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监督管理工作重点
2024-04-01倪波
倪 波
(仪征市城乡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江苏 仪征 211400)
1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标准化发展
1.1 标准化现状分析
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因素较多,工程质量监督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压力。监督机构在法律法规中的定位和权限范围模糊,使得有些职责难以有效行使;一些法规过于笼统或模糊,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标准和要求,给监督执法人员带来了困扰,也给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带来了挑战。监督执法人员受到个人偏见、权利滥用或其他利益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督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威胁,同时在监督过程中监督执法人员往往根据个人经验或主观判断确定检查内容和频次,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明确的指导,此外监督执法人员可能面临技术难题或知识欠缺,导致无法准确评估工程质量,同时信息的共享和沟通交流不畅,限制了监督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因此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监督人员无法有效执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5号)中要求的差别化监督管理方式。
1.2 标准化的必然性
标准化可以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标准和规范,明确监督工作的目标、内容和程序,帮助监督人员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工作,使监督过程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推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规范监督行为、明确监督责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具体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对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进行规范和监督,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保障建设工程的安全可靠。
1.3 标准化框架的主要内容
标准化制度体系、标准化技术规范和标准化工作程序是构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核心。标准化制度体系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框架,包括组织架构、人员配备、工作流程、信息管理等,这些制度规定了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监督管理的规范运行。标准化技术规范是制定工程质量监督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明确各个环节的要求和指引,这些技术规范包括建设工程验收标准、施工工艺规范、质量检测方法等,为监督人员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标准化工作程序是确立监督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包括监督计划的制定、监督活动的实施、监督结果的评估等,这些工作程序确保了监督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提高了监督效率和科学性。三大体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完整框架,提高了监督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 标准化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精细和标准化,以提高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其中,标准化是通过制定建设工程的各项标准和规范,明确工程质量的要求和评估标准,这对于保障工程质量、提升政府监管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建设工程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标准化监督管理,并将其视为未来监管过程中总结规范化的宝贵经验。
2.1 标准化是提升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
建筑工程质量标准监督管理作为保证工程质量的基本措施,通过规范施工过程、控制工程质量风险、提高设计质量和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化的监督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工程整体质量,减少质量问题和事故的发生。借助于标准的监督管理能够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材料的选用和管理、施工工艺和方法的规范、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通过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并对其实施进行监督,可以确保相关因素符合要求,从而提高工程质量,此外,标准的监督管理可以对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进行全方面地行为和准则指导。监督管理体系中的相应规范和规定,明确了各参与方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职责和要求,使其能够按照统一的目标和规划开展相应工作,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协同作业,并最终保证工作质量,详见图1。
图1 工程参与各方关系
2.2 标准化是提升政府监管能力的重要体现
(1)规范决策和执行:标准化监督管理为政府提供了科学、客观、可操作的依据,使政府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能够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政府根据相关标准制定政策,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加强监督执法:标准化监督管理要求政府加强对建设工程的监督执法工作,政府通过建立监督机制、完善执法程序,对施工单位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标准化监督管理促使政府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系统和平台,政府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分析和共享建设工程的数据,实现对工程质量、进度等信息的及时掌握和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
(4)强化责任追究:标准化监督管理明确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对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追究责任。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政府治理的公正性和效能。
2.3 改善建设项目和促进建设经济提质增效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标准化的监督管理对提高工程质量、提升建设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大量的参与方、复杂的供应链和众多的环节,项目规模较大、工期较长,使得项目管理变得复杂而繁琐,从而导致了管理效率的下降,增加了项目运营成本和时间成本,而标准化能有效提升管理效率,通过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框架和方法,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活动,帮助企业更加科学地进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合理调度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同时,标准化监督管理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监督管理机构通过检查、抽样、验收等方式,确保建设项目符合要求,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避免质量隐患。
3 质量标准化监督管理工作重点
3.1 建立质量监督管理标准化体系
工程建设中,由于施工技术和工艺的差异,质量监督的内容和要点也会有较大差别,例如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两者质量监督的要点完全不同,同时施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监督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一个项目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中监督管理的内容同样千差万别。因此文章在制定标准化体系时,参考其他学者研究的理论,根据施工阶段内容的不同,结合GB 50300-2013中对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建立了质量监督标准化体系,见图2。
图2 质量监督内容标准化体系
3.2 质量监督流程标准化
对工程整体进行质量监督时,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可对各个阶段再进行细分,以达到对工程深入细致的质量监督,工程质量监督各阶段流程见图3,监督信息的管理可再划分为统计流程、报告流程和披露流程等。
图3 工程质量监督各阶段流程
3.3 标准化质量监督管理内容
(1)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工程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向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规划许可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中标通知书及施工、监理合同等资料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将待建工程进行上报是建设单位应尽的职责,经审核合格后,相关信息将登记在建设工程项目备案系统中。
(2)质量行为监督内容。针对建设工程有关责任主体分别制定了监督计划方案。对已经上报过的待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配备相应的监督小组负责该工程的质量监督。针对建设单位,重点对建设前期手续的完整性以及所提交的资料进行检查,如勘察、设计文件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针对勘察单位,重点检查资质证书以及项目负责人执业资格证书等;针对设计单位,重点检查资质证书、项目负责人以及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执业资格证书、设计图纸会审、交底记录等;针对施工单位,重点检查项目经理、特殊工种等人员执业资格或上岗证、项目经理变更手续、现场机构设置及人员基本情况表、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以及交底情况等;针对监理单位,重点检查现场机构设置及人员基本情况表、监理工程师岗位证书、监理人员上岗证、监理规划、细则、旁站监理方案;针对检测单位,检查其资质证书、建设单位委托合同和人员上岗证书、检测报告等。质量行为检查贯穿于施工各个阶段,通过对工程质量行为的检查,质监机构可以提前发现和纠正工程质量问题,确保工程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达到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3)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工程实体质量监督主要包括各阶段实体质量和质量资料两部分。质量资料主要包括各阶段所用原材料的合格证、检验报告以及进场复验时的资料,同时还包括各类施工数据,如施工日志、检测记录、试验报告等,重点检查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如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钢筋焊接接头的质量评定等。工程实体方面,质量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地基基础、主体结构中各类梁、板、柱等结构部位以及工程后期的节能、防水、水电设备等,考虑到不同结构部位以及不同施工工艺所形成的结构实体对实体工程监督检查的内容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实体质量监督检查时,又可再次进行细分,如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部分施工阶段检查项目子分项及检查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施工阶段检查项目子分项及检查内容
(4)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派遣专人进行同步监督,监督人员根据质量监督方案,对验收组的组织形式和程序、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资料抽查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记录监督情况。
4 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监督管理工作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规范和统一的标准及流程,促进了各参与主体在建筑工程过程中的有序运作,提高了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标准化的监督与管理,推动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持续改进,降低了质量风险,提高了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实际监督管理过程中,应建立质量监督管理标准化体系,遵循标准化的质量监督流程,对标准化的质量监督管理内容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以达到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效率和提升工程整体质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