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执行、强化监督:如何更好落实常态化过紧日子要求?
2024-03-28林晓丹,余成晨,陈丁等
话题嘉宾
林晓丹:福建省财政厅预算编审中心主任, 高级经济师,从事财政工作多年。
余成晨:安徽省合肥市财政局总会计师,三级调研员, 主要分管财政监督、 会计管理、 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
陈丁:天津市河西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
张泽明: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律师协会行政法律专业委员会、 财税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 大连国际仲裁院(大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主持人
阮 静:《财政监督》杂志编辑
背景材料: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树牢过紧日子理念,将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方针,时刻绷紧过紧日子这根弦是党政机关需要长期坚持的原则。“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 ”近日,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集中财力办大事。此前,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部署,要健全过紧日子制度。 将过紧日子的要求长期坚持下去。 要严格过紧日子执行。 把严把紧预算关口,按照标准编制预算,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完善支出审核机制,不该开支、不必开支的一律不开支。要强化过紧日子监督。与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等结合起来,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改进管理。 对突击花钱、大手大脚、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浪费的,该追责的要追责。
开年以来,各地财政部门都作出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的部署要求。 浙江提出“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落实省级机关过紧日子评价办法,建立省级部门过紧日子定期评估机制,研究完善项目支出标准,加强地方可用财力评估,规范民生支出政策管理”;广东强调“要厉行节俭,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融入到财政管理日常工作当中,强化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效益管理,加强政府采购监管”;重庆指出要“建立过紧日子常态长效机制,持续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江苏指出“要强化过紧日子监督、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财会监督震慑,不断提高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使用绩效”;北京部署继续坚持过紧日子,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具体要求“落实预算部门过紧日子评估机制,从严从紧安排部门常规履职性支出,把更多的财政资源腾挪出来,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深入推进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逐步形成分领域、分部门、分行业的支出标准体系。 对存量支出政策分级分类开展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政策进行调整优化或清理整合”;合肥市则出台《合肥市进一步严格执行过紧日子若干举措》,包括严格预算管理、严格绩效评估、严格投资效益、严格招标采购、严格风险防控、严格国资监管、严格监督检查等7 大方面保障过紧日子部署的坚决执行与贯彻落实。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需、权宜之计,而是一贯的方针政策和长久的制度安排。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单位立足自身、精打细算、勤俭节约,通过加大资源统筹使用力度、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等方式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让财政资金花出最好的效果,推动过紧日子要求付诸于行。 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在建立健全过紧日子长效制度机制上下功夫? 如何通过完善内控、强化落实情况评估、加力财会监督等多举措,将过紧日子要求常态化持续落细落实? 本期监督沙龙聚焦地方过紧日子执行实践,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探讨。
健全过紧日子制度严格过紧日子执行
主持人:近年来,为贯彻落实过紧日子部署要求,各地(贵单位)健全过紧日子制度、严格过紧日子执行都采取了哪些举措、进展如何? 可结合您的研究或实践来谈。
林晓丹:近年来,福建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在持续多年压减一般性支出的基础上,今年继续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 绩效管理等各环节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三年来累计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超过百亿元, 在压减措施上,坚持“事前”“事中”“事后”三管齐下,“制度建设”“制度执行”“执纪监督” 多措并举,集中资金用于民生保障, 包括提高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促进就业,落实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加大教育投入以及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 近年来, 全省民生支出始终保持在七成以上水平。
