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手术中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应用效果观察
2024-03-27程晓露陈云飞杜静静
韩 梅,程晓露,陈云飞,杜静静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手术麻醉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
宫腔镜手术适用于多种宫腔内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更易接受[1-3]。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发布的《妇科宫腔镜诊治规范》[4]中指出,除宫腔镜检查或宫腔镜病理活检可在局麻下完成外,其他宫腔镜手术均建议在静脉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下完成。麻醉过程需重视气道管理,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指标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我们探讨了喉罩保留自主呼吸与传统气管插管对全麻下宫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2-01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5~52岁,平均(32.8±3.8)岁;体质量40~70 kg,平均(53.7±4.9)kg;ASA I~II级;子宫肌瘤43例,子宫内膜息肉35例,输卵管阻塞9例,子宫畸形3例。入选患者均符合宫腔镜手术适应证,自愿接受手术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气管病变、心肺功能衰竭、咽喉水肿、慢阻肺、胃食管反流症及气管插管、喉罩禁忌证患者。依据术中通气方式分为喉罩组47例及插管组43例,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ASA分级及原发病种类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喉罩组麻醉诱导方案为舒芬太尼0.2~0.3 g·kg-1,丙泊酚2.0 mg·kg-1,患者意识消失后置入一次性喉罩气管导管(B型),连接麻醉机,手控辅助通气,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术中保持自主呼吸,术中如SpO2<90%和/或PetCO2>50mmHg,行短时手控辅助通气。插管组麻醉诱导方案为舒芬太尼0.2~0.3 g·kg-1,丙泊酚2.0 mg·kg-1,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 mg·kg-1,手控通气,预给氧3 min后置入7号气管导管(普通型),连接麻醉机,VCV模式机械通气,潮气量6~8 mL·kg-1,吸呼比1∶2,呼吸频率12次·min-1。2组氧气吸入浓度为100%,BIS+PetCO2持续监测。维持麻醉:丙泊酚4~10 mg·kg-1·min-1,瑞芬太尼0.05~0.1 g·kg-1·min-1,持续泵注并根据术中情况调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剂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麻醉诱导前(T0)、置管时(T1)、置管后5 min(T2)、术中(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停药至呼唤睁眼、停药至拔管及麻醉后监测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喉罩组与插管组各时间点MAP、HR及SpO2对比
喉罩组与插管组各时间点MAP、HR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喉罩组与插管组各时间点MAP、HR及SpO2比较
2.2 喉罩组与插管组术后麻醉恢复时间比较
喉罩组停药至呼唤睁眼、停药至拔管及麻醉后监测时间均短于插管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喉罩组与插管组术后麻醉恢复时间比较
3 讨 论
稳定宫腔镜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指标是宫颈镜手术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在宫腔镜手术中,气管插管及面罩是维持患者气道通畅的传统方案,面罩属无创通气,但可靠性较差;气管插管通气更安全、可靠,但操作需经专业训练,对医护人员要求高,且过程中易造成患者呼吸道损伤,引起呛咳、喉头痉挛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诱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喉罩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临床,操作简单,实用性更强,已成为全身麻醉手术建立安全气道的可靠方案[5-8]。有研究表明[9-10]未经培训的医护人员喉罩置入成功率达87%,而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喉罩置入成功率可达100%。有学者认为[11-12]喉罩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是理想的人工通气方式。本研究中,术中保留患者自主呼吸,通过保留自然生理状态呼吸使机体氧合和通气需求获得足够保障,还能最大程度减轻因气管插管所造成的机体应激反应且可避免因肌松药物使用残留导致麻醉并发症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停药至呼唤睁眼、停药至拔管及麻醉后监测时间均短于插管组(P<0.05),表明全麻下宫腔镜手术中采用喉罩保留自主呼吸方式管理气道,可使术中保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状态,术后麻醉复苏时间短于传统气管插管方式。
综上,全麻下宫腔镜手术中采用喉罩保留自主呼吸方式进行气道管理,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通气状态稳定,且术后能获得更短的麻醉恢复时间,值得参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