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价值研究
2024-03-25陶涛
陶涛
(江西省南昌县人民医院 南昌 330200)
支气管肺炎在儿童肺炎中最为常见,主要症状为咳嗽、气促、发热、肺部可闻及湿啰音等,经X 线胸片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其中重症患儿可伴有呼吸困难,胸片显示大小不等的肺部阴影,并且常会出现多系统的损伤,严重者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1~2]。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加之环境及气候发生变化,致使该疾病的发生概率大幅度增加,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健康。小儿肺炎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其中支气管肺炎在小儿肺炎中占比较大[3~4]。小儿支气管肺炎主要是由多种病原菌感染引发患儿发热、咳痰、气促等症状,因此在临床上,常采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抗病毒、吸氧、营养支持等综合的治疗方法。此外,祛痰也是治疗的关键,若痰液未能及时排出,则可能导致疾病恶化,对患儿身心健康造成威胁。常规的治疗方法往往见效慢,为了能够快速缓解患儿症状,会联合多种治疗方法,以缩短疗程及提升治疗效果[5~6]。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小儿支气管肺炎辅助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医院收治的70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3 例;年龄0.5~11 岁,平均(5.32±0.64)岁;病程1~5 d,平均(3.16±0.42)d。实验组男23 例,女12 例;年龄0.8~10 岁,平均(5.41±0.58)岁;病程1~6 d,平均(3.23±0.3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号:南医研2021-01)。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年龄≤12 周岁;临床资料齐全;患儿监护人知情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合并重要器官、系统疾病;存在精神类疾病;依从性较差。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止咳、营养支持等,改善小儿通气状态,维持治疗期间机体营养均衡,同时注意并发症的发生。持续治疗7 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33025)治疗,并根据年龄采用合适的剂量。如<2 岁的患儿,给药剂量为7.5 mg/次,2 次/d;2~6 岁的患儿,给药剂量为7.5mg/次,3 次/d;>6 岁的患儿,给药剂量为15 mg/次,2~3 次/d。持续用药7 d。将氨溴索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用药期间密切关注患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根据病情酌情调整剂量。
1.4 观察指标 (1)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包括气促、咳嗽、肺部啰音等症状缓解时间及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2)血常规: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静脉血,检测淋巴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生化指标: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C 反应蛋白(CRP)、钠离子(Na+)、钾离子(K+)及氯离子(Cl-)水平。(4)心肌酶谱: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5)不良反应:记录两组用药期间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口唇干燥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6)治疗效果[7]:治疗后,患儿咳嗽、气促、发热等症状彻底消失,X 线胸片提示肺部炎症基本吸收,为显效;症状缓解,X 线胸片提示炎症有所吸收,为有效;未达上述治疗效果或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d,±s)
表1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d,±s)
住院时间对照组实验组组别n气促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缓解时间退热时间35 35 t P 3.46±0.37 2.85±0.34 7.182 0.000 6.31±0.72 5.25±0.56 6.875 0.000 7.08±0.76 6.23±0.61 5.160 0.000 2.17±0.24 1.82±0.19 6.764 0.000 7.21±0.73 6.64±0.75 3.222 0.002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例(%)]
2.3 两组血常规对比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常规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血常规指标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P<0.05。
白细胞计数(×109/L)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实验组组别n淋巴细胞百分比(%)治疗前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治疗前治疗后35 35 t P 47.45±5.61 46.82±5.29 0.483 0.630 50.23±5.37*60.31±6.18*7.284 0.000 51.39±5.42 51.41±5.36 0.016 0.988 45.47±4.83*39.62±4.17*5.424 0.000 8.65±0.94 8.63±0.91 0.090 0.928 7.52±0.78*6.34±0.75*6.451 0.000
2.4 两组生化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生化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Na+高于对照组,CRP 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C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化相关指标对比(±s)
表4 两组生化相关指标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P<0.05。
Cl-(mmol/L)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实验组组别nCRP(mg/L)治疗前治疗后Na+(mmol/L)治疗前治疗后K+(mmol/L)治疗前治疗后35 35 t P 38.26±3.97 37.98±4.02 0.293 0.770 25.39±2.61*22.43±2.35*4.986 0.000 127.85±2.38 128.06±2.27 0.378 0.707 130.49±2.16*134.28±2.03*7.564 0.000 4.06±0.47 4.08±0.42 0.188 0.852 4.27±0.41*4.30±0.47*0.285 0.777 100.86±4.53 100.27±4.69 0.535 0.594 102.34±1.19*102.53±1.25*0.651 0.517
2.5 两组心肌酶谱对比 治疗前,两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K、AST、LDH、CKMB 指标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对比(U/L,±s)
