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驱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实证检验

2024-03-26王卫才张守夫

统计与决策 2024年5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产业结构产业链

王卫才,张守夫

(1.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太原 030000;2.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河 南许昌 461000)

0 引言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仍存在产业结构失衡、产业链效益低、科技支撑力度不足等问题,使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较大挑战。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通过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可以发现,推动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我国的重点发展目标,是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1]。为全方位推进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大量学者展开了研究。金文成和靳少泽(2023)[2]认为,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刘耕源等(2021)[3]实证发现,建立农业产业链可助力农业生态产品实现溢价增值。何美章和尤美虹(2022)[4]研究发现,小农户是农业产业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农业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提供稳定支撑。李媛和阮连杰(2023)[5]提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强国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其核心要义在于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效率[6]。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并持续深化,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新机遇,进而助推农业产业链实现创新性发展。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消除信息壁垒及空间壁垒,构建全新未来生态农业,为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力[7]。然而,当前针对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关系的研究较少,仅有部分学者将研究重点聚焦于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的关系[8—10]。

综上可知,已有文献为研究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但鲜有研究将二者纳入统一框架,考察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机制。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丰富与创新,基于2012—2021 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构建包含数字经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在内的框架。进一步,对数字经济驱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以及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进行探讨。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当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促进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及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角度出发,研究数字经济通过赋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进而推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内在机理。

1.1 数字经济驱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直接影响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其所具备的高渗透性及普惠性可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打破固有发展壁垒,形成生产主体、经营主体、市场三者协同发展的生态圈,从而推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11]。首先,在数字经济赋能下,相关主体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提高农民网络办事、手机应用、直播带货等能力,使生产主体在驱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基于数字经济的高效、便捷等特征,相关经营主体可大幅避免农业产业发展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农业产业对市场发展趋势、产品价格偏好的敏锐度,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市场向好发展,增强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实力[12]。最后,随着数字经济衍生的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嵌入与应用,市场有关部门实现了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等向农业集聚,有效激活农业产业市场活跃度,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数字农业转变[13]。综合来看,数字经济凭借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以此推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14]。综上,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数字经济能够正向驱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1.2 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结构优化驱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随着数字经济高效发展,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已迫在眉睫。数字经济是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驱动力,可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农业产业链现代化转型。一方面,数字经济可通过抑制产业结构失衡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赋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13]。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具备的高渗透、高融合、高参与等特征能够实现供给侧生产要素再配置,以及生产全过程严格数字化管理,以此促使农业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最终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提高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高效转型升级的过程,旨在促进产业经济效益提升。数字经济可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为产业数字化集聚赋能,从而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15]。具体而言,通过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农业产业突破时空限制,重塑农产品供应链与价值链,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数字经济可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驱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及准确性,选取2012—2021 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数字中国指数报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白皮书》、全国农业农村重要经济指标专题数据库、农业农村部官网、中国农经信息网。为避免缺失数据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使用插值法对数据进行补全。

2.2 模型设定

为验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否在数字经济驱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构建如下中介效应估计模型。

其中,Icscmionit代表i年t省份的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Digit是i年t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ISOit表征i年t省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水平;Xit为控制变量,涵盖新型城镇化、人力资本水平、地方经济水平、非农就业比例和财政支农水平;α0、β0、λ0为常数项;α1、α2、β1、β2、λ1、λ2、λ3为待估系数;μi表示地区固定效应;σt是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干扰项。

