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专业社会工作“金钥匙”开启“一小一老”幸福之门
2024-03-26王竹琳
王竹琳
青岛市市南区地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域,区内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5.92%,困境儿童人数较多,“一小一老”的获得感、幸福感直接决定了城区的幸福和谐指数。近年来,市南区民政局扎实落实民政部“为民解忧办实事”,对标省民政厅“六个民政”,以专业社会工作解锁“一小一老”服务难题,逐步形成“体制化推进、专业化引领、品牌化发展”的市南路径,奋力书写“幼有优养、弱有众扶、老有颐养、民政爱民”的市南答卷。
以“机制创新”为“柄”
一是坚持“一体多维+顶格推进”。市南區将“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市率先出台《市南区街道社工站建设指导手册》,明确老年、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方法、内容与规范等。依托区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政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街道主抓、多元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以纵向统筹、横向联动的方式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是坚持“全域统筹+长效保障”。市南区从资金、宣传等多领域保障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一小一老”。 2021年以来,聚焦“老幼”群体社工服务、社会工作平台作用发挥等重点项目,累计投入财政资金700余万元;各级社会工作平台发挥资源链接优势,建立“爱在市南”社区慈善基金,有效补充服务经费。《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社会工作》等多家媒体对市南区儿童、老年社会工作宣传报道300余次,形成广泛浓厚的支持氛围。
三是坚持“三级联动+常态服务”。市南区按照“1+11+N”的思路不断丰富拓展“一小一老”社会工作服务阵地,“1”即区社会工作支持中心,为全区社工站、社工机构开展“一小一老”服务提供场地支持、宣传推介、督导评估等。“11”即11处街道社工站,提供养老服务、儿童福利、人文关怀、社会功能恢复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N”即各类社会工作有效载体,组织社区社会工作室、社会工作服务网格等有效力量,促进基层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慈善等社会力量有机融合,以“组团式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感与满意度。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青·力量”等个案服务300余个,“乐享银龄”等小组服务280余个,“乐养市南”等社区服务500余场,服务总人数达50000余人。
以“专业队伍”为“齿”
一是头雁领航,促进社工服务规范化。一方面建立市南区“社会工作专业智库”,发挥齐鲁和谐使者、青岛和谐使者、社会工作行业拔尖人才、高校社会工作专家等“头雁”引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探索“校社”联动模式,充分发挥湛山社区、辛家庄社区与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作用,“社区社工”与“高校社工”共同探索社会工作助力未成年人保护和老年人服务的“市南服务”。
二是群雁高飞,促进服务专业化。市南区坚持社工站驻站社工专业化100%,社工服务项目专业化100%。截至目前,11处社工站共计22名社工全部持有社工职业资格证书,50%是“科班出身”,专业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志愿服务队伍、链接慈善资源,打造100余支关爱“一小一老”的坚实可靠队伍,以“五社联动”的方式服务辖区内贫困儿童、高龄、独居、困难老人。
三是雁阵群鸣,促进服务精细化。市南区动员组织社区社工、网格社工等800余人扎根一线,入户开展困境儿童及老年人需求调研10000余次,持续做好特殊服务对象信息的采集维护、动态管理等,运用个案、小组等专业方法,开展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等社会工作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满足服务对象需求。
以“专业品牌”为“芯”
一是建立“品牌矩阵”绘就同心圆。建立“喃喃解忧”总品牌统领,“山海之间百姓家”“湖纳百溪”等子品牌支撑的“1+N”品牌矩阵,形成“一街一品、特色突出”的民政品牌新格局,持续释放民政社会工作品牌辐射效应。培育“春芽在湛山”“老友劲”“24小时老小孩守护”等群众满意、影响广泛的品牌项目100余个,服务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5000余人次。
二是培育“品牌队伍”深入百姓家。组建由社区党员干部、民政专员、“敬老使者”、“救助使者”、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的50支民政政策宣讲队伍,宣传“民政好故事”,传播“民政好声音”。以入户走访、政策大集等方式讲解群众最关心的低保特困、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等知识和申办流程,全年开展巡回宣讲30余场,现场发放民政政策宣传资料6000余份。
三是实施“品牌行动”架起连心桥。面向困境儿童、老年人群体持续开展“圆梦微心愿”品牌行动,八大湖社工站组织独居老人打卡“上街里”,感受“老城”魅力;湛山社工站联合贝壳公益开展“记录生活美好”长者智能手机学习小组,教授老人美图、短视频制作等技巧。八大峡社工站联合海信科学探索中心等爱心企业,为困境儿童送去书包等学习用品,举办历史研学、趣味科普特色活动,为32名儿童实现“六一微心愿”。
(作者单位:青岛市市南区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