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SA 2025 外语阅读技能测评框架:解析与启示

2024-03-28陈春蓉吴晓玲

教育参考 2024年2期
关键词:课标外语试题

陈春蓉 吴晓玲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97)

2021 年9 月,经合组织发布了《PISA 2025 外语测评框架》(以下简称《框架》)。[1]该《框架》指明,2025 年起,PISA 评估系统将首次增加可选的外语技能测评,将包括在全球化世界中学习和工作所需的关键语言能力,以每六年一轮进行评估。由于英语是世界各地学校最广泛教授的外语,首轮外语评估将从英语评估开始,侧重于阅读、口语和听力3 项技能,而写作等其他技能考察将纳入未来的测评中。

PISA 测评对象为15 岁学生,是面临升学或进入就业市场双重选择的人群,对标我国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九年级的学生。我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对该阶段学生的各项外语技能均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本文以PISA 外语阅读技能测评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其与我国《课标》在外语阅读技能测评上的异同,来帮助我国PISA 测试参加者和指导者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该测试,从而取得理想成绩。

一、PISA 外语阅读技能测评

(一)外语阅读技能要求

PISA 2018 将阅读素养定义为:“为实现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发展潜能,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而理解、使用、反思和评估文本的能力。”[3]运用外语进行批判性和反思性阅读的前提在于读者具备足够的外语知识和外语水平,PISA 因此作出调整,以“流利阅读、信息获取和文本理解能力”作为2025 外语阅读技能考察的主要内容。其中,流利阅读能力是读者为理解文本的意义,准确而主动地对文本符号进行编码和意义建构的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是指读者能够根据阅读目的精准定位并提取信息的能力。文本理解能力则包含局部文本理解能力和整体文本理解能力。前者依赖于词汇和语法知识,是对显性信息的理解;后者则超出句子层面,对理解文本观点和命题之间关系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为了使内隐的外语阅读技能可视化和动态化,PISA 参照韦尔(C.J.Weir)的阅读理解模型,将有效的外语阅读理解视为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和元认知活动,测评则通过学生调动认知过程的能力来衡量他们的外语阅读水平(见图1)[4]。图1 呈现了认知活动和元认知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流程,并将影响读者“流利阅读、信息获取和文本理解能力”的认知过程进行归类(见表1)。

表1 外语阅读技能考察内容及其认知过程

图1 PISA 外语阅读理解模型

(二)外语阅读技能水平划分及能力表征

PISA 在厘清外语阅读技能测评的内容指向基础上,参考《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以下简称《共同框架》)[5]中的阅读理解量表,建构适合15 岁学生的外语阅读理解水平等级量表(见表2)。该量表通过“能做”的陈述句式,对各等级水平下阅读理解的预期深度进行了说明,也为文本选择与设计、试题难度划分等试题命制内容提供了方向。

表2 PISA 外语阅读理解水平等级量表

(三)外语阅读技能测评试题设计

上述阅读技能的分析和理解量表的陈述,旨在了解PISA 外语阅读技能测评“评什么”和“有什么样的标准”。PISA 以此为指导,在试题设计上呈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交际为导向和以任务为依托的特点,进一步回应了“如何测评阅读技能”的问题。

1.以学习者为中心,试题命制力求公平性和有效性

PISA 认为,阅读理解涉及读者、文本和任务之间的复杂互动,读者的阅读动机、世界知识或对文本主题的熟悉度往往会影响阅读理解的进行。而PISA 中心预计,将有来自80 多个国家和经济体的学生参与到此次英语评估中,尽管学生们的年龄相同,受教育程度相同,却跨越了广泛的文化和背景。一方面,为减少因地域差异给评估带来的干扰,保证测试的公平性,PISA 严格控制阅读文本内容,确保不同背景的学生可以接触到所有内容,避免任何潜在的偏见。另一方面,为确保测试能有效测评学生的阅读技能,PISA 将外语阅读测试设为自适应性考试,每个学生在测试初始部分的表现将一定程度上决定后续的测试任务的难度分配和题型分配,避免出现因试题超出或低于学生外语水平而无法有效测评学生阅读技能的情况。

