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护理员照护压力性损伤老人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4-03-25张玉
张玉
【摘要】 目的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养老机构护理员照顾压力性损伤老人的体验,为培训知识体系的建立提供指导方向。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选取某养老机构照顾失能老人的11名护理员为研究对象,以Colaizzi 7步分析法制定访谈提纲,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纳及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对压力性损伤老人照护共获取4个照护体验的主题,分别是物质与精神利益、成就与成长、知识匮乏带来的挫败感、社会认可度低。结论 养老机构护理员能从失能老人的照顾工作中获得丰富的照护体验,增加护理员正向职业感知,为培训知识体系的建立提供指导方向。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养老机构;护理员;照护体验;质性研究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6-0024-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
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人均寿命延长,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养老机构面临巨大的压力。有研究指出,在老人长期照护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3.0%~38.0%[1]。护理员对压力性损伤的知识掌握不全面,或在照护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均会导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2]。虽然有《养老机构预防压疮服务规范》,但护理员对压力性损伤分期、预防及护理等存在较大误区[3]。鉴于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有必要对养老机构护理员照护知识的掌握进行深入挖掘,尤其是对于有压力性损伤的老人及存在高危因素的失能老人照护。本研究以现象学方法作为理论指导,通过访问提纲,深入了解护理员的照护工作体验,为培训知识体系的建立提供指导方向。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质性研究现象学的方法作为理论指导。访谈前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本次研究目的、方法、意义、知情同意书及访谈时全程需录音等细节。向受访者做好详细解释工作,对存在疑虑一并解答。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养老机构护理员11名,并进行编号(N1—N11),样本量的确定以资料饱和为原则。访谈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
纳入标准:(1)工龄≥3年,且愿意参与本研究;(2)有良好的沟通和理解能力;(3)照顾过压力性损伤老人。
排除标准:(1)无相关照护经验的养老护理员;(2)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
1.2 方法
根据本研究的研究人员、研究目的,通过查阅文献、访谈专家等方法完成提纲。经过预访谈后再次进行修正,最终形成5个访谈问题提纲,具体是:(1)选择护理员的初衷是什么;(2)在养老院工作中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3)在照顾有压力性损伤的老人时有怎样的感受;(4)在进行照护过程中最想获得怎样的帮助;(5)认为这些经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采用面对面半结构访谈法,保持灵活、开放的态度,以访谈提纲作为提醒进行访谈。访谈时间、地点均经过访谈对象同意,体现方便、保护其隐私的原则。访谈开始前,承诺保护每位访谈对象的隐私,告知访谈对象本次研究的目的、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需全程录音,征得同意后方可开始。访谈过程中,尽量不要随意打断访谈对象的讲述,不可传递暗示、干扰性话语。如果访谈对象的回答偏离访谈提纲时,可给予引导。尊重受访者的态度与观点,要对访谈对象的语气、表情、态度等做好详细记录。访谈时间限定在45~60 min。访谈结束后由访谈者在24 h内完成聆听录音、转录工作[4]。转录访谈录音时,除需要逐字记录外,还需关注访谈对象的笑声、叹气声等情绪转变的信息。资料整理后与访谈对象进行确认,核实资料的真实性。由2名研究者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5]对访谈资料进行反复聆听和阅读、分析、讨论,直至信息饱和,最终形成主题。2名研究者意见相左时,请相关护理专家讨论商定。
2 结果
2.1 主题1——物质与精神利益
物质获益主要体现在职业带来的收入与奖励。访谈中部分护理员表示,从事老人的照顾工作可以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N3,“我文化水平不高,因为平时家里还有孩子要照顾,所以经别人介绍干这个护理员,工资虽然不多,但已经很好了。”N8,“我这个人不爱走远,寻思这个工作吧,最起码工资比较稳定。”部分护理员表示,从事老人的照顾工作在不耽误照顾自己家庭的同时,还能得到部分奖励。N1,“之前我自己家里也有老人照顾,后来觉得能帮上忙,就干了这个职业,工资够平时花销了,碰上家庭条件好的,还能有额外的奖金。”
