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背景下初中物理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2024-03-28潘月慧
潘月慧
摘要:“让学引思”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说,就是让学习者在自主学习中成为真正的主人,然后再由教师对学习者进行点拨、指导和启发,使学习者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网,主动迁移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思维品质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实践能力,把“让学引思”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奠定更扎实的物理基础。
关键词:让学引思 初中物理 生活化课堂
前言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并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成为教师们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构建生活化的物理课堂,将物理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学生引导思考的背景下,构建初中物理生活化课堂,以期为物理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理论知识进行生动、直观地解读,并多用生活化范例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这种教学实施方式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认知障碍。本文以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典型内容为切入点,分析如何用生活化教学来组织课堂教学,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将让学引思的教學理念有效地融入课堂中,通过课堂上的教学互动,形成有效的教学过程,从而全面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1]
二、基于让学引思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直观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实际上,很多物理现象都来源于生活,但是由于物理知识在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们在物体课上对很多内容都不太理解。学生只知表面现象,而没有探究事物的本质。这样在物理学习上自然不会有太深的印象,但是学生如果去分析它的本质就可以明白。初中的物理知识不算太难,但是有些学生还不能完全听懂,由于这是一门刚刚开始学习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理解上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创造一个直观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教师引导得当,都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有些难的问题可以把他们的思维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比如,“杠杆”在初中物理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具生活色彩,并把让学引思的思想融入课堂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实施方式进行调整。在讲杠杆的平衡条件时,老师可以这样来创设一个情境:各位同学,大家有过和爸爸或者妈妈买菜的经历吧。买菜的商贩除了用我们所熟悉的电子秤称重量,有时候也会使用一种有秤砣的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种称是怎么通过杠杆原理称重量的。这一刻,学生们都变得活跃起来,纷纷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互动讨论,课堂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探究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既具有鲜明的生活色彩,又具有良好的互动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开放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2]
(二)以解决障碍为重点的多媒体教学方法
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不能将大部分的物理现象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一般都是依靠书本上的图画、描述性的文本来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来演示图像,会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感受。例如,即使实验无法真正进入真空,也要研究声音能否穿过真空,并且观察声音是如何在空气没有消失的情况下在分裂过程中减少的。只有借助多媒体形象,才能将这一现象形象化,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与“机械能相互转化”内容相同,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利用强大的多媒体功能,采集大量的数据,制作出高品质的多媒体程序,向学生演示气体流动,演示水电站的运行过程。课程直接把学生带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内容,拉近了生活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增进对所学物理应用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所需要的内容。学生们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认真思考机械能传递的水力能的意义。教学设计贴近人类的生产生活,辅之以文字效应,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结语
在让学引思的教学背景下,构建初中物理生活化课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促进深入理解和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将物理知识与生活情境结合,强调实践操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效果,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亚惠.让学引思理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J].江西教育,2018(27):45.
[2]张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几点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