2.以交际为导向,文本选取注重情境性与应用性

文本作为阅读理解的重要组成之一,PISA 对于外语阅读文本特征的描述主要从文本的写作目的、文本的体裁和文本的主题情境着眼,选取与15 岁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或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总体上突出以交际为导向的特征。首先,阅读文本改编自真实的源文本,包括以通知、说服、娱乐、传达感情和情绪等为不同目的而写的文本。其次,设有描述性文本、叙述性文本、说明性文本、议论性文本、指示性文本和互动性文本共6 种不同的文本体裁,广泛覆盖学生日常接触或应用的文本形式。再次,根据15 岁学生的语言运用环境,选取个人、公共和教育3个典型的主题领域,将阅读活动置于真实生活交际情境中。

3.以任务为依托,能力考察兼具综合性与专门性

外语阅读技能测试由多个任务组成,在任务类型上选用了大多数学生所熟知的单选题和匹配题。PISA 将二者进一步细分为9 种不同的类型,分别为:看图选词、看图配对词语、看图配对句子、选词填空、短文单组单选题、长文多组单选题、完型填句、完型填段落和跨文本信息匹配题。

单选题和匹配题的共同点是它们的难度可以根据文本特征和考察内容进行调整。当任务旨在考察学生单词识别、词汇通达、句法分析等较低层级的认知能力时,文本相对简单;而当考察学生较高层级的认知水平时,文本难度随之提高,此时两种题型的侧重点亦不同,单选题侧重于考察学生识别主要思想、观点、态度、作者的目的和推理的能力,匹配题则主要考察学生对文本意义的建构能力和整体理解能力。PISA 的任务设计一方面具有综合性,各任务类型对应不同的能力水平,关照了阅读理解模型中不同层级的认知活动,有助于全面综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技能;另一方面,任务设计兼具专门性,明确且合理分配各题型考察的内容,能够避免一项任务中出现多个考核点而使重点不清晰,有助于提高测试的信效度。

二、我国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和PISA 外语阅读技能测评之间的比较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测试遵循《课标》要求,通过分析《课标》对九年级学生的阅读技能要求,比较当前我国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现状与PISA 外语阅读技能测评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把握此次PISA外语评估。

(一)技能要求基本相同

如上文所述,PISA 外语阅读技能测评考察学生流畅阅读、信息获取和文本理解的能力,并参照阅读理解模型,以学生调动认知过程的能力来衡量他们的外语阅读水平。通过分析《课标》发现,PISA 外语阅读理解模型中调动各个认知过程的能力均在《课标》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要求中予以了强调(见表3)。模型中的“单词识别、词汇通达、句法分析、构建字面意义”在《课标》中被归在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内容要求中,作为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其余的“目标设定、类型调整、过程监控”的元认知能力和“推断、建立心智模型、创建文本级结构、创建互文级结构”的认知能力则在阅读技能要求(三级/九年级,阅读部分)中进行了说明。因此,就测试的技能要求而言,PISA 外语阅读测试考察的能力并未超出《课标》对学生的技能要求。

表3 《课标》语言知识和技能要求与PISA 外语阅读模型的比较

(二)试题体裁和任务类型相似

在试题的体裁上,近年来我国英语阅读试题体裁趋向多元化,既包括连续性文本(如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也包括非连续性文本(如网页、图示等)[6],总体上紧扣《课标》对于语篇类型的要求,能有效覆盖PISA 外语阅读技能测评选用的文本类型。

在试题的任务类型上,《课标》明确要求测试应选用多种任务类型,如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匹配题和简答题等,但就目前我国的阅读理解测试来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匹配题为辅,部分地区还增设简答题。和PISA 一样,国内测试多以单选题来考察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细节理解、词义猜测、推理判断和主旨大意。但在匹配题的设置上,我国和PISA 存在些许差异。PISA 的“完型填段落”和国内目前采用的“七选五”题型相似,区别在于前者以完整的段落为选项,在“段与段、段与整篇文章”层面考察学生对文章行文逻辑结构和思想脉络的理解,后者则以完整的句子为选项,往往考察段落的主题句或“句与句、句与段”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性,二者侧重点不同,前者对于文本的整体理解和建构能力要求更高。另外,PISA 设有“跨文本信息匹配题”,借助计算机系统严格要求学生在5 分钟内阅读同一主题的4 篇短文,并完成10 个信息匹配题,除了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更是考察学生的速读和扫读能力,这在目前我国以纸笔考试为主的测试中相对少见。

