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国企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03-29张妮芬
张妮芬
(延安新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延安 716000)
引 言
在新时期,国有企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保证企业稳定发展、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是国有企业肩负的使命。因此,要主动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企业的管理系统,这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目标。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其对于企业的资本收支、预算、风险评价、投资方向等都有很大的影响。要使一个企业做大做强,就一定要主动做好企业的预算管理。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将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障碍,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部分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
一、经济新常态与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概述
(一)经济新常态
本文所指的“新常态”即中国经济新常态,以经济结构新常态为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增长,注重结构稳定的经济,而非注重总量经济,就是以增长来推动发展,用发展促进增长[1]。
(二)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概述
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它是国有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指的是对国有企业将来将要发生的财务行为所进行的预算管理。比如,在中国中铁工会中,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包括了工会每日工作所需的资金流动、为今后的活动规划的资金等。中国中铁工会事先订好计划,在中国中铁工会内部对企业的财务预算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从而为工会的平稳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2]。
二、经济新常态下部分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观念不强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管理层内部对财务预算管理的理解浅尝辄止,导致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忽略了预算管理,造成了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日常的管理工作仅仅是根据国家的法规做好该做的工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就不会太过关注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测试,同时也会忽略对员工的日常培训,而管理者对此也不太关注,这将导致员工对财务预算产生消极心态。
(二)管理方式不灵活
国有企业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和私企是不一样的。在进行工作时,国有企业要遵循更多的规章制度,同时也会被更多的制度控制和约束。由于之前的情况,国有企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工作中,所采用的管理方法相对单一,也缺乏灵活性。这种管理方法很难与快速变化的市场行为相适应。在过去,这类管理方法可以用于大多数的经营活动,但在新经济常态下,经济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新的情况下采用过去的预算管理方式和有关的编制方式已经与新的时代格格不入,根本无法发挥出其真正作用。同时,国有企业的预算制度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也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三)监管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时没有建立起相关的监管机构,在企业内部缺少对预算管理进行监督的工作。同时,也缺少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这就造成了在企业中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结果不够真实,预算管理的实施力度不够。
第一,在监管工作方面,因为监督工作存在不足,且监管人员习惯做“老好人”,在实施预算管理时如果存在的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得出的预算结果是有一些偏差的,而预算中的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就更大了,极易造成公司的错误决策,从而造成企业的重大损失。可以说,在企业内部,对预算的监督力度不够使其无法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第二,在考评制度方面,国有企业的考核制度不严格,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导致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降低,对整个项目的实施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执行力度不足
一些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削弱了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引导和约束功能。再者,预算管理成本很高,阻碍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改进的积极性。为了节约成本,部分企业把与预算管理有关的人员编入财务管理部门,或者直接让财务部的人兼职相关岗位,这样有可能把财务工作和预算管理工作混淆起来,使预算结果的公平性和精确性下降。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统计是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也是把预算和财务工作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财务部和其他部门是互相制约的,这使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变得更加困难,实施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下降,甚至会造成预算管理机制形同虚设的局面,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五)预算管理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脱节
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时都是在缺乏系统规划和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指导的前提下开展的。虽然大多数企业都进行了预算编制、执行和控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们只是把预算作为一种考核和控制手段,只注重实现预算目标,忽视了预算管理与企业整体战略之间的联系,不能将企业价值链、业务流程与财务信息整合起来,缺乏对企业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的前瞻性预测。由于没有考虑到影响预算目标实现的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自身条件的变化,许多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三、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提升预算管理认识
国有企业必须提升员工对财务预算的理解程度,让员工认识到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是最重要的工作,与此同时还必须使企业的每一个运营流程都与企业的预算保持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将产品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的整个过程都纳入预算管理中。除了这些,企业需要将员工和各个部门的编制都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内,促使企业执行全面规划,这样可以帮助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配合和管理,为实行全方位的监管提供便利,从而促进了生产水平的提高。
