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理筋手法结合J型针刀治疗术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研究 *
2024-03-27邓小玲胡菁麟彭天忠吴来发
邓小玲 胡菁麟 彭天忠 吴来发 熊 伟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针灸科,江西 南昌 330000)
肘关节由肱桡关节、肱尺关节及桡尺近侧关节组成,具有旋转及伸屈前臂的功能;肘关节骨折后,临床通常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案,但手术创伤可造成肘部软组织粘连,导致肘关节僵硬,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1]。目前,针对术后肘关节僵硬,临床治疗方案包括非手术及手术。传统康复治疗作为临床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式,需要耗费较长时间,且效果受患者主观因素影响,临床推广受限;而手术治疗会增加患者机体创伤,花费较高,患者不易接受[2]。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兼顾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治疗方式。
吴氏理筋手法作为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流传的理筋正骨手法,是基于中医辨证理论创建的一套专门治疗术后关节僵硬的中医手法,具有柔筋顺骨、滑利关节、祛瘀通络、松解粘连的作用。J 型针刀属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创新研发的一种新式针刀,可发挥切割及注射吸引的作用,且松解力度较传统针刀大,出血量较少,能减少操作对患者的损伤,可长期使用。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吴氏理筋手法结合J 型针刀治疗术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康复科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60 例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以单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关节松动术)与治疗组(吴氏理筋手法结合J 型针刀治疗),各30 例。治疗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18~59 岁,平均年龄(32.76±6.44)岁;病程1~5 个月,平均病程(2.16±1.11)个月。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1~60 岁,平均年龄(33.41±6.52)岁;病程1~6 个月,平均病程(2.23±0.1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符合《肘关节僵硬诊断及治疗的专家共识》[3]中肘关节僵硬的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1)年龄为16~60 岁;(2)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60 分;(3)为肘关节骨折手术术后僵硬;(4)无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脏器疾病;(5)对研究知情同意。
1.4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每日早、中、晚进行自主功能锻炼,每次30 min。
1.4.1 对照组予关节松动术。即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以关节运动受限方向和解剖结构为依据,对患肘施以肘关节分离牵引、肘关节长轴牵引、肘关节前后向滑动、肘关节后前向滑动、桡尺近端关节侧方向滑动。先用Ⅰ/Ⅱ级手法治疗5 min,再用Ⅲ/Ⅳ级手法治疗10 min。每周连续治疗6 d,休息1 d;连续治疗4周。
1.4.2 治疗组予吴氏理筋手法结合J型针刀治疗。
吴氏理筋手法:(1)循经揉捏。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以单手或双手沿其手三阳经及手三阴经循经予以轻重快慢交替揉捏,以轻度胀痛为度,约5 min。(2)理筋弹拨及揉按经穴。医生以右手拇指沿患者手三阳经及手三阴经循经予弹拨手法治疗,以轻度胀痛为度,约3 min;之后分别揉按曲池、合谷、手三里、外关、后溪、阳陵泉等经穴,各30 s。(3)拔伸牵拉。医生一手握患者肱骨下段,另一手握前臂中段,做前后、左右及对抗拔伸牵拉,每次持续10 s,可反复拔伸5 次。(4)屈肘关节。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医生一手按压固定肱骨下端,另一手握近腕关节处,并向肩关节方向按压,尽量使中指触摸肩关节;其活动度由小到大、力度由轻至重,期间询问患者感受,以患者最大耐受度为限;每次持续30 s,反复屈伸5 次。(5)伸肘关节。医生以一手前臂近肘关节处按压固定患者肩锁关节处,手握固定肱骨下段,另一手握前臂中段处,在对抗拔伸的同时向下按压,尽量使前臂贴向床面;其活动度由小到大、力度由轻至重,以患者最大耐受度为限;每次持续30 s,反复屈伸5 次。每周连续治疗6 d,休息1 d;连续治疗4周。
