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水平大学科教融合中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4-01高澜文张荣华李小云李玲玉
高澜文 曹 叶 张荣华 杨 丽 王 欢 李小云 李玲玉 蔡 宇
暨南大学药学院 广东广州 510432
1 引言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提出一个思想,即“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科教融合正是起源于这个思想[1]。其内涵是结合科研与教学,以授课的方式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从而丰富和促进教学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一个战略决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就“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一点做出要求。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拔尖创新人才起着关键的引导和带头作用,有助于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中,科教融合是贯穿始终的重要主题。要做到坚持系统思维,坚持“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坚持“教育链+创新链”深度耦合战略方针,以一体化的培养方式培育高质量的拔尖创新型人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现“大学+中小学+创新链”一体化发展。在现实层面,有关科教融合方面,目前我国主要将关注点放在高等教育阶段科研与教学的联系上,而较少关注对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对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科教资源的共享与合作等方面的探索与讨论[2]。从实践层面看,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还存在许多缺点,如教育链与创新链未能做到深度结合,并且缺乏有利于这一深度结合的完善制度[3]。除此之外,在教育领域,依然存在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现象,没有做到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大中小学之间也存在着缺乏有效联系的缺陷。由于学术探讨的不足和实践的缺乏,目前十分需要围绕“科教融合”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优化,对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进行创新、对教师综合素养进行提升、对教育理念进行改革,促进教育系统内部创新资源的紧密连接,加强其与外部创新系统的互动,通过系统化的设计推动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发展[4-5]。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础理论、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学科。其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与结晶,具有悠长的历史。它是中医药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深入探索中药的科学性和临床应用,为中药的合理使用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支撑[6]。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药效的作用机理、中药的产地、中药的采集与炮制和中药临床应用等。中药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临床观察、文献查阅和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学也逐渐与药物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以推动中药学的发展和创新。
中药学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中药的现代化结合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中药的合理使用和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现代医学和中药学的发展推动了中医药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促进了中医药的传承和发扬及其在药物研发领域和临床实践应用中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有了重大进展,获得了重大成就。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结构发生变化以及规模扩大,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人才培养,而是表现出多方面的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这表明,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地方高水平大学更应承担起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中药学人才的重要任务。然而,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结合地方特色和学科优势,构建科教融合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中药学领域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
2 地方高水平大学中药学教育现状分析
2.1 中药学教育的重要性
中药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组成的一个关键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扎实的实践功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在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反复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一门具有丰富内涵的学科[7]。它以中草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中药的药理学、化学成分、药效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揭示中药的药理作用、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药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方面提供重要科学依据。随着现代医学和药学的发展,社会对中药学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加。与中药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相比较,现代医学更注重科学的证据和临床实践。研究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如中药的配伍应用、中药与化学药物的联合应用等,有助于优化中药的临床应用,提高疗效[9]。因此,中药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培养中药学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地方高水平大学承担着推动中药学发展的重要责任。
2.2 地方高水平大学中药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部分地方高水平大学已经在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方面做出了初步尝试——设立学部,以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地方高水平大学学部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提高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能力、是进一步优化学术领域建设与发展[8]。地方高水平大学在中药学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丰富的资源和学科优势。这些大学通常拥有良好的中药学研究团队和实验设施,能够提供先进的教学环境和科研平台。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中药学教育与地方特色和产业需求之间的脱节限制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应用性,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科研能力提升的需求。此外,中药学领域的创新与发展需要与产业界的深入合作,但产学研结合程度不够紧密[10]。
3 地方高水平大学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与地方一般高校相比较,社会对地方高水平大学关注的程度更高。社会对地方高水平大学为地方乃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寄予厚望[11]。为了应对中药学领域的需求和挑战,地方高水平大学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3.1 明确创新型培养模式的主要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人才市场过于饱和也使得社会对于高校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明确社会发展需要什么类型的中药学人才,并以此为导向构建新形势下适应社会和中药学传承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培养模式是最关键的切入点。目前,对中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中药学传承和发展需要,基本掌握中药学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并有能力在教学、科研、临床实践等方面熟练运用的拔尖人才”[12]。
3.2 结合地方特色和学科优势
2021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统筹推进、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充分发挥高校建设的引导作用和带头作用,积极推动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13]。各大高校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培养中药学人才。然而,目前高校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太适用于培养优秀中药学人才,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对传统中医药文化底蕴只掌握了基础,专业能力不够扎实,在临床上的动手能力较弱,并不能将中医药临床诊断思维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地方高水平大学应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学科优势,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中医药文化纳入中药学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中,创造出更具创新性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例如,通过开设地方特色中医药课程,深入挖掘和研究当地的中药资源,加强学生对中药学本土特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如当前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正在尝试结合江西的“盱江医学”文化背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开设了具有特设的盱江医学试点班[14];通过多学科融合和综合实践,构建全面系统的中药学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通过加强与当地中药产业、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等的合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15]。地方高水平大学应通过分析和探讨人才成长规律积极寻求新时代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为人才培养提供最优化的培养条件和最充足的保障。
3.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中药学是一门与实践性紧密关联的学科,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应该作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点之一[16]。地方高水平大学可以通过药物制剂实验、临床实习、实验室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让其形成对中药应用的敏感性和熟练性。关于具体实施方案设计的建议有以下几点:①培养科教融合型教师。目前中药学高水平教师缺乏,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中药教育的资源仍有待优化。好的教育教学方式需要由好的执行者来具体实施,因此,教师是教育教学核心的关键因素[17]。想要推进培养中药学创新型人才,就要把培养科教融合型教师作为关键点。其次,要注重培养教师的中药学思维,如对一些与中药学密切联系的基础课程如化学类专业课程的无中药学文化基础的教师进行培养,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更好的将基础知识与中药学知识融会贯通。②设立科教融合型课程和教材。建立深度融合了地方特色的教材体系,开发科学知识和教育方法紧密结合的创新课程,形成融会贯通、深度关联的课程内容和标准。设计具有中药学特色的实效性、特色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中药学人文、理论、科研等多方面素质、创新能力、行业技能的提高。将中药学学科发展的最新知识、研究成果和进展等深度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实现中药教育过程中科技创新融入[18]。
4 总结
中药学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业,也是当今时代的新兴产业之一。而随着目前中药学领域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其对创新型中药学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因此,加强中药学教育已经成为传统中药学文化创新传承和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手段。然而,目前高校培养出的中药学人才大多侧重于基础知识教育与学习,而缺乏科研方面的训练,这并不能满足社会对中药学人才的需求。因此,地方高水平大学应根据社会发展新需求以及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适当调整其培养模式,以培养社会所需的紧缺人才。一方面,地方高校要加强教育与科研创新的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要注重地方高校优势特色文化背景与教育、科研的深度对接,从而创建具有地方中药学特色的创新培养模式。科教融合的概念是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培养教育和科研创新相互促进,培养创新型人才。科教融合的创新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解决社会紧缺人才的难题,也在传承传统中药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构建科教融合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培养兼具深厚中医药文化底蕴、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中药学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方法。
在科教融合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方面,地方高水平大学应该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开设实践教学环节、设立更多实践性文化课程和科研活动、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科研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着重发力。通过开设临床实习、中药学相关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设立更多实践性文化课程,提高学生对中药学文化的了解程度。同时,加强与医院和产业界如中药相关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传统中药学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大力开展科研活动,通过设立中药学科研基地或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多样的科研渠道和开阔的科研平台。此外,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发展地方高水平大学应加强与中药产业界的合作,对于中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综合来看,建立具有鲜明特色和地方优势的科教融合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是满足社会发展对中药学人才的新需求、加快中药学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关键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