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2024-04-01徐龙河

种子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泰市植株叶片

徐龙河

(新泰市楼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泰安 271212)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科学的种植技术对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新泰市楼德镇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区的建设,实现了玉米栽培技术的全面创新。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重视品种选择和播种技术的改进,并做好各项田间管理工作,以促进我国玉米产业发展。

1 玉米种植技术

近年来,新泰市楼德镇结合地区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需求科学调整玉米产业结构,切实完善品种选择、生产环节管理,严格控制玉米质量,确保玉米品质安全。与此同时,将短期引种试栽和长期产业规划相结合,通过前期实地考察,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的优良品种并进行大力推广。现阶段,该地区已形成了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地块选择、土地整理、播种条件、密度控制、施肥管理、合理灌溉、适时收获等环节于一体的种植和管理模式。

1.1 品种选择

科学选种是保证玉米高产的关键,不同玉米品种对生长环境有不同的要求,为此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综合分析自然条件,选择适应新泰市楼德镇自然环境的玉米品种。在品种选择上,以品质优良、低霉变率、籽粒含水量低的玉米品种为主,并去除病粒、瘪粒、发霉的种粒。现阶段新泰市楼德镇普通玉米品种主要为登海605、鲁豫6 号、郑单958,特用玉米主要为济糯33、泰玉181,选择好玉米品种后都需要开展发芽试验[1]。

1.2 种子处理

选择种植品种后需要进行种子处理,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并提升发芽率,主要措施为使用40%甲基异柳磷拌种,药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1%~0.2%,兑水量为种子质量的10%~20%,拌匀。还可以采取温汤浸种方法,将玉米种子浸泡在50 ℃温水中12~15 min。冷却之后再次浸泡7 h,在播种前2~3 d 晒种,将种子放置在光照条件好、通风的地面上,堆积厚度为5 cm,并且定期翻动,确保全部种子受光均匀,于每天傍晚收回,避免暴晒。

1.3 地块选择与整理

为了实现玉米高产,农民要高度重视地块选择,玉米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其植株高大、根系发达,需要吸收大量养分和水分,所以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且适宜排灌的地块[2]。

农民要将土壤中根茎、杂物彻底清理,翻耕深度至少达到20 cm,将较大的土块打散,达到上松下实的效果,由此提升土壤透气性,破坏地下病菌的生存环境,为种子生长和发芽提供良好的环境。当前新泰市楼德镇部分地区已经采用机械翻耕方法,通过应用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大幅提升了整地效率。

1.4 播种技术

农民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玉米生长期和种植模式确定播种时间,通常新泰市楼德镇播种时间集中于4月中下旬,该期间气温升高,温度为14~20 ℃,适宜种植玉米,主要采取直播种植方式,无需育苗移栽。播种时需要控制播种深度为5 cm,播种过浅或者过深都会影响出苗率,播种后覆盖表土。播种时通常将温度控制在7 ℃左右,并且要求土壤含水率不低于58%。机械作业要把握好播种行距,播种量为30.0~37.5 kg/hm2。

种植密度将对玉米产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农民要高度重视玉米种植密度的设置。紧凑型玉米杂交品种的耐密性强,在大密度种植模式下能够保证较好的产量。平展型玉米品种的耐密性较差,加大种植密度会影响产量。平展型中晚熟玉米植株高大、叶片数量多、叶片较宽,玉米种植密度为45 000~52 500 株/hm2,有利于玉米植株充分吸收光热资源。在单产量6 000~7 500 kg/hm2的区域种植平展型玉米植株45 000 株/hm2左右,紧凑型品种数量控制在60 000 株/hm2左右;单产超过9 750 kg/hm2的种植区域可种植紧凑中穗型玉米植株75 000~82 500 株/hm2,或种植紧凑大穗型67 500~75 000 株/hm2。此外,农民可以采用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一般将宽行和窄行距离分别设置为70 cm、40 cm[3]。

1.5 除草管理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田间杂草会与其争夺养分,导致植株发育不良,所以在播种前后要求农民做好田间除草工作,主要使用50%乙草胺乳油并按照说明书配比,喷洒在地面上形成药膜,除草率可达到98%;还可以将中耕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将除草剂喷洒于地面并且加盖防护罩,药剂除草过程中也要在无风的天气下进行,避免伤害幼苗。此外,针对田间的高大杂草,可以采取人工拔除的方法。

