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视角下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2024-03-28张园园
张园园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生价值观;价值观形成;教育引导
学生价值观是个体所持的关于道德、伦理、社会规范和信仰的信念和态度的综合体现。它们不仅在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不仅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个体心理过程的塑造。因此,深入研究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机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个体发展,还有助于优化社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一、学生价值观的概念与重要性
(一)价值观的概念
价值观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概念,它被视为一种自我意识,涵盖了个人的态度、观点和意识等多个方面,相较而言具有稳定性。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价值观也会逐渐发生改变,体现为个体对社会生活不断思考与追求的过程。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价值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节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规范、导向和激励学生发展等多方面的功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目标在于促进他们精神层面的发展,引导其人生道路的方向。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养,同时强化了其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使其树立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塑造的重要性
作为社会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学生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潜在力量,肩负着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对其整体成长和社会参与来说至关重要。这一过程不仅涉及个体的价值取向,更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他人互动的方式以及对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背景下,学生的价值观在塑造其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为其个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思政教育,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的伦理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身行为。一个健康而积极的价值观既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道德底线,更为其塑造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在思政教育的引导下,学生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这些价值观成为其行为的内在动力。
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不仅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对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接触不同的价值观,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思考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从而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这样的培养过程有助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同理心,成长为关心他人的社会公民。
此外,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解决他们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困难的关键因素。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学生拥有不同的认知观念和独特的个性,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在校期间也会展现自身的个性。然而,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许多学生会受到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诱惑,逐渐失去自我。而学生一旦形成了科学的价值观,就能更从容地面对这些不良诱惑,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稳步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学生树立价值观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涵盖了多个层面,包括思想、政治、心理、意识等。在学生发展阶段,尤其是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学生的价值观体系也在逐步形成。外部环境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至关重要,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甚至是学生塑造价值观的基础。这一学科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认知、精神、道德和意识等方面进行系统教育。提供理论指导的同时,通过实际案例、时事分析等方式,促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社会和个体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不仅是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关键组成部分,更在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是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新时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培育和践行置于教育的核心位置。学校作为我国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环境。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学校能够有效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使他们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进而对其有更深刻地理解。在此基础上,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推动“中国梦”精神在学生中传播,激发他们认识到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通过深入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和价值观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对社会和人生的正确认知,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观念的塑造影响了学生的意志力量,使其在面对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时能够保持坚定的决心。例如,对于集体主义意识淡薄、个人主义色彩过强、功利化和世俗化的思想严重、社会理想缺失、拜金主义、铺张浪费严重等错误思想观念,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意志品质,保持对正面思想的坚守。
在心理学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强调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塑造,使其具备良好的自我控制和调适能力。这种心理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目标追求的持久性,培养学生面对压力和挑战时的坚韧性,从而形成强大的意志品质。
三、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塑造的教育举措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课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系统传播社会主流思想和先进文化的方式,此课程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指导。这些课程不仅介绍了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更重要的是,它们将这些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教育内容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认知框架。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学生可以逐步建立对正确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为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课程提供了互动与思考的平台。在课堂上,学生有机会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和思考关于政治理论、心理学概念以及人生意义的问题。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对理论知识的更深层理解,还通过与他人不同观点的碰撞和对话,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审视和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逐步形成更加稳固和成熟的个人立场。
(二)加强学校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需要依靠专业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是进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力量,是推进学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人才保障,专业人才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教师作为学生的重要引导者和榜样,其思想品德、专业素养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应着重于其道德修养、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巨大。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关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以及对学生问题的回应方式,都会直接塑造学生的认知和价值观。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要重视教师的教育理念培养、教学方法的提升,使其更好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坚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背景。作为学生主要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能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氛围,从而培养出积极向善的价值观。
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成长经历。在一个鼓励创新、尊重多样性的文化氛围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体验各种文化活动,拓宽个人视野,提高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这样的经历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社会,形成更为开放包容的价值观。
四、结语
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视角下,深入探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更着眼于塑造整体社会文化的力量。心理学的角度提供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以及更全面地思考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社会责任感强的价值观。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作为重要的教育机构,不仅需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塑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价值观,是学校教育的使命所在。而对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以至更好地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形成。
参考文献:
[1]李修臣.多元化社会思潮背景下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研究[J].智库时代,2020(01):70-71.
[2]郭文飞.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心理学分析[J].成功(教育),2010(07):178.
[3]鲁蔚.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08):32-34.
[4]郭娜.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230-231.
[5]熊龙.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研究[D].河北大学2021.DOI:10.27103/d.cnki.ghebu.2021.000008.
[6]吕永红.浅谈情感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106-107.DOI:10.19709/j.cnki.11-3199/f.2017.s1.053.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