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手
2024-03-31张港
在清朝,海东青是吉林打牲乌拉最重要的贡品。海东青只比喜鹊大些,却制得金雕,捕得岩羊。九台有许多鹰户,专门驯养海东青,打牲乌拉总管每年得选一只最好的进贡给皇上。良鸟难得,途中又易出事,进贡海东青是天大的事。
这年立秋,各处鹰户依例集到总管衙门,一个一个将驯养的海东青送交登记备案,然后,在大校场放鹰,优中取优。
放鹰最热闹。可这一年呼叫阵阵,却看不出高等品种,有的飞不到目力之外,有的下冲不敢贴地。总管郁郁不乐时,轮到九台鹰户乌嫩。
乌嫩将海东青献上,总管一看,大惊失色,竟是纯白毛色。啊——白玉爪!细翻翎毛,果然是真,未经涂染。拿鸡毛掸子扫过鹰眼,一眨不眨。再看脚爪,洁白如玉,磨过的钢刺一般尖锐。
总管下令放鹰。乌嫩摘下鹰眼罩,一声呼哨,那鸟儿蹬伸亮翅,只一眨眼,已没入蓝天,不见影点。乌嫩又一声呼哨,那海东青打闪一般,一头扎向黄草茎,官兵牲丁吓得杲木。在草尖一触,那鸟儿身翻如车轮,站回乌嫩臂上。众人吐舌抹汗,总管大喜。
天已大冷,号角呜呜,旌旗招摇,进贡马队出城赴京。
就怕意外,总管派的是贴身卫队。白羽海东青静如石雕立于乌嫩臂上,一只爪扣了铜环,链子在手套上。
走出五百里,到霍林河边,正准备打尖,忽有一彪骑者呐喊杀来。卫兵虽有防备,可是,来人箭法精熟,马速极快。这明情是劫鹰的。
乌嫩解开爪扣,一声呼哨,將海东青放飞。一箭上天,海东青一个云里翻,落下几根尾翎。又一箭跟上,海东青已没入云中。
一阵拼杀,乌嫩等人悉数战死,只一个卫兵逃出。
逃回的卫兵报告总管,总管跌倒大叫:“天杀我也!”
贡品已经画档报京,现在,这这这——这罪过,打牲部一年的吃食钱帛,罚没了呀!
这天,护卫报告九台边屯有一旗丁请见。总管哪有心思理事?一挥手:“不见!”
“那人说是白玉爪的事。”
“白玉爪?请请请,快请!”
来人说:“边屯的老鹰户忽林爷爷,他有法子找回白玉爪。我是代他请命。”
总管打马飞奔九台边屯。
炕头躺个老者,盖着好几层狍皮。
“您老——能找回那海东青?”
“能!”
“看您是生着病,又是这样年纪——”
“丢了鹰,不种地的打牲人,吃树叶子?闺女媳妇咋扎花过年?驯这生灵的乌嫩,是我徒儿。备车,拉我走,能找回。”
没着没落,无计可施,也只得一试。
护卫伺候着,忽林老人围一身狐皮,坐上大车,向南而行。
老人问:“怎的南行?”
“白玉爪是在南方霍林河丢的。”
老忽林道:“南行五百里,我得死在路上。北走!上库叶山。”
咦——南边丢的,怎向北找?护卫顶不过老人,只能依他。
北走百里进得库叶山。库叶山林深树密,虽说是冬天,满山青松也是阴阴郁郁。
忽林几乎冻僵。他让人拿来鹰链、鹰扣、手套,又要一壶烈酒。老人喝下一壶,由怀中摸出骨哨,呜呜咽咽,吹了一阵。老人脸色苍白,胸膛起伏:“酒——”
又喝下一壶,老人缓缓气,令车上山顶。呜呜呜呜,老人吹出《思乡调》。蔚蓝天宇上一个白点,愈来愈大,如片白云飘在空中。咳——竟然真是白色海东青。
众人欣喜若狂。可这当口,老人却将骨哨收怀。众人嚷道:“快快将它招下,扣上爪扣!”
老人不语,掏出块鸭肉,让人穿箭镞尖上,射向天空。那鸟儿俯冲而下,衔接了肉,爪一推,肉箭两分,鸟儿无影无踪。
护卫刀背击辕:“这这这……你你你……怎么让它跑了!”
