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研究

2024-03-28戴培超刘祉娇胡朝阳公云龙

当代农村财经 2024年3期

戴培超 刘祉娇 胡朝阳 公云龙

摘要:农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农村蕴藏丰富的生态产品,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农村生态产品价值测算、转化、收益分配等环节仍然不够完善,阻碍了农民经济收益提升。因此,要构建生态产业化的发展体系,探索多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促进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关键词:农村生态产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农民共同富裕

*基金项目: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南京农村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实现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研究”(23ZN02);江苏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软科学项目“江苏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研究”(23ASS0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居民异质性偏好与城市生态产品供给的福利效应:基于居住群分配置机制的视角”(72104234)。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乡村是共同富裕的关键节点,蕴藏巨大的发展潜力。江苏省针对乡村振兴做出全面战略布局,带动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缩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全国范围内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2022年,江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16:1进一步缩小至2.11:1,但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比城镇居民少31692元。因此,实现江苏农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江苏生态产品类型多样,粳稻、小麦、玉米、花生、油菜、杂粮、杂豆、蔬菜、等特色粮食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全省森林面积156万公顷、湿地面积282.2万公顷。2022年,江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734亿元,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超900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226亿元,均居全国前列。但是,受农村生态产品确权、价值转换方式、分配制度等因素限制,蕴藏丰富生态产品的“绿水青山”如何转换成江苏农村百姓的“金山银山”仍然亟待探索。为了破除以上困境,本研究提出了具有江苏特色的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案,将农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构建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二、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江苏探索

为统筹发展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江苏省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发布了《江苏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确保政策和行动并行,旨在促进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方案》明确了各级部门统筹协作的路径,指导市场将无形的手与政府有形的手相互结合,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促进江苏省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从各个层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包括生态产品的调查监测、经营开发、保护补偿等。

生态产品调查监测对摸清生态产品基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以及生态产品信息的汇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科技手段将市、县、乡三个等级的生态产品的资源优势、收储情况、交易状态、市场招商等信息进行整合,最终形成“开发—交易—服务”的数字闭环,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例如,盱眙曾是江苏省重点贫困县,通过发展龙虾产业,打通产业链中养殖—销售—品牌增值等环节,打造“盱眙龙虾”成为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2022年,盱眙龙虾产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亩均效益达到3000元以上,贡献了农村居民25%以上的人均纯收入。再如,针对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江苏与安徽探索出跨越行政区的生态交易。由于位于天目湖上游的安徽省郎溪县青虾养殖对下游的天目湖水质产生了较大影响,溧阳政府投入3000多万元补偿郎溪县3000亩青虾养殖区,用于养殖区的退养和修复工作,并取得修复区域20年土地使用权。在此次生态补偿过程中,溧阳不仅提供了补偿资金还参与了上游生态环境治理,预计修复后土地将用于生态有机农业种植,重新创造生态价值。此外,江苏省积极鼓励地方开展绿色金融创新试点,以多元融资为基本模式,推出“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生态产品价值贷”等多种绿色金融产品。地方可通过申请贷款完善生态修复,从而使自然资源焕发出更多生态价值。

三、江苏农村生态产品类型和特点

(一)农村生态产品概念

国外学者提出生态系统服务概念,通常指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提供的直接或间接贡献,包含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生态产品是生态系统服务在中国国情下的另一种表达,其概念内涵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指出生态产品与农产品、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处于同等地位,对人类生存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将生态产品定义为“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含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生产力的提升,生态产品产生了广义的概念,除了生态系统本身包含的自然要素,还包括人类在不损害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利用生态系统生产的生态物质产品和生态非物质服务,旨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礎和服务保障。

综合国内外对生态产品概念的界定,本研究将农村生态产品定义为农村生态系统所包含的自然要素以及利用其自然要素所生产出的生态农产品和服务,例如生态有机农产品、农村旅游服务等,以不破坏农村生态系统结构为基本原则,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同时满足人类对高质量生态环境的需求。