一是出台制度,有法可依。 为确保“紧日子,是政府过紧日子,不是老百姓过紧日子”,财政首先从制度建设发力,扎紧制度的笼子,做到有法可依。 过去三年,我省出台或修订了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细化资产配置标准、压减会议等公务活动支出、 严格公务活动支出标准、规范公车使用、严控政府采购、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简政放权减少行政成本、加强专项资金项目评审、 加大财政资金监督等各类制度,覆盖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等财政预算管理事前、 事中到事后各个环节。
二是强化执行,有法必依。 坚持源头管控,按照预算编制制度和相关文件要求,从严核定一般性支出,重点压减会议、差旅、培训、调研等公务活动支出,从紧核定“三公” 经费预算。 预算执行中坚持严把支出关,无预算不支出,严格执行资产配置和公务活动支出标准,落实政府采购规定,严控楼堂馆所建设及修缮, 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减少办公成本。 坚持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评价作为项目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要问责、低效多压减、有效多安排”的硬约束机制。 强化项目评审助力政府过紧日子, 依据有关政策及标准对送审项目进行系统梳理、对比分析、严格评审,减少不合理支出,有力推动财政资金节支增效。
三是落实监督,违法必究。 坚持三管齐下,即强化落实部门单位内部控制监督;强化法定监督部门的外部监督和联动监督;鼓励社会监督, 加大各部门单位财政资金公开力度。 强化监督制度的应用,加强监督队伍建设,发挥监督部门间联动机制作用,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监督, 加强大数据、 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监督过程中的应用力度,提高监督效率和准确性。
余成晨:通过政府过紧日子,腾出资金优先保民生、 促发展是党委政府的一贯要求。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合肥市委市政府坚持“带好头、决好策”,将过紧日子要求制度化,创新采取系列举措,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将人民装在心里,兼顾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2024 年1 月, 合肥市第一时间落实中央过紧日子最新要求,出台《合肥市进一步严格执行过紧日子若干举措》,具体举措包括严格预算管理、严格绩效评估、严格投资效益、严格招标采购、严格风险防控、严格国资监管、严格监督检查等7 个方面,全力保障“三保”、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及应兑现的政策资金。 严禁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经维修能够使用的,原则上不予报废、新增。 严控信息化项目建设,能纳入全市一体化建设的应纳尽纳, 避免重复建设。
2022 年4 月,合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更好惠企利民实施方案的通知》,强调除预算安排的“三保”以及重大项目等刚性支出外,其他非刚性、 非重点支出原则上按照预算安排的20%以上比例予以压减。市直各部门要严格厉行节约,确保压减到位,腾出财力用于支持惠企利民。
2023 年9 月, 为进一步健全过紧日子制度体系,合肥市印发了《合肥市市直部门厉行节约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完善楼堂馆所、津贴补贴、公务用车、市外举办培训、庆典论坛等20 项负面清单,设定8 个方面25项具体评价指标, 围绕人员经费、 行政成本、资产利用、政策管理、筹资融资等方面,评价市直部门厉行节约情况。
为强化过紧日子监管,要求敢于动真碰硬,严格问题整改,增强监督实效,对违反厉行节约规定、铺张浪费、低效无效使用资金等行为,一经发现,严格依规依纪依法惩戒问责。 2024 年2 月,合肥市财政局、合肥市纪委机关、 合肥市机关事务局同时联合印发了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检视整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过紧日子总体要求是针对突出问题开展检视,坚持立行立改, 对存在问题明确具体整改措施、时限要求、责任分工,确保突出问题整治到位;坚持举一反三,深刻剖析问题原因,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持协调联动,市财政局、市纪委机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各市直部门密切配合,市、县、乡整体推进。 强调过紧日子的工作重点是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合肥市进一步严格执行过紧日子若干举措》 情况进行自查梳理、检视分析,重点查摆年底突击花钱、搞公款旅游、公务接待餐饮浪费、违规配车用车、修建豪华楼堂馆所、民生项目烂尾、挤占基层“三保”开支、拖欠群众救助款和涉农补贴等突出问题, 对发现问题制定切实举措限时整改,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具体工作安排分为三个阶段,即重点复查阶段、整改问责阶段、建章立制阶段。 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陈丁:近年来,天津市河西区财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积极履行财政职能,以“七个坚持”持续推动全区各预算单位 “真过紧日子、 过真紧日子”。
