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研究
——以重庆磁器口街区为例
2024-03-27陈宇晴
陈宇晴
(西南交通大学)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一个发展的趋势。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58号),其中提出要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创造体现品质和文化底蕴的生产生活环境[1]。在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街区是一种特殊的空间形态,其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和风格。将智慧城市的理念应用到街区中,并将现代科技与街区有机融合起来,推动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2 相关概念
2.1 智慧城市
IBM 公司在《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的白皮书中,介绍了智慧城市的基本特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全面物联,即对城市各方面的透彻感知;充分整合,即全覆盖的互联网络;协同运作,即应用层面的智能融合;激励创新,即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2.2 历史文化街区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法定概念。历史文化街区其实就是指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展示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且得到了国家核定公布的建筑区域。
2.3 智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解析
作为城市地域特色和文化吸引力的物质载体,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优化是城市“智慧化”发展的必要阶段[2]。在强大的现代化文化对多样的本土文化产生冲击时,要凝聚当地的文化共识,打造出更多有地方精神的公共城市空间。这就要求以智慧城市的理念为指导,利用技术方法对街区空间形态的布局、社会性活动、建筑空间、街区管理与服务的升级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创新发展。
3 智慧城市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研究内容
3.1 街区外部空间
历史文化街区的外部空间它是长期在诸多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而形成的一个有机体,同时也是能够有效引发人们共鸣的场所。在街区的外部空间设计中,将智慧城市的概念融入其中,可以抓住人性化、人的功能需求以及心理需求、体验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同时,在已有的空间结构与肌理进行“智慧化”的改造,能够为街区空间带来生机。
3.2 建筑空间
随着社会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建筑空间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产生的需求。比如原有建筑的消防、供电、供水不足,旧有特色建筑需要保护和修缮,都是需要高新现代技术来解决的问题。“智慧化”街区建筑的建设目标是对内部设备、通信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自动化,并利用可视化技术将内部的一切信息实时呈现给使用者,为使用者创造一个高效率、高质量、高舒适的环境空间[3]。
3.3 开发与运营
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更新,必须以可持续的思想为指导,不能仅依靠“智慧化”的外立面与内部空间。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研究应在此基础上,运用大数据、集成信息处理等技术,实现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科学、精准管理。
4 重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和问题
4.1 历史文化街区现状
重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是首批国家级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它是集中成片、底蕴深厚的重要历史街区,它的总平面呈一字形布局,其共有12条街巷,局部有放开,该片区内的建筑密集。从文化角度看,重庆磁器口街区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具有城市代表性。
4.2 存在问题
4.2.1 街巷拥挤,指示不明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磁器口迎来了游客的高峰期。虽然人流量巨大,但空间局促、街巷拥挤,片区内人车交通复杂,景区承载能力饱和,亟需扩大游览空间。在一些道路上,由于通道过于狭窄,以至于只有单侧的走道。与此同时,街区内街巷交错,缺少指示牌,对各个空间节点的指示不够清晰明确。
4.2.2 文化环境缺失,文化空间面临挤压
由于消费文化的进入,街区内外空间的发展利益诉求出现了差异,所以导致磁器口内外发展在文化与空间上的分离。从空间表达和表现的角度来看,磁器口过度把文化与符号挂钩,尽管这也形成了一种文化的气氛,但是它也导致了文化与历史的分离。同时,磁器口缺乏深度体验的功能业态和空间场景,缺乏文化传承的可持续性[4],未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价值。
4.2.3 街区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
由于没有细化完善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相关管理法规,缺少街区管理的强制手段和技术指导,使街区保护更新建设得不到长期有效管理与控制。同时,街区内的自助服务、交通管理、无障碍设置等服务方面不足,人性化、便捷化的体验感有所欠缺。
5 智慧城市理念下街区更新策略
人既是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者又是使用者也是受益者。要对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更新与发展,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针对不同人群的需要,利用科技手段对其进行综合思考和更新,具体策略见图1。
图1 街区更新策略框架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5.1 街区外部空间规划策略
5.1.1 空间结构的梳理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应该采用“核、轴、点”对街区进行整体性的规划,“核”是在街区内设置多个核心展示空间;“轴”是指在街道规划上注意轴线的应用,提升街区的通达性;“点”是指在街区内设置多个节点空间,丰富街区内容。例如,在街道的节点上创造互动影像、地板音乐钢琴、互动喷泉等情景。
5.1.2 空间场所的营造
“场所”是指那些与人们活动密切相关的积极空间,被人们的情感所认同[5],空间场所是人们情感的寄托。根据调查统计,当前人们旅游更偏向去历史文化街区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我们可以利用创新技术,创造出一种空间的文化氛围,例如将街区的文化遗产与数字化整合,用VR模拟等方式再现街区的文化,从而提高游客参观的趣味性。
5.1.3 设施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以往的设施都比较落后,为了使街区更加有活力和留住原住民使之富有凝聚力,可以建立水电暖、燃气、消防、交通等生活服务平台,同时还可以建设“智慧化城市家具监管系统”,在街道上使用更多的科技化产品。以智能垃圾桶为例,它可以通过太阳能自动感应开启和感知桶内的垃圾数量,并将信息反馈到物流管理运营平台。
5.1.4 标识系统
瓷器口的街道交错复杂,标识系统的设立能更好地引导人们进入其中,且在街区中能了解各种信息。比如,在入口空间的标识可以流动显示街区内人流情况,避免造成过度拥挤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利用电子屏展示街区历史文化、商业业态等信息。
5.2 建筑更新策略
街区内的建筑更新采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虚拟3D 模型,并将各类数据进行录入,建立一个高度集成、完整、真实的社区信息数据库。随着建筑的不断更新,设计者对空间形态的认识和对空间形态的有效掌控也会随之提高。同时,可以将大数据信息与古建筑的保护联系起来,通过语音控制、照明、门禁等监控系统,实时获取温度、湿度、光照等物理信息,可以供给相关人员快速了解古建筑内外部的变化。
5.3 街区开发与运营策略
5.3.1 智慧街区系统平台搭建
为了便于对街区进行运营管理,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从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四个层面进行智慧街区系统平台的架构。如,构建一个统一的数据信息库,搭建智慧街区系统,实现智慧商业、智慧旅游、智慧交通和智慧安全,将街区内各建筑、基础设施、商业等数据进行统一整合和管理,保证数据的完整与准确。
5.3.2 创意产业植入
文化可以带动创意产业、休闲旅游。磁器口可以把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融入创意产业中,增加社区活力。例如,可以结合VR 体验等新兴技术布置特色人文展示、特色民俗餐饮、商贸集市等历史人文体验业态。利用智慧街区系统,设计市民公共空间、特色民宿、文创艺术品、民俗技艺传承等文产融合的区域。
6 结语
当前,我国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应充分考虑科技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制定提升空间活力、文化活力、完善技术服务、扩大经济活力等区域更新策略,并对空间生存能力不足、文化遗产容量不足、服务体系不足、消费体验不足等问题进行考虑。通过对社区更新过程中互动、场景、参与感的构建,推动社区的智能化提升,对社区的更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