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进促稳”谋新篇

2024-03-26傅向升

中国石油石化 2024年5期

文 ‖傅向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部署。稳与进,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稳是主基调、是大局,进是方向、是动力,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因此,2024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要“以进促稳”,在稳的前提下努力进取,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行业为保供稳价做出新贡献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石化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5.95万亿元,同比下降1.1%;利润总额8733.6亿元,同比下降20.7%;进出口总额9522.7亿美元,同比下降9.0%。三大板块的情况为:油气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44万亿元,同比下降3.9%;实现利润3010.3亿元,同比下降15.5%。炼油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96万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利润656亿元,同比增长192.3%。化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27万亿元,同比下降2.7%;实现利润4862.6亿元,同比下降31.2%。三大板块中,炼油板块因2022年度基数低,营业收入、利润双增长;油气和化工两大板块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呈现双下降。这与2022年度油气和化工板块基数高有关,主要原因还是原油、天然气及绝大多数化工产品的价格下降幅度较大。

价格下降。2023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0.2%,化工原料和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9%。重点监测的无机化学品和有机化学品全年价格同比和环比双下降,并且绝大多数月份的下降幅度都在50%以上。据统计,2023年布伦特原油均价82.6美元/桶,同比下降18.3%。

价格下降导致产销量增加而效益下降。正是因为原油、天然气及其绝大多数石化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造成了2023年石化全行业“增产增消不增利”的情况。2023年,原油加工量7.35亿吨、同比增加9.3%,表观消费量7.7亿吨、同比增加8.5%,原油加工量和表观消费量均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统计列表中石化产品的种类,其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几乎全是正增长。可是,各板块和细分行业的效益情况恰恰相反,除炼油、涂料、油墨、工业颜料、合成橡胶、橡胶制品和专用设备制造少数几个板块和细分行业效益正增长外,其他板块和细分行业的效益同比均为下降。

价格下降导致进出口量增加而进出口额下降。数据告诉我们:不是因为国际环境严峻产品出不去了,也不是因为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我们出口量少了,而是在主要石化产品出口量、进口量都在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了“量增价减”的状况。美国化学理事会预计,美国2023年度化工品出口额下降7.5%,进口额下降10.5%。

2023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延长石油等能源石化企业贯彻党中央“能源革命”的部署,坚定不移实施资源战略,持续加大“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的力度,突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在持续创新稳定老油田的同时海陆并重、常规非常规并重,加大深海、西部和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力度,不断在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上取得新突破,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打牢基础。

2023年,我国原油产量2.09亿吨,同比增幅2%,这是继2022年时隔6年重回2亿吨平台以后实现的新跨越。天然气产量2297.1亿立方米,再创新高,取得了连续7年增量超100亿立方米的不易业绩。

采用TBL、CBL、PBL融合教学法在病理实习课中能够很好调动八年制医学生对病理实习课的热情,克服病理形态学教学固有弊端,加强了学生对临床病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激发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心理,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8],这也是在传统病理学基础上的一种改革创新,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终身学习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寻求病理学实习课及教师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展现其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石化领域的能源骨干企业发挥主力军作用,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克服国际油价宽幅振荡、俄乌冲突和巴以战火外溢风险、全球市场恢复不及预期和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等诸多不利因素,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新的贡献。

2023年,石化全行业及农化企业按照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保供稳价”的部署和要求,一边做好“安稳长满优”生产供应,一边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研发并及时投产高效复合肥、缓释肥、液体肥料等新型肥料品种和系列高效绿色环保新农药品种、新剂型,满足不同地域、不同植物的营养需要及病虫草害的预防和防治。

高质量运行的挑战

当前,我国石化产业离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还有差距,需要全行业以及各石化企业协同发力,在不断创新中逐一破解。

效益改善还有空间。我国石化大国的地位日益巩固。但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相比,核心竞争力不强、效益差距明显,始终是我们的痛点。2023年全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5.47%,不仅横向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比有差距,纵向与自身的历史好年景比也有差距,更是低于“十四五”以来的前两年(2022年6.8%、2021年8%)。从与效益密切相关的经营数据看,每百元营业成本较2022年增加0.7元,全行业亏损面比2022年扩大2.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占行业利润总额的25.2%,存货1.7万亿元、占行业营业总收入的10.6%。

油气和化工两大板块的应收款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油气和炼油两大板块的管理费用增幅较大,炼油和化工两大板块的财务费用大幅增长。这证明了降本增效和效益提升都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