一是坚持厉行节约,持续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台《天津市河西区过紧日子严格控制财政开支工作方案》,从大力开拓财源、优先保障“三保”、降低运转成本、规范支出管理等4 个方面提出16 条具体举措,明确管理规定和工作要求, 把紧的要求贯穿日常工作全过程, 为落实过紧日子工作要求提供政策依据。
二是坚持关口前移,持续强化财政支出管理。 严格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支出,纳入预算的项目执行前, 预算单位需将项目执行方案、资金支出明细与区财政再次沟通,审核未通过的不予安排; 坚决杜绝修建豪华楼堂馆所、民生项目烂尾、拖欠群众救助款等原则性问题, 进一步压减信息平台开发运维、 节会展演宣传支出等非必要非急需项目;建立包括人员支出、公用经费单项定额、 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在内的预算管理支出标准体系,提高预算管理精细化、标准化水平。
三是坚持有保有压,持续降低政府运行成本。 将“三保”支出置于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第一顺位,做实做足“三保”预算,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推进公用经费单项定额改革,增加单项定额事项,降低物业管理费、餐饮服务费支出标准,压减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支出规模,通过“增事项、降标准、设公式”,公用经费连续三年压减10%;加强“三公”经费管理,逐年压减“三公”经费支出,严禁同城接待,外省市接待选择本单位食堂或政府食堂用餐, 对无实质内容的因公出国(境)活动不安排预算,大力压减公车运行成本及维护费用, 连续两年未购置公务用车。
四是坚持公开透明,持续深化政府采购改革。 完整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不得无预算、超预算、超标准采购;充分发挥集中采购规模优势,以量换价,全年批量集采项目资金节约率达19.6%;严格规范开展履约验收,保证采购质量、防范廉政风险,真正实现采购结果“物有所值”。
五是坚持跟踪问效, 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突出事前绩效评价,对2023 年年初预算的17 个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价,核减率42.9%;狠抓事中绩效管理,加强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绩效监控, 对存在偏离绩效目标的项目核减下一年度项目预算;强化事后绩效监督, 对未按合同约定执行的预算项目,追回财政资金,将绩效管理理念贯穿项目管理始终, 切实提升财政资金质效。
六是坚持全程评审,持续提升财政评审成效。 坚持货物、工程、服务预算评审横向全覆盖, 实现从预算到结算纵向全过程闭环管理; 提升财政评审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项目线上申报、流程在线储存、数据提取分析, 极大提升评审工作效率;2023年评审项目341 个,节约资金1.54 亿元。
七是坚持物尽其用,持续加大资产盘活力度。 优化资源配置使用,积极推动公物仓建设, 在全市率先制定公物仓操作线下流程,2023 年通过公物仓调剂闲置资产3040件; 努力实现闲置资产变现, 加大清收力度,2023 年实现资产盘活收入2.61 亿元;全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出租市场化运作,进一步规范单位出租行为,实现房产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
2024 年,河西区财政局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严格按照市区两级工作要求, 努力提升财政履职能力和管理水平, 切实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工作落到实处,推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区蔚然成风、形成常态。
张泽明:政府过紧日子是预算安排的长期指导思想,不是权宜之计。 从目前各地的实践看,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严控部门支出。 严格预算管理,大幅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从严审核项目支出,确保部门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
二是从严管理“三公”经费。尤其对于公费出国与国内出差从严把握,严格审批,非必要不出国。 有的单位严抓差旅费审核,从细落实低成本因公出行, 例如能坐高铁的坚决不坐飞机;坐飞机只允许坐经济舱,不能坐高端经济舱; 因公出差必须选择相近时段最低票价出行等。 严格控制车辆报废更新,切实降低公务用车运行成本。
三是严禁违规建设政府性楼堂馆所或建设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四是强化库款运行监测。 在保障库款拨付与预算下达衔接匹配的基础上, 结合库款保障水平,跟踪监测“三保”的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库款余额低于警戒线时,除“三保”支出外,其他支出一律暂缓。
五是注重盘活存量资金兜牢“三保”底线。 财政部门全面开展财政资金清理,全面梳理项目资金的收支情况, 切实加大盘活力度,将结余资金和当年无需使用的资金,收回预算统筹用于“三保”保障,防止资金“沉淀”。
六是充分利用预算绩效管理。明确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挂钩, 按照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结果, 确定单位下一年度预算核准比例,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将绩效管理情况纳入机关单位考核范围,增加“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考核指标,强化绩效管理约束力。 适时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客观。
主持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在您看来,更好落实常态化过紧日子的关键何在?