1.6 施肥管理

施肥前进行测土配方处理,基肥选择施用农家肥7 500 kg/hm2,也可以将化肥以及有机肥配合施用并合理追施氮肥,结合当地土壤养分含量,在单产7 500~9 000 kg/hm2的地块中施加纯氮180~240 kg/hm2、磷肥90~120 kg/hm2、钾肥75~105 kg/hm2、硫酸锌15.0~22.5 kg/hm2和硼砂15~30 kg/hm2;也可以配合施用控释肥、长效复合肥或腐殖酸复合肥料,用量为150 kg/hm2。为提升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应采用开沟施肥的方法,将全部锌肥、磷肥、硼肥、钾肥以及氮肥总量40%混入土壤,剩余60%氮肥进行追肥,施肥过程中,避免种子和肥料直接接触,防止烧苗。

1.7 合理灌溉

玉米植株抗旱能力较强,但也需要结合其长势进行科学灌溉,比如在干旱条件下灌溉有助于促进植株生长。苗期土壤含水量应达到55%~60%,拔节期土壤含水量达到70%~75%,开花期土壤含水量达到70%~80%,而灌浆期含水量要控制在75%。土壤含水量超过80%时,必须及时排水[4]。

1.8 适时收获

地块超过90%植株茎秆变黄、玉米叶片发白、籽粒变硬代表玉米成熟,乳线消失时为最佳收获时间。现阶段主要采用机械联合收割,能够显著节约人力,保证收割效率。

2 田间管理要点

2.1 幼苗期管理

玉米种植过程中育苗期是关键阶段,促进玉米植株根部发育、培育壮苗有利于提高幼苗的光合作用能力,所以农民播种后要对出苗情况进行检查,防止缺苗。在植株生长出5 片叶时去除弱苗、留下壮苗,每穴保留1 株壮苗,如果发现缺苗要及时补种。植株生长出3~4 片叶时间苗,植株长出5~6 片叶时定苗。幼苗期还需要进行1~2 次除草,可避免田间杂草与幼苗争夺养分,并且与施肥工作共同进行,为避免伤害幼苗根部要遵循先浅后深的原则,如果幼苗期田间积水较多,应及时排水。

2.2 抽穗期管理

在玉米拔节期至抽穗期,植株所需水分和养分较多,若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会导致植株发育不良,并且影响授粉。玉米抽穗期要求土壤含水量不低于75%,若遇天气情况较差,可采取人工授粉的方法,避免出现缺穗和缺粒的问题[5]。

2.3 大喇叭口期

植株生长10 片叶时进入大喇叭口期,玉米穗逐渐形成。农民要结合玉米生长情况合理追肥,有助于减少分蘖时养分的无效消耗,提升穗粒的饱满性,促进叶片健康生长。如果植株发育不良、缺肥明显,施加尿素225~450 kg/hm2。此外,为促进根系发育,提升叶片光合作用能力,需要做好灌溉和排水处理。

2.4 抽雄期

玉米抽雄期需要密切关注土壤墒情,确保地面潮湿,如果水分不足,应及时灌溉。如果出现连续强降水天气,农民应开挖排水沟,将田间积水及时排出,避免积水过多导致根系腐烂。同时,应避免因大风导致植株出现倒伏问题。

2.5 吐丝期

抽雄后进入吐丝期,该阶段农民要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一般在施肥过程中减少氮肥施用量,追加磷肥与钾肥,并且联合用肥,由此确保玉米花期能够健康生长,为提高产量奠定基础。

2.6 灌浆期

灌浆期应施加尿素150 kg/hm2,占肥料总用量20%,并且适当增施氮肥,可有效增加千粒重。在灌浆高峰期针对植株发育不良且叶片发黄的情况,需要在叶面喷洒肥料,主要施用1%磷酸二氢钾溶液以及2%尿素溶液,可延长叶片光合作用时间。玉米灌浆期,农民还需要重视排灌管理[6]。

3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夏季降水较多,发生玉米病虫害的概率也随之上升,防治多种病虫害主要采取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措施。新泰市专业化病虫害防治组织集中防治玉米病虫害,利用飞防无人机在玉米主产区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保障玉米丰产丰收。

3.1 大小斑病

大小斑病是玉米生长期间的常见病害,发病症状最早出现于叶片,导致叶片出现黑色斑点,叶片枯萎,然后向上部扩散。在防治过程中要求在抽穗前后喷药,可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将上述药剂配制成500 倍液喷雾,间隔7~10 d 进行1 次喷药,连续喷药2~3 次;还可施用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750~1 050 mL/hm2,或施用25%嘧菌酯1 500~2 000 倍液,都能有效防治玉米大小斑病。此外,农民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玉米品种,从根本上避免大小斑病的发生。