(三)命题框架不同

PISA 外语阅读技能测评框架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通过PISA 外语阅读理解模型将测试的技能要求可视化;二是运用PISA 外语阅读理解水平等级量表细分各任务类型所对应的能力标准,为试题有效区分不同水平学生提供指导。相较之下,《课标》虽然对该阶段学生的阅读技能作出明确要求,且技能要求和PISA 基本相同,但是并没有为试题命制区分不同水平学生提供相应的标准。就学业水平测试等大型英语考试而言,专业化的命题人员、规范化的命题流程和严格的试题质量评估能够确保试题内容的区分度。但是就常规化的试题命制而言,对教师的试题命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测评方式不同

PISA 外语阅读测试为计算机自适应性考试,测试将根据系统内置的选题算法和每个学生初始的答题表现(包括答题正误率、作答时间等),决定该学生后续测试的主题内容、文本类型、长度和任务类型等。换言之,自适应性考试旨在为每一位学生构建对其能力估计最优的测验,试卷的难度与学生的水平相匹配,测试的精准度较高。[7]目前,我国初中阶段英语阅读测试仍多沿用传统的纸笔测试方式,对不同水平学生测试的内容相同。虽然也有不少学校尝试基于计算机开展线上语言测试,但更多是将纸笔测试内容直接“照搬”到网上进行,仅仅在测试的载体上发生变化,本质上与传统的测试并无区别。

(五)成绩报告方式不同

PISA 根据外语阅读理解水平等级量表报告学生的阅读表现,各等级水平对应的能力表征为教师分析学生的阅读技能、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了依据。我国目前的测试仍然采用传统的分数制评价方式,测评结果仅仅记录学生在各个题项上的正确率,并未对分数赋予有效的内涵和意义,容易导致师生过多地关注分数的比较,而非技能的评价。

三、PISA 外语阅读技能测评对我国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和教学的启示

结合我国和PISA 外语阅读技能测试的异同,本文从试题编制和测试技术两方面对我国英语阅读理解测试提出优化建议,并积极发挥测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从优化教材内容、转变教学重心两方面入手探究当前我国英语阅读教学的改进路径。

(一)对我国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启示

1.明确试题的考核目标,在真实的情境中合理设问

通过分析有关我国英语试题命制现状的文献发现,目前教师在自主命题上目标不够清晰,存在一定的拼凑行为,多利用网络资源、练习册、试题集等对试题进行剪辑、拼接,试题命制过多关注试题形式与大型考试题型的一致性,而忽视试题本身的能力指向。[8]对此,教师可以积极借鉴PISA 外语阅读理解模型,在把握学生阅读理解的认知过程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来明确试题应考察的能力范围和比重划分。例如,九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系统的初中三年英语学习后,较之七、八年级的学生,单词和语法等基础性知识的能力已相对扎实,因而测试应更多关注较高层级能力的考察。

其次,能力的测评应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在较低层级能力的考察上,PISA 选用的看图选词和选词填空等题型,属于分离式知识点考试题型,曾在我国英语测试中广泛采用,以测试学生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9]随着测试考察的重心由“知识”转向“能力”,此类题型由于问题情境缺失,且无法有效测量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而饱受诟病。但长期以来,各地英语阅读试题编制仍倾向于继承传统的试题风格,使得该类题型依旧在大型考试中占据一定的比例。目前,《课标》在语言能力的测评上已经明确表示,要设计能够体现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试题。因此,笔者认为,我国英语阅读理解任务类型的设计不应盲目迎合PISA 的题型选择,应缩减分离式知识点考试题型,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设计阶梯式任务类型,遵循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原则,将低层级能力的考核嵌入高层级能力考察中。

2.对接我国英语等级量表,试题能力划分有据可依

《共同框架》的阅读理解量表为PISA 设计不同等级水平的试题提供了科学和规范的标准。我国积极借鉴《共同框架》的核心理念,用以研制本土化的英语能力标准,在2018 年正式颁布了《中国英语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10]。在语言技能的能力等级上,《量表》由低至高设置了9 个等级,分为基础(一至三级)、提高(四至六级)、熟练(七至九级)三个阶段,同样以“能做”的陈述句式对各等级的能力表征进行详细的说明。在阅读理解能力上,《量表》包含理解书面描述、理解书面叙述、理解书面说明、理解书面指示、理解书面论述、理解书面互动6个方面,全面涵盖了PISA 阅读技能测试所选用的文本体裁,以及与文本体裁对应的不同等级的理解程度,为试题的文本选取和文本理解能力划分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因此,可以积极借鉴PISA 的命题方式,在题型的难度划分上对接《量表》各等级的要求。相应地,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为学生的答题成绩附以具有针对性的能力水平阐述和提升方向。

