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明的前身是古朴京西古村落杨家峪的启迪

2024-03-28朱振山

北京纪事 2024年4期
关键词:功利性杨家古村落

朱振山

走进杨家峪

由古朴走向文明,一如大江东去,势不可挡。驻足今天,遥望千年以前是古朴,而千年之后回望今天,不也是古朴吗?今天所谓的古朴,其物态标本就当数古村落了。古村落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脚印,在华夏儿女进入这个工业化、城市化的今天,我们回眸过往的古朴之路,就犹如一位成年人回望孩童时代。这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是人类独有的天性。

提起古村落,京西的杨家峪保存得最为完好。杨家峪坐落在北京西部的深山峡谷之中,苍松翠柏环绕,历史风情厚重。昔日的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生态与《庄子·马蹄》篇描绘的“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无二无别。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分作四种境界,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当我们走近杨家峪的时候,就可以深切感受到“自然境界”的五味杂陈。

如果你有幸漫步在杨家峪蜿蜒曲折的深巷与小街,一种世外桃源之感便油然升起。杨家峪为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辖村,地处深山峡谷半山腰中,海拔高度710米。走到杨家峪村口,就可以看到一座古庙,整座庙宇建造在土石垒起的高地之上,且有百年古树相依,古风回荡,古韵悠长。再往前走,忽觉视野开阔,那一排排按地势分布、错落有致的古宅,青砖灰瓦,犹如久违的仙乡。

驻足村落深处的巷道,建造在明、清时期的四合院即映入眼帘。数十套四合院主次分明,清堂瓦舍,犹如时光倒转,将我们拉回到时间隧道的深处。村中有碾房与戏台,碾房建于1951年,现仍保留着两盘大石碾子。碾房墙上,还留有斑驳残缺的字迹,如果仔细辨认,那一副对联仍依稀可见:

运旺起村村起运

人能兴地地兴人

这是一副回文联,反、正都可以念。在这个世外桃源里,居然能有人撰写如此精彩的回文联,足见民间藏高人。可惜,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找到这位联对的撰写者了。

紧挨着碾房,很明显看到有一座高台的断壁残垣,这就是村里过去的戏台。瞩目高台的残迹,耳边似乎还在回响着淹没在时光深处的锣鼓声与胡琴声,回响着京剧“导板”“二黄”的韵味和咿咿呀呀的念白声。据说,这里曾经上演过“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经典剧目。当是时,村人们一定会爆发出喝彩的欢笑声和鼓掌声!

在杨家峪的一户民居内,至今还保存有一块民国初期的“贞节匾”。牌匾为木质,长方形,底色漆黑,上面刻有“节励松筠”四个大字。字体为行书,刚劲有力,正气凛然。这是土改时候当作家具分给这家村民的。从贞节匾不难看出,民国初期,这么偏远的小山村,居然还残留着封建礼教与“三从四德”。

杨家峪为我们保存了哪些古朴的印痕呢?古庙宇诉说着昔日的香客如云;四合院映衬着大一统的文化底蕴;碾房是农耕时代的历史见证;贞洁匾是民族文化的扭曲与变形……所有这一切,都向后人昭示出杨家峪人囿于自然境界,那一段浑然而漫长的往昔岁月。

古朴绝不是单纯的善良,古朴是一个蕴含丰富的概念。尽管我们珍视古朴,却无法阻止它被文明吞噬的进程;倘若我们鄙视古朴,又无法连接现代化的历史源头。古朴在冯友兰先生的《新原人》里,被定义为“自然境界”。所谓“自然境界”,就是庄子所说的“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一切都照章行事。人家拜庙我也烧香;人家要彰显尊卑有别天下一统,我也崇尚四合院建筑;人家躬行“三从四德”,我也以贞节牌坊为荣。我们的古人,浑然不觉地与自然融为一体,而一旦能够觉解,古朴就被文明的大江东去撞得粉碎……

文化与文明

杨家峪是远近闻名的耕读之村、长寿之村。这里四面环山,层峦叠嶂,植被繁茂。诚如《庄子.马蹄》篇中所说: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就其自然生态来讲,无污染无瘴气利于健康长寿;就其文化生态来讲,墨守成规耕读传家,就打造出一派纤尘不染的世外桃源。

由于地缘的隐秘性和地理的奇崛性,这里居然躲过了抗战烽火。我们有幸在二百多年之后,重睹村内的升官喜报、炕上书桌、碾房题字,应该思索的是,文化与文明具有怎样的二律悖反。

历史的车轮呼啸着从古村落上碾过,这是文明的必然;市区文物管理部门保存古村落,供人眷顾历史足迹回望古朴,则是文化的伟力。据悉,这个古村落已被某集团公司购买,作为旅游开发的文化资源。村民全部搬迁至斋堂镇,这里大部分房屋都已在建设当中。昔日的天籁,无可挽回地消失在时空的前行之中了。

文明是物质状态,是器世界;文化是精神状态,是心世界。文明泛指生存条件的优劣,文化泛指精神家园的兴衰。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文明与文化都无法并驾齐驱,那些文化与文明可以携手同行的愿望,都是一厢情愿。

历史不断证明,文明进步了,古朴就隐匿了,因为文明进步需要功利性作为先导。功利性是一把寒光凛冽的双刃剑,它一方面给予社会人生丰富的物质条件,一方面可能会以腐蚀人文情怀为代价。这就是文明与古朴的博弈法则。

二者尽管不断出现悖反现象,但又不会一方吃掉另外一方,而始终会处在胶着状态——文明进步了,心灵家园难免失却打理;良知与责任回归了,财富创造就会有所遵循,也就是“可持续发展”。

文明取代古朴是历史的必然,功利性蚕食真善美也不可避免。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为“美”下了这样的定义:“美是超功利的”。关于这个原理,我国先哲老子早有预见: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天下人一旦觉知“美”的崇高,于是,伪装美的现象就会出现);皆知善之為善 ,斯不善已(天下人一旦知道善的功利性,于是,伪善就会出现)。

我们可以想见当年杨家峪的生存状态,人们必须在群体的互相制衡、互相窥视之中生存。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人身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能够存在的只是那些恪守传统法则与观念的人。就文明的本来意义讲,人应该具有自我规划、自我造就的充分自由,这是因为,没有个体的充分发挥就没有整体的充分发展。

现代文明让拆迁后的杨家峪人认识到,群体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奠基在个体能动的发挥与发展之上,并且把发掘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无限潜能,看作是社会进步与繁荣的先决条件。

猜你喜欢

功利性杨家古村落
《上下阳古村落》《杨家堂村口》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杨家有只羊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杨家军:坚信e代驾今后一路向前
火焰山下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