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
2024-03-28杨鑫鑫
那年秋天,军校校园里,银杏树披着金色的梦幻阳光,在风中轻唱,我和老栗相遇了。
那时,我是新入职的文职人员,在机关帮助工作,他已是在机关工作多年的老干事。他年长我几岁,我私下就喊他“老栗”。
不熟悉的时候,我还真是有些怕他。他总是一脸严肃,话不多也不爱笑。我在档案室当管理员,平时与老栗接触最多的就是协助他查找档案、整理复印资料并归档。他对我说的最多的是:“小杨,帮我找到某某号文件。”
2009年冬天,学院进入迎接上级教学评价的收官阶段,全体人员都高度紧张、如箭在弦,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有一回,我加班至深夜,回宿舍的路上偶遇老栗,他送我到宿舍楼下。后来,我几乎每次加班回去都能“偶遇”他,这渐渐成了我俩心照不宣的约定。
北京的深冬,经常刮风。在食堂草草吃过晚饭后,我总会裹紧大衣跑步回办公室加班。每当这时,办公桌上就会变魔术般多出一些东西来,或是一袋热乎乎的糖炒栗子,或是几块刚出炉的朗姆蛋糕,让我心里暖暖的、甜甜的。
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整理教学评价材料。每个评价指标列有详细目录,我按照目录顺序整理,慢慢地,整理好的文件盒在办公桌上堆成了山。突然“哗啦”一声,文件盒滑落一地,好几盒文件散落出来,交叠在一起,一片狼藉。我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一时心焦,急得蹲在地上抱头痛哭起来。
“出什么事了?大半夜的哭啥?”在隔壁办公室加班的老栗闻声赶来,看到泣不成声的我和散落一地的文件,立刻明白了。他说:“唉,哭什么呢?怎么掉下来的,怎么复原就好了,分分钟的事。”
这哪里是分分钟的事?好几个指标的文件混在一起,需要一份一份重新对照指标分类,再按目录一份份排序,复原起来谈何容易?
我像泄了气的皮球,坐在一旁抽鼻子、抹眼泪。老栗把文件一份份捡起来,帮我分类,熟练得就像他亲手整理过一样。看他如此认真,我也不好意思再哭了,振作精神投入到“移山工程”中。
等全部文件复原如初,天已经蒙蒙亮了。我俩一起去食堂吃了早餐,老栗说:“下次再有这种帮扶困难同志的机会,你直接打电话,我办公室就在隔壁,喊一声也行,可别再自己闷头哭鼻子,耽误了工作进度不说,我还得陪你挨骂。”我笑得眼泪又流出来。
…………
2011年,老栗在晋升中校后,向我表白,我没有丝毫犹豫,点头答应了。
我们的感情没有花前月下,没有烛光晚餐,有的只是办公室里彻夜通明的灯光和换着花样的加班盒饭,是共渡难关的肝胆相照和彼此懂得的惺惺相惜。老栗说:“咱们这是妥妥的战友情谊。”
就在我俩以为事业和生活即将开启新篇章的时候,单位下达了转业指标,部门得有一位同志离开。当时,符合转业条件的同志大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老栗决定主动认领这个名额。
2020年5月,杨鑫鑫一家合影。
他对领导说:“我从当兵到现在,在部队工作20年了,要脱下军装,离开我唯一熟悉的地方,我怎么舍得?但是,如果一定有人走,那就报我吧。”那天,我第一次见他流眼泪。
直到去新单位报到之前,老栗每天都穿着军装,一如既往尽心尽力地工作,就像没有转业这回事。知情的老同事劝他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在准备转业安置的考试上,他笑着回答:“领导交代咱要多带带新人。”我知道,是对部队的深情让他舍不得,他想尽可能多留一天,多穿一天军装。
原本打算准备婚礼的时间,我让他安心准备安置考试。我对他说:“婚礼也只是一个形式,简简单单就好。转业安置是大事,马虎不得。”
备考、面试、选岗,时间仿佛格外漫长。最后,老栗转业到一家出版社工作。
老栗的新工作落定后,我们也举办了婚礼,开始经营小家。一年后,我们的宝贝女儿出生。
那时的我,已从“菜鸟”成长为本部门的内刊编辑。为了提升业务能力,我自学了排版和修图软件、学习新闻写作和摄影,并成为行家里手,既担任文字编辑又兼职美术编辑,加班加点也成了家常便饭。每次加班到深夜的时候,老栗还是和以前一样来接我。
2018年,全军统一为文职人员配发了制服。我第一次穿制服回家那天,老栗上下打量着,欢喜得不得了:“好看!真帅气!”
看着他眼里放出的光,我眼前又浮现出他穿军装时的英俊模样,忍不住就湿了眼眶。
老栗在出版社,尽职尽责、兢兢业业。2020年,他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光荣地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表彰。现在,老栗在单位负责全国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教育活动。2022年至2023年,他负责的读书活动办公室被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表彰为“优秀活动组织单位”“最佳活动组织单位”。
而我也由一名内刊编辑成长为单位的新闻文化室主任,在《解放军报》《军嫂》等媒体刊发稿件50余篇,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受嘉奖,被评为学院优秀文职人员。
一转眼,我已在老栗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工作了16年。其间,我经历了学院改革转隶、两次更名,也多次有机会转岗到其他部门,但我都坚定地选择留下来。因为,我要替老栗留下来,他曾深爱过的地方,我要替他继续爱下去!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學院)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