然而,目前国内部分国有企业的职工对预算管理还缺乏足够的了解,没有把各个部门的资料与预算工作结合在一起,没有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认识。因此,在国有企业中,应该加强对预算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首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管理人员的认识,提高管理人员对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国有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确保各个部门间的信息流动井然有序,改进预算工作的精确性。最后,国有企业要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加强每一名员工的工作意识,帮助相关部门完成预算工作。另外,政府部门的配合也很重要,国有企业自身的特殊性造成了许多国有企业的员工在认识上存在盲区,部分雇员不愿再负更多的责任,也不想牵扯到别的部门的员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主动地与国有企业合作,从根本上改变国有企业相关员工的观念,让企业清楚每个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应增强预算工作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要带动下层员工主动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改进预算工作,使其更有效率[3]。
(二)改善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预算管理工作机制也在逐步地发生着变化。以往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很难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也不能与现代的市场相结合,尤其是对国有企业来说。不管是政策因素的变化,还是经济市场的变化,都使国有企业必须调整预算管理体制,改进预算管理工作机制,提高预算工作效率。国有企业在实施新的预算管理方式时,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要确保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是完全的。企业在收集数据的时候,不能只将其作为与财务有关的指标,还应该将其纳入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中,以便能够更加详细地掌握国有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并编制出准确的预算报表。
第二,要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回应。市场时刻都在发生着改变,因此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应该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所造成的影响。
第三,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的工作流程。要将预算工作分成多个责任单元,并将目标和职责明确地分配到每个责任单元中,加强各个单元之间的交流,最终每个单元将已经完成的预算编制进行汇总、整合,并提交给董事会审批,在获得批准之后再对其进行具体的分配。
第四,全面预算管理的终极目的在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全面预算必须以战略计划与运营目标为指导。要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及生产运营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将战略规划和运营目标进行细化,并将其分解成具体的工作目标及行动计划,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其进行灵活的设定。与此同时,全面预算应该将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囊括进去,包括经营、投资、财务等各项活动,还有企业的人、财、物,以及供、产、销各个环节。
第五,要加大对企业的资料收集的力度,这里所说的信息不只是财务部的报告,而是要涵盖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如人力资源、机器设备、生产情况等。同时,也要认识到市场、政策等可能发生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分析,从而要求有关部门给予充分的支持。
第六,首先,在收集到的数据的基础上,要给出一个指导目标值范围,该指标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也要有一定的准确性。其次,要加强宣传工作,按照宣传方案和宣传目的,对相关部门负责人、相关负责人进行宣传。再次,各职能部门要及时上报预算指标。预算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以上报的目标为基础,对其进行相关的敏感性分析,并将其提交给上级,由上级做出决定,按照上级的决定,来确定和分解预算目标,然后再把分解出来的指标分发下去,对应的各责任单位必须按照这些指标来制定具体的预算。最后,将所有的预算都汇总起来,形成最终的计划,然后提交给董事会审批,并最终由相关人员执行任务。
(三)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完善企业考评制度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监管都是最重要的工作。加强监管工作的主要原因就是要对监管部门的独立性进行严格保障,确保其提出的建议具有客观性,这样才能让企业真正地认识到自身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从而能够及时地对相关战略和目标进行调整。在对各部门开展监管工作的时候,独立的监督机制能够对企业及时纠正错误起到积极作用,从而避免企业各部门出现违法违规的情况。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对考评机制进行健全,以绩效和其他综合因素为依据,对团队或个人给予奖励和惩罚,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为企业筛选出在各个领域中比较突出的人才,这对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有利的。
(四)提升员工执行力
就国有企业而言,其执行力能够最直观地反映执行成果。这就要求在企业中建立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这样一来能够加强预算管理机构的能力范围,提高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水平。要确保预算管理部门不再是单一的部门,本身有充分的独立性,只有这样,与其他部门的沟通才会更加便利,更能有效地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此外,还要强化企业内各个部门与预算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尽力协助预算管理工作,使预算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执行,大大提高执行力度,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五)以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为导向
预算管理不仅能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而且能通过编制预算来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其朝着正确的战略方向努力,从而达到企业发展的目标。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所有资源的最佳配置,可促使企业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对预算管理目标和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使各部门及员工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说,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导向的具体体现。预算管理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财务为基础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与评价,使之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并不断提高价值。从管理、业务、系统的角度构建,并从组织、制度、流程三个层面建立了强有力的保障。企业预算是一种以经济利益为衡量尺度的递增过程,所有的费用和成本都要用经济计量的方法计算,根据商业的经营情况合理配置商业资源。按照业务的发展战略,制定商业计划及工作方案,对每一项工程或方案计算成本预算,对资源进行适当的配置。
结 语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部分国有企业中的预算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某些缺陷,这些问题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些问题也会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产生影响,因此要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市场的变化,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国有企业必须面对原来的预算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要对企业预算管理的长期发展有足够的了解,通过健全监管体系、创新预算管理模式、加大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等途径,提升预算管理的水平和管理效果,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