J 型针刀治疗:(1)选取进刀点并用龙胆紫标记:①肘部屈伸活动应力集中点,易损伤性炎症机化粘连点;②肱骨外上髁下缘桡侧腕伸肌与肱桡肌间桡侧副韧带处;③紧贴尺骨鹰嘴尖上缘处;④于肘横纹距离0.5 cm 正中位置,能够扪到肱二头肌腱,下掐肱二头肌腱一侧边缘,同时拨动皮下其他组织,在手指下有坚硬感处。(2)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肘关节放置于J 型针刀操作台(自制)上,用碘伏消毒后铺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3)用J 型针刀(自制)抽取2%盐酸利多卡因(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147,规格:5 mL∶0.1 g)1 mL+0.9%氯化钠注射液(江苏淮安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2023236,规格:250 mL∶2.25 g)1 mL 的混合液,以左手拇食指固定患肢,右手持J型针刀尖快速刺入皮肤,达到肌肉层至骨膜层即停,将注射器内的混合液注入局部麻醉。(4)右手拇食指持J 型针刀至肌肉层,沿着肌腱走向向骨膜层做推切,松解2~3 次,感刀下无阻力,即代表松解充分,拔出J 型针刀,术口贴创可贴。每周治疗1 次,以患者实际情况为根据,调整进针方向和松解位置,连续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1)MEPS评分:量表评分维度包括肘关节力量、功能、疼痛,满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肘关节功能越优[4]。(2)视觉模拟量表(VAS):以患者对疼痛的主观描述为依据,分值设定为0~10 分,其中0 分提示无痛,1~3 分、4~6 分、7~10 分分别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疼痛[5]。(3)疗效: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筋痹疗效的判定标准为依据,评估临床疗效,记录患者症状积分并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其中症状改善率≥90%、70%~89%、30%~69%、<30%分别代表治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症状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83.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EPS、VAS 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MEPS、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EPS 评分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MEPS、VAS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MEPS、VA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P<0.05。
组别治疗组例数30对照组VAS评分4.67±1.16 1.13±0.681)2)4.54±1.21 1.74±0.722)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MEPS评分51.26±5.84 75.14±8.741)2)51.87±5.64 68.33±8.142)
3 讨论
肘关节僵硬作为肘关节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可引起肘关节功能障碍;若肘关节僵硬未得到及时治疗,病情进展后可出现上肢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退变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针对术后肘关节僵硬,既往临床以手术治疗、康复训练为主,但应用均具有局限。吴氏理筋手法是一种治疗术后关节僵硬的中医理筋正骨手法,具有祛瘀通络、柔筋顺骨、松解粘连的作用;J 型针刀作为创新式针刀,具有切割及注射吸引作用,松解力度较大,可实现对局部经脉的高效松解,且对组织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MEPS 评分较高,而VAS 评分较低(P<0.05),提示采用吴氏理筋手法结合J 型针刀的治疗,能在有效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的同时,降低患者关节疼痛。究其原因为,吴氏理筋手法可通过牵拉、旋转,令患者肘关节组织延展性增加,有助于解除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并能软化挛缩的关节囊和纤维化组织,改善关节功能[7]。同时,吴氏理筋手法具有祛瘀通络、活血松筋的效果,能改善肘关节局部血流状态,加速炎性因子的清除,使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并且J 型针刀治疗能充分松解肘关节软组织间的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表明吴氏理筋手法联合J 型针刀可收获理想临床疗效。究其原因为,吴氏理筋手法与J 型针刀均具有松解粘连的效果,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肘关节僵硬症状。
肘关节僵硬归属于中医学“痹证”“筋痹”的范畴,其发病与机体遭受创伤致使皮肉筋骨、经脉受损有关,吴氏理筋手法能通过循经揉捏、理筋弹拨、揉按经穴、拔伸牵拉,以及屈伸肘关节等,充分帮助患者活动筋脉、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障碍;而J 型针刀能对关节腔进行治疗,活血祛瘀效果稳定、持久、确切[8]。
综上所述,对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提供吴氏理筋手法结合J 型针刀的治疗方案,能恢复肘关节功能,并减轻疼痛,效果值得肯定,临床推广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