忽林老人说:“驯这精灵的不是我,是乌嫩。我唤不下它。回家,回边屯。要快!”
护卫无奈,只能任由老忽林。
总管得知大怒,策马到忽林家,要问他个究竟。
忽林老人挪动挪动,没能下炕行礼。
总管问:“我说老忽林,你是老鹰手,可不能说诳话,海东青——”
老人喘息:“抬我出屋,那生灵该是回来了。”
“快!快!”
老人推开棉被狍皮,脱下棉袄。
“你这是干啥!”
老人从被炕格下抽出件秋衣,哆嗦着穿上。
“你这是干啥?”
“这是乌嫩的衣裳。鸟儿认得。”
“这得冻坏人!穿皮的棉的呀!”
“乌嫩留下的,只这一件。”
依老人吩咐,众人将他抬屯外山顶开阔地上,用雪埋了下半个身子,远远看着。
老人掏出骨哨,呜呜呜呜,半个时辰后,云端一只白色鸟儿渐渐变大。老人又让入射出鸭子肉,那海东青又接了吃掉。
忽林老人换根骨哨,吹出《爷娘曲》。那精灵打云间落下,稳稳停在老忽林的手套上。老人手指暗中一动,锁了爪扣。
“有粮吃啦——!有年过了——!”人人高叫,人人狂跳。
总管问:“因何不在库叶山捉了这鸟儿?”
“在……在库叶山,这生灵已认得哨声,认得边屯鸭肉,但它见我眼生。若是硬唤它下来,它将永远不与我相通。我们回家,它是一路跟随,只是它在云里,人看不见。到了屯子,它认出养过它的地方,认出乌嫩的衣裳,才肯下来。”
“海东青明明是丢在南五百里的霍林河,你怎知它在北面的库叶山?”
“这生灵,是乌嫩……从库叶山捕得的,失了主人,它只能……回原来的老山,不能……停在……南方。”
正三品总管对老忽林跪拜行礼,可是,炕上那老头儿却全无表情。
老人举着手臂,白色海东青雄赳赳立着,目光如电,傲视天地。
总管从老人手臂上取下海东青,那手臂仍静止不动。一摸,脉息已无。
[责任编辑 冬至]
鹰手 张港
在清朝,海东青是吉林打牲乌拉最重要的贡品。海东青只比喜鹊大些,却制得金雕,捕得岩羊。九台有许多鹰户,专门驯养海东青,打牲乌拉总管每年得选一只最好的进贡给皇上。良鸟难得,途中又易出事,进贡海东青是天大的事。
这年立秋,各处鹰户依例集到总管衙门,一个一个将驯养的海东青送交登记备案,然后,在大校场放鹰,优中取优。
放鹰最热闹。可这一年呼叫阵阵,却看不出高等品种,有的飞不到目力之外,有的下冲不敢贴地。总管郁郁不乐时,轮到九台鹰户乌嫩。
乌嫩将海东青献上,总管一看,大惊失色,竟是纯白毛色。啊——白玉爪!细翻翎毛,果然是真,未经涂染。拿鸡毛掸子扫过鹰眼,一眨不眨。再看脚爪,洁白如玉,磨过的钢刺一般尖锐。
总管下令放鹰。乌嫩摘下鹰眼罩,一声呼哨,那鸟儿蹬伸亮翅,只一眨眼,已没入蓝天,不见影点。乌嫩又一声呼哨,那海东青打闪一般,一头扎向黄草茎,官兵牲丁吓得杲木。在草尖一触,那鸟儿身翻如车轮,站回乌嫩臂上。众人吐舌抹汗,总管大喜。
天已大冷,号角呜呜,旌旗招摇,进贡马队出城赴京。
就怕意外,总管派的是贴身卫队。白羽海东青静如石雕立于乌嫩臂上,一只爪扣了铜环,链子在手套上。
走出五百里,到霍林河边,正准备打尖,忽有一彪骑者呐喊杀来。卫兵虽有防备,可是,来人箭法精熟,马速极快。这明情是劫鹰的。
乌嫩解开爪扣,一声呼哨,将海东青放飞。一箭上天,海东青一个云里翻,落下几根尾翎。又一箭跟上,海东青已没入云中。
一阵拼杀,乌嫩等人悉数战死,只一个卫兵逃出。
逃回的卫兵报告总管,总管跌倒大叫:“天杀我也!”
