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定市徐水区都市型农业产业发展探究

2024-03-31朱琳邱艳捷

河北农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徐水都市型农业

□文/朱琳 邱艳捷

“固农重本,是安民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剧,都市农业理所当然成为一头服务城市,一头富裕农民的“金扁担”,既挑出了乡亲们的好生活,又承载了“保城市供应、稳市场菜价”的责任。

2012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首次从国家层面对都市现代农业进行“顶层设计”。2014 年4 月,农业部在成都召开全国都市现代农业暨“菜篮子”工程建设现场交流会,都市型农业的“六大功能”得以明确:服务城市、宜居生态、优质高效、科技创新、富裕农民、传承农耕文明。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三农”工作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对于河北而言,大力推进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相融合的都市型农业是必然选择;对于保定而言,实现激情奋进“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保定的美好蓝图,基础和潜力在都市型农业;对于徐水而言,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农业特色,助推都市型农业发展,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一、农业现状和主要做法

徐水区是传统农业大县,总面积723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23 万亩,总人口63.88 万,农村人口56.4 万,占人口总数的88%。全区辖4 乡10 镇,1 个城区办事处,1 个开发区管委会,298 个行政村。辖区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京津石三角腹地,其东与雄安新区交界,南与清苑区、莲池区为邻,西与满城区、易县接壤,北与定兴县相连,接壤区县数量占全市四分之一,为区县域间农产品流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三高(京珠、京昆、荣乌高速)、三铁(京广、京石快客、津保城际铁路)、一国道(107 国道)、一省道(333 省道)、两条建材通道(安大线、容易线)”的交通格局,缩短了运输半径,为保障“京津雄保”农产品供应、农业休闲观光提供了便捷条件。

先天地域优势成为徐水区农业发展的加速剂,自身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为都市型农业提供了坚强保障。近年来,徐水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种植、养殖规模较大。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3.5 万亩,年总产约36 万吨,小麦播种面积41 万亩,产量18.4 万吨。玉米播种面积41.3 万亩,产量17.3 万吨。蔬菜种植面积5.98 万亩,产量31.01 万吨。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27 万亩,以西红柿、小葱、草莓为主,高端精品蔬菜占比逐步提高。全区养殖规模在保定市处在靠前位置,优势畜牧品种为生猪、奶牛和蛋鸡。奶牛存栏1.87 万头;生猪存栏26.3 万头,出栏36.5 万头;禽存栏335.5 万只,出栏605.2 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4.2万吨、2.3 万吨、9 万吨。“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在市十二次党代会上为推动都市型农业指明了发力点,即加快推动特色品牌农业建设;推进数字农业先行先试;用现代工业思维解决农业难题;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徐水区深入贯彻市十二次党代会、区三次党代会精神,把脉农业优势、围绕产业特色,全面推进都市型农业发展。

一是立足实际优布局。围绕甜糯玉米、精品蔬菜瓜果、精致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了“两带、四区、六基地、多集群”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两带”,就是环雄安、环保定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带和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带;“四区”就是以安肃镇为中心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片区;以高林村镇为中心的三产融合示范片区;以漕河镇为中心的优质奶牛示范片区;以大王店镇为中心的休闲旅游示范片区。“六基地”,就是围绕精品蔬菜水果、精致畜牧业优势产区,重点发展三个规模种植基地(高林村西红柿、正村小葱、大王店草莓)、三个规模养殖基地(大因生猪、漕河奶牛、高林村蛋种鸡)。“多集群”,就是培育建设甜糯玉米、净菜、果蔬、蘑菇等农产品加工业,打造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二是提升质量打品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徐水区坚持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有效举措,组织指导生产经营主体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72.06%。以河北国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卓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试点,打造“标准化+”典型模式。全面推进食用合格证使用制度,依托省平台开具电子合格证已达到2722批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有效,有效地保证了食品安全。大力推进品牌创建,突出品牌效应,鼓励和引导企业申报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金凤”商标荣获过“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畜牧业博览会科技创新产品”金奖。德力食品的“帝王宴”被评为“河北省二十大农产品品牌”,其净菜系列产品满足了城市消费者对干净、快捷、便利、营养的需求,远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巨力太行山驿站则发挥技术资源优势,自成立以来创立了颗瑞斯、篱院菜、缘乡味和啧优鲜果4 个品牌商标,1 个高粱绿色食品认证。在2021 年的保定市农民丰收节上,“徐水西红柿”“徐水驴肉”荣获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区政府领导为品牌进行推介。