林晓丹:一要强制度。 要加强常态化制度建设,包括政府运行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及相关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和预算监督等规范性制度建设,也可以结合各地实际,视情况建立适合当地的正向激励机制和约束问责机制。
二要强约束。 要加强部门和单位内部控制,强化外部审计监督,在此基础上,加强社会各界对政府过紧日子的监督。 进一步加大部门和单位财务公开力度, 加强人大、审计、巡视等各监督机构对政府各部门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加强执纪问责。 随着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探索迭代行政成本更低、监管更有效的方式,提高监督和约束效果。
三要强平台。 要在各类政府治理平台建设时融入政府过紧日子理念,鼓励通过优化行政管理和服务流程,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简化程序, 同时加强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务效率,减少行政成本。
四要强文化。 要传承培育勤俭节约办事业的政府治理文化, 号召和倡导全员形成节约的习惯, 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财经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培育节用裕民的意识和责任感, 引导他们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
余成晨:为切实落实过紧日子的标准要求,关键是要加强对于政府预算的约束。
一是加强预算约束的观念。 在财政运行过程中,人大要加强预算监督。 通过严格的预算约束和预算监督真正做到预算的硬约束,切实达到过紧日子的目标。 财政部门要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化, 设立预算管理清单,严格控制非必要支出。
二是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实行问责机制, 对评估不合格或造成资本效率低下,土地效率低下,科技贡献率低下的财政投入项目进行问责。 对投资效益作出科学评估,剔除非主业、无收益、收益低的投资项目,实现投资规模、效益和政策环境要求相匹配。
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处罚奖励力度,为过紧日子的相关政策设置防控堤坝, 不至于让政策流于形式。 要严防财政运行过程中的变相举债,树立红线意识。 设立投资项目“红绿灯”,加强对于投资中风险的管控。
陈丁:始终牢记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创建节约型机关,涵养机关单位廉洁高效、戒奢从简的清廉之风, 强化机关干部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行动自觉,用好“量入为出”这个硬杠杠,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不该上的项目一个不上, 把钱省下来用于支持民生和市场主体,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
一是严格财政预算管理,健全资金支付机制。 持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从严控制预算追加范围,“该不该花、要花多少、怎么花法” 都必须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并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确保集中有限财力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 建立健全项目整体排序机制,打破固化基数,在优先足额保障“三保”支出的前提下,视具体财力情况,按照“保偿债、保‘三保’外刚性兑付、保重点”的顺序安排其他支出,超财力支出一律不予安排。
二是健全项目审核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进一步完善财政性资金项目预算评审工作机制,实现货物、工程、服务等项目类型评审全覆盖, 在合理压缩经费的基础上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2021 年以来,共完成297 个货物类和服务类项目预算评审,压减预算金额超过2.45 亿元, 压减率22.52%。完成工程建设类投资评审项目501个, 审减金额 2.48 亿元, 综合审减率11.8%。 将节约资金用于为疫情防控、重点项目、民生项目等提供经费保障,把钱实实在在地花在刀刃上。 同时,扩大批量集采整体规模,发挥批量集中采购优势。 其中台式计算机集采价格为全市最低, 触控一体机价格低于全市平均采购价格的二分之一,取得了良好示范效果, 也得到了市级部门的认可和好评。
三是强化财政资金管理,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把真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思维方式、纪律要求,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 严格规范基本支出管理, 严控党政机关财政供养人员规模,落实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要求,进一步强化源头管控。 严格把控预算单位基本支出进度, 细化公用经费管理,加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的管控力度,规范预算单位物业采购标准,连续两年物业采购压缩10%。 进一步压缩预算单位日常办公中的非必要支出,2023 年全区压减公用经费超过3000 万元,降幅近10%。
张泽明:一是确保思想重视。 党政机关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 要充分认识到过紧日子是实现财政资金用得其效的重要手段,是必须遵守的财经纪律。 它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深化节约型机关建设的重要内涵。 各级党政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 要扭转过去财政资金使用较为粗放的惯性,高度重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切实压减无效、低效支出,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
二是推动全面监督。 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等全方位、多角度监督体系的形成, 做好对各级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情况的监督工作。 要创新监管方式,加大信息化监督力度,做好信息公开,在保守工作秘密的前提下做好监管数据的有效共享,提升监管效率,避免加重基层部门负担。
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坚决用好绩效考核的指挥棒, 让各个机关在使用财政资金时更加谨慎,决策更加科学理性,充分让财政资金发挥最大使用效益。
强化过紧日子监督 做实评价成果运用
主持人:在强化过紧日子监督工作上,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抓手不一、各具特色。例如财政部各地监管局充分发挥部门预算监管职能,通过开展过紧日子专题调研评估、加强预决算编制审核、严格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等推动驻地中央预算单位过紧日子落地落实。 地方财政部门通过出台过紧日子评价办法、建立部门过紧日子定期评估机制等持续强化监督评价。 结合您的研究或实践,谈谈(贵单位)强化过紧日子监督都有哪些经验做法、发现了哪些问题、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结合财会监督新形势新要求,为进一步加力完善过紧日子监督您还有哪些建议?