贡品已经画档报京,现在,这这这——这罪过,打牲部一年的吃食钱帛,罚没了呀!
这天,护卫报告九台边屯有一旗丁请见。总管哪有心思理事?一挥手:“不见!”
“那人说是白玉爪的事。”
“白玉爪?请请请,快请!”
来人说:“边屯的老鹰户忽林爷爷,他有法子找回白玉爪。我是代他请命。”
总管打马飞奔九台边屯。
炕头躺个老者,盖着好几层狍皮。
“您老——能找回那海东青?”
“能!”
“看您是生着病,又是这样年纪——”
“丢了鹰,不种地的打牲人,吃树叶子?闺女媳妇咋扎花过年?驯这生灵的乌嫩,是我徒儿。备车,拉我走,能找回。”
没着没落,无计可施,也只得一试。
护卫伺候着,忽林老人围一身狐皮,坐上大车,向南而行。
老人问:“怎的南行?”
“白玉爪是在南方霍林河丢的。”
老忽林道:“南行五百里,我得死在路上。北走!上库叶山。”
咦——南边丢的,怎向北找?护卫顶不过老人,只能依他。
北走百里进得库叶山。库叶山林深树密,虽说是冬天,满山青松也是阴阴郁郁。
忽林几乎冻僵。他让人拿来鹰链、鹰扣、手套,又要一壶烈酒。老人喝下一壶,由怀中摸出骨哨,呜呜咽咽,吹了一阵。老人脸色苍白,胸膛起伏:“酒——”
又喝下一壶,老人缓缓气,令车上山顶。呜呜呜呜,老人吹出《思乡调》。蔚蓝天宇上一个白点,愈来愈大,如片白云飘在空中。咳——竟然真是白色海东青。
众人欣喜若狂。可这当口,老人却将骨哨收怀。众人嚷道:“快快将它招下,扣上爪扣!”
老人不语,掏出块鸭肉,让人穿箭鏃尖上,射向天空。那鸟儿俯冲而下,衔接了肉,爪一推,肉箭两分,鸟儿无影无踪。
护卫刀背击辕:“这这这……你你你……怎么让它跑了!”
忽林老人说:“驯这精灵的不是我,是乌嫩。我唤不下它。回家,回边屯。要快!”
护卫无奈,只能任由老忽林。
总管得知大怒,策马到忽林家,要问他个究竟。
忽林老人挪动挪动,没能下炕行礼。
总管问:“我说老忽林,你是老鹰手,可不能说诳话,海东青——”
老人喘息:“抬我出屋,那生灵该是回来了。”
“快!快!”
老人推开棉被狍皮,脱下棉袄。
“你这是干啥!”
老人从被炕格下抽出件秋衣,哆嗦着穿上。
“你这是干啥?”
“这是乌嫩的衣裳。鸟儿认得。”
“这得冻坏人!穿皮的棉的呀!”
“乌嫩留下的,只这一件。”
依老人吩咐,众人将他抬屯外山顶开阔地上,用雪埋了下半个身子,远远看着。
老人掏出骨哨,呜呜呜呜,半个时辰后,云端一只白色鸟儿渐渐变大。老人又让入射出鸭子肉,那海东青又接了吃掉。
忽林老人换根骨哨,吹出《爷娘曲》。那精灵打云间落下,稳稳停在老忽林的手套上。老人手指暗中一动,锁了爪扣。
“有粮吃啦——!有年过了——!”人人高叫,人人狂跳。
总管问:“因何不在库叶山捉了这鸟儿?”
“在……在库叶山,这生灵已认得哨声,认得边屯鸭肉,但它见我眼生。若是硬唤它下来,它将永远不与我相通。我们回家,它是一路跟随,只是它在云里,人看不见。到了屯子,它认出养过它的地方,认出乌嫩的衣裳,才肯下来。”
“海东青明明是丢在南五百里的霍林河,你怎知它在北面的库叶山?”
“这生灵,是乌嫩……从库叶山捕得的,失了主人,它只能……回原来的老山,不能……停在……南方。”
正三品总管对老忽林跪拜行礼,可是,炕上那老头儿却全无表情。
老人举着手臂,白色海东青雄赳赳立着,目光如电,傲视天地。
总管从老人手臂上取下海东青,那手臂仍静止不动。一摸,脉息已无。
[责任编辑 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