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方法研究
2024-03-29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林学院万慧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林学院 万慧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林业已经成为我国生态保护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林业部门来讲,林业栽培种植技术的运用,不仅能提高林业管理质量,还能改善生活环境,确保林业经济发展成果。鉴于此,本文重点围绕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方法进行分析,针对林业栽培种植过程中的难点,提出技术运用思路,以此提升我国林业经济建设质量。林业发展质量直接影响我国生态环境综合水平,是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为确保林业栽培管理发挥作用,要求技术人员应加大对种植技术的分析,有效运用技术优势,解决林业栽培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围绕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方法进行研究,对于促进林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林业栽培种植的相关要求
一方面,因地制宜。在进行林业栽培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环境状况科学地进行技术选择。由于我国涉及不同类型的土壤状况以及环境条件,如果运用传统、统一的技术形式,不仅无法提升林业栽培种植的成活率,甚至还会阻碍林木的正常生长。为此,在进行林木类型选择之前,要求工作人员应该进行深入、详细的现场勘察,进而综合性地掌握土壤及气候状况,并结合不同林木的生长周期选择树种类型,这样便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产生,进一步提高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我国很多林业栽培种植属于人工造林,此种形式下经常会出现林业区树种单一的状况,这也会影响林业栽培种植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旦树种遇到病虫害等状况,且没有及时预防与处理,便很容易波及整个林业区,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内部生态质量。因此,在进行林业栽培种植过程中要兼顾林木树种的多样性,科学合理地设置林业区的生态架构。此外,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还要加大对林业栽培种植技术的重视程度,并且做好技术推广工作。相关部门应给予资金保障,确保研究人员能够结合林业栽培种植的实际状况,及时进行技术优化与研发,以此提高病虫害防治及育苗技术的运用质量。
二、林业栽培种植的原则
(一)基本原则
1.运用科学、先进的技术类型。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林业栽培种植的方式也更加丰富,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应该加大对先进技术的重视程度,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地进行新技术类型的研发,尽可能地拓展育苗、病虫害防治方式。
2.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要遵循因地制宜的要求进行嫁接等工作,从源头上提高种植效果。
3.结合目前我国林业栽培种植状况来看,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管理质量不高,出现此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我国很多区域的林业管理工作依旧在使用传统的技术与理念,导致林业经营无法形成规模化优势。因此,在后续的工作中,技术人员还要加大对林业产业结构以及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关注,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增强林业发展效果。
4.在林业栽培种植的过程中,生态价值十分关键,其主要体现在自然灾害防治、空气污染治理等工作中,要求林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预期需要,还要具备减缓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功能。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林业的不断发展也能够确保木材的供应量,有效推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后续进行林业栽培种植时,还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制订科学的规划方案,并结合不同苗木的生长周期状况确认种植区域面积及间隔等,以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优先选择原则
1.优先选择树种类型。若想保证林业发展水平,便要因地制宜选择树种,并结合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综合分析哪一种最为恰当。通常情况下,树种选择时要选择树干颜色正常且根系完整的类型,这样可以提高树木的存活率。