(二)江苏农村生态产品类型

本研究基于生态产品的地区差异,将生态产品分为全国性、区域性、社区性以及私人性生态产品,农村生态产品属于区域性生态产品种类。在此基础上从供给、需求及表现形态的不同视角出发,将农村生态产品分为十种类型(见表1)。

在供给的视角下,农村生态产品的供给主要依赖于农村生态要素的生产能力,按照人类参与生产的程度可分为自然要素生态产品、自然属性生态产品、生态衍生品、生态标识产品。在需求的视角下,按照生态产品具备的不同消费属性,可分为生态公共产品,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生态公共产品;生态私人产品,指具备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公共产品;生态准公共产品,指具有有限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共公共产品。

从农村生态产品的表现形态及功能来看,可分为物质服务类、文化服务类和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物质服务类生态产品指为人类物质生产提供的生态产品,例如有机农产品是较为常见的生态产品。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指为人类文化精神生活提供服务的生态产品,一般包括农村游憩、农村景观欣赏、农村诗词等精神属性产品等。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指为人类生活环境、生态系统提供优化改善服务的生态产品,通常包括防风固沙、水土涵养等服务。

江苏省农村主要提供了三大类生态产品,包括:(1)公共性生态产品,比如纯净的水源、优质空气,其利用方式是非排他性的;(2)经营性生态产品,例如各类农产品、农村生态旅游等,可以直接进入市场交易;(3)准公共类生态产品,比如碳排放权、林权、水权等,其价值实现依赖于政府培育市场。

(三)江苏农村生态产品特点

农村生态产品作为生态产品在农村地域的特有种类,具有与城市生态产品类似的特点,也存在特殊性。首先是整体性,部分农村生态產品分割困难,通常以整体形式提供给需求方,比如文化服务类和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自身服务范围难以分割,对周边区域所有人同时提供服务;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通常由政府直接购买才能形成可量化的价值。其次是公共性,在支持服务类和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上体现最为明显,此类生态产品大多为公共产品,具有公共属性,服务面向范围内所有公众。再次是外部性,由于部分农村生态产品的公共性特征,对农村气候、环境等方面产生外部效应,最后是差异性,由于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所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域开发规划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从而导致生态产品价值、形态等方面出现差异。例如,苏北地区主要提供供给类生态产品,包括粮食等作物产品;苏中地区主要以调节类产品为主,包括宝应湖、高邮湖、姜堰溱湖等湿地提供的水源涵养、净化服务;苏南地区主要以文化服务类产品为主,包括农家乐、乡村农事体验等精神服务产品。

四、江苏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问题

(一)农村生态产品价值测算问题

“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是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重难点,因此,为完成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构建,价值测算是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包括明确价值测算方法、测算标准等。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测算机制,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起到关键作用。与GDP相对应,GEP指生态系统提供的价值总和,其价值源于生态系统产出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且服务于人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GEP核算可以将农村生态产品价值进行货币化衡量,直观体现出生态系统的潜在经济价值,从而科学合理地完成生态产品价值测算。但GEP核算仍然存在局限:一是GEP的核算方式还存在分歧,这种分歧主要是源于各地区情况存在差异,同一核算方式不适配所有情况;二是GEP核算框架及其指标体系与GDP核算框架割裂,需要将两者进行有效衔接,从而完成“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变;三是GEP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逻辑关系还需厘清,将原本服务于自然资源保护的GEP核算运用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上。

为使GEP核算规范化,各地结合自身情况制定GEP核算规范。其中,江苏省于2021年6月首次发布《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对GEP指标选取、数据来源以及核算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以南京市高淳区为试验区展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工作。并形成了以统一核算指标、核算标准、核算表格、考核办法和应用场景为主的“五个一”体系,完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初步构建。2022年高淳区GEP突破1600亿元,与2019年相比增长5.1%,为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优质范本。

