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华铁路分宜地区岩溶隧道处治施工技术

2024-03-26詹经宇

建材与装饰 2024年5期
关键词:隧底溶腔洞穴

詹经宇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南昌铁路工程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009)

0 引言

溶洞为岩溶洞穴,洞的存在会使得围岩应力不均匀分布,并且这种不均匀分布通常无规律可循,这会使得隧道支护节构发生开裂,稳定性较差[1],甚至引起隧道塌方[2],造成工程投资的增加甚至还会危及施工安全人员的人生安全。并且一旦发生塌方,同常会伴随着突泥突水,大量的泥沙夹水涌入隧道,不仅会淹没隧道,冲毁施工台车,造成施工中断,甚至会使隧道周边位移的扩大,导致地表开裂下沉,引发山体滑坡,使得整个工程建设毁于一旦。

岩溶处治方案的制定以安全、质量为主题,以“强本简末、服务运营”为目的。结合蒙华铁路实际工程,研究不同类型的隧道岩溶处理措施尤为重要,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

1 工程概况

蒙华铁路MHTJ-32 标一工区位于江西新余市分宜县,地质以灰岩为主,主要可溶岩为三叠系中下统、二叠系下统、石炭系、灰黄、灰黑色灰岩、角砾状灰岩、结晶灰岩、白云质灰岩,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在褶皱核部和断层附近岩体破碎,受地下水运动长期侵蚀,形成溶沟、溶槽、溶洞等。

本工区隧道8 座,全长6.3km,单线隧道[3],隧道区段属于侵蚀溶蚀地形。

隧道建设共遇到39 处溶洞,溶洞分布在拱顶、拱顶、边墙和隧洞底部,溶洞类型有洞穴型、管状型、大型干型和大型富水充填型。

2 岩溶处理一般原则

2.1 洞穴型溶腔

改进围岩衬砌型式、调整开挖工艺、强化超前支护、缩短掘进进尺、适时施作初期支护并封闭成环,对未充填或半充填的溶洞,初支后方常用混凝土回填[4],充填溶洞则用灌浆回填手段,隐蔽型溶腔采用局部径向注浆固结,溶腔若有小量水流出,在前期支护背后设置排水管,引流至隧道侧沟[5]。

2.2 管道型溶腔

(1)隧道拱部、拱腰岩溶管道。在洞内未见大涌水的情况下,在洞内、拱腰部发育的非充填型岩溶管线,在经过岩溶勘察,确定没有大涌水的情况下,可考虑采取改进围岩衬砌型式、调整开挖工艺、强化超前支护、缩短掘进进尺、适时进行初期支护并闭合成环、初支后方配置混凝土结构保护层(护拱)、吹砂回填、结构排水等措施。

(2)基底岩溶管道。隧道内的岩溶管线,可以考虑采取改进的围岩衬砌形式,即用一定直径的波纹管将原排水管与隧道内的管线连通起来,再在管线周围进行分层夯实,最后进行混凝土回填。

2.3 大型干溶洞

对于处于拱或墙部位的大型干溶洞,可采取改进的围岩衬里型式,局部衬砌为明洞,调整开挖工艺,强化超前支护,缩短掘进进尺,适时施作初期支护,并闭合成环,初支后设置混凝土结构保护层(护拱)、吹砂回填、结构排水等措施。

在隧道底部设置大面积的干洞室时,可通过“托梁+钢筋混凝土面板”的方式进行加固。

2.4 大型富水充填型溶腔

在大型富水充填型溶腔[6]位于拱、墙的情况下,通过超前钻探及地质雷达探明存在大型富水充填型溶腔时,应停止掌字面开挖并封闭,采用超前注浆加固溶腔及保证开挖线以外不小于5m。并采取超前管棚支护,运用台阶法开挖,修正衬砌类型,加强二次衬砌结构。

大型富水型溶洞位于隧底时,通过百米钻机、高频地质雷达、瞬变电磁仪,CT 孔内扫描等探明溶洞大小、分布情况,根据岩溶情况采取设置临时栈桥、隧道注浆加固、拱部衬砌加强等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3 工程实例

3.1 洞穴型溶腔案例

(1)无充填或半充填型洞穴。程家坊二隧道洞身开挖至DK1761+310 时,在掌子面前方发现了一段由粉质黏土、细粒角砾土组成的半充式溶洞,其内部不含任何水分,从隧洞的右端一直延伸到拱脚附近,形成一个大空洞。洞穴的尺寸为7m,纵向为5m,深9m,形状为一个倒漏斗状。

