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因素对科研素养的影响

2024-03-28苟晓芹李孝川

科学导报 2024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农村教师

苟晓芹 李孝川

关键词:农村教师;心理因素;科研素养

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是云南农村学校发展的支撑者,是乡村振兴事业的引领者,因此,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关键。而科研素养则是高质量教师队伍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通过对滇西和滇东X所农村学校的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素养十分薄弱,成为制约建立高素质、研究型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因素。

内部因素在个体成长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本文试图从教师的心理因素着手探讨对科研素养产生的影响。农村教师自身的心理因素是影响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科研素养普遍不充分,科研能力薄弱的重要因素。

  一、科研信心不充分

科研信心是农村教师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提升科研素养的重要心理因素。一方面,对初次踏上乡村土地的青年教师而言,不仅面临着社会角色的转换,而且会形成“环境对比”的心理落差,往往感到无措和迷茫,习惯性跟着学校有经验的教师的工作节奏,即使有科研想法,胆怯心理而不敢表达。另一方面,对长期踏着乡村土地的“老龄化”教师而言,同样面临着走在“退休”路上的身份转换,抱着“摆烂”的心态,多以精力有限,做事效率低等害怕做不好的心态为由而不涉足学校科研事项。

  二、科研动机不强且偏差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农村教师的科研动机由“低”需求到“高”需求可包含:基础性需求、实用性需求和高阶性需求[2]。基础性需求即以科研为岗位职责、职称评审、薪资待遇的方式,这是农村教师实现考核需要的被動生存需求,实用性需求主要是教学需求,借助自身科研能力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成绩,达成育人成效。高阶性需求表现为自身兴趣,若教师基于兴趣,探索科研,获得较高的学术能力,是超越生存和实用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然而,在农村教师群体中,教师科研动机整体较弱,且有科研动机的教师更多是基础性需求,即外在动机占据主导,能够以科研育人和基于兴趣爱好而主动研究的情况极少,这也使得一些农村教师科研意志不稳定,面对困难很难坚持到底,缺乏执着求实的心态。

  三、教学压力大,焦虑心态

时间和精力是深入开展教育科研的必需品。当前普遍存在以“学生的基本知识为主”的观念和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的双重压力,而农村教师整体数量不足,数量匮乏导致“一师多科”和“教学兼行政”,教师既要兼顾教学质量高又要关心学生成长,不仅体现农村学校发展的状况,这也更关乎教师自身的绩效考核,这两者耗费时间巨大。尤其对农村学校,生源条件特殊,以留守儿童为主要教育对象,教师需要耗费更多精力在学生心理和生理方面,几乎以“保姆式”陪伴教育。许多教师往往因无法兼顾多方关系而产生焦虑,丝毫无法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进行“额外”的教育研究,否则无法获得基本的生理性、安全性和尊重等基础缺失需求的满足。

参考文献:

[1]赵胜启,李丹,王俊.教育家型教师成长的三大路径[J].教师教育论坛,2022,35(06):32-34.

[2]习琴琴.应用型本科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素养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以S学院为例[J].科技风,2022(07):163-165.

基金项目:云南师范大学2023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社科项目“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JSJJ23-B33)。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农村教师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需要共同努力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影响孕妇羊水产前诊断依从率的心理因素分析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试析心理因素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研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