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朝时期中英服饰文化对比研究

2024-04-03陈娣孙琳

西部皮革 2024年3期
关键词:头饰服装设计服饰

陈娣,孙琳

(海南医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1)

0 引言

服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不同时期的服饰,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还代表着这一时期的文化变迁,经济发展和人类审美意识的改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1]。

研究服饰,尤其是民族服饰,有助于了解传统文化与历史传承,因为民族服饰蕴含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能够反映出某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通过对民族服饰的研究,能够了解到不同时期的服饰典型特征和演变过程,如清朝的繁缛服饰和民国时期的复古风格,这些都很有代表性和意义。研究民族服饰,还有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助于人民了解历史文化,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弘扬和传承。研究民族服饰,也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服装设计的创新和创意。中国传统服饰在设计和制作方面具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技艺和工艺,不仅能够为现代服装设计带来灵感,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与全球化的相结合,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更多人走进传统文化的殿堂。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是距离现代人生活最近的一个朝代,其服饰留存较多,便于进行研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人们对多元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服饰研究。英国作为资历较深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服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对比清朝时期的中英服饰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1 清朝时期中英服饰对比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者是来自东北的满族,他们的祖先是女真族。作为少数民族,其服饰有别于汉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同时期的英国相比,清朝时期的服饰和英国的服饰之间存在很明显的差异,也彰显了不同文化的内涵。清朝时期的中英服饰对比主要从头饰、服装设计、服饰面料和服装色彩几个方面展开。

1.1 头饰

清朝时期的头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旗头。这是清朝满族女性最具代表性的头饰之一,形状类似于桃子,一般戴在发际正中或偏后位置,上面可以装饰各种珠宝或花朵等元素。(2)扁方。这是清朝男性常用的一种头饰,通常用玉、翡翠、珊瑚等材料制成,形状类似于宽面条,戴在发际线上,用来固定头发。(3)流苏。这是清朝头饰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一般用金、银、珠宝等制成,形状类似于细链条,挂在发髻或旗头上,随着步履摆动,极具动感。(4)钗簪。这是清朝女性常用的一种头饰,形状类似于细长的针,用来固定头发或插在发髻上,上面可以装饰各种珠宝或花朵等元素。(5)钿子。这是清朝女性用来装饰头发的一种头饰,通常用金、银、珠宝等制成,形状类似于帽子或扇子,戴在发髻上,用来固定头发和增加装饰效果。(6)皇室头饰。最具有代表性的皇室头饰是皇帝的朝冠和皇后的凤冠。皇帝的朝冠通常由纯金制成,上面镶嵌着许多珍贵的宝石和珍珠,如翡翠、宝石、红宝石等。朝冠的形状类似于桃子,上面有许多小珠子和装饰,如龙、凤、蝙蝠等,寓意着皇家的尊严和权威。皇后的凤冠是皇后在重要场合时所戴的华丽头饰,通常由金、银、珍珠和宝石制成。凤冠的形状类似于凤凰,上面有许多小珠子和装饰,如花朵、蝴蝶、凤凰等,寓意着皇后的美丽和尊贵。

而在同时期的英国,头饰的体现形式如下:(1)假发。英国男性在穿着正式场合时会戴假发,通常是一种细丝假发,用发网固定在头上。这种假发在当时是男性时尚的一部分,被认为可以增加绅士的气质。(2)帽子。英国女性在头饰方面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在未婚时,女性通常会戴一种称为“童帽”的白色蕾丝帽子,这种帽子通常会镶有花边或蝴蝶结,以增加其美观性。已婚女性则通常戴一种称为“科克帕特里克”的黑色帽子,这种帽子通常会用黑色的羽毛作为装饰。(3)科克帕特里克领带。英国女性还会使用一种称为“科克帕特里克领带”的头饰来装饰她们的头发。这种领带通常是由黑色或深色的绸缎制成,上面镶有精美的花边或刺绣图案。这种领带通常会系在头发上,用来增加装饰效果。(4)王室贵族头饰。英国王室贵族的头饰主要是王冠,其做工精致,选材讲究,通常用于加冕典礼和其他重要的国家仪式,代表着英国王室的荣耀和传统。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清朝时期的头饰复杂多变,而同时期的英国头饰相对单调,这和文化传统以及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 服装设计

清朝时期的服装设计具有如下特点:(1)保留了汉族服制的特色,如直筒式的上衣、下裳等,同时又融合了满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如旗袍、马褂等。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服装的款式上,还表现在服装的面料、色彩和纹饰等方面。(2)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例如,满族的旗袍是清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之一,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满族女性的传统服饰。旗袍在满语中被称为“衣介”。古时泛指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男女穿的衣袍,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圆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而女性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3)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例如,皇帝的朝服和皇后的凤冠等头饰,都是政治地位和权力的象征。这些服装和头饰的造型和纹饰都十分考究,寓意着皇家的尊严和权威。

而在同时期的英国,其服装设计具有以下特点:(1)流行趋势的改变。英国的服装设计逐渐摆脱了文艺复兴时期和伊丽莎白时代的影响,开始呈现出更加简洁、实用和朴素的设计风格。这种变化可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审美观念有关。(2)服装款式的变化。英国的服装款式开始变得更加宽松和舒适,尤其是男装。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3)装饰的变化。英国服饰的装饰也得更加简洁和精致。这种变化可能与当时的技术进步和贸易发展有关。(4)东方文化的影响。英国的服装设计受到了一些东方文化的影响。例如,一些英国设计师开始尝试将东方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如中国的丝绸、绣花等。