2.3 变量选取

2.3.1 被解释变量

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Icscmion)。综合评价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既要聚焦于宏观层面,又要考虑微观层面。参考李艳琦(2023)[16]与程华等(2020)[17]的研究,根据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包括农业产业链技术创新、基础支撑、发展效益、融通合作和政策协调在内的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3.2 解释变量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Dig)。2023年出版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提到:“发展数字经济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可见,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国经济数字化转型,已逐渐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驱动力。基于一系列政策,同时借鉴已有研究[18],本文选取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创新与数字金融作为衡量数字经济的指标。(1)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推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支撑,使用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光缆线路长度、农村每万人使用电话人数、人均电信业务量衡量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2)数字创新是促进农村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推手,选取每十万人口高等教育平均在校生人数、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GDP的比重、每万人数字经济相关专利数、规模以上高技术企业数作为衡量数字创新的关键指标。(3)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考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与蚂蚁金服集团共同编制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选取使用深度、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三个指标测度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同时,为保证数据的统一性,使用熵值法对上述指标进行赋权,具体的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3.3 中介变量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水平(ISO)。参考马玉婷等(2023)[19]的研究,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划分为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isr)和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isa)两个维度。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使用泰尔指数进行测度,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Y表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L指代农林牧渔业总就业人数,i代表农林牧渔业各部门,n为农业产业部门数。由于农业的特殊性,难以得到农林牧渔业准确的从业人数数据,因此无法获取Yi Li的值。但考虑到可以反映各产业部门的生产率,选取农林牧渔业的增加值与中间消耗的比值测度。Yi Y使用农林牧渔业各产业产值与总产值的比值衡量。当泰尔指数为0时,说明产业结构最合理;反之,当泰尔指数不为0时,说明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采用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测度,比值越大,说明农业服务化水平越高,农业产业结构越高级。

为保证客观性,采用熵值法对通过上述计算方式得出的农业产业合理化和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行赋权处理。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及港澳台)的面板数据进行测度,计算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水平。

2.3.4 控制变量

为避免其他变量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参考已有研究[20—22],选取部分指标作为控制变量。(1)新型城镇化(nature),用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度量。(2)人力资本水平(HRC),选用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衡量。(3)地方经济水平(LEL),使用地方人均GDP 表征。(4)非农就业比例(NFP),使用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衡量。(5)财政支农水平(finagr),以地区财政农林水支出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值测度。

根据表3可以发现,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态势存在较大差异。

表3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3 实证检验与分析

3.1 熵值法计算结果

使用熵值法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及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进行测度,并算出平均值,结果见图1。第一,各省份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不均衡特征明显。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其值为0.79;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榜首的是浙江,其值为0.63;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最高的是山东,其值为0.56。贵州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最低,其值为0.27;青海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于排行榜最后,其值为0.19;宁夏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排名最后,其值为0.20。可以发现,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数字经济地区间发展差异明显高于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第二,各地区总体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相对而言,东部地区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大多数指标数值也较高,西部地区指标数值则较低。第三,数字经济、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均与产业发展存在紧密联系。农业产业较发达省份的各项数据均较高,而产业结构完善、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各项指标排名也较前。因此,应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从而带动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图1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与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分析图1可以发现,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在各省份发展呈不稳定趋势,波动幅度较大。而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相对稳定,且三者发展趋势逐渐趋同,仅个别省份存在差异,这表明三者的关联度非常高。详细来看,其一,湖北及河南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与我国总体趋势存在一定差异。究其原因,凭借降雨充沛、水力资源丰富、土壤种类多样等自然环境优势,湖北地区部分农作物最高可达到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为湖北农业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是促进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基石。而河南拥有大面积的平原以及丰富的水资源,是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摇篮”。其二,数字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水平息息相关,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其技术创新水平越高。观察图1可以发现,浙江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前列。可能的原因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便抓住政策红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对外贸易,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与此同时,受益于互联网、智慧物流、智能供应链等蓬勃发展,浙江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奠定基础。相较而言,福建、云南等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福建以发展渔业、农业和对外贸易为主,相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同时,广东与福建相邻,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福建数字经济的发展空间。云南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且人员流动缓慢,致使该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滞后于其他省份。

3.2 基准回归结果

为避免研究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等内生性问题,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根据表4可知,列(1)与列(4)中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可推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列(2)及列(5)是数字经济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估计结果,估计系数分别为0.720 和0.627,且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列(3)、列(6)展示了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通过列(4)至列(6)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数字经济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可提高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由此证明假设1与假设2成立。