(二)农村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问题

农村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困难主要原因在于价值转化机制欠规范化,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带动市场共同完成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首先,由政府出台政策文件,提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指导思想、方式方法,在基本制度的指引下开展试点工作,通过实践探讨合理的价值转化方式;其次,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需明确交易指标体系,为不同生态产品的交易提供科学的换算体系,确保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类型的生态产品之间能够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最后,探索价值转化方式的多样化,积极打造生态农产品、农村生态文旅、农村生态调节服务等多模式价值转化路径,为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拓道路。在价值转化过程中,要确保规划科学合理,避免生态产品之间的同质化。在农村生态产品开发过程中充分挖掘当地特色,针对性制定价值转化模式,从而高质量、可持续实现农村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三)农村生态产品收益分配问题

目前江苏农村生态产品收益分配通常以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为主。一是生态产品直接交易。主要是生态私人产品在初次分配环节完成,即可直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其价值。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生态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例如,省农业农村厅制定江苏农业品牌精品培育方案,将阳山水蜜桃等66个品牌纳入江苏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以提升其溢价水平。二是生态产权交易。适用于具有有限排他性、竞争性的生态准公共产品,主要体现在初次分配及再分配环节。通过直接市场交易或者委托代理的方式,对集体林权、水权、碳排放权等进行市场交易,以实现其生态价值;三是生态修复及生态保护补偿。适用于生态纯公共产品,体现在再分配及三次分配环节。但是,目前江苏农村生态产品价值收益过程中,主要依赖于一次分配,二三次分配对农民收入提升能力欠缺,导致大量生态产品价值无法有效实现。

五、江苏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經济发展体系

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基,是推进农村共同富裕关键,因此在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要强调产业发展,构建生态产业化以及产业生态化的经济发展体系。

在生态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大力挖掘当地优质生态资源,将其产业化,从而使生态优势演变为经济优势,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产业生态化的实现要依靠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助力排放低、生态效益好的产业发展,并利用先进环保技术更新传统产业生产过程。在不同企业或产业之间搭建经济生态链,减少产业生态成本,以更高效率完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发挥当地生态优势是实现生态产业化的关键,例如句容市为有效发挥特色茶文化,结合先进茶生产技术,推出“茅山长青”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牌,塑造句容茶产业名片推动乡村振兴,实现近5亿元产值,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为城市形象提升做出重要贡献。在生态产业化过程中,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是基本原则,只有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良性循环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带来积极作用。再比如高淳区的螃蟹养殖产业,以“农业+生态”为基础布局,确保农业与文旅、科技、品牌的融合发展,在各个产业链环节落实产品生产,建设完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农村生态产业发展与保护相协调。此外,要积极探索农业和农村经济多元化、综合化、融合化,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走出高质量生态产业化发展之路,促进农民增收增效,进一步带动乡村振兴。

(二)探索多元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

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各个主体承担不同责任,再加上农村生态产品的类型和特征差异,需要构建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政府、企业以及农户等主体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最大化的原则下,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策、金融手段强化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体。在此基础上,创新“生态+”模式,探索多元素融合发展,挖掘江苏农村乡土特色,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村农产品、文旅、生态保护多重功能共同发展。例如,六合以茉莉为文化符号推出“茉莉六合”生态品牌,将生态农产品前端生产加工到后端流通销售串联,形成生态产品生产全产业链,并结合互联网直播形式促进农产品出售,为农户带来可观收入。再如,高淳区通过与高校协同的模式,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乡村文化中心,通过生态资产销售、入股等形式,增加村民收入渠道,成为享受薪金、租金、股金的“三金农民”。多元化价值实现模式进一步盘活江苏农村生态资源。

(三)优化生态产品收益分配格局

针对当前二次分配机制不完善所带来的价值实现困难问题,需要对生态产品收益分配格局进行优化。通过各个地区优势互补的方式,搭建区域之间生态产品协作开发平台,加强苏南、苏中、苏北区域联动发展。构建以企业或农村农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增值主体,加强农民与产业之间的利益联结,为农户争取更多收益。在生态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或农村农业合作社一方面要把农村生态产品“蛋糕”做大,又要完善“蛋糕”的分配机制。避免重蹈农户只能通过出让生态资源相关权利获取少部分一次性收益,缺少后续增值收益的覆辙,最终导致收益分配不均衡的局面出现。因此,要以带农惠农的模式搭建农户与产业之间的利益关联,支持企业以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形式为农户带来二次分配收益。同时围绕乡村发展诉求,建立健全多元化社会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拓宽农民参与生态产品生产路径,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四)完善生态产品金融增值服务体系