精神获益主要体现在职业带来的情感满足,来自于护理员与被照顾者之间的情感信任。N7,“我之前照顾了一位老太太1年多,她一开始屁股那有一大块黑,烂得可深了,后来我经常给翻身,加上別的治疗,好了,可开心了,觉得就像看护自己的亲人一样(微笑)……很好。”N10,“有个老人,子女想让他回去,他拉着我的手说在这里比在家里好,最后也没走,那一会觉得自己可有成就了。”
2.2 主题2——成就与成长
2.2.1 能力提高带来的成就感
访谈中,多数护理员表示在工作和生活中,通过自己工作经验可为自己及家人提供极大帮助。N6,“以前总是觉得有病就治,最近几年我发现预防比治病本身更加重要(叹气),很多都是生活习惯不好。”N9,“我血糖高,以前总爱吃甜食,后来护理了一位糖尿病的老人,才知道血糖高了要控制好(点头),最起码我现在就控制我的嘴了(大笑)。”护理员学到的知识、技能还能用到生活中,去帮助别人。N2,“我家邻居和我岁数差不多,半年之前因为冠心病住了十几天的院,后来他老来找我,问我都注意些啥,我觉得这个工作让我懂得比他们都多。”N8,“我在村里的那帮老姐妹有问题就给我打电话,血糖高的不能吃啥啊,血脂高的要注意啥呀,问得可多了。”
2.2.2 个人情感的升华
多数护理员表示,从事护理员工作后学会了与老人如何相处,比以前更加耐心,脾气也和缓了很多,对家人也有所转变。N4,“人都说老人是小孩,有时候真是这样,你越不让他干什么,他非得和你对着干,后来就学会得捋顺了,就听话了。”N5,“之前觉得累,有段时间都不想干了,可是觉得老人没人照顾很可怜……之前屁股后面有个压疮,可深了,你看现在都好了呢,心情也变好了。”护理员的工作很辛苦,但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人生的百态,对老人们多了体谅和怜悯,让工作变得有了温情,心胸也开阔了。N2,“有时候看到老人们为了不麻烦孩子的心意就觉得父母之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N7,“其实,自己也有孩子,觉得孩子在外也不容易,不是不想孝顺父母,是现在生活压力太大,谁也不容易,互相体谅吧(眼眶红了)。”N1,“现在看透了很多事,回家后对待自己的家人更好了,以前总发脾气,现在也没有那个劲了,觉得一家人健健康康就很好了,不要要求太多了。”
2.3 主题3——知识匮乏带来的挫败感
本次访谈的护理员以40~55岁的中老年为主体,最高学历为高中。调查显示,养老机构的护理员大多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养老机构准入门槛低,人员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外出培训机会少。N11,“学习这个东西,我不排斥,尤其是遇到有褥疮的,搞不清到底是红轻点还是黑轻点,不知怎么帮忙翻身是对的,手忙脚乱的。”养老机构的人员配置不足,日常工作繁忙。N1,“我们这入住老人相对还多点,但护理人员不稳定,总是有的干了觉得累,待两天就走了,天天都很忙,没有多余时间去学习”。对专业的知识培训欠缺,造成很多护理员在护理老人的过程中产生挫败感。N3,“最近有位失能老人还伴有阿尔茨海默病,什么都不会,而且身上的褥疮……(长叹一口气)自己解决不了真是很难受。”2.4 主题4——社会认可度低
养老机构护理职业社会认可度低。有很多护理员认为工作太没有意义,体现不出自身的价值。N5,“子女觉得在养老院工作,不是光彩的职业,天天伺候人,还得受人白眼。”N6,“亲戚朋友也对我说过,干点啥不比这个强,天天跟一群老人待在一起,没意思。”护理员社会地位和待遇低,职业发展空间窄,成为护理员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N9,“他们觉得工资也不高,活也比较累,有时候碰到比较难打发的老人或子女还要受气,不能发泄,很多人就不愿意干了。”N4,“人家觉得做这份工作不好,看到现在的老人就等于看到自己的将来,天天端屎端尿的,受不了。”
3 讨论
3.1 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共性特征
本研究发现,受访的养老机构护理从业人员中82.19%为女性,从业人员存在女多男少、性别失衡的特征,主要与女性角色的家庭分工、职业优势等有关。本研究中,养老护理员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初中文化程度护理员最多;年龄偏大,以45~55岁为主;从业意愿多为期望增加家庭收入或养老储蓄、时间上不受限制;护理员接收的医学知识多为经验,缺乏系统的医学照护知识,参加培训的途径有限。总体而言,本研究中,养老护理员的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导致养老机构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流失比较严重,专业照护方面知识欠缺严重,与崔树义等[6]、朱梦琦等[7]研究结果一致。
3.2 物质与精神是维持养老机构护理员群体稳定的首要因素
本研究中,物质利益是维系护理员群体的最基本保障。荆晓雷等[8]研究中提到,合理的工资待遇、奖励制度等能提高护理员的职业认同,减少人员的流失。精神获益主要体现在通过养老机构相关培训及护理员之间传、帮、带、教的作用[9-10]。工作中照护经历不断累积,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可以在照护方面体现自身优势,提高照顾质量,还可以改善工作环境和流程。张田岳等[11]研究中也提到了照顾经验积累。养老机构管理者可加大对护理员的教育培训力度,给予充分的知识回馈,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和留职意愿,促进养老护理队伍的良性发展[12]。本研究显示,护理员在照护过程中很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
3.3 培训体系无法满足养老机构护理员的需求
本研究中护理员普遍认为培训过于注重理论的传授,忽视了专业技能提升的培训。养老机构护理员缺乏系统的知识培训,经验多来自于护理员之间的传、帮、带、教,理论的正确与否有待商榷。技能學习以面授形式为主,培训方式和内容与实践对接性不强。尤其是养老机构面临老人多样化、复杂化的情况,护理员照护老人时因为知识匮乏,不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当超出自身能力所及时不能及时寻求帮助,在实际照护工作中出现无法解决的难题。比如,考虑到养老机构的多位年老体弱者可能出现烫伤、噎食、跌倒、出血等突发情况,需要及时准确地评估,并增加部分急救措施,以有效应对复杂状况的发生。