表4 基准回归结果

对比两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数字经济的系数呈逐渐缩小趋势。这说明除数字经济外,还有其他因素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产生影响。因此,为避免出现内生性问题,在添加控制变量后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净影响。根据表4 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新型城镇化、人力资本水平、地方经济水平、非农就业比例、财政支农水平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这表明上述控制变量可正向影响农业链产业现代化发展。其中,非农就业比例的系数值最大,表明其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影响效应最强;其次是人力资本水平;其余控制变量系数值均较小,说明其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较小。

3.3 稳健性检验

3.3.1 剔除直辖市数据

考虑到我国直辖市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文剔除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 个直辖市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重新估计。根据表5列(1)至列(3)的回归结果可知,剔除直辖市数据后,检验结果与前文相比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说明结果具有稳健性。

表5 稳健性检验

3.3.2 更换解释变量估计方法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替换解释变量衡量方法,重新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展开测度。从列(4)至列(6)的结果可知,替换解释变量估计方法后,实证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保持一致,再次验证上文关键结论具有稳健性。

3.4 异质性检验

各地区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受经济、产业、自然环境等外生因素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文参考杨秀玉和乔翠霞(2023)[23]的研究,根据不同产业集聚水平,将样本划分为高农业产业集聚区与低农业产业集聚区,回归结果见下页表6。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农业产业集聚区,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效应不显著,且不存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中介效应。而在低农业产业集聚区,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及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数字经济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产生影响。由此可以发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在数字经济影响低农业产业集聚区的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中介作用。究其原因,低农业产业集聚区的农业产业占比不高,还未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可优化空间较大。因此,在数字经济赋能下,低农业产业集聚区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促进农业产业链上下游联结,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助力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表6 不同农业产业集聚水平下的异质性检验结果

3.5 内生性检验

由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及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均通过熵值法测得,在测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遗漏变量、测度误差及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等,因此,为消减内生性问题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的影响,使用2SLS 法对滞后一期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回归,发现回归结果(见表7)仍与前文保持一致。由此,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得到进一步证明。

表7 内生性检验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研究数字经济驱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机制。进一步,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作为中介变量,使用熵值法对其进行测度,检验数字经济是否可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得到的结论如下: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驱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且在剔除直辖市数据、更换解释变量估计方法后该结论仍然保持稳健。第二,数字经济可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第三,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低农业产业集聚地区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促进效果更明显,且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中介作用。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速构建智慧农业产业链。一方面,推动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应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效能,推动农业产业链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从而形成智慧农业产业链,赋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构建智慧农业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其一,打通供应商与经销商产品流通渠道,构建数据流通中心,实现农产品统一调度,为客户提供农产品供应服务。其二,优化平台运营模式,明晰平台使用方法及主要功能,引入现代化手段,实现平台自主运行,加快构建智慧农业产业链条,夯实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基础。

第二,建设农业产业现代化体系。一方面,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市场体系优化。应基于当地农业发展条件,加快建设农产品集散地、销地、产地批发市场,构建集运输、销售、生产为一体的农产品市场网络。这可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赋能农业产业市场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其一,有关部门应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构建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保存、运输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使农业企业由注重农产品产量向追求农产品质量转变。其二,引导农民正确使用数字基础设施,强化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升农业产量,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第三,打造地区差异化农业产业链。应根据当地农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地设计专项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就低农业产业集聚区而言,应利用财政支持、政策红利等手段,大力推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建设,促进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农业产业链现代化进程。就高农业产业集聚区而言,一方面,应通过数字技术促进高农业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在产业物流布局、生产技术、产业链现代化等方面着重发力,加速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应合理分配高农业产业集聚区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错配及供需不平衡问题,以此优化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产业结构产业链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产业链春之奏鸣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农业产业的改革与创新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