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乾:一往而深的岩土情怀
2024-03-28常健
常健
在孙明乾博士的眼里,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上蕴含着无数的奥秘,每一块岩石、每一块土壤就意味着一个故事,代表的是地球、地质演化历史的一个节点,他愿意深入其中去探索、发掘隐藏的秘密,让人类更加了解我们生存的土地,帮助人类更好地处理人与土地的关系。
因为热爱,让他与岩土工程研究深深结缘
年少时期,孙明乾就对地质学十分感兴趣,所以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成绩优异的他选择了吉林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因为年少时期的热爱,孙明乾在大学里如饥似渴地学习岩土地质相关的基础知识。
孙明乾很快便发现,地质学是一门浩瀚的知识体系,学科范围涵盖地球的物质组成、內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以及围绕这些拓展到研究人与地球的相互关系。慢慢深入之后,孙明乾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结合岩土地质学原理进行一定的逻辑推断和想象,可以抽丝剥茧,不断获得更接近真实的地质解释,可以帮助人类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地理、环境。”这些都在深深地吸引着孙明乾,引领着他在这一领域中潜心深耕。
随着对地质学的了解,孙明乾在这一领域继续探索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也让他找到了值得付出一生的方向。为了进一步深造,本科毕业之后,孙明乾考取了吉林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后,孙明乾继续攻读地质工程专业博士,于2016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至此,他才觉得自己真正算得上地质学入门。
2016年,孙明乾博士进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继续进行科研工作。现如今,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结缘地质,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研究生,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这些都构成了孙明乾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研究中所隐藏的魅力,一步步地牵引着他步履不停,一往而深。
实验室研究与野外研究相结合进行地质研究
一个好的科研平台,会对科学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孙明乾所在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由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亲手创立,主要从事基础地质、地应力与地壳稳定性、矿产与能源地质、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地质灾害、新构造与活动构造、极地地质等领域的调查与研究。拥有地质勘查资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固体矿产勘查(甲级)等众多资质,实力强劲,资源丰沛。对于热爱岩土和地质工程学研究的孙明乾来说,这里简直就是他的天堂。
在这里,孙明乾倾尽所学,静心于科研之中,如鱼得水。很快,一篇又一篇专业学术论文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据统计,短短几年内,孙明乾便发表了《山东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事故区域应力背景与防控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活动构造与地壳稳定性》《川西折多山某深埋隧道地应力测量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原地应力实测数据探讨华北典型强震区断裂活动危险性及其对雄安新区的影响》《木寨岭深埋隧道北地应力测量与围岩稳定性分析》《基于固结理论和变模型的软土固结变理论》《考虑次固结效应的流变固结理论研究》《不同地基处理条件下吹填土孔隙分布特征》《不同处理方法下吹填土微观结构特征》《天津中心渔港吹填土的易溶盐试验研究》等学术论文。这些论文从岩石力学、岩石物性和地应力等专业角度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减灾关键技术,为民生项目建设的安全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相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工程索引》《地质力学学报》《地质通报》《现代地质》《地学前缘》《工程地质学报》等同行科学评议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不仅如此,孙明乾还曾荣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二等奖,这些都是对他辛勤付出的最大肯定。
对于地质学研究者来说,除了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野外同样是孙明乾广阔的研究场所。李四光曾有一句名言:“地质科学的源泉在野外。这里,也只有在这里,才能产生真正的科学问题和科学理论!”多年来,孙明乾对此深有体悟,也谨遵前辈教诲,常年保持深入田野的状态。在进行专项课题研究之余,孙明乾还积极参与了多个地应力监测台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参与了北京、石家庄、保定、秦皇岛、邢台、泰安、广东江门、李四光纪念馆等地应力监测台站的建设工作,参与了川藏铁路、成达万铁路、珠江肇高铁等工程地质相关的研究,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
一直以来,孙明乾始终认为从事地质研究工作是幸运的,每天与兴趣为伴,让他的生活变得丰富而充实。他依旧在为揭开岩土工程奥秘而不遗余力地发出光和热。他说,他喜欢与岩石、土壤打交道,这种感受愈加纯粹,能体味到一种地质研究者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