三是瞄准需求拓产业。都市型农业不仅要满足城市居民对“菜篮子”“米袋子”“肉案子”“奶瓶子”“果盘子”的食品需求,还需要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潜在产业,提高附加值。徐水区稳住农业基本盘,适度新增种植面积,同时对劣势品种进行调优替代。近年来新增甜糯玉米种植面积3000 亩,蔬菜200 亩,蔬菜调优替代3000 亩,瓜果100 亩,苹果调优替代100 亩。传统果树转型出新产业,果树盆景特色种植发展壮大。徐水区5000余亩果树盆栽培育基地拥有苹果、海棠、山楂、樱桃、蓝莓等20余个树种上百个品种,其中仅苹果就多达70 余种近300 万株,深受周边城市消费者的喜爱。做强农业产业同时不忘做优产品品质,从育苗开始,每一盆果树全程施用有机肥,产品获得了有机农产品认证。面对西部山地较多、地力条件弱、种植大田作物效益不高的现状,农技人员带着山上的土样到张家口、石家庄农科院问计引种。如今徐水区瀑河乡新乡村引入高产旱谷,投入小,易管理,一年一茬。每亩稳产净米四五百斤,高的八九百斤,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米粥黏香,成了当地农民心中的“致富谷”“省心谷”。

四是融合发展延链条。保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用好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种植高价值、高效益、高品质的粮食作物、蔬菜作物,大力发展休闲度假、观光采摘、土地认养等都市型农业新兴业态”。徐水区充分利用3 个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和7 个市级以上农业园区,通过中国农业大学团队高科技理念的植入、新型技术的应用,为农业发展插上了科技双翼,实现了“产、学、研”融合发展。在设施农业上先行先试,施行滴灌、微喷、微灌的浇水模式,建立水肥一体化和环流风机光照调节系统,引入无土、立体、固体基质等新型栽培技术,建设一批高效温室大棚。温室建设中的空心砌筑墙体保温技术将申请专利。在新品种的引入中实现突破,引进国内外番茄品种12种,引进西瓜、甜瓜品种进行实验性种植并喜获丰收,葡萄新品种黄金蜜进入中试阶段。在链条发展上加深融合,集合资源优势打造四季果乐体验、高新农业示范、农业科研创新、农业加工集散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园区,通过农展中心、民俗文化街、农业主题广场、奇幻花海、果品主题公园、热带风情园、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育苗工厂、“一分田”开心农场等形成多样化产业链,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需求,成为集农业科技示范、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样板。2020 年巨力现代农业园被评为“河北省四星休闲农业采摘园”,年接待游客10 万余人次。神农农业园区被评为“河北省四星级休闲农业园”累计接待游客45 万人次,并入选河北省15 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五是利益联结促增收。都市型农业需要符合市场发展的经营模式,徐水区通过政策引导,人员、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产业汇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近年来,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 家;家庭农场1059 家,位居全市第一;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40 家;农民合作社691 家;市级以上示范组织50 家,国家级示范组织1家。通过探索“龙头企业+农场(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鼓励企业进行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仓储物流等业态的探索,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设施等入股,企业通过设立风险基金、保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形式,双方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达到2.69 万户。省级龙头企业河北德力食品有限公司创新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标准化管理”的运作模式,实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管理、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加工销售的“五统一”基地管理方式,通过入股分红、订单农业、生产托管、种子补贴等利益机制,有效带动3 万多户农户增收,参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达到24714 元,还带动了本地农业运输业、餐饮业、养殖业等的发展。除了龙头企业输血带动增收,村集体主动造血也成效显著。以梁家营村为例,村两委班子将全村1200 亩土地全部流转,建成占地280亩的华茂现代农业生态园;引进民营资本,租用村内闲置宅院改造成怀旧风格的特色民宿;发展“乡愁经济”,逢年过节轮番上演河北梆子、老调、非遗舞狮,村史馆、美术馆装满回忆,民俗风情画点缀街巷,老旧扇车、簸箕装饰在院墙。带领群众发展观光采摘、农耕体验、特色美食、非遗展演、民俗文化鉴赏为一体的经济模式。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集体经济实力也得到增强。