在建设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如下措施:①清理溶腔中的疏松物质,用10cm 厚的喷混凝土对空腔墙体进行补强。②将洞穴区Ⅱb 复合衬砌改为Ⅴc 形组合衬砌,在拱部增加5m、φ42mm 超前小导管,采用全环H180 格栅钢结构,间距60cm。③弓体内设置有泵送的混凝土泵送管和一根φ50mm 的排水管,在初期支护稳定后,在后侧浇筑C20 混凝土,回填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再用1m 厚的水泥浆保护层。

(2)充填型洞穴。程家坊一期工程至DK1760+612,在隧道拱顶、侧壁发现一充填式溶洞,该溶洞内充填的是一种含碎石的粉质黏土,未见有渗水现象。根据勘察,该洞穴的尺寸为8m,长度为8m,长度为1m,深为3m。

在建设过程中,主要采取如下措施:①清理溶腔中的疏松物质,用10cm 厚的喷混凝土对空腔墙体进行补强。②将洞穴区Ⅱa 和Ⅳa 组合衬砌改为Ⅴc 组合,采用H180 网格结构,间距50cm,拱部增加φ42mm 超前小导管,再加一根直径4m 的径向锚杆,按1.5m×1.5m 的梅花形布置,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③预埋灌浆管,在初期支护稳定后,再回填灌浆,以保证初支后方不出现空洞。

(3)隐藏充填型洞穴。北山二号隧道出口洞身岩溶探测时发现DK1764+220—DK1764+211 初期支护背后存在一处长度约10m、直径约1.5m 的半充填型溶洞,溶洞斜向上大里程发展,角度约20°,充填物为粉质黏土,少量渗水。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该段初支背后采用5m 围岩径向注浆,二衬增设Ⅴa 型衬砌配筋。

3.2 管道型溶腔实例

北山一号进水口DK1761+940 时,出现一条长达2m 左右的不规则溶洞,该溶洞呈垂直上升状,并呈斜向延伸,一直延伸到仰拱底部,溶洞呈半充填状,以黏土中夹杂碎石为主,砾石尺寸0.6m×0.3m×0.3m,并有少量渗漏,一下雨就会增加。经勘察,岩溶空洞位于拱顶10m 左右,隧道底部2m 左右;与此同时,在开挖面的前方,形成了一条管状的小型溶槽。

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清除溶腔内松散体,对腔壁进行喷射混凝土加固,喷射混凝土厚度10cm。

(2)溶洞范围衬砌类型变更为Ⅴc 复合式衬砌,Ⅳ级围岩变更为Ⅴ级围岩,Ⅳa 变更为Ⅴc 复合式衬砌。

(3)溶洞段拱部超前支护变更为φ89mm 洞身长管棚[7]。

(4)在洞室围岩初撑的基础上,采用1~2m 厚C25混凝土护拱,并在其上安装一根直径为4m、直径1.5m、呈梅花状的放射状锚杆。埋设φ50mm 的注浆管和排水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将其浇筑1m 厚的水泥浆保护层。

(5)在保持原有的岩溶管线排水体系的基础上,在护拱后布置2 个φ400mm 的穿孔波纹管,该波纹管与岩溶管线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孔口管要保证灌浆后的进水口不会被堵住;隧道底部的波纹管由土工织物包覆,周围回填砂、碎石,高1m,其余部分回填C20混凝土。

3.3 大型干溶腔实例

北山二号隧道洞身开挖至DK1762+818 时,在其上部的一处较大的溶洞中,发现了一处较大的溶洞。现场勘察发现,岩溶洞穴地表岩溶裂缝发育,石钟乳覆盖,地表裂缝水发育,成线性分布,并有流水流出,洞穴底部为溪流,流量为50m3/h 左右。洞穴高度为25m 左右,与地面的最小垂直间距在30m 左右。该洞穴全长60m,宽15m,两头均为管状,洞口处有一洞穴水池,其深度未知,遇强降雨时,大量水流汇入该洞穴,但未见水位上升。洞口一侧,呈管状,弯曲,深度未知。该隧道穿越岩溶洞穴,位于DK1762+816—DK1762+822。

在建设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清理溶腔内部疏松体,采用10cm 厚的喷混凝土对空腔墙体进行补强。

(2)由DK1762+816—DK1762+836 的20m 大管棚改成了φ89mm 大管棚;DK1762+816—DK1762+819 的初期支护框架由原H130 网格型钢改为1m 间隔的H150 网格型钢;DK1762+819—DK1762+829 加宽30cm,采用初期支护方式改为初期支护,采用10cm×10cm 网格间距的双层φ8mm 钢筋网片,框架由H130格栅钢架改为H180 格栅钢架,间距50cm。

(3)根据实测资料,DK1762+813.5—DK1762+815.5,DK1762+824—DK1762+826 段为基岩,DK1762+813.5—DK1762+826 段以托梁穿越底部充注式溶腔,保持过水通路,托梁基础位置在基岩面上,长度不少于2m,托梁范围内衬砌形式从仰拱改为底板,衬砌结构相应加强。