1.3 服饰面料

在清朝时期,服饰面料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包括棉、麻、丝、毛、皮等各种材质。其中,丝绸是最受欢迎的面料之一,质地柔软、光泽美丽,而且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和舒适性。此外,棉麻面料也很常见,是制作日常服饰的主要面料之一。毛皮也是当时流行的面料之一,尤其是一些高档的毛皮,如貂皮、狐皮等,被用来制作高档的服饰。例如,皇室佩戴的冠通常使用貂皮等名贵材料,而民间满族女子的旗装在构造方面虽与贵族女子基本相同,但受当时经济及社会地位的影响,在材质选择上只能使用棉布进行制作,纹饰也不能太过华丽[2]。

而在同时期的英国,英国的服饰面料也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包括:(1)棉布。英国的棉布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时的主要面料之一。棉布具有透气性好、舒适度高、价格适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作日常服饰。(2)丝绸。英国的丝绸产业也得到了发展。丝绸具有华丽的外观、柔软的质地和优良的保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作高档服饰,如礼服、燕尾服等。(3)毛料。英国的毛料产业也相当发达。毛料具有保暖性好、质地柔软、弹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冬季服饰、大衣等。(4)皮革。英国的皮革产业也相当发达。皮革具有保暖性好、质地坚韧、耐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作鞋类、包包等配饰。

1.4 服装色彩

在清朝时期,服装颜色因不同的阶层和场合而有所不同。在清朝的官服中,不同等级的官员所穿着的颜色也是不同的。例如,一品至四品官员的官服为绯红色,五品至七品官员的官服为青色,八品至九品官员的官服为绿色。同时,皇帝所穿着的龙袍的颜色则以明黄色为主,象征着皇家的尊贵和权威。除了官服之外,清朝时期的普通民众所穿着的服饰颜色也各不相同。在当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所穿着的服饰颜色都有所区别。例如,汉族男子的服饰以蓝色、黑色、灰色为主,而满族男子的服饰则以红色、黄色、蓝色为主。

而在同时期的英国,其服饰色彩具有如下特点:(1)柔和的色调。英国的服饰颜色通常以柔和的色调为主,如米色、灰色、蓝色等。这些颜色给人一种低调而优雅的感觉,适合于不同场合穿着。(2)多层次的色彩搭配。英国的服饰颜色搭配注重多层次感,通过不同颜色的组合和搭配,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例如,在男装中,常见的颜色搭配包括深色上衣、浅色领带和深色裤子等。(3)喜欢使用对比色。英国的服饰颜色搭配也喜欢使用对比色,通过对比鲜明的颜色搭配来增加视觉冲击力。例如,红色和绿色、蓝色和黄色等都是当时常见的对比色搭配。(4)注重色彩的心理效果。英国的服饰颜色不仅注重色彩的美观性,还注重色彩的心理效果。不同的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心理暗示,如红色代表热情、绿色代表平静等。这些心理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服饰设计和搭配中。

2 英汉服饰差异的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清朝时期,中英服饰在头饰、服装设计、服饰面料和服装色彩几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原因主要有:

2.1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差异

中国和英国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变化较为明显。而英国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较为温和,季节变化相对较小。这种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两个国家服饰的发展方向。

2.2 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差异

中国和英国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在中国,服饰的制作和穿着都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国服饰设计思想里,服饰的审美与传统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华夏祖先认为礼仪之大为夏,服饰之美为华,在中国文化中,衣冠是礼仪之规,把礼仪和服饰视为民族之范,与道德密切相连[3]。当我国的服饰艺术融入了礼仪教化,伦理道德,宗教信诚的内容以后,逐渐摆脱了具象,表象的束缚,形成了独特的意象艺术。而在英国,服饰的制作和穿着则受到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西方服装文化的影响。西方服装文化是多元文化,突出的是个性,反对相同类似的服装,更加强调独特的风格和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肯定。

2.3 社会等级制度的影响

在清朝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服饰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4]。不同等级的人所穿着的服饰有着严格的规定和限制[5]。而同时期的英国的社会等级制度也是比较严格,英国的社会结构主要分为贵族阶级和工人阶级,贵族与工人阶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社会身份和文化差异,贵族阶级注重服饰的品质、款式和奢华,以展示自己的高贵身份和社会地位;工人阶级则受经济限制,选择简单朴素的服饰面料和实用的款式。这种社会等级制度的差异也导致了两个国家服饰的差异。但是服饰款式的差异并非完全隔离,贵族阶级的时尚和服饰选择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影响,工人阶级常常通过模仿贵族的着装风格,尽可能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

2.4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在清朝时期,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而英国则以工业革命为契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种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直接影响了两个国家服饰的制作工艺和材料选择等方面的差异。

3 结语

清朝时期,英汉服饰文化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外观上,更体现在文化内涵上。这些差异是由各自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文化和传统习俗,社会等级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存在差异,但在清朝时期,中国的服饰对英国的服饰已经产生了影响,如号称国服的旗袍元素也在西方服饰中可见一斑,中国的服饰面料,如丝绸,也颇受西方人的喜爱。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两国服饰文化也在相互影响和融合。比如,在西方电影里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身着色彩各异的旗袍,在中国的婚礼中,白色的婚纱成为很多新娘的首选。这种融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服饰风格,同时也能为设计师提供灵感来源,创造出更丰富、更多元的服装设计作品。未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和多元化。这种交流将为两国服饰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和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

猜你喜欢

头饰服装设计服饰
《福“运”》系列服装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头饰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回顾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炫彩头饰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头饰类恐龙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