林晓丹:近年来,福建省各级财政部门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过紧日子制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尤其在构建财政部门主责监督、 有关部门依责监督、各单位内部监督、相关中介机构执业监督、行业协会自律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推动形成财会监督与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新格局方面,成效显著。 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把财会监督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财政、财务、会计管理、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 各有关部门坚持依法依规强化对主管、 监管行业系统和单位财会监督工作的督促指导, 硬化财经法纪刚性约束。 各单位按要求强化完善了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控制度,强化流程管控,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为加大监督力度,财政部门还加强了财会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 舆论监督的有机贯通、 相互协调,出台了纪检监察、巡视监督与审计、财会、统计监督贯通协同的实施办法,形成监督合力, 扎实推进财会监督和预算执行监督两个专项行动, 既加强对财经领域公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 也从另一个角度保障了过紧日子监督的效果。
结合财会监督新形势新要求,为进一步加力完善过紧日子监督, 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抓统筹协同, 包括部门协同、 大数据协同、 专家库等监督资源的协同。 二是抓执纪问责,加强对典型违法问题的通报、点名和曝光,依法依规对相关单位和人员给予处分。 三是抓系统治理,加强分析研判和指导监督,做到办理一件、治理一类、震慑一片,从处理个案到解决类案再到形成系统治理思路。
余成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肥市将过紧日子作为财政预算编制指导思想,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 严格对照厉行节约要求,严控“小而散”项目和一般性支出, 统筹资金加大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支持力度,财政资金投入更具质效。
其一,定细标准,有据可依。 通过规范项目管理和推动定额标准向实物标准拓展,形成内容完整、分类合理、定额科学的支出定额标准体系。
在全国率先制定消防等17 个领域5746 项专项资产配置标准, 形成全面覆盖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资产配置的定额标准体系,2023 年专项资产购置预算核减率达47.5%,有效杜绝超配、错配。 建立8 类经常性业务经费支出标准,明确展会展览、重点规划等11 类专项业务费用支出范围及标准,2024 年市财政预算安排信息化、 培训、规划、课题等经费核减40%以上,“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对新增重大项目、政府投资项目、 新出台或修订财政支出政策全面开展事前绩效评估,2024 年预算编制中,129 个新增重大项目经事前绩效评估后核减率达48.1%。 出台《合肥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限额设计导则》, 严把项目建设规模和标准,严防过度设计、奢华铺张,坚决杜绝“新形象工程”。
其二,盯细过程,有规必循。 硬化预算刚性约束, 对所有预算资金实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严禁无预算、 超预算支出,2023 年监控政策项目2110 个,涉及资金1165.8 亿元。
及时清理收回各类资金,2023 年共组织8 轮预算清理收回采购结余、 完工项目结余等资金79.2 亿元,统筹用于急需领域。严控预算追加,除基本民生、应急救灾及重点刚性支出外,一律不办理预算追加。 市财政成立预算审核工作专班, 建立健全常态化政策(追加)联审工作机制,严格按照政策要求、 先发地区经验、 市场一般价格水平、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等方面,结合财政承受能力, 对预算追加项目和支出政策开展联审,2023 年联审核减率63.3%。
其三,问细绩效,有违必究。 全面推开预算绩效管理, 绩效目标编制覆盖所有财政资金,绩效自评覆盖全部专项支出,绩效自评情况和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开。
成立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的重大政策项目绩效评估工作专班, 对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绩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整改提升,促进政策、项目资金使用更加精准有效。 按照“科学合理、细化量化、动态调整、共建共享”原则,构建分类别、分行业、分领域的绩效指标体系,涵盖41 个行业领域、134 个资金用途。将预算绩效管理考核结果纳入市委综合考核和市政府目标考核,自2017 年起, 对所有市直部门和县区全面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全市形成县区、部门分工明确、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为推动党政机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合肥市财政局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 着力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合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聚焦减税降费等重点领域问题,开展全市财经纪律专项整治行动, 对自查和复查发现5 类63 个问题全部建立问题整改动态跟踪机制,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措施,推动财经纪律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严把财政支出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保障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效能。