现阶段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手段,缺少多元化金融途径助力生态产品不断增值。在完善法律制度、金融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形式多样的绿色金融服务产品,如绿色信贷、生态债券、生态保险等形式,为农村生态资源价值保值增值提供保障,实现资源与资金的双向互动。

建立健全金融赋能企业、农户等主体参与生态产品开发机制。例如以生态产品使用权或产品订单进行抵押,以“节水贷”“碳交易”等金融产品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积极鼓励建设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以“信贷直通车”“苏农贷”等形式,加大金融手段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中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户、经济组织加大生态产品生产开发投入,放大金融支持乘数效应。

(五)探索设立江苏省生态产品银行

建议设立省级生态银行,各地方政府建立分行,对生态资产进行统一管理,最终实现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例如,盐城市通过设立“黄海湿地生态银行”,探索“绿色金融+湿地修复+蓝色碳汇”模式,并成功推动江苏省首笔湿地修复蓝色碳汇远期质押贷款1000万元落地,将生态资源转化为金融资产,促进了生态资源的增值保值。积极鼓励江苏各市探索生态银行建设试点,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银行,对当地闲散资源进行整合增值。

明确农村生态资源产权是生态银行设立的前提,政府需对江苏生态资源进行统计,摸清全省生态资源数量,形成全省生态资源“一张图”。将农村闲置生态资源集中收储,建立“资源整合、功能提升、可持续运营”的生态价值实现新平台。通过生态银行的运作,进一步优化收益分配,由各地建立的“生态银行”统一对农户闲置生态资产进行评估、收储,向存入生态银行的农户发放生态资源储蓄单,每年以储蓄单为凭证分配利息,并依据后期经营收益情况获得相应溢价与分红。

在生态银行交易过程中要加强不同主体间的联系,促进政府、生态银行、农户、企业多元协同合作,共同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由政府主导生态银行运行,利用当地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生态产品金融项目,鼓励农户与企业积极参与,建立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体。生态银行的设立为生态资源权属人和投资方提供交易平台,有效对接供应与需求端,为生态资源向经济资源的转化拓展道路,科学带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黄铎,黎斯斯,韦慧杰等.國土空间生态产品价值定义与实现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22,29(05):52-58.

[2]余露,刘源.自然资源系统治理的创新模式探索[J].自然资源学报, 2023,38(09):2386-2402.

[3]JianyingWang,QiSun,Lilin Zou.Spatial- temporalevolution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rural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 in Pingtan islands, China[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23,137: 102833.

[4]Jinnan Wang, Fang Yu, Guoxia Ma, et al. Gross economic- ecological product as an integrated measure for ecological service and economic products[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21, 171:105566.

[5]仇晓璐,赵荣,陈绍志.生态产品及其分类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 1-11.

[6]高晓龙,张英魁,马东春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关键问题解决路径[J].生态学报,2022,42(20):8184-8192.

[7]刘耕源,王硕,颜宁聿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理论基础:热力学,景感学,经济学与区块链[J].中国环境管理,2020,12(05):28-35.

(作者单位:1.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国家乡村振兴局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3.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李政

Research on the Path to Facilitate Rural Common Prosperity through th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 Value in Jiangsu Province

Dai Peichao Liu Zhijiao Hu Zhaoyang Gong Yunlong

Abstract:Rural common prosperity is a crucial theme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The rural areas possess abundant ecological products, serving as a vital assurance for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However, the inadequate valuation, conver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products hinder the enhancement of farmers economic returns.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establish a developmental framework for ecological industrialization, explore diverse mechanisms for realizing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products, and actively promote farmers progression towards common prosperity.

Keywords:Rural Ecological Products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 Value Rural Common Prospe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