产能过剩必须重视。为缓解“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矛盾,“十三五”以来我国石化产业不断创新和快速发展,高端产品和高性能材料短缺的矛盾有所缓解,但基础产品和通用材料过剩状况不仅没有改观而且呈日益严重之势。特别是长期以来以规模论英雄、“过分重量的增加而忽视质的提升”这种传统思路和发展理念作祟,又叠加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和技术瓶颈的制约,导致大量投资主要投向了扩大规模和量的增加,而投向结构优化和高端化、差异化的占比较少。这就造成了今天鲜有一个基础产品和通用材料的产能产量不是世界第一,而高端聚烯烃及其弹性体、高档电子化学品和高纯超纯试剂、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和高性能膜材料长期依赖进口,或有的关键单体和关键原料长期难以攻克,甚至存在“卡脖子”问题。如果这种“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现状不改变,我国石化产业就只能长期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徘徊,就只能长期在产能过剩的漩涡里内卷,就只能在石化大国的平台上遥望“石化强国那盏闪耀的灯塔”。

资源约束瓶颈再次凸显。我国发展石化产业“多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瓶颈难以突破。与日韩和欧洲相比我们似乎多了一些资源方面的优势,但与美俄和海湾地区相比资源优势的差距十分明显。综合来看,我国除了盐矿资源相对丰富以外,不仅“缺油少气”,而且发展化学工业所需的磷矿、钾矿资源以及锂矿、硼矿资源,氟化工的萤石资源,钡锶盐的重晶石和天青石资源等等相对缺乏。最典型的就是发展石化产业的主要能源和原材料石油和天然气。2023年,我国原油进口量5.64亿吨、加工量7.35亿吨创历史新高,原油进口量是时隔两年即在连续两年下降的情况下再度增加,加工量是在2022年下降3.4%的情况下重回正增长。2023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由2022年的71.2%再次升高到72.9%。此外,我国资源方面的明显瓶颈还有乙烷裂解制乙烯和丙烷脱氢制丙烯用的轻烃资源主要依赖进口,受供应链安全影响的波动较大,与北美和海湾地区相比竞争力大打折扣。

现代煤化工遭遇新瓶颈。2023年,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遭遇了新的困境,效益大幅下降。据煤化工专委会预测:煤制油利润同比下降52.7%,煤制气利润同比下降39%,煤制烯烃利润同比下降82.4%。煤制乙二醇继连年亏损后2023年继续亏18.7亿元;煤制烯烃往年的业绩不再,营收同比下降7.8%,在利润大幅下降82.4%的惨淡之下,营收利润率只有0.52%。我国现代煤化工遇到的新困境,既有原料煤炭价格高位、电价高位的因素,又有产品结构雷同、差异化和高端化不够的问题。煤制乙二醇和煤制烯烃甚至存在与石油化工产品型号同质化竞争以及与炼化一体化、轻烃制烯烃等不同原料路线的国际化竞争。今天的新困境,也许是升级示范装置所要经历的大考之一。

本质安全刻不容缓。广大石化企业认真落实好《关于加强今冬明春石油和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始终敬畏安全生产、规范操作,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下大力气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严防严控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安全风险,确保石化生产的过程安全和本质安全。

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

就世界经济大背景看,2024年世界经济将是“底部盘整,筑底企稳”的一年,将为迎接2025年开启新的景气周期筑牢底盘。2024年,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新形势。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将持续。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56%的首席经济学家预计全球经济2024年走弱。2024年,发达经济体的增速预计由2023年的1.5%放缓至1.2%,其中最大的发达经济体美国的增速由2023年的2.1%放缓到1.5%;而欧洲因逐渐摆脱俄乌冲突的影响,经济增速将由2023年的0.7%小幅回升到1.2%。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印度、俄罗斯、巴西的经济增速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发展中经济体预计比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增速将保持5%左右。世界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加上个别国家推动“脱钩”“去风险”,导致分化加剧和世界经济的区域化、碎片化,全球贸易增速大幅下滑,更加迟滞了世界经济的复苏。