3.2 纹枯病

植株感染纹枯病会导致玉米溃烂坏死,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影响。通常发病位置集中于玉米茎秆和叶梢部位,发病后应及时处理,避免病害扩散。在发病率接近3%~5%时,及时喷洒井冈毒素水剂6 000~7 500 mL/hm2。可选择喷洒40%纹霉星消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g/hm2或40%消菌灵可湿性粉剂750~900 g/hm2,兑水750~1 050 kg/hm2,每隔7~10 d 喷药1 次[7]。

3.3 黑穗病

黑穗病会发生在玉米生长全过程的不同阶段,病变初期会出现病瘤,外层覆有白色薄膜,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变为灰色,干裂后形成黑色粉状物。黑穗病可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干旱季节多发。在防治过程中要求农民采用3年轮作的种植模式,清除发病植株,清理农田,科学翻耕,有效杀灭潜藏在土壤中的病菌。建议种植耐病性强的品种,防治黑穗病常用药剂为15%粉锈宁800 倍液,喷雾防治。

3.4 青枯病

青枯病也是玉米种植中的常见病害,对玉米健康生长影响较大,主要防治方法是施用硫酸钾120 kg/hm2、纯氮195 kg/hm2,然后混合农家肥45 t/hm2。吐丝期喷洒25%瑞毒粉剂600 倍液、25%叶枯灵600 倍液。大喇叭口期喷洒58%瑞毒锰锌粉剂600 倍液,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3.5 钻心虫

钻心虫主要是为害玉米的主茎,影响营养物质向上输送,造成植株营养不良。在玉米抽穗期以后,钻心虫进入雄蕊,造成果穗折断、无法正常授粉。在防治过程中主要采用物理防治方法,通过设置黑光灯可有效灭杀害虫。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施用辛硫磷乳油1 500 倍液,喷雾防治。此外,农民需要将患病植株及时处理,并且消灭越冬虫卵。

3.6 玉米黏虫

玉米黏虫的幼虫啃食叶片,不及时防治会导致叶片损伤。玉米黏虫聚集性强并且具有迁飞性,造成玉米产量下降。物理防治方法为设置黑光灯,或者使用糖醋汁、敌百虫混合液诱杀。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将50%辛硫磷乳油1500 g/hm2兑水600 kg/hm2,喷洒防治[8]。

3.7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害虫对玉米的根系破坏严重,还会啃食靠近地面的茎秆,小地老虎在夜间破坏性更强,会导致植株短时间内死亡。防治方法主要是施用农家肥,并且采用水旱轮作的方法。化学防治方法是将玉米糠炒香与辛硫磷毒土混匀撒施。

3.8 玉米螟

玉米螟主要啃食玉米茎部,造成玉米前期养分水分供应不足,后续继续啃食雄穗,影响授粉,减少玉米产量。在防治过程中,农民要在心叶期并且玉米螟产卵期间释放赤眼蜂,或将白僵菌粉末拌入细土撒施。在玉米螟幼虫期可以施用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 mL/hm2或5.7%氟氯氰菊酯乳油450 mL/hm2兑水750 kg/hm2,在叶片背面喷雾防治。幼虫产卵高峰期喷洒25%除虫脲粉剂300 g/hm2兑水750 kg/hm2,喷雾防治。

3.9 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具有暴食性,其中1—2 龄期主要啃食玉米叶,2—6 龄期破坏玉米心叶,导致玉米严重减产。在防治过程中,应根据农业农村部要求,达到药物防治标准时开展防治工作。农民要在1—2 龄期虫口密度达到10%时施用短稳杆菌或苏云金杆菌防治,还可以施用苦参碱、苦皮藤素对叶面喷雾。

4 结束语

为了实现玉米的高产与稳产,需要对玉米选种、土壤处理、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过程加以重视,为此需要地方政府加强种植技术的推广,转变农民传统的种植模式。此外,需要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指导,避免不合理施肥和用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保障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实现地区种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新泰市植株叶片
书法展示
月季叶片“雕刻师”
两种喷涂方法在TRT叶片上的对比应用及研究
等差数列的一个结论及其推广
山东省新泰市金斗中学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