说,通过课程体系更新、实践教学改进和教育资源整合,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满足新型纺织技术的教学需求,培养出具备最新知识和技能的纺织领域专业人才,以促进纺织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5 结语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新型纺织技术课程教育改革的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首先分析了传统纺织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过时的教育内容、缺乏跨学科知识、技能缺口和不符合市场需求等。这些问题使得纺织领域的教育难以满足现代纺织技术的需求,限制了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接着讨论了新型纺织技术教育的需求,强调了教育机构需要更新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实践教学和整合教育资源的重要性。新型纺织技术,如数字化设计、智能纺织技术、可持续纺织等,已经成为纺织行业的关键驱动力,因此,教育必须跟上这些技术的发展,以培养具备相应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展望未来,我们期望看到纺织技术教育不断提升,以适应纺织行业的发展和变革。学生将受益于更具挑战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以及与行业的更紧密合作。同时,教育机构、行业和政府需要继续合作,以推动纺织技术教育的改进和创新,为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竞争力作出贡献。它将培养出充满创新精神、拥有跨学科知识和实际技能的专业人才,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引领纺织技术的未来。

猜你喜欢

针织纺织纤维
澳洋纺织
优雅针织柔情秋意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纤维的无限可能
会隐身的针织迷彩
针织与纱线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纱线与针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