二、存在不足

徐水区都市型农业发展起步较晚,整体发展较弱,突出表现为:一是产业功能聚集程度不高,整体规模较小,档次较低,都市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没有很好地挖掘出来,多样性综合功能未能深入体现。二是发展理念不够创新,项目的开发存在雷同性,优势不明显,发展经营模式思路有待拓展,对都市农业的引导、管理、规范工作需要加强。三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技术不足,从事农业经营的大多是农民出身,年龄整体偏大,文化素质相对较弱,农业技术、经营理念比较落后。四是产业带动能力不强,一些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产业结构单一,示范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实现规模化生产、订单化经营和品牌效益。

三、解决对策

一是强化责任捆绑,凝聚都市型农业发展合力。各级党组织要履职尽责、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发挥党委书记“一线总指挥”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强化资金、项目、人员等要素的支持保障,聚合力、抓实效,稳步推进都市型农业发展。各级干部要以解决好、发展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己任,努力提高农村工作本领,真正深入群众,真心依靠群众,真情关爱群众,真诚服务群众。都市型农业说到底是广大农民自己的事业,各级干部既要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也要坚持人民至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积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共同富裕作为推进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进都市型农业的不竭动力。

二是优化区域布局,拓展都市型农业发展空间。围绕“两带、四区、六基地、多集群”农业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布局,加快园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联动发展。将都市型农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相衔接,统筹布置、前瞻规划,避免一些农业项目因土地政策限制遭遇发展瓶颈。结合不同区域特点,发挥连片带动作用,并与当地工业化、信息化产业发展相融合,提高都市农业的规模化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打造一批农业资源优势集中的产业镇、专业村、农业基地、农业集群,形成优势产业连片发展,特色产业集中发展,优势农产品因地制宜,设施农业统筹对接市场的局面。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提升都市型农业产业升级。发挥好上级财政专项资金作用,落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和产业融合发展等资金。此外,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用足用好上级惠农强农政策。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撬动社会资本注入。制定农业招商方案,制作农业招商手册,利用各级交流展销平台进行招商推介。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吸引工商、民间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开发都市农业。

四是健全技术体系,带动都市型农业创新发展。继续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依托企业、园区等建立院士和博士工作站、企校(院)合作基地,开展农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和农产品品质改良试验推广,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安全、高端的农产品。加强研究适合本地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产品产业化率,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探索休闲农业新途径,开发农业体验新功能,有效推动都市型农业创新发展。

五是注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吸引人才返乡创业。组建一支由高校农业专家、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有丰富企业经验的农业企业家等专业人才组成的讲师队伍,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进行培训,培养出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物流园、电商园和休闲旅游园等各类园区基地创建农民返乡入乡创业园,提供政策支持、金融咨询等服务,培育一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乡村企业家,为都市型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徐水都市型农业
徐水区关工委帮扶困难家庭中学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徐水英的保温杯
衣服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都市型农事体验旅游发展策略探讨——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农教育为例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ymbolism in the Great Gats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