3.4 以压疮培训体系为例进行说明
本研究中访谈的护理员都曾为压疮患者进行过照护,但均表示自身对压疮的护理及预防知识掌握水平远远不够。压疮培训学习内容应包括以下3个学习模块。
评估模块。评估模块包括评估对象及部位,包括哪些人群存在高危因素、易发部位(包括受压、缺乏脂肪组织保护、骨骼隆突等)。入院当日均需评估,掌握压疮风险等级评估情况,并在7 d内跟进观察。发热期间,应在评估分值基础上提高1个风险等级。做好登记管理,对存在压疮风险的情况需告知相关人员。
预防模块。预防模块包括变换体位、辅具保护及清洁、营养支持及健康教育。(1)变换体位。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护理,对卧床老人要做健康宣教。对于能自主活动的老人,要提醒、监督及时变换体位。对于不能自主活动的老人,应至少2 h翻身1次。观察老人的皮肤受压情况,酌情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需使用轮椅的老人,变换姿势时间不超过30 min。(2)辅具保护。当压疮风险评估为中度高危及以上风险时,宜使用辅具,应按辅具使用规定变换体位,浸湿后即时更换。在协助老人翻身和变换体位时,要保证床铺整洁、干燥,避免粗暴的拖、拉等动作。(3)营养支持。发生压力性损伤的老人需要营养支持。鼓励老人进食富含蛋白、热量较高的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增强机体和皮肤的抵抗力。(4)健康教育。在照护过程中,应向老人和家属宣传预防压疮的相关知识,包括如何帮助翻身、平时加强营养及保持身体的清洁干燥等。
检查模块。检查要体现在生活照料过程中,护理员要有时刻进行检查的意识。检查内容包括床铺是否保持干燥、平整、无碎屑,身体各部位皮肤是否保持干燥,使用辅具是否按规定变换体位、有无潮湿。交接班时,一定要由交接双方对同一老人进行压力性损伤的再次评估,确认风险等级,并查看预防措施是否落实。
考虑到护理员年龄较大、学历偏低,医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在进行教学时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多媒体授课,还应增加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及情景模拟等,增加学习趣味性。课件尽可能减少理论性描述,以图片、漫画、动画和操作视频为主,将专业化的知识尽量转化为更容易理解的内容。心肺复苏、翻身及辅助工具使用等教学以示范为主,并进行课后考核,重点在于提高护理员的动手能力。为满足当前多元化需要,可在网络平台上设置课程供护理人员反复观看,还可以定期组织讨论,交流日常照护工作中遇到的特殊案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养老机构护理员在照护工作中会产生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职业的认同,也会因照护中的挫败感导致负性情绪产生。了解养老机构护理员工作时的感受、经历和照护体验的影响因素,针对护理员文化层次考虑进行分层次培训,开展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培养,从而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促进养老机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沪蓉,吴金球,孙欣悦,等.养老机构护理员预防压力性损伤的知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2):16-20.
[2] 成守珍,郜迎雪,郭志东,等.护士对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7):837-840.
[3] 杨美芳,李雨昕,陈丽,等.职业伦理视域下护理硕士研究生伦理素养的质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4):71-74.
[4] 崔晓芳,张建华.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入住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21,35(12):2228-2233.
[5] 周云仙.护理质性研究:理论与案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134-136.
[6] 崔树义,田杨.养老机构发展“瓶颈”及其破解:基于山东省45家养老機构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17(2):115-125,128.
[7] 朱梦琦,李彩福,楼艳,等.养老护理员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J].循证护理,2019,5(1):81-85.
[8] 荆晓雷,陈霞,靳玉萍,等.安徽省男护士职业获益感现状及其与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感的相关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6):32-35.
[9] 焦娜娜,钟志宏,李玉,等.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21):3870-3874.
[10] 任杰慧.空间理论下老年护理专业化队伍稳定性建设[J].人口研究,2021,45(2):89-101.
[11] 张田岳,刘晓虹,张振香.居家脑卒中重度失能患者照顾者的照护体验[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12):8-11.
[12] 周薇,吴彬,黎剑云,等.养老机构护士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8):32-35.
(编辑:徐亚丽)