3.重视智能化外语测评技术发展,推动外语评估“因人施测”

依托人工智能、5G 网络等新技术的支持,测评方式现代化、技术化、智能化成为当今外语测评的发展趋势。PISA 在外语阅读技能测评中采用的计算机自适应性测试方式,在国内外语言测试领域的应用已经由理论探索阶段进入实践探索阶段,多项实验已证明,自适应性语言测试在测验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上较之传统的纸笔测试具有更大的优势,是未来语言测试和教育测量的必然趋势。[11]

目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提出“智慧教育”的理念,与之承接和对应的是针对国家题库数字化升级,提出“以海量题库、个性试卷、科学评价为核心的‘智慧考试’”的概念。[12]而自适应性测试正是以海量的智能题库储备为前提,汇集优质的试题资源,广泛覆盖测试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并能够根据系统算法为学生提供“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测试,最终生成科学、合理有效的测评结果。从测试的技术层面看,自适应性测试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智慧考试”的理念和要求。因此,我国应重视外语自适应性测试技术的发展,以测试技术的智能化服务外语智慧教育。

(二)对我国阅读教学的启示

1.优化教材内容:语篇选取注重现实性和应用性

PISA 笃信未来充满挑战,现实生活充满问题,它以不确定的未来世界为背景,建构出个人应当学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13]而以这些知识和技能建构的PISA 测评,其本质在于检验学生是否具备有效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工作的能力,进而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在该理念的影响下,PISA 外语阅读技能测试的文本材料均选自现实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应用性。我国初中英语教材内容则相对缺乏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言语行为,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和语言交际的情境性等要素欠佳,亟待革新和优化。[14]因此,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关键能力,首先应优化教材内容,在阅读语篇的选取上提高对文本的现实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关注,重视文本与学生现实生活、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链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于现实和未来的思考,进而为学生发展奠定阅读基础。

2.转变教学重点:教学切实指向语用能力的发展

相较于技能,PISA 将外语阅读视为语言交际活动,阅读的作用不在于学习文本中的语言知识,更多在于完成“通知、说服、娱乐、传达感情和情绪”等交际目的,本质上属于交际性阅读。而目前我国英语阅读教学更多停留在知识性阅读上,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单词和语法等“碎片化知识”的讲解上,虽然教学表面上并未脱离文本,但是文本与读者之间情感、文化和价值观的交流却在教学中缺席[15],往往导致了阅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教学过分注重阅读文本的单词和语法,很大程度上延缓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从应试的角度看,PISA 外语阅读技能测试对学生的速读能力提出了要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如今信息化社会中充斥着各类各样的信息文本,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是社会发展下的积极求变。

因此,阅读教学一方面要回归文本写作的目的,以培养学生把握文本内涵、文本结构、获取文本信息等文本解读能力和文本应用能力为主线,在此基础上辅以语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实践证明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掌握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16],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目标设定、略读、寻读、推断等策略能力,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进而提高阅读的速度。

四、结语

PISA 2025 外语阅读技能测评的规划和设计基于先进的语言测试理论和测试技术,其对外语能力的建构很大程度上反映未来社会的要求。通过分析,我国《课标》在英语阅读技能的要求和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内容上与PISA 存在诸多相同相通之处。我们应积极把握此次PISA 外语测评的机遇,用以检验我国英语教学成果。我们在试题的命制技术、测试手段和教材的选取、教学的重心上仍有待改进和完善,以此次PISA 外语测评为契机,应进一步加快外语测试和教学的革新,促进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注释:

①心智模型:形成对作者的目的、态度和观点的正确认知。

②文本级结构:区分文本的主要主张和次要主张,理解思想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文章意义的关键信息,实现对整篇文章的层次结构的搭建。

③互文级结构:当出现多个文本时,读者在创建文本级结构的基础上还需明确不同文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猜你喜欢

课标外语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