不确定性因素将增多。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并存,任何一个引爆都将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2024年,世界经济环境面临的第一个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俄乌冲突双方能否签署停战协议、巴以战火是停熄还是扩大、红海危机火药味渐浓。除了这些政治因素和区域动荡外,第二个不确定性是美元何时开启降息周期。美元为抑制通货膨胀,2022年3月启动加息以来,新一轮收割过程告一段落,对大宗商品价格和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如果能源价格、大宗商品价格和货运价格居高不下,助推美国和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指数难以回归正常水平的话,美元开启降息的时间表就会延后,世界经济将继续承压。第三个不确定性是2024年将是历史上的“超级选举年”,有70多个国家进行首脑或议会选举,给世界经济平添了许多新的挑战。第四个不确定性也许是2024年世界经济的新爆点。南美第二大经济体阿根廷2023年通胀率高达114.3%,新一届政府的施政举措令世界高度关注;委内瑞拉的选举以及与圭亚那的区域争端不仅涉及埃克森美孚等跨国公司的利益,而且“后院”的一举一动必定牵动着美国的神经。南美的不确定性因素,会不会成为2024年世界经济的两只“蝴蝶的翅膀”,令人担忧。

能源转型将加速。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较长的过渡期内需要经历:前期的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为辅,中期的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并重,后期的化石能源为辅、清洁能源为主,直至最终过渡到化石能源完全退出能源领域,清洁能源成为人类社会的终极能源。

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加快。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3日,在迪拜召开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达成了历史性的协议,开启了化石燃料转型的加速进程。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的措施和要求,将对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油气勘探开采领域、化学肥料领域和饲料营养领域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稳的前提下努力进取

新型工业化“进”有新思路。新型工业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资源型能源型和基础性重要配套产业。这就决定了石化产业自身应首先实现新型工业化。石化产业的新型工业化,应走在国民经济其他领域的前面。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是科技水平高、资源消耗少、“三废”排放低、经济效益好。新型工业化要通过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等扎实推进,特别是以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为抓手,通过智慧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化工园区的建设,加快智能化改造和网络化链接,让石化产业的新型工业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驱动“进”有新突破。创新驱动发展是石化产业和企业迈向新型工业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第一驱动力。近年来,我国油气勘探技术、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现代煤化工等重点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但是,创新能力不强一直是我们实现石化强国目标最大的短板和制约。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着眼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可控,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贯彻“四个面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行业创新体系,强化科技战略支撑,以自立自强为核心,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补短板”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抢占一批科技制高点,大力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通过组织实施创新工程和组建创新平台,突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高端产品,推动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迈出关键性步伐。

绿色低碳转型“进”有新成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石化产业属资源型和能源型产业,在贯彻“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迈向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面临绿色化和低碳化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形势,其挑战更为艰巨更为严峻。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国情和资源禀赋,立足石化产业的现状和实际,在加快绿色低碳化转型中推动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化解产能过剩“进”有新举措。长期以来,国内石化企业主要以“做加法”为主,即以投资、扩产、扩大规模把企业做大做强。这是“二战”结束以后到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用40~50年时间走过的历程。20世纪9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新世纪,跨国公司做大做强的路径是“加减并重,做强为要”,即以结构调整和重组兼并为主,做强核心竞争力为第一要务。陶氏杜邦的合并与再拆分是最典型的案例。原杜邦的调整与优化诞生了科慕和英威达,还有拜耳并购孟山都、BP的调整与优化。正因为BP的持续调整与优化才诞生了英力士,正因为拜耳的持续调整与优化才诞生了科思创和朗盛,而朗盛的再调整和再优化又有了阿朗新科。2023年,朗盛又把高性能材料与帝斯曼的工程塑料重组为一家新的公司。赢创的PMMA业务重组给了罗姆,帝斯曼、索尔维等持续调整与转型。在近20年的时间里,这些耳熟能详的跨国公司在“加减”运作过程中,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国内企业要通过创新和研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供给、拓展市场,进一步增加供应种类和型号、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供给能力十分必要,有着较大的市场空间。

“专精特新”“进”有新活力。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牢牢把握“专精特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协同创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国际化。中小企业的“专精特新”,即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上下功夫,不崇洋、不羡大。中小企业要学习德国一家隐形冠军企业的理念“不争500强,但活500年”,借鉴默锐科技的理念“把一米宽的市场,做到百米深”,坐定“小而美”、瞄准“小而强”,这样的民营企业一定会成长为百年企业。

协同创新是民营企业及其众多中小企业克服自身创新条件不足、创新能力弱的重要措施。委托创新对民营企业及其众多中小企业更显重要,可以委托高校的优秀团队、重点实验室进行创新研发,也可以委托独立的研究院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工程化创新。借助社会创新资源和研发力量,助力民营企业及其众多中小企业实现“专精特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应当是民营企业及其众多中小企业重要而现实的选择。此外,对于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在全球化的时代走出去拓宽国际视野、与世界一流企业同台交流、共谋发展、携手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奉献智慧和力量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