二是围绕行业重点,切实履行会计监督职能。 聚焦医疗保障系统,开展全市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重点核查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执行情况,“三公”经费、国有资产管理、医疗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 对存在账务处理不规范、报销手续不合规、资金管理使用不严格等问题,督促单位限期整改,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政财务制度执行,提升单位会计信息质量。
三是夯实部门预算, 提升事前评审质量时效。 组织实施市本级部门预算维修类项目事前评审,通过现场查看、专业核查审定,合理压缩不实预算,及时纠正项目预算编制中存在的工程量偏大、单价过高和无依据预算等问题,提高预算执行率,提升预算管理绩效;评审的125 个维修类项目预算送审金额5.48 亿元,核减额1.32 亿元,审减率24%, 有效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四是规范政策管理,保证专项资金安全高效。 聚焦财政支持产业发展领域, 开展“集成电路产业政策”专项资金检查,围绕产业政策制定情况、政策执行情况、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逐项核查72 家企业申报的116 个补贴事项,对发现问题督促主管部门落实整改,严格政策制定和兑现要求,规范项目实施管理,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陈丁:坚持财会监督、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一体推进,在管理中突出监督理念,通过监督深化管理效能, 着力提升财政工作质效,有效保障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构建财会监督新格局。 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出台《关于印发〈河西区财会监督协调工作机制〉的通知》等6个制度性文件,形成财政部门主责监督、有关部门依责监督、 各单位内部自我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 加强横向协同,推动与巡察监督、纪检监督、审计监督的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强化纵向联动,畅通信息渠道,及时上报发现问题, 构建纵横结合的财会监督工作机制。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择优推荐干部进入全市人才库选拔, 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财会监督铁军。
二是加大监督力度,营造严抓严管新常态。 相继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 违规兴建楼堂馆所专项检查、 规范公务员工资津贴补贴专项自查等检查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查处问题40 余个,金额近亿元。 本着自查从宽、检查从严的原则,做好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建立清单台账,逐项对标销号,同时举一反三,规范工作流程,强化结果运用,提高财会监督工作质效。 在检查中着力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与审计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协同监督;为区委巡察办开展专题培训, 成果共享,着力提升监督效能,持续营造高压态势。
三是融入日常管理,建立长效监督新机制。 寓监督于管理, 将资金管理的关口前移,每一个项目、每一笔支出都要对立项依据、实施内容、绩效目标、资金支出明细进行详细审核, 作为项目安排和资金拨付的必要依据。 重点项目实施后, 财政及时介入、跟踪问效,对项目开展事中和事后绩效评估, 将绩效管理和财会监督理念融合贯穿项目管理始终。
2024 年, 面对区级财力进一步紧缩、“三保”支出压力持续增加、库款长期不足和债务化解任务依然艰巨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始终坚持绩效理念, 将财会监督与财政管理相结合,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兜牢“三保”底线,完成化债任务,确保财政健康平稳运行, 为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财力保障。
张泽明:应该说,各地财政部门通过严格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等手段, 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切实落实好过紧日子提供了有效监督,取得了较好成效。 下一步,财政部门还可以继续提升监管的科学性。 例如,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手段, 通过对预算单位历年财务数据的学习, 对预算单位进行精准“立体画像”,保障单位预算审核的连续性, 提高对预算单位预算编制审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紧盯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通过系统统计其支出习惯, 准确设置预警阈值,在保障预算单位支出便利的同时,做好过紧日子财政监督。