(4)在初支后面,设置2m 厚的C25 混凝土护拱和侧壁,在拱部增加1m 厚的车胎垫。

(5)在DK1762+816—DK1762+820,在原有的岩溶管线中,在初支后布置一套φ400mm 的穿孔波纹管,该波纹管与岩溶管线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孔口管要保证灌浆后的进水口不会被堵住。

3.4 大型富水型溶腔实例

3.4.1 溶腔位于拱、墙

彭家岭二号隧道进口开挖至DK1774+470 时,对掌子面进行了地质雷达及超前水平钻探,预测预报成果显示,DK1774+440—DK1774+470 段发育充填型溶洞,填充砂砾土,渗水较好,局部为溶洞空腔,岩溶水丰富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DK1774+440—DK1774+470 段30m 洞身采用5m 超前周边注浆(双液浆)加固,注浆由外向内,同一圈孔间隔施工,由下到上、由左到右。

(2)超前5m 周边注浆结束后在DK1774+438—DK1774+453 超前支护采用φ89mm 洞身管棚。

(3)DK1774+438—DK1774+470 断面为Ⅴc 组合衬砌,采用阶梯法,初撑为Ⅰ18 型钢框架,各一级阶梯钢的连接部位加设一套5m 长的锁脚锚管。

(4)溶腔出水口处埋设φ200mm PVC 排水管(初期支护与隧道围岩间),将水引排至隧道侧沟内。

3.4.2 富水溶腔位于隧底

北山二号隧道DK1764+460—DK1764+531 段隧底溶蚀裂隙、岩溶管道发育,连通性较好,日涌水水量最大约5 万m3。

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隧底加固。DK1764+460—DK1764+531 段基底采用φ89 钢管桩进行注浆加固,注浆孔间距1.5m×1.5m,加固深度为基底以下5m,正方形布置。遇岩溶裂隙及串珠溶洞时可适当加密、加深钻孔,孔深须钻至溶洞底板以下1m 以上,注浆浆液采用单液浆或双液浆。

(2)二次衬砌结构加强措施如下。DK1764+460—DK1764+504.5、DK1764+529.5—DK1764+531 段未施工段的二次衬砌由Ⅲa 型衬砌调整为Ⅴc 型(DK1764+460—DK1764+504.5 段环向钢筋采用φ22mm@150mm,DK1764 +529.5—DK1764 +531 段环向钢筋采用φ25mm@200mm,纵向钢筋均采用φ16mm@250mm),衬砌厚度调整为35cm。采用C35 钢筋混凝土,局部受已开挖轮廓面限制,衬砌厚度可维持原计;DK1764+460—DK1764+531 段采用满铺排水板、每板衬砌增设1 处泄水孔以增强结构排水能力[8]。

(3)隧底注浆加固段侧沟每5m 打设泄水降压孔,泄水降压孔深度保证嵌入完整基岩1m,泄水降压孔内设PVC 管,PVC 管底部外裹无纺布。

(4)在隧道线路方向右侧增设泄水洞。

4 方案效果验证

2016 年3 月、6 月初江西新余分宜地区,连日暴雨,经过排查,隧道溶洞位置未发现初支开裂且未见渗漏,监控量测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

2018 年5 月隧底注浆完成后,利用钻孔取芯、高频地质雷达、注水试验验证(验证渗透系数)等3 种方法相互检验,并经过专家论证,一致认定注浆效果良好,达到加固隧底效果[9]。

5 结语

以蒙华线湘赣段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阶梯法的隧道洞室开挖方案,并对各类洞室分别采取了混凝土或灌浆、超前灌浆、超前管棚、排水管网和加固衬砌等措施。实践证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困难,为以后的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①在岩溶发育区域开展隧道建设,必须开展精细的地质超前预测,精确预测隧道前方的岩溶,事先制定穿越岩溶洞穴的应急方案,对隧道溶洞进行加固,避免突泥、突水。②在施工期间,应加强对溶洞部位的监测和测量,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在初期支护后方进行注浆加固,使岩溶得到稳固。

猜你喜欢

隧底溶腔洞穴
勇闯地球最深洞穴
重载铁路隧底结构病害特点及疲劳损伤机理分析
铁路隧道隧底质量缺陷整治技术探讨
少年洞穴救援记
地质雷达法检测隧道底部缺陷图像演示及实例分析
考虑压力溶腔影响的岩溶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现代洞穴”公寓
盐穴储气库溶腔过程中腔体净容积及油水界面计算实例
30t轴重下隧底密实度对隧底结构受力的影响及隧底加固效果分析
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 DK363+629高压充水溶腔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