2.选择适合树种生存的环境进行栽培。在选择的过程中,应针对土壤状况以地形、环境、气候等因素开展全面地分析,确保当地环境能够满足树木的生长要求。
3.选择适合的坑穴。不同树种类型对生长环境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应该以树种的实际状况为依据进行选择,并在大小方面尽可能地为树木的生长留出足够的空间。
三、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方法
(一)对种植区域进行合理规划
在进行树木栽培及种植之前,要对土壤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确保生长环境可以满足树种对光照、温度等方面的需求。在具体工作中,技术人员应针对树木种类及环境状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林业栽培种植管理技术,并对种植区域进行规划与设计,使不同类型的树木能够有相对应的技术进行搭配种植,这样便可以在实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同时,确保树木种植区域的科学性。此外,在选择苗木的过程中,需要提前检查苗木的健康状况,检查其是否存在病虫害隐患,若存在则要及时处理。
(二)做好苗木选择工作
通常状况下,苗木树干区域的直径大小应该达到4 cm 左右,这样才能确保成活率。与此同时,要尽可能地选择根系发达、上端没有病虫啃食的苗木。在栽培的过程中,需均匀安排和设计种植区域的间隔大小,如果间隔过小,会影响每一株苗木的光照;如果间隔过大,则不利于林业发展。此外,在种植过程中还要时刻检查树叶的完整度,尽可能地减少人为操作对枝叶及枝干的影响,及时规避外界因素对苗木自身生长抵抗性的影响。
(三)科学运用林业种植技术
在栽培树苗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通常会运用阶梯形结构模式,此种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苗木生长过程中及时地获取养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技术人员可以凭借经验进行技术模式的应用,而是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在综合当地环境状况及树苗生长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技术,选择是否运用阶梯式结构完成种植。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还要及时关注市场上的技术信息,及时进行技术的拓展,尽可能地扩大技术应用优势,在确保林业发展效果的同时,降低栽培种植过程的成本支出。
在林木栽植之前应该对场地进行彻底清理,确保场地没有多余的石块以及杂物等,之后,及时地修建排水沟并对现场进行消毒等工序。在此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加大对种植密度的关注和重视。通常情况下,技术人员可以选用3 m×8 m、3 m×6 m 的距离进行林木的规划种植。如果种植面积较为广阔,也可以重新进行设定。
(四)合理施肥
在开展林木栽培种植时,需要使用设备提前挖出40 cm 大小的沟槽,并在其内部凿出适宜的坑穴,坑穴大小通常结合实际状况选择。在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后,便要在目标区域进行施肥工作,化肥类型的选择可以为粪肥,每次准备10 kg·m-2的用量,之后,再添加适宜的磷酸二铵,二者充分混合之后完成施肥。
(五)做好浇灌工作
在开展林木栽培种植之前,要在根部运用生根粉溶液,这样便可以确保定植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果。之后,立即开展浇灌工序,在浇灌时需要注意应尽可能地使水流沿着提前设置好的沟槽流淌,并在渗入一定程度之后及时进行土壤夯实等工作。浇水工作必须在前一次彻底完成之后才能够再次开展,尤其在炎热环境下,应结合苗木的水分状况进行次数的选择。为确保水分的渗透效果,在完成前一次灌溉之后,技术人员需要间隔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并时刻观察土壤状况,之后,确认是否再次灌溉并做好培土等工序。对于苗木生长来讲,每年技术人员都需要开展3 次左右的除草等工作。尤其是在换季之前,例如秋季等应该及时地进行淋浇冻水操作,并在第二年天气转暖时及时地进行返青水处理,以此保证苗木的生长环境。由于苗木会持续地汲取养分,因而很容易出现养分不充足的状况,此时,要及时补充营养成分,在种植过程中还施用0.25 kg左右的高效氮肥,进而在短时间内保障苗木的养分。
(六)做好土壤管理工作
若是第一次使用的土地区域,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在前一年对该区域进行深耕处理,时间可以选择在夏季或者秋季,此时的土壤疏松度较高,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综合质量,以此为后续的苗木种植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苗圃地的使用次数也会影响种植的成活率,如果是已经多次使用的苗圃,技术人员需要在种植之后及时进行杂物清理,并定期检查生长状况,及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肥等操作。例如,对于无法进行轮作的区域,可以施用有机肥确保土壤状况。
此外,如果采用阶梯式结构种植,需要对外部条件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种植,确保树木在成长阶段获取所需的营养。在此类种植模式中,为保证树木成活率,还应基于树木特点,做好场地的选择,并针对树木生长特性,完成具体的种植操作。与其他种植方式相比,此类种植方式有利于提升树木成活率,推动环境保护,减少预算成本。
(七)树立正确的林木育苗管理理念