主持人:内控管理监督是强化过紧日子监督的重要抓手。 例如财政部厦门监管局以内控报告审核为切入点,对预算单位内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核查,通过内控审核发现某单位采购管理内部控制程序执行不到位,存在只与一家供应商开展竞争性谈判并确认其成交行为,以及多个采购项目执行审批时关键节点缺失等问题。 厦门监管局和该单位进行沟通后,该单位立即开展整改,组织集中培训,通过内控监管使其避免了重大风险,实现对单位内控风险点的全面把握,对有效堵塞资金管理漏洞、确保将过紧日子要求“一竿子插到底”落到实处大有裨益。 内控监督既是过紧日子监督的重要抓手,反之,过紧日子监督也有助于部门单位进一步完善内控,提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在您看来,部门单位内控管理和过紧日子要求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结合您的研究或实践,谈谈如何通过持续完善内控管理落细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余成晨:近年来,合肥市有效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 不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管理流程,防范和管控财务风险,使单位内控建设服务于预算绩效管理,为政府过紧日子做好有力支撑。2023 年,市财政积极争取省厅支持, 将肥西县桃花镇作为全省内控指引建设唯一试点乡镇,通过对其经济业务活动的制度化、标准化、精细化建设, 推动全市内控建设工作实现整体提升。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深耕“解剖麻雀”之功,推动内控制度化。 市财政要求试点乡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并通过培训、座谈、监督指导等方式组织试点乡镇进行学习。 内控指引试点镇桃花镇将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列入镇近三年创新突破重点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围绕书记、镇长领导线、纪检监督线、业务分工管理线和财政资金管理线,建立包括预算系统、收支管理、工程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招采管理等六大模块,涵盖资金管理、内部控制、责任落实和申报流程四大类,将年度乡镇财政资金约4.46 亿元、 资产规模约12.59 亿元,全部纳入内控指引建设中。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 全方位规范执行过程,推动业务标准化。 运用资料分析、现场访谈、执行文件检查等方法,对试点单位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关键岗位、制度体系、 信息系统等5 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 发现仍存在不相容岗位分离设置不足、内部管理制度更新不及时、资产管理不到位、 合同签署不规范等22 项问题,形成《肥西县桃花镇人民政府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乡镇内部管理制度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和完善,进一步健全包括重大事项集体决策、 风险岗位互为制衡、关键业务事前审批、费用事项分类报销、权力运行全程监督、项目执行绩效监控在内的6 项管理机制,制定了《桃花镇人民政府内部控制制度汇编(试行)》,并配套近30 张操作流程图和一系列审批表单和台账,确保内控管理有章可循,使各项经济活动更加规范、高效。
三是靶向精准发力,聚焦监督盲点,推动管理精细化。 通过深入开展内控指引建设,各项经济业务管理日益精细化。 在支出管理方面, 明确支出审批权限和主要支出事项标准, 建立审批授权机制和例外情况处置程序,优化支出审批程序。 加强报销单据审核,对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重点把关。 在工程管理方面, 建立项目台账,跟踪进度,优化竣工验收、财务决算程序。 在项目完成后按照规定,及时进行资产移交。 在资产管理方面,落实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制,规范资产验收入库、账卡登记、领用交回、保管维护等工作程序。 在合同管理方面,实施归口管理,由党政办负责,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 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 预防和减少了合同纠纷,有力防范法律风险。
内控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化进程,合肥市将在桃花镇试点的基础上,纵深推进,精益求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新常态下,不断扎紧制度笼子,筑牢风险底线, 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的财政贡献。
张泽明:内控管理与过紧日子,其实是手段与结果的关系。 内控管理的成果之一,就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而以过紧日子为代表的严控资金无效低效使用, 恰是内控管理的目标与必然结果。