表5 两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对比(U/L,±s)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P<0.05。
CKMB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实验组组别nCK治疗前治疗后AST治疗前治疗后LDH治疗前治疗后35 35 t P 108.54±15.83 107.82±16.01 0.189 0.851 90.28±9.15*85.35±8.42*2.346 0.022 43.16±4.52 43.28±4.46 0.112 0.911 25.39±2.81*22.83±2.49*4.034 0.000 231.54±24.93 230.95±24.37 0.100 0.921 216.49±28.46*200.37±25.84*2.481 0.016 36.42±3.87 36.57±3.74 0.165 0.870 20.65±2.54*18.42±2.78*3.503 0.001
2.6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
3 讨论
儿童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机能暂未完善,容易受外界影响,受到各种病原菌的侵袭,引起疾病,其中支气管肺炎就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对比成年人,小儿支气管更为狭窄,且黏膜柔软,血管丰富,支气管软骨未发育完全,组织弹力较差,加之黏膜表面纤毛运动能力不足,病原微生物进入后不能进行有效清除。感染时可出现呼吸道阻塞所致的肺部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8]。支气管肺炎会引起痰液的增多,减少呼吸道纤毛的运动,导致痰液堆积,儿童受年龄影响,咳嗽反射往往较弱,自主有效咳痰能力差,难以将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体外,进而引起患儿气道堵塞,造成缺氧,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尽早采取有效措施[9]。目前临床治疗方案多以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平喘、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等对症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见效缓慢,因此必须探索更佳高效、安全、合适的治疗方法。盐酸氨溴索是目前临床使用的一种止咳化痰药物,可分解黏液糖蛋白中的多糖纤维,以降低痰液的浓稠度,并且可以刺激肺泡上皮细胞,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量从而增多,减少痰液的生成,增强呼吸道纤毛的运动功能,有利于痰液顺利排出,减少细菌、病毒的生长繁殖,保护患儿的呼吸系统。盐酸氨溴索对肺组织、支气管亲和力较强,经静脉给药,局部血药浓度在短时间内即可上升,且不良反应较少,适合器官发育不够成熟的婴幼儿使用,在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婴幼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中广泛的应用[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加以使用盐酸氨溴索,配合常规治疗可更好地促进患儿康复,减少住院时间,节省经济支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能有效反应机体是否处于炎症反应,淋巴细胞在体液及细胞的免疫应答中有着重要作用。治疗后,两组血常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两种用药方案均能够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而实验组炎症控制效果更佳。究其原因在于,注射盐酸氨溴索后,局部血药浓度得到显著提升,促进气道黏液恢复至正常状态,减少咳嗽、咳痰,支气管黏膜表面活性物质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改善患儿肺通气、换气状态,促进有效呼吸;经注射后,能引起肺部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具有较强的改善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作用,加强抗感染效果,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11]。肺炎是发生于终末气道、肺间质及肺泡的炎症,通常由于病原微生物、外界刺激、免疫损伤及药物等引起的,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类型。肺炎除常见的轻症外,也会伴随多系统功能的损伤,以循环系统功能受损最为常见。病原微生物侵袭肺组织的同时,也会不断释放外毒素,而儿童心肺组织未发育完全,机体免疫能力及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引起患儿心肌损伤[12]。在机体缺氧及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下,小儿肺炎有时会进展至重症肺炎,严重危及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监测心肌酶谱尤为重要。CRP 是常见的急性炎症反应蛋白,在机体感染及损伤时,会在血浆中持续释放,能提升吞噬细胞的功能,加强患儿的免疫能力,当患儿的炎症减轻,CRP 的水平也会明显下降[13]。心肌酶谱和CRP是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关键检查指标,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临床指导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心肌酶谱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CRP 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能够有效减轻心肌损害和炎症反应,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电解质紊乱是常见的小儿肺炎并发症,本研究发现钠离子水平变化较为明显,其原因可能与钠盐摄入不足,缺氧后细胞膜通透性变化导致的钠泵功能失常等因素有关。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梁慧等[14]研究中,将98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将常规药物治疗的一组设为对照组,将辅以盐酸氨溴索注射治疗的一组设为实验组,结果发现,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在于研究样本差异、患儿个体化差异等,但仍能证实严格遵守规范化用药原则的情况下,副反应较少,不会对患儿造成伤害,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临床效果在既往研究中已得到证实,黄海强等[15]的研究中,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的86.00%(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的效果确切。支气管肺炎对患儿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存在致死风险,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应予以高度重视,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时,尽可能减小不良反应对患儿造成的影响,选择治疗方案时,以实际情况出发,从年龄、紧急情况、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落实治疗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以满足患儿及其家属治疗需求。
综上所述,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能有效促进患儿临床症状好转,促进血常规、血生化及心肌酶谱相关指标恢复正常,加快机体免疫力恢复,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在临床上有着积极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