育苗管理理念是指工作人员是否能够运用科学的思想意识开展林木育苗的管理工作。目前,在我国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很多林木栽培种植工作开始借助技术优势进行工作,但是技术的运用却依旧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参与。工作人员作为确保林业建设质量的核心部分,其工作理念及技术运用能力会直接影响林业的发展效果。在此背景下,林业管理部门在进行管理人员任用的过程中,需要提前围绕专业能力以及管理理念进行分析,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技术及相关知识,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提高林业栽培种植技术的使用效果,保障林业发展水平。
与此同时,林业管理人员要具备长远的眼光,从宏观的角度看待林业未来发展,这样才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育苗的质量效果,使林业管理工作能够达到预期需要。在此背景下,林业管理人员要积极热爱此项工作,这样便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后续的技术学习工作,有效提高自身的育苗能力。一般情况下,在育苗初期,管理人员需要为育苗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在此过程中便要强化管理,加大对培育技术的选择,科学地运用苗木修剪等方式帮助苗木成活。
林木栽培种植过程中所涉及的管理工作内容较多,例如,修剪养护等。林木在生长中会生成多余的枝条,为确保林木的生长质量,确保多余的枝条不会汲取多余的养分,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地进行修剪工作,修剪对象主要是针对根部区域的枝条,可结合实际状况选择摘心、回缩等修剪技术形式。此外,在树木成活之后要科学地进行日常养护,例如,在进行花果期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树种的生长性质进行营养元素的管控,并且在开花期与结果期做好疏花疏果工作,确保花朵密度以及分布的合理性,提高果实生长的质量。
四、常见的种子催芽技术
(一)营养液催芽技术
林木栽培需要对种子进行催芽,此过程十分关键,要求技术人员使用营养液等完成催熟工序。种子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也是很多种子出现死亡状况的根本原因。因此,不仅需要运用营养液,还要在其中加入一些抑制病虫害的药剂。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催芽质量分析,并结合实际状况,对催芽成功的种子进行移植,防止生芽的种子在长期浸泡营养液的过程中出现质量下降的状况。通常情况下,如果种子浸泡时间过长,则很容易会终止生芽,破坏生芽的质量。在此背景下,技术人员若想确保种子的生长,便要及时地进行移植工作,将其转移至土壤中。此过程要尽可能地避免对种子产生影响,应确保种子的完整度,这样才可以为后续的种子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在选取生芽种子的过程中,要细致地分析其状况,既不能选择生芽不彻底的种子,也不能选择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否则种子很容易会在移植过程中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产生破坏,导致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多种问题,加大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此外,在催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温度的管控,要结合不同种子的实际状况科学地进行温度设置,最大限度地提高种子生芽的质量和效率。
(二)热水浸种催芽法
热水浸种催芽方式主要被运用在种子自身较为坚硬、外部包裹较为严重的种子催芽工作中,例如,常见的刺槐等,对于这类种子技术人员会在栽培之前将其放置在90 ℃左右的热水中完成浸泡。需要注意的是水量的管控,一般状况下热水量应该为种子数量的2倍。在具体工作中,技术人员需要将种子放置在热水环境中,之后将其充分搅拌,使其能够完全浸泡在热水中,直至水温慢慢下降到冷却。在水冷却之后,如果种子出现漂浮在水面的状况则要及时地挑拣出,如果种子中有很多还没有浸泡完成,则要继续进行浸泡。对于已经膨胀完成的种子来讲,需将其放置在特定区域中并做好遮光操作静置2 天左右,之后,便可以进行后续的种植工作。
(三)温床催芽法
温床催芽方式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工作人员需要选择光照充足的区域,之后,挖掘一个环境适宜的土窑,并在其四周放置木板,底部铺设一层砖头。在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之后,该区域便已经形成一个适合催芽的环境,技术人员会将种子放置在薄膜上之后运用草帘覆盖在其表面。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技术人员需要定时进行翻动,当种子中60%左右出现开裂状况时则说明催芽工作已经完成,可以开展后续的栽培及种植工作。
五、结语
林业发展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还能够带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在后续的工作中,要求技术与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对林业栽培种植方面的关注,科学地进行技术分析与研究,并在开展林业工作时针对性地选择技术加以使用,进而运用技术优势提高林木的成活率,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