要通过持续完善内控管理落细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除了要贯彻落实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注重从“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两个维度做好内控工作外, 还要注意对若干重点细节问题的掌控。
比如,在对预算管理进行内控管理时,预算单位要重点做好以项目定预算。 通过对项目的历史数据评估、当前市场分析、风险评估等,将预算尽量做实做细,做到预算申请有理有据,符合过紧日子的要求。
在对政府采购进行内控管理时, 除了要坚持无预算不采购的原则外, 还要综合运用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等方式,做好政府采购的需求管理, 从内部控制的源头最大程度降低无效低效需求进入预算报批乃至采购阶段的风险。
主持人:如何进一步加强过紧日子监督评价的成果运用? 结合您的研究或实践谈谈您的想法建议。
余成晨:合肥市始终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目的是为了老百姓过好日子。 真正把“紧”下来的“真金白银”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百姓生活品质上来,用群众实实在在的感受来检验过紧日子的成效。
科技创新引擎强劲。 2023 年科技支出246 亿元,占比17.4%,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91%、居万亿城市第7位。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近六成, 新增百亿产值工业企业6 户、 总数22户。 工业投资增长16.7%,创近6 年新高。 新增上市发行和过会企业13 户、 总数88 户,新增国家专精特新企业52 户、总数188 户。
产业发展动力磅礴。 2023 年全市减税降费260 亿元,占全省比重超三成,市本级兑现政策资金108.9 亿元, 惠及企业近2.4万户次。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居万亿城市第3 位, 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7.1%、居万亿城市首位。 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94 户、总数8406 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1 万户、实现两年翻番,“四上企业”首次突破万户,净增市场主体17.6万户、总数169 万户。
民生答卷幸福满满。 2023 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4%,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 新增城镇就业参保47万人。 “难安置”专项治理完成16.2 万套,更多群众“圆梦安居”。 教育支出252.2 亿元,占比17.9%,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10 所,新增学位托位10.3 万个。
2024 年, 合肥市将继续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以党政机关之“紧”,描摹出一幅更为繁荣也更加丰富多彩的城市画卷。
陈丁:建立以预算评审为核心的过紧日子监督评价机制,以节约政府投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为目标, 不断建立和完善预算评审工作制度,强化预算评审职能,拓宽评审领域,规范评审程序,实现工程预算到工程结算,再到货物类、服务类项目的预算评审全覆盖, 切实加大财政性资金项目的监管力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评审格局,确立了“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的工作原则。 将评审工作实质性嵌入绩效管理、预算管理之中,不仅为部门履职行政服好务,也为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把好门、站好岗。 货物类、服务类项目实施预算评审前,要求采购人编制事前绩效评估,明确绩效目标、 绩效指标。 注重评审结果运用,评审结果作为审核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 对评审中发现实施内容偏离绩效目标的项目进行调整或取消,项目要缩减预算安排、严重的撤销专项资金。 结合评审情况,重点开展绩效跟踪,考核中标单位履约情况,是否存在偏离绩效目标等问题, 考核结果作为资金支付重要参考,切实提高管理质效。 对于以人员工资为主的项目, 要求预算单位提供明确的人员数量测算依据和工作点位分布图, 编制每一类工种的工作内容和考核标准, 作为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绩效监控的依据。 不定期实施绩效监控,发现问题的,坚持成效优先,要求预算单位加强管理、增派人力,保障实现项目预期标准,做到“花一样的钱要多干事”; 确实无法达到预期标准的,据实压减项目预算,做到“干一样的事要少花钱”。
张泽明:一是依据监督评价结果适时对预算单位进行警示提醒。 对于监督评价结果不高的单位,财政部门可以通过约谈、下达警示提醒书等, 提醒预算单位遵守并落实好过紧日子的财经纪律, 提示及时纠正整改不规范之处。
二是监督评价结果与预算申请挂钩。财政部门通过对过紧日子进行监督, 及时将预算单位资金使用与财政预算收支、 执行进度、审计监督等情况比对,从早从快发现预算管理和执行中涉及“三保”的问题,按照预警,切实压牢“三保”责任。 对于在监督评价中结果不达标的单位, 财政部门可以在下一年度预算审核及资金拨付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资金压减。
三是监督评价结果多种运用。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过紧日子的监督评价结果,可以为巡视巡察、执纪监督等提供参考,打通多种监督体系, 